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63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抛光的设备,特别涉及对长轴类工件进行加工的浮动式抛光机构。
背景技术
芯棒是轧机重要轧制工具之一。芯棒制造的质量直接影响热轧管的质量和轧制成本。提闻芯棒制造的精度,延长芯棒使用的寿命是芯棒制造的中心任务。为了实现这个中心任务,提闻芯棒抛光质量以进一步提闻锻络质量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砂带式抛光轮结构对芯棒类工件进行抛光处理。该抛光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I)工作效率低:砂带式抛光轮结构的压下量是由砂带轮的弹性决定的,人为控制压下量的范围不大,影响抛光的效率。在锻造厂机加车间现阶段的设备及人员水平上,抛光一根Φ 300mm以上的芯棒的工时平均为60小时以上,距保证正常生产有一定的差距。2)抛光质量差:由于砂带式抛光轮结构不紧凑,使用时间一长后就会对抛光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出螺旋纹、不能完全去除底纹等。3)操作难度高:砂带式抛光轮的压下量、砂带位置及砂带与芯棒表面的平行度等多种因素都是由人为操作完成的,所以操作难度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对抛光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综上,砂带式抛光轮结构加工芯棒类工件时,存在抛光质量差、工作效率低和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芯棒的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精确控制抛光压下量,提高抛光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浮动式抛光机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连接构成浮动支架,两支架板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另一端通过弹性推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外端面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由里向外依次安装有靠模轮结构和抛光轮;所述靠模轮结构由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轴承,支撑在第一轴承上的导向套,套装在导向套上的第二轴承、支撑在第二轴承上的靠模轮及与导向套连接的压下量调整结构构成,所述导向套通过长孔与第一轴承配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压下量调整结构包括U型导向插块及与其连接的导向螺钉;所述导向螺钉支撑在第二支架板上,所述U型导向插块与导向套固连。所述弹性推顶结构由连接两支架板的压紧螺钉和安装在压紧螺钉上的压簧构成,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架板的内侧面相接触。[0013]所述靠模轮由聚氨酯材质加工成型。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浮动支架采用上述连接结构,确保了在整个抛光过程中,抛光轮始终与芯棒表面接触,从而避免了因芯棒弯曲,而导致的抛光量不均匀、将芯棒外圆抛成椭圆的情况及低点抛不到的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芯棒表面的抛光质量。2.通过调节压下量调整结构来调节靠模轮和抛光轮相对位置,从而可精确控制抛光压下量。3.本浮动式抛光机构相比于现有的砂带式抛光轮结构,其抛光过程由机构自行调整,因此人为控制因素较少,具有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浮动支架;1-1、第一支架板;1-2、第二支架板;2、销轴;3、弹性推顶结构;3-1、压紧螺钉;3-2、压簧;4、驱动电机;5、靠模轮结构;5-1、第一轴承;5_2、导向套;5-2-1、长孔;5-3、第二轴承;5-4、靠模轮;5-5、压下量调整结构;5_5_1、U型导向插块;5-5-2、导向螺钉;6、抛光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2,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包括由第一支架板1-1和第二支架板1-2连接构成浮动支架1,两支架板的一端通过销轴2铰接,另一端通过弹性推顶结构3连接。具体的,在第一支架板固定在机床刀台上后,当有外力作用在第二支架板上时,第二支架板沿销轴转动,当外力与弹性推顶结构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第二支架板停止在某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外端面上安装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由里向外依次安装有靠模轮结构5和抛光轮6。所述靠模轮结构由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轴承
5-1,支撑在第一轴承上的导向套5-2,套装在导向套上的第二轴承5-3、支撑在第二轴承上的靠模轮5-4及与导向套连接的压下量调整结构5-5构成。所述导向套通过长孔5-2-1与第一轴承配合。上述第一轴承可采用加长轴承或多个。靠模轮可采用聚氨酯材质加工成型。具体的,通过调节上述压下量调整结构,可改变靠模轮与抛光轮的相对位置,即当沿着长孔使导向套朝靠近第一支架板的方向移动时,压下量减小,此时芯棒的抛光余量较小,反之,当沿着长孔使导向套朝远离第一支架板的方向移动时,压下量增多,此时芯棒的抛光余量较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下量调整结构包括U型导向插块5-5-1及与其连接的导向螺钉5-5-2。所述导向螺钉支撑在第二支架板上,所述U型导向插块与导向套固连。具体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U型导向插块的开口内穿过,U型导向插块可直接焊接在导向套的端面上,也可卡紧在导向套。采用卡紧该连接方式时,导向套上需要设置与U型导向插块的开口相配合的长圆凸起部分。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推顶结构可采用氮气弹簧,即氮气弹簧的缸体固定在第一支架板上,其推杆端与第二支架板连接。从结构简单,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推顶结构优选采用如下结构:由连接两支架板的压紧螺钉3-1和安装在压紧螺钉上的压簧3-2构成,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架板的内侧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芯棒工件安装在机床上,第一支架板与机床刀台固连,然后根据抛光余量调节导向螺钉,导向螺钉带动U型导向插块移动,U型导向插块带动导向套、第二轴承和靠模轮一起沿着导向套上的长孔移动,以改变靠模轮和抛光轮相对位置,即可精确控制抛光压下量。这样就可以保证芯棒高点、低点均能得到同样的抛光量。
权利要求1.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连接构成浮动支架,两支架板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另一端通过弹性推顶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架板的外端面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由里向外依次安装有靠模轮结构和抛光轮;所述靠模轮结构由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轴承,支撑在第一轴承上的导向套,套装在导向套上的第二轴承、支撑在第二轴承上的靠模轮及与导向套连接的压下量调整结构构成,所述导向套通过长孔与第一轴承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下量调整结构包括U型导向插块及与其连接的导向螺钉;所述导向螺钉支撑在第二支架板上,所述U型导向插块与导向套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动式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推顶结构由连接两支架板的压紧螺钉和安装在压紧螺钉上的压簧构成,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架板的内侧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模轮由聚氨酯材质加工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动式抛光机构,其特点是包括由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连接构成浮动支架,两支架板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另一端通过弹性推顶结构连接;第二支架板的外端面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靠模轮结构和抛光轮;靠模轮结构由第一轴承、导向套、第二轴承、靠模轮及与导向套连接的压下量调整结构构成,导向套通过长孔与第一轴承配合。上述浮动支架,确保了在整个抛光过程中,抛光轮始终与芯棒表面接触,避免了因芯棒弯曲,而导致的抛光量不均匀、将芯棒外圆抛成椭圆及低点抛不到的情况,提高了抛光质量;压下量调整结构可精确控制抛光压下量;抛光过程由机构自行调整,具有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B24B21/18GK202985305SQ20122067710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纪鹏飞, 窦洪年, 王刚 申请人: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