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锰铁的银金矿预处理选矿工艺,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金银矿中常常包含许多铁锰矿物,铁锰矿物常与金、银共生,其中锰矿物是金、银矿物的主要载体,金、银常以高度分散状态的微细粒形式被铁锰矿物所包裹,难以通过物理选矿方法得到高品位的银、金精矿,而且也难以通过单一的化学选矿方法获得较好的金、银浸出指标,此类矿石被公认为难处理的含金、银的矿石之一。
目前对于含铁锰的银金矿氰化浸出前预处理的选矿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氯化焙烧、焙烧-硫酸浸出及还原硫酸浸出法等。氯化焙烧法及焙烧-硫酸浸出法研究较为广泛,但工业应用却受到限制,主要原因为此两种方法中焙烧对环境及经济成本要求较高,虽可获得较好的选矿指标,但其工业应用受成本制约。还原硫酸浸出法是目前选矿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其还原剂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硫酸亚铁、黄铁矿或铁粉等,由于上述还原剂原料来源广、易得和价廉,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根据笔者试验发现,直接采用浓硫酸还原酸浸,其浓硫酸消耗量较大,经扫描电镜观察浸渣,发现其中有部分铁锰矿物未被还原,金银矿物仍被包裹,铁锰矿物被“钝化”而难以反应,此外,部分被硅酸盐等矿物包裹的金银也未被浸出,而要回收此部分矿物,浸出时间要求很长,难以满足工业需求。
CN104195333A公开了一种含锰银金矿的预处理方法,其在氨水-铵盐体系中加入金属铜,利用金属铜与Cu2+在氨水-铵盐体系中生成Cu+,然后Cu+将银锰矿物中的锰还原成二价,从而达到破坏银锰矿物结构的目的,此方法有利于后续的氰化浸出,工艺简单。然而此方法中使用氨水作为浸出体系,其易挥发,对选矿厂环境及人身均易造成较大伤害,此外,铜粉及浸出体系所需氨水和铵盐价格较高,工业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刘志强等在《某含金银褐铁矿预处理工艺对氰化浸出的影响》(稀有金属,2016,(01):708-714)中采用氧化焙烧-浸出工艺对某含金银褐铁矿进行了预处理,并将氧化焙烧-酸浸预处理后的矿物与未处理矿物和氧化焙烧-碱性浸出预处理进行氰化浸出试验对比,得到氧化焙烧-酸浸预处理后银回收率提高了35%。然而,此方法中采用650℃焙烧对原矿进行预处理,焙烧所需成本较高,此方法在工业应用中受到限制。
曾亮等在《低品位铁锰型金银矿的硫脲浸出研究》(贵金属,29(04):16-19)中采用两矿加酸法将硫铁矿与锰矿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还原浸锰,使被二氧化锰包裹的金银裸露出来,同时降低硫脲浸出金银的氧化还原电位,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8%和45%。然而此方法中,银的浸出率仍很低,此方法尚未解决银浸出远低于金的选矿难题。
鉴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选矿工艺,采用稀酸破坏硅酸盐矿物晶格,并清洗铁锰矿物表面的致密氧化层,然后采用还原酸浸法,进一步破坏铁锰矿物结构,使金、银得以暴露出来,进而进行氰化浸出,得到金、银贵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含锰铁的银金矿预处理选矿方法中银浸出率低、选别成本高、未处理硅酸盐矿物及高度致密的铁锰矿物难以进行还原酸浸等问题,提供一种含锰铁的银金矿预处理选矿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原矿破碎、磨矿至-0.15mm占80~95%;
(2)在粉碎后原矿中以10~20kg/t(以每吨原矿计)比例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搅拌15~30min,进行预处理反应;
(3)将步骤(2)反应液过滤,在滤渣中以40~60kg/t(以每吨原矿计)的比例加入浓硫酸,并加入还原剂,搅拌20~30min;
(4)将步骤(3)反应液过滤,然后将滤渣调浆至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40%,加石灰调节矿浆pH为10.5~11.5,加氰化钠1000~4000g/t(以每吨原矿计),搅拌浸出4~20h,得到含金、银的贵液和浸渣,贵液再按常规工艺进一步提取金、银。
所述步骤(2)中稀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60%,稀盐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15%。
所述步骤(3)中浓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98%。
所述步骤(3)中过滤后稀酸滤液若满足预处理步骤(2)中稀硫酸或稀盐酸浓度要求,可循环使用。
所述步骤(3)中还原剂为铁粉或黄铁矿,其用量为10~20kg/t(以每吨原矿计)。
所述步骤(4)中过滤后浓酸滤液若满足预处理步骤(3)中浓硫酸浓度要求,可循环使用。
所述搅拌强度为800~2000r/min。
本发明采用稀硫酸或稀盐酸进行预处理反应,清洗矿物中致密的铁锰矿物氧化膜,并进一步疏松硅酸盐及其他碳酸盐矿物纹理,使氰化钠等药剂可作用于其中金、银颗粒表面;然后采用浓硫酸进行还原酸浸,进一步破坏铁锰矿物表面晶格,使金、银矿物暴露出来,然后进行常规氰化浸出,得到最终贵液和浸渣产品。
经试验观察,常规还原酸浸后,部分金、银矿物仍被包裹于铁锰矿物中,此部分铁锰矿物呈极致密状,经试验发现,常规浓硫酸还原酸浸时,浓硫酸可使部分铁锰矿物表面变得“钝化”,无法进行还原酸浸,达到破坏铁锰晶格的作用。因此,本发明采用双段预处理过程,采用稀硫酸或稀盐酸进行预处理阶段,破坏其中致密的铁锰氧化膜及清洗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纹理,使其中被此部分所包裹的金、银得以暴露;预处理产品经过滤得到滤渣,对滤渣进行再处理,采用浓硫酸进行还原酸浸,进一步破坏铁锰矿物晶格,使此部分氧化矿物呈离子状态进入矿浆中,并使被铁锰矿物所包裹的金、银矿物得到进一步暴露;预处理产品经过滤后得到滤渣,滤渣采用常规氰化浸出法进行浸出,最终得到含金、银的贵液和尾矿产品。
本发明的特点为:
(1)打破了传统还原酸浸预处理的瓶颈,采用稀硫酸或稀盐酸进行预处理,破坏了铁锰矿物表面致密氧化膜,降低了直接采用浓硫酸还原酸浸时浓硫酸的强氧化作用对铁锰矿物还原的影响;
(2)采用稀硫酸或稀盐酸进行预处理,创造性的提出了因硅酸盐矿物及碳酸盐矿物一般具裂纹而忽视其对浸出的影响,使此部分矿物所包裹的金、银得以暴露,加速了金、银的浸出速率及浸出率;
(3)两段预处理后滤液在满足预处理所需酸浓度的前提下,均可反复使用,降低了选矿成本;
(4)降低预处理阶段浓硫酸的用量,使得后续氰化浸出时调节矿浆pH更为简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还原酸浸酸性介质和氰化浸出碱性介质的冲突;
(5)两段预处理较一段预处理过程,金的浸出率可提高5~10%,银的浸出率可提高10~30%,且大大降低了浸出所需时间,提高了浸出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老挝金矿为研究对象,其原矿金品位为1.46g/t、银为58.91g/t,脉石矿物主要为褐铁矿、硬锰矿及硅酸盐矿物,金、银被褐铁矿和硬锰矿包裹严重。其具体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矿矿样破碎、磨矿至-0.15mm占80%;
2)在粉碎后原矿矿样中以20kg/t(以每吨原矿计)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稀硫酸,调节搅拌强度1000r/min,搅拌15min,进行预处理反应;
3)将步骤2)反应液过滤,在滤渣中以40kg/t(以每吨原矿计)的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的浓硫酸,并加入还原剂铁粉10k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30min;
4)将步骤3)反应液过滤,滤渣调浆至浓度为30%,加石灰调节矿浆pH为10.5,加氰化钠2000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浸出10h,得到含金、银贵液和浸渣;
贵液中金的浸出率达到96%,银的浸出率达到69%。
实施例2:本实施例所用研究对象与实施例1相同,其具体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矿矿样破碎、磨矿至-0.15mm占90%;
2)在粉碎后原矿中以15kg/t(以每吨原矿计)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的稀硫酸,调节搅拌强度800r/min,搅拌20min,进行预处理反应;
3)将步骤2)反应液过滤,在滤渣中以50kg/t(以每吨原矿计)的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0%的浓硫酸,并加入还原剂铁粉15k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200r/min,搅拌25min;
4)将步骤3)反应液过滤,滤渣调节矿浆浓度为33.5%,加石灰调节矿浆pH为11,加氰化钠4000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2000r/min,搅拌浸出20h,得到含金、银贵液和浸渣;
贵液中金的浸出率达到95%,银的浸出率达到78%。
实施例3:本实施例以云南某金、银矿为研究对象,其原矿中金品位为3.16g/t、银为78.81g/t,其主要脉石矿物为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硬锰矿、磁铁矿和褐铁矿等,其具体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矿破碎、磨矿至-0.15mm占95%;
2)在粉碎后原矿中以10kg/t(以每吨原矿计)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0%的稀硫酸,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30min,进行预处理反应;
3)将步骤2)反应液过滤,在滤渣中以60kg/t(以每吨原矿计)的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70%的浓硫酸,并加入还原剂黄铁矿20k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20min;
4)将步骤3)反应液过滤,滤渣调浆至浓度为40%,加石灰调节矿浆pH为11.5,加氰化钠1000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800r/min,搅拌浸出6h,得到含金、银贵液和浸渣;
贵液中金的浸出率达到95%,银的浸出率达到63%。
实施例4:本实施例所用研究对象与实施例3相同,其具体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矿破碎、磨矿至-0.15mm占90%;
2)在粉碎后原矿中以20kg/t(以每吨原矿计)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的稀盐酸,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25min,进行预处理反应;
3)将步骤2)反应液过滤,在滤渣中以50kg/t(以每吨原矿计)的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的浓硫酸,并加入还原剂铁粉15k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25min;
4)将步骤3)反应液过滤,滤渣调浆至浓度为35%,加石灰调节矿浆pH为11.5,加氰化钠1000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000r/min,搅拌浸出8h,得到含金、银贵液和浸渣;
贵液中金的浸出率达到94%,银的浸出率达到65%。
实施例5:本实施例所用对象与实施例3相同,其具体试验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矿破碎、磨矿至-0.15mm占95%;
2)在粉碎后原矿中以10kg/t(以每吨原矿计)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4%的稀盐酸,调节搅拌强度800r/min,搅拌20min,进行预处理反应;
3)将步骤2)反应液过滤,在滤渣中以40kg/t(以每吨原矿计)的比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0%的浓硫酸,并加入还原剂黄铁矿10k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30min;
4)将步骤3)反应液过滤,滤渣调浆至浓度为40%,加石灰调节矿浆pH为11,加氰化钠1000g/t(以每吨原矿计),调节搅拌强度1500r/min,搅拌浸出15h,得到含金、银贵液和浸渣;
贵液中金的浸出率达到97%,银的浸出率达到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