喷丸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29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丸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丸粒抛射装置和输送装置的抛丸装置,该输送装置将从该丸粒抛射装置抛射并被料斗回收的丸粒材料输送至丸粒抛射装置(参照日本特开平8 — 267361号公报)。然而,在该抛丸装置中,为了变更丸粒材料的粒径,必须在将丸粒材料全都从该抛丸装置除去之后投入其他的丸粒材料,丸粒材料的更换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作业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考虑针对丸粒材料的每种粒径准备抛丸装置,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多个抛丸装置,因此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改变丸粒材料的粒径而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的喷丸处理
>J-U ρ α装直。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具备多个贮存容器,上述多个贮存容器用于分别贮存相互按照不同粒径被区分开的多种丸粒材料;抛射单元,该抛射单元抛射从上述多个贮存容器分别供给的丸粒材料;贮存容器切换部,该贮存容器切换部设置于连结上述多个贮存容器与上述抛射单元的投入路径,并切换上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上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输送部,该输送部输送从上述抛射单元抛射的丸粒材料;以及筛,该筛经由返还路径与上述输送部连结,基于粒径的区别将由上述输送部输送的丸粒材料筛选分开并返还至上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原来的贮存容器。根据该喷丸处理装置,从多个贮存容器中的任一个朝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并从该抛射单元朝工件抛射丸粒材料。并且,朝工件抛射的丸粒材料在由输送部输送之后在筛中基于粒径的区别被筛选分开而返回至多个贮存容器中的原来的贮存容器。进而,通过利用贮存容器切换部依次切换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能够执行依次使用多种丸粒材料进行的多个喷丸处理工序。因而,即便在改变丸粒材料的粒径而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的情况下,也无需从喷丸处理装置更换丸粒材料,并且,无需针对丸粒材料的每种粒径准备喷丸处理装置,因此,能够在抑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喷丸处理装置还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具有供操作者进行启动操作的启动操作部,并且,在对上述启动操作部进行了启动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操作部输出启动信号;以及控制部,当检测到上述启动信号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抛射单元以及上述输送部动作,并且以针对每个喷丸处理工序切换上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上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方式对上述贮存容器切换部的切换状态进行控制,从而执行依次使用上述多种丸粒材料进行的多个喷丸处理工序。根据该喷丸处理装置,仅通过操作者对启动操作部进行启动操作,就能够自动地执行依次使用多种丸粒材料进行的多个喷丸处理工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上述喷丸处理装置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上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上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顺序已预先确定的多种供给方案,上述操作部具有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该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用于供操作者进行选择上述多种供给方案的选择操作,并且,上述操作部输出与上述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的选择操作相应的方案选择信号,上述控制部以按照与上述供给方案选择信号对应的顺序从上述多个贮存容器朝上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方式对上述贮存容器切换部的切换状态进行控制。根据该喷丸处理装置,通过操作者对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进行选择操作,能够变更多种丸粒材料中的所抛射的丸粒材料的顺序。由此,能够提高喷丸处理装置的使用便利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或3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上述操作部具有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该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用于供操作者进行选择上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所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选择操作,并且,上述操作部输出与上述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的选择操作相应的贮存容器选择信号,上述控制部以从上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与上述贮存容器选择信号对应的贮存容器朝上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方式对上述贮存容器切换部的切换状态进行控制。根据该喷丸处理装置,通过操作者对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进行选择操作,能够选择并使用多种丸粒材料中的任一种。由此,能够提高喷丸处理装置的使用便利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所涉及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 3中的任一项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上述喷丸处理装置具备直接连结路径,该直接连结路径在上述输送部与上述抛射单元之间与上述投入路径以及上述返还路径并列设置;以及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部,该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部在丸粒材料通过上述返还路径从上述输送部朝上述筛流动的状态、和丸粒材料通过上述直接连结路径从上述输送部朝上述抛射单元流动的状态之间切换。根据该喷丸处理装置,无需通过筛就能够从输送部朝抛射单元直接供给丸粒材料而进行喷丸处理。因而,由此,例如能够以混合状态使用多种丸粒材料而进行喷丸处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所涉及喷丸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I 3中的任一项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上述喷丸处理装置具备辅助容器,该辅助容器与上述多个贮存容器分开设置;排出路径,该排出路径在上述输送部与上述贮存容器之间与上述返还路径并列设置;以及排出运转切换部,该排出运转切换部在丸粒材料通过上述返还路径从上述输送部朝上述抛射单元流动的状态、和丸粒材料通过上述排出路径从上述输送部朝上述辅助容器流动的状态之间切换。根据该喷丸处理装置,能够将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的多种丸粒材料转移至辅助容器。由此,例如能够提高多个贮存容器的维护、完了材料的更换时的作业性。如以上所详细叙述了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即便在改变丸粒材料的粒径而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从喷丸处理装置更黄丸粒材料的作业,并且,无需针对丸粒材料的每种粒径准备喷丸处理装置,因此,能够在抑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本申请要求了 2010年12月2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0 — 288943号的优先权,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而形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应当能够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然而,详细的说明以及特定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进行说明的目的而记载的。这是因为,根据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各种变更、改变。申请人:并不意图将所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奉献于公众,所公开的改变、替代方案中的在字面上未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方案在等同论的观点下也隶属于本发明的一部分。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对于名词以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并未特意说明、或者根据上下文关系被明确否定,则应当解释为包括单数以及复数双方。在本说明书中的提供的任意例子、或示例性的用语(例如“等”)的使用也只不过是意图便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只要并未特意记载于权利要求书中,则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施加限制。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筛的结构的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部以及控制部的结构的框图。图6是对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动作(利用小粒径的丸粒材料进行的喷丸处理)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图1理)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图1理)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对图1图10是对11是对图
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动作(利用中粒径的丸粒材料进行的喷丸处
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动作(利用大粒径的丸粒材料进行的喷丸处
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动作(直接连结运转)进行说明的图。
I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动作(排出运转)进行说明的图。
I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动作(投入运转)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 图3中,具体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10的结构,在图4 图11中示意性地示出该喷丸处理装置10的结构。上述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10例如适合作为抛丸装置使用。该喷丸处理装置10作为主要结构具备喷丸室12、多个贮存容器14 16、抛射单元18、贮存容器切换部20、料斗22、输送部24、筛26、辅助容器28、作为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部的一例的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作为排出运转切换部的一例的排出运转切换阀
32、操作部34、以及控制部36。如图6 图11所不,多个忙存容器14 16相互独立设置。该多个忙存容器14 16是用于分别贮存相互按照不同粒径被区分开的多种丸粒材料的容器。此处,作为一例,在贮存容器14贮存有小粒径的丸粒材料,在贮存容器15贮存有中粒径的丸粒材料,在贮存容器16贮存有大粒径的丸粒材料。在该多个贮存容器14 16经由连结路38 40分别连结有溢出材料接收容器42 44。抛射单元18是叶轮式抛射单元,且被固定在喷丸室12的上壁部。该抛射单元18形成为经由投入路径46 48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各个连结,并抛射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各个供给的丸粒材料的结构。另外,作为抛射单元18,也可以使用气动式的抛射单元。贮存容器切换部20具有设置于上述的投入路径46 48的各个的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该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例如是电磁式的流量调整阀等,且形成为将投入路径46 48的各个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结构。料斗22设置在喷丸室12的下部,形成为回收从抛射单元18抛射的丸粒材料,并朝后述的输送带54供给的结构。输送部24具备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以及分离器58。输送带54形成为将从料斗22供给的丸粒材料输送至斗式升降机56的结构,斗式升降机56形成为将从输送带54供给的丸粒材料朝分离器58输送的结构。分离器58形成为将丸粒材料和微粉分离,且仅将丸粒材料朝后述的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供给的结构。筛26经由返还路径60与分离器58连结。如图4所示,该筛26具有筒体62、多个格子64 66、以及振动机构68。多个格子64 66被收纳在筒体62的内侧,且在筒体62的轴向上相互离开配置。该多个格子64 66的外周部与筒体62的内周面分别密接。另外,在该喷丸处理装置10具备多个(作为一例为四个)上述筛26 (参照图3)。第一格子64具有小粒径以及中粒径的丸粒材料能够通过、但大粒径的丸粒材料无法通过的大小的网眼,第二格子65具有小粒径的丸粒材料能够通过、但中粒径的丸粒材料无法通过的大小的网眼。并且,第三格子66具有比小粒径的丸粒材料小的微粉能够通过、但小粒径的丸粒材料无法通过的大小的网眼。并且,筒体62中的格子64的上侧的部分经由连结路72与贮存容器16连结,筒体62中的格子65的上侧的部分经由连结路71与贮存容器15连结。并且,筒体62中的格子66的上侧的部分经由连结路70与贮存容器14连结,筒体62中的格子66与底部62A之间的部分经由连结路73与微粉接收容器74连结。振动机构68是用于促进多个格子64 66中的丸粒材料的分选、以及分选后的丸粒材料以及微粉朝连结路70 73移动的机构,形成为对上述的筒体62以及多个格子64 66的整体施加振动的结构。如图6 图11所示,在分离器58与抛射单元18之间,与投入路径46 48以及返还路径60并列地设置有直接连结路径76。该直接连结路径76的上游端连结在返还路径60中的中间部60B与下游部60C之间。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设置于该直接连结路径76与返还路径60的连结部。该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例如是电磁式的切换阀等,且形成为对使下游部60C与返还路径60的中间部60B连通的状态、以及使直接连结路径76与返还路径60的中间部60B连通的状态的结构。辅助容器28与上述的多个贮存容器14 16分开设置。在该辅助容器28与分离器58之间,与返还路径60并列地设置有排出路径80。该排出路径80的上游端连结在返还路径60中的上游部60A与中间部60B之间。排出运转切换阀32设置在该排出路径80中的与返还路径60连结的连结部。该排出运转切换阀32例如是电磁式的切换阀等,且形成为对使中间部60B与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连通的状态、以及使排出路径80与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连通的状态的结构。另外,在辅助容器28的下游侧连结有下游侧路径78,在该下游侧路径78设置有流量调整阀79。如图5所示,操作部34具有用于供操作者进行启动操作的启动操作部82 ;用于供操作者进行后述的自动切换运转、选择运转、直接连结运转、排出运转、贮存运转的切换的运转切换操作部84 ;用于供操作者在自动切换运转中对多种供给方案进行选择操作的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86 ;以及用于供操作者在选择运转中对多个贮存容器14 16中的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进行选择操作的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88。并且,该操作部34形成为当各操作部被操作时输入与该操作相应的信号的结构。控制部36例如是EQJ (Electrical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等,并与上述的抛射单兀18、多个忙存容器切换阀50 5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排出运转切换阀32、流量调整阀79、操作部34等电连接。进而,后面即将徐徐,该控制部36形成为根据从操作部34输出的信号对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排出运转切换阀32、流量调整阀79等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结构。并且,在该控制部36具备存储部90,在该存储部90存储有多个贮存容器14 16中的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顺序已预先确定的多种供给方案。该供给方案例如包括按照贮存容器14、贮存容器15、贮存容器16的顺序(即按照小粒径、中粒径、大粒径的丸粒材料的顺序)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方案,按照贮存容器16、贮存容器15、贮存容器14的顺序(即按照大粒径、中粒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的顺序)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方案等。其次,与上述喷丸处理装置10的动作一并对其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在该喷丸处理装置10中,能够进行自动地切换多种丸粒材料中的所抛射的丸粒材料而执行多个喷丸处理工序的“自动切换运转”、选择并使用多种丸粒材料中的某一种丸粒材料而进行喷丸处理的“选择运转”、不经过筛26而是从分离器58朝抛射单元18直接供给丸粒材料从而进行喷丸处理的“直接连结运转”、将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多种丸粒材料转移至辅助容器28的“排出运转”、以及将多种丸粒材料分别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贮存运转”。以下,按顺序进行说明。[自动切换运转]当操作者对运转切换操作部84进行操作而选择自动切换运转时,利用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运转切换信号,控制部36变成自动切换运转模式。并且,当操作者对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86进行操作时,从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与该操作相应的供给方案选择信号。进而,当操作者对启动操作部82进行操作时,从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启动信号。并且,控制部36在检测到启动信号时使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以及排出运转切换阀32等动作。此处,作为一例,对作为供给方案选择了按照贮存容器14、贮存容器15、贮存容器16的顺序(即按照小粒径、中粒径、大粒径的丸粒材料的顺序)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方案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自动切换运转中,首先,如图6所示,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形成为使下游部60C与返还路径60的中间部60B连通的状态,并且,排出运转切换阀32形成为使中间部60B与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连通的状态。并且,贮存容器切换阀51、52分别维持在关闭状态,贮存容器切换阀50成为打开状态。进而,从贮存容器14通过投入路径46朝抛射单元18供给小粒径的丸粒材料,并从抛射单元18朝工件抛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朝工件抛射的丸粒材料由料斗22回收并被朝输送带54供给,被供给至输送带54的丸粒材料由输送带54以及斗式升降机56输送而被朝分离器58供给。在分离器58中,丸粒材料和微粉被分离,仅丸粒材料被朝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供给。进而,在返还路径60中流动的丸粒材料被朝筛26供给,并在筛26中被筛选分开。即,小粒径的丸粒材料在通过图4所示的格子64以及格子65之后由格子66捕获。并且,由格子66捕获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通过连结路70返回至原来的贮存容器14。进而,当上述的利用小粒径的丸粒材料进行的喷丸处理工序执行了一定时间之后,如图7所示,贮存容器切换阀50、52分别成为关闭状态,并且,贮存容器切换阀51成为打开状态,过渡至下一个喷丸处理工序。在下一个喷丸处理工序中,从贮存容器15通过投入路径47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中粒径的丸粒材料,并从抛射单元18朝工件抛射中粒径的丸粒材料。与上述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的情况同样,该中粒径的丸粒材料通过料斗2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返还路径60被朝筛26供给。进而,该中粒径的丸粒材料在筛26中被筛选分开。即,该中粒径的丸粒材料在通过图4所示的格子64之后由格子65捕获。并且,由各自65捕获的中粒径的丸粒材料通过连结路71返回至原来的贮存容器15。进而,当利用上述的中粒径的丸粒材料进行的喷丸处理工序执行了一定时间之后,如图8所示,贮存容器切换阀50、51分别成为关闭状态,并且,贮存容器切换阀52成为打开状态,过渡至下一个喷丸处理工序。在下一个喷丸处理工序中,从贮存容器16通过投入路径48朝抛射单元18供给大粒径的丸粒材料,并从抛射单元18朝工件抛射大粒径的丸粒材料。与上述的小粒径、中粒径的丸粒材料的情况同样,该大粒径的丸粒材料通过料斗2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返还路径60被朝筛26供给。进而,该大粒径的丸粒材料在筛26中被筛选分开。即,该大粒径的丸粒材料由图4所示的格子64捕获。并且,由该格子64捕获的大粒径的丸粒材料通过连结路72返回至原来的忙存容器16。进而,当利用上述的大粒径的丸粒材料进行的喷丸处理工序执行了一定时间之后,控制部36使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的动作停止。另外,作为其他的供给方案,例如在选择了按照贮存容器16、贮存容器15、贮存容器14的顺序(即按照大粒径、中粒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的顺序)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方案的情况下,仅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顺序不同,基本的动作均与上述情况相同。这样,根据该喷丸处理装置10,通过利用贮存容器切换部20依次切换多个贮存容器14 16中的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能够执行依次使用多种丸粒材料进行的多个喷丸处理工序。因而,即便在改变丸粒材料的粒径而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的情况下,也无需进行从喷丸处理装置10更换丸粒材料的更换作业,并且,无需针对丸粒材料的每种粒径准备喷丸处理装置,因此,能够在抑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自动切换运转中,仅通过操作者对启动操作部82进行启动操作,就能够自动地执行依次使用多种丸粒材料进行的多个喷丸处理工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自动切换运转中,通过操作者对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86进行选择操作,能够变更多种丸粒材料中的所抛射的丸粒材料的顺序。由此,能够提高喷丸处理装置10的使用便利性。[选择运转]当操作者对运转切换操作部84进行操作而选择选择运转时,利用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运转切换信号,控制部36变成选择运转模式。并且,当操作者对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88进行操作时,从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与该操作响应的贮存容器选择信号。进而,当操作者对启动操作部82进行操作时,从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启动信号。并且,控制部36在检测到启动信号时使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以及排出运转切换阀32等动作。此处,作为一例,对选择了多个贮存容器14 16中的贮存小粒径的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14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选择运转中,首先,如图6所示,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形成为使下游部60C与返还路径60的中间部60B连通的状态,并且,排出运转切换阀32形成为使中间部60B与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连通的状态。并且,贮存容器切换阀51、52分别维持在关闭状态,贮存容器切换阀50成为打开状态。进而,从贮存容器14通过投入路径46朝抛射单元18供给小粒径的丸粒材料,并从抛射单元18朝工件抛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朝工件抛射的丸粒材料返回原来的贮存容器14为止的路径与上述的自动切换运转的情况相同。进而,在上述的喷丸处理经过一定时间后,控制部36使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的动作停止。另外,在选择了多个贮存容器14 16中的贮存中粒径的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15的情况下、选择了贮存大粒径的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16的情况下,仅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的动作不同,基本的动作均与上述同样(参照图7、图8)。
这样,在该选择运转中,通过操作者对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88进行选择操作,能够选择并使用多种丸粒材料中的任ー种。由此,能够提高喷丸处理装置10的使用便利性。[直接连结运转]当操作者对运转切換操作部84进行操作而选择直接连结运转时,利用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运转切换信号,控制部36成为直接连结运转模式。进而,当操作者对启动操作部82进行操作吋,从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启动信号。并且,控制部36在检测到启动信号时使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排出运转切换阀32等动作。在直接连结运转中,首先,如图9所示,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形成为使直接连结路径76与返还路径60的中间部60B连通的状态,并且,排出运转切换阀32形成为使中间部60B与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连通的状态。另外,在该直接连结运转中,能够选择并使用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中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中粒径的丸粒材料、大粒径的丸粒材料中的任ー种,也能够将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小粒径、中粒径、大粒径的丸粒材料全部混合并加以使用。进而,通过直接连结路径76从分离器58朝抛射単元18直接供给丸粒材料,并从抛射単元18朝エ件抛射丸粒材料。朝エ件抛射的丸粒材料返回分离器58为止的路径与上述的自动切换运转以及选择运转的情况相同。这样,在该直接连结运转中,能够不通过筛26而从输送部24朝抛射単元18直接供给丸粒材料从而进行喷丸处理。因而,由此,例如能够将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多种丸粒材料以混合状态加以使用从而进行喷丸处理。[排出运转]当操作者对运转切換操作部84进行操作而选择排出运转时,利用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运转切换信号,控制部36成为排出运转模式。进而,当操作者对启动操作部82进行操作时,从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启动信号。并且,控制部36在检测到启动信号时使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排出运转切换阀32、流量调整阀79等动作。此处,作为一例,对将贮存于贮存容器14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转移至辅助容器28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排出运转中,首先,如图10所示,排出运转切换阀32形成为使排出路径80与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连通的状态。并且,贮存容器切换阀51、52分别维持关闭状态,贮存容器切换阀50成为打开状态。并且,流量调整阀79成为关闭状态。进而,从贮存容器14通过投入路径46朝抛射单元18供给小粒径的丸粒材料,并从抛射单元18朝料斗22抛射小粒径的丸粒材料。朝料斗22抛射的丸粒材料被朝输送带54供给,并由输送带54以及斗式升降机56朝分尚器58输送。在分尚器58中,丸粒材料和微粉被分尚,仅丸粒材料被朝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供给。进而,通过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以及排出路径80从分离器58朝辅助容器28供给丸粒材料,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贮存容器14的丸粒材料全都被转移至辅助容器28。另外,在将中粒径的丸粒材料、大粒径的丸粒材料转移至辅助容器28的情况下,仅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的动作不同,基本的动作与上述同样。并且,能够将小粒径的丸粒材料、中粒径的丸粒材料、大粒径的丸粒材料全都转移至辅助容器28。这样,在该排出运转中,能够将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多种丸粒材料转移至辅助容器28。由此,例如能够提高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维护、丸粒材料的更换时的作业性。[贮存运转]当操作者对运转切換操作部84进行操作而选择贮存运转时,利用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运转切换信号,控制部36成为贮存运转模式。进而,当操作者对启动操作部82进行操作时,从操作部34朝控制部36输出启动信号。并且,控制部36在检测到启动信号时使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输送带54、斗式升降机56、分离器58、振动机构68、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排出运转切换阀32、流量调整阀79等动作。另外,贮存运转是用于将丸粒材料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的各个的运转,以多个贮存容器14 16为空的状态开始。并且,对于多种丸粒材料,能够以混合状态投入于料斗22,但是,此处,作为一例以投入辅助容器28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贮存运转中,首先,如图11所示,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阀30形成为使下游部60C与返还路径60的中间部60B连通的状态,并且,排出运转切换阀32形成为使中间部60B与返还路径60的上游部60A连通的状态。并且,多个贮存容器切换阀50 52分别成为关闭状态,流量调整阀79成为打开状态。进而,投入至辅助容器28的丸粒材料通过下游侧路径78以及料斗22被朝输送带54供给,并由输送带54以及斗式升降机56朝分离器58输送。在分离器58中,丸粒材料和微粉被分离,仅丸粒材料被朝返还路径60供给。进而,在返还路径60中流动的丸粒材料被朝筛26供给,且在筛26中被筛选分开。该筛26中的筛选分开作业与上述的自动切换运转等的情况相同。进而,通过在筛26中被筛选分开,小粒径、中粒径、大粒径的丸粒材料分别被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这样,在该贮存运转中,仅通过将多种丸粒材料在辅助容器28、料斗22中混合,就能够将多种丸粒材料分别贮存于多个贮存容器14 16。由此,能够提高喷丸处理装置10的使用便利性。另外,该喷丸处理装置除了能够作为抛丸装置使用之外,也能够作为喷丸硬化装
置使用。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当然也能够在不脱离其主g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形而加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喷丸处理装置具备 多个贮存容器,所述多个贮存容器用于分别贮存相互按照不同粒径被区分开的多种丸粒材料; 抛射单元,该抛射单元抛射从所述多个贮存容器分别供给的丸粒材料; 贮存容器切换部,该贮存容器切换部设置于连结所述多个贮存容器与所述抛射单元的投入路径,并切换所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所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 输送部,该输送部输送从所述抛射单元抛射的丸粒材料;以及筛,该筛经由返还路径与所述输送部连结,基于粒径的区别将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丸粒材料筛选分开并返还至所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原来的贮存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丸处理装置具备 操作部,该操作部具有供操作者进行启动操作的启动操作部,并且,在对所述启动操作部进行了启动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操作部输出启动信号;以及 控制部,当检测到所述启动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抛射单元以及所述输送部动作,并且以针对每个喷丸处理工序切换所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所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方式对所述贮存容器切换部的切换状态进行控制,从而执行依次使用所述多种丸粒材料进行的多个喷丸处理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丸处理装置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多种供给方案,在所述多种供给方案中,所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所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顺序已预先确定, 所述操作部具有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该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用于供操作者进行选择所述多种供给方案的选择操作,并且,所述操作部输出与所述供给方案选择操作部的选择操作相应的方案选择信号, 所述控制部以按照与所述供给方案选择信号对应的顺序从所述多个贮存容器朝所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方式对所述贮存容器切换部的切换状态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具有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该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用于供操作者进行选择所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朝所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选择操作,并且,所述操作部输出与所述贮存容器选择操作部的选择操作相应的贮存容器选择信号, 所述控制部以从所述多个贮存容器中的与所述贮存容器选择信号对应的贮存容器朝所述抛射单元供给丸粒材料的方式对所述贮存容器切换部的切换状态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丸处理装置具备 直接连结路径,该直接连结路径在所述输送部与所述抛射单元之间与所述投入路径以及所述返还路径并列设置;以及 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部,该直接连结运转切换部在丸粒材料通过所述返还路径从所述输送部朝所述筛流动的状态、和丸粒材料通过所述直接连结路径从所述输送部朝所述抛射单元流动的状态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丸处理装置具备 辅助容器,该辅助容器与所述多个贮存容器分开设置; 排出路径,该排出路径在所述输送部与所述贮存容器之间与所述返还路径并列设置;以及 排出运转切换部,该排出运转切换部在丸粒材料通过所述返还路径从所述输送部朝所述抛射单元流动的状态、和丸粒材料通过所述排出路径从所述输送部朝所述辅助容器流动的状态之间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喷丸处理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便在改变丸粒材料的粒径而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成本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10)具备用于分别贮存相互按照不同粒径被区分开的多种丸粒材料的多个贮存容器(14~16);抛射从多个贮存容器(14~16)分别供给的丸粒材料的抛射单元(18);设置于连结多个贮存容器(14~16)与抛射单元(18)的投入路径(46~48),并切换多个贮存容器(14~16)中的朝抛射单元(18)供给丸粒材料的贮存容器的贮存容器切换阀(50~52);输送从抛射单元(18)抛射的丸粒材料的输送部(24);以及经由返还路径(60)与输送部(24)连结,基于粒径的区别将由输送部(24)输送的丸粒材料筛选分开并返还至多个贮存容器(14~16)中的原来的贮存容器的筛(26)。
文档编号B24C9/00GK103038024SQ20118003749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
发明者山本万俊 申请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