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46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模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机械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装模机构。



背景技术:

重力浇铸机采用重力铸造进行金属零件的铸造。重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浇入金属型腔获得铸件的工艺方法。目前,采用铝铸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件中,并可制成汽车悬挂系统的稳定杆、方向机等零件。在重力浇铸完成后,需要将模具进行转运并进行脱模操作。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转运,由此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在重力浇铸完成之后对模具进行转运的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装模机构,用以实现对浇铸完成后的模具进行转运,提高脱模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模机构,包括:转运平台、两个平行布置的导轨、驱动装置,所述转运平台的侧部设置四个滚轮;所述转运平台的底部设置有与导轨呈垂直设置的导引槽;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及摇臂,所述摇臂的末端垂直设置导引柱,所述导引柱延伸入导引槽并在导引柱的末端设置被导引槽所限制的滑动件;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摇臂,通过导引柱在导引槽内作线性滑动,以带动转运平台在导轨上实现平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的末端设置阻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平台的顶面设有四个定位块及能够活动翻转的若干定位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轨底部设置若干间隔布置并凸伸出导轨内侧的限位块,所述转运平台的底部设置若干外扩并抵靠在限位块下方的引导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槽沿纵长延伸方向的侧壁上设置缓冲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件包括轴承或者尼龙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平台设置若干顶出孔,所述顶出孔的底部设置垂直纵向移动的顶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平台的侧部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导轨呈垂直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装置与导引槽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放置在转运平台上的模具的转运,提高了脱模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模机构在初始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装模机构在初始状态时另一个视角中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模机构中的转运平台发生平移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模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4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装模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装模机构,包括:转运平台10、两个平行布置的导轨20、驱动装置40。转运平台10的侧部设置四个滚轮107。转运平台10的底部设置有与导轨20呈垂直设置的导引槽50,该导引槽50具一个狭长的开口部并设置在转运平台10的边缘。滚轮107架设在两个导轨20上,并可在驱动装置40的驱动下沿导轨20作平移运动。其中,该转运平台10设置若干顶出孔101,所述顶出孔101的底部设置垂直纵向移动的顶出杆110,该顶出杆110被支座1101所收容。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运平台10在垂直投影方向上设有呈矩形布置的四个顶出孔101。

参图1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示出的驱动装置40包括:伺服电机401、减速机402及摇臂403。摇臂403的末端垂直设置导引柱413,所述导引柱413延伸入导引槽50并在导引柱413的末端设置被导引槽50所限制的滑动件423。支架404与减速机402连接,并通过支架404与重力浇铸机连接。

摇臂403一端通过销轴412与减速机402固定连接,摇臂403的另一端与导引柱413固定连接。减速机402将伺服电机401输出的动力减速后驱动销轴412以中轴线4121为转动轴转动,从而驱动摇臂403在水平面内作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导引柱413以中轴线4131为转动轴转动,从而依靠滚动件423在导引槽50内的滚动,将导引槽50向驱动装置40的方向施加牵引力;当伺服电机401反向转动时,上述过程逆向执行,从而将导引槽50施加推力,使导引槽50远离驱动装置40。伺服电机401驱动摇臂403,通过导引柱413在导引槽50内作线性滑动,以带动转运平台10在导轨20上实现平移。由此,实现了在驱动装置40的驱动下,将转运平台10在导轨20上作线性往返运动。本实施方式中的滑动件423包括轴承或者尼龙滑轮,并优选为轴承,并可选用滚珠轴承或者滚柱轴承。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20的末端设置阻挡块202,以限制转运平台10在作线性往返运动过程中的极限位置,防止出现脱轨。同时,在转运平台10的顶面设有四个定位块103及能够活动翻转的若干定位夹104。该转运平台10的顶面设置四个凹陷部102。凹陷部102呈条状,并用于收容定位块103。四个凹陷部102的连线呈十字形,并分别开设在转运平台10的四条边上。

定位块103通过螺栓与转运平台10固定,并可沿凹陷部102进行调整,以与放置在转运平台10上的模具中所预留的定位槽相适应,从而通过四个对向设置的定位块103对模具放置的位置进行定位,防止出现放置错误。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转运平台10对模具实现有效的固定,可通过两对对向设置的定位夹104对模具进行夹持。

具体的,四个定位夹104分为两组,每一组包括两个对向设置的定位夹104。定位夹104以销轴1063为转动轴作枢转运动,以调整定位夹104的翻转角度。转运平台10的侧面上设置耳轴1062,并通过销轴1063与定位夹104活动铰接连接。螺杆105嵌套在具内螺纹的调节柱106内,调节柱106的延伸段1061(呈圆柱状)垂直贯穿定位夹104。当旋转螺杆105时,驱动调节柱106在水平方向内的纵向移动(移动方向与转运平台10的移动方向相同),从而通过延伸段1061带动定位夹104以销轴1063为转动轴实现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20底部设置若干间隔布置并凸伸出导轨20内侧的限位块201,所述转运平台10的底部设置若干外扩并抵靠在限位块201下方的引导块109,引导块109形成一个外扩的折弯部1091。折弯部1091抵靠在限位块201下方,并在垂直方向上保持0.1~0.2mm的间距。

同时,该导引槽50沿纵长延伸方向的侧壁上设置缓冲条501,并具体设置两条缓冲条501。两条缓冲条501平行贴合在导引槽50的对向内壁面上。缓冲条501可由橡胶、硅胶、氧化铝陶瓷或者聚四氟乙烯制成,并最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此外,该转运平台10的侧部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杆108,所述定位杆108与导轨20呈垂直关系。定位杆108可与接近开关或者光电传感器配合使用,以对转运平台10在导轨20上移动时的具体位置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例如PLC),并由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电机401执行正向转动、反向转动及转动时间,从而对转运平台10实现精确的伺服控制。

该装模机构与顶芯机构30配合,并通过顶芯机构30向顶出杆110施加垂直向上的力,以对放置在转运平台10上的模具进行脱模操作。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