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自动回弹的研磨棒的加长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972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能够自动回弹的研磨棒的加长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柄,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回弹的研磨棒的加长手柄。



背景技术:

研磨棒的手柄一般都是上细下粗,为没有尖头的圆锥形,平时,我们在做研磨实验时,经常因为研磨棒太短而不利于用力,研磨时间长的情况下手会红肿,不利于长期做实验,一般的手柄不利于把握,或者把握以后不方便取出,达不到需要的效果,如果用硬物套在研磨棒上,在外力过大的情况下会造成研磨棒的断裂,造成浪费,根据研磨实验室时动作要领,在研磨时需要向下压,并把研磨棒下端和研钵底部接触,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拧动的动作,这样研磨的快,能够提高研磨效率,但拧动这个动作一般都是人为动作,研磨效率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研磨效率高,方便把握的能够自动回弹的研磨棒的加长手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自动回弹的研磨棒的加长手柄,包括外筒、内筒和研磨棒固定孔,所述外筒套在所述内筒上,所述外筒上端连接有金属棒,金属棒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内筒上端的连接孔后穿插在所述内筒内部,所述金属棒圆周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筒侧壁上设置有斜形孔,与斜形孔位置对应的所述外筒内侧壁上设置有凸出连接块,所述凸出连接块镶嵌在斜形孔上,所述外筒下方内筒圆周设置有环形套管,环形套管通过内外螺纹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环形套管上设置有环状半圆形突出体,环状半圆形突出体上设置有固定棒,所述固定棒与所述内筒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棒孔,所述固定棒通过连接柱与封闭盖连接,所述研磨棒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研磨棒固定孔与所述封闭盖之间设置有封闭腔,封闭腔内设置有液体。

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外筒上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上端外壁连接。

所述斜形孔是设置在所述内筒侧壁上半部分具有一定弧度的长方形孔,所述固定棒孔是设置在所述内筒侧壁中间部分的竖直长方形孔。

所述固定棒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形棒头,圆形棒头的尺寸与所述环状半圆形突出体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固定棒通过圆形棒头与所述环状半圆形突出体连接。

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固定棒和封闭盖是“工”字形连接,所述封闭盖的尺寸与所述内筒的内侧直径相匹配,所述封闭盖圆周与所述内筒内侧圆周的连接以不推动时封闭盖可以正好卡在所述内筒内侧里,推动时封闭盖可以向下移动为准。

所述研磨棒固定孔为上细下宽的圆周向内凹陷有一定弧度的圆台状内膜孔,圆台状内膜孔的顶端设置为圆形封闭式顶端,圆台状内膜孔的底端设置为圆形开放式底端,底端的直径与所述内筒直径相匹配。

所述研磨棒固定孔内设置有内膜,内膜的尺寸与所述研磨棒固定孔的尺寸相匹配,内膜为软塑料内膜。

所述液体包括水和/或油。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弹簧的设置,能够使手柄在按下去之后自动回弹到原始位置,方便手柄的按压和下一次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斜形孔和凸出连接块的设置,能够在向下按压外筒的过程中完成内筒的转动,从而带动用研磨棒固定孔固定住的研磨棒转动,不需要人为的转动研磨棒,即可提高研磨棒的研磨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套管与内筒利用内外螺纹连接,方便了环形套管的转动,进而方便了研磨棒固定孔对研磨棒的固定与放松。

4、本实用新型中圆形棒头、固定棒孔和环状半圆突出体的组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固定棒只能上下运动,不能圆周运动,从而控制封闭盖上下运动挤压液体,避免封闭盖圆周运动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5、本实用新型中液体腔和研磨棒固定孔的设置,能够仿生棘皮动物水管系统末端的吸盘原理,利用油压或者水压对所抓物体产生吸附作用,来完成对研磨棒的加长、固定和把握。

6、本实用新型中软塑料内膜的设置,不会因为研磨棒和接触面太硬而造成研磨棒的断裂,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7、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实验用的研磨棒,还适用于其他上细下粗的不规则的棒状物体,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回弹的研磨棒的加长手柄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内筒的侧面图;

图3是图1中环形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固定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图中,1-外筒,2-内筒,3-弹簧,4-凸出连接块,5-金属棒,6-环形套管,7-圆形棒头,8-固定棒,9-连接柱,10-封闭盖,11-封闭腔,12-研磨棒固定孔,13-内膜,14-环状半圆形突出体,15-斜形孔,16-固定棒孔。

实施例:一种能够自动回弹的研磨棒的加长手柄,包括外筒1、内筒2和研磨棒固定孔12,外筒1套在内筒2上,外筒1上端连接有金属棒5,金属棒5的另一端通过内筒2上端的连接孔后穿插在内筒2内部,金属棒5圆周设置有弹簧3,内筒2侧壁上设置有斜形孔15,与斜形孔15位置对应的外筒1内侧壁上设置有凸出连接块4,凸出连接块4镶嵌在斜形孔15上,外筒1下方内筒2圆周设置有环形套管6,环形套管6通过内外螺纹与内筒2连接,环形套管6上设置有环状半圆形突出体14,环状半圆形突出体14上设置有固定棒8,固定棒8与内筒2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棒孔16,固定棒8通过连接柱9与封闭盖10连接,研磨棒固定孔12设置在外筒1的下端,研磨棒固定孔12与封闭盖10之间设置有封闭腔11,封闭腔11内设置有液体。

弹簧3一端与外筒1上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内筒2上端外壁连接。

斜形孔15是设置在内筒2侧壁上半部分具有一定弧度的长方形孔,固定棒孔16是设置在内筒2侧壁中间部分的竖直长方形孔。

固定棒8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圆形棒头7,圆形棒头7的尺寸与环状半圆形突出体14的尺寸相匹配,固定棒8通过圆形棒头7与环状半圆形突出体14连接。

连接柱9与固定棒8和封闭盖10是“工”字形连接,封闭盖10的尺寸与内筒2的内侧直径相匹配,封闭盖10圆周与内筒2内侧圆周的连接以不推动时封闭盖10可以正好卡在内筒2内侧里,推动时封闭盖10可以向下移动为准。

研磨棒固定孔12为上细下宽的圆周向内凹陷有一定弧度的圆台状内膜13孔,圆台状内膜13孔的顶端设置为圆形封闭式顶端,圆台状内膜13孔的底端设置为圆形开放式底端,底端的直径与所述内筒2直径相匹配。

研磨棒固定孔12内设置有内膜13,内膜13的尺寸与研磨棒固定孔12的尺寸相匹配,内膜13为软塑料内膜13。

液体包括水和/或油。

工作时,先将研磨棒放在研磨棒固定孔12内,利用内外螺纹向下转动环形套管6,推动液体进行内膜13的挤压,直到研磨棒固定孔12抓牢研磨棒为止,然后手握外筒1,用力将外筒1向下按压,在下压的过程中,弹簧3压缩,外筒1上的凸出连接块4在内筒2斜形孔15内由上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内筒2的转动,内筒2转动带动固定好的研磨棒转动,从而进行一次物体的转动研磨,松开外筒1,弹簧3自动弹回,凸出连接块4恢复到原位,再次用力将外筒1向下按压,弹簧3及凸出连接块4将会重复上述动作,这样一次一次的向下按压外筒1,直至物体研磨结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而已,并未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