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炼钢厂连铸事故钢水回转流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7708阅读:17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连铸事故钢水回转流槽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炼钢厂连铸事故钢水回转流槽。



背景技术:

连铸事故回转溜槽的主要作用是在钢包出现事故滑板无法关闭时将钢包回转至受包位过程中用来盛接流出的钢水,防止钢水飞溅对周围人员和设备造成的伤害,是保证连铸生产安全的必要设备之一。

连铸事故回转溜槽是事故状态下才使用,使用流程为:钢包出现故障滑板无法关闭,将大包回转台操作状态打为事故回转,连铸事故回转溜槽盛接钢水,事故处理完毕后清理事故回转溜槽内部残钢,残钢清理完毕后备用。

原有连铸事故回转溜槽大多采用钢板焊接,如钢包发生故障,钢水进入事故回转溜槽内和钢板粘接,清理困难。

炼钢厂连铸传统的事故回转溜槽大多采用钢板焊接,如钢包发生故障,钢水进入事故回转溜槽内和钢板粘接,清理困难。此工作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如清理不出来将影响连铸机的安全运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传统的连铸事故回转溜槽采用钢板焊接为“U”型槽结构,钢包发生故障,钢水进入事故回转溜槽内和钢板粘接,清理困难。而且清理空间狭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

2、清理时间长,导致连铸机无法运行,降低劳动生产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炼钢厂连铸事故钢水回转流槽,其结构合理,清理方便,可以降低溜槽内部残钢的清理难度和时间,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炼钢厂连铸事故钢水回转流槽,包括连铸事故钢水钢质回转流槽,在钢质回转流槽内的两侧壁和底面上通过固接的锚固钉均布设置着耐火材料层,耐火材料层的厚度为6-10cm,在钢质回转流槽底面的耐火材料层上均布设置着挡坝,挡坝的高为40cm,宽度为30cm,长度为60-100cm,均布挡坝之间的间距为80-100cm。

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将事故回转溜槽内部钢板上焊接锚固件,打上一层耐火材料,使高温钢水不与溜槽钢板直接接触,降低清理难度。使用后清理完毕再打上耐火材料即可再次使用。

改进效果

(1)简化工作程序。清理事故溜槽残钢时用吊车即可将残钢吊起,操作简单,清理时间减少80%左右。

(2)由于清理方便,一个事故回转溜槽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可降低炼钢厂的固定资产费用。

(3)由于清理难度降低,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清理方便,降低了溜槽内部残钢的清理难度和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进的炼钢厂连铸事故钢水回转流槽,如图1所示,包括连铸事故钢水钢质回转流槽1,在钢质回转流槽1内的两侧壁和底面上通过固接的锚固钉均布设置着耐火材料层2,耐火材料层2的厚度为6-10cm,在钢质回转流槽1底面的耐火材料层2上均布设置着挡坝3,挡坝3的高为40cm,宽度为30cm,长度为60-100cm,均布挡坝3之间的间距为80-100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