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砂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8788发布日期:2018-08-14 18:52阅读:1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喷砂的喷砂嘴。



背景技术:

喷砂嘴是抛丸喷砂时最终喷出砂丸的元件,现有的喷砂嘴通常是一个圆柱状的金属管体,部分圆管状的喷砂管出砂端为收拢的尖嘴状,结构简单,喷砂效果不佳,由于砂丸一直在圆形通道内运送、喷射,流态稳定而导致砂丸大多喷射后呈集束的直线状,喷射时中心位置过度集中,而周边太过分散,分布面窄,比较适合硬质、微型零件的喷砂,而对于一般的喷砂处理喷砂面不足,效率较低,尤其是一些较软的材料还容易造成局部过度侵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砂嘴,该喷砂嘴喷砂面积广而均匀,喷砂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喷砂嘴,包括进料管、容砂仓、喷射部,所述容砂仓具有一个椭球状的腔体且腔体的长轴的其中一端开有进口,所述进料管为一段圆弧管段,进料管的出口与容砂仓腔体的进口相接,且所述进料管的圆弧凸起方向与空腔长轴方向的凸起端凸起方向一致,在所述腔体的长轴的另一端还设有出口;所述喷射部呈喇叭状,喷射部的小端与腔体的出口端相接,喷射部的轴线与腔体的长轴同轴设置,在所述喷射部的喇叭口内设有长轴与腔体的长轴同轴的椭球状的分流体,所述分流体被固定在喷射部内壁的若干根连接筋支撑固定,连接筋的一端固定在喷射部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分流体表面,所有的连接筋均以喷射部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沿其进口至出口的方向口径逐渐变大,且其进口半径与出口半径之比为1:3.5。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的轴线的半径与进料管的进口半径之比为10:1。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长轴与短轴长度之比为2:1。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的短轴与进料管的出口半径之比为4.3:1。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设置为三根且均为圆钢制成,所述分流体的长轴长度、半轴短轴长度、圆钢的直径长度之比4:1:0.2。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部沿轴向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空腔的半长轴长。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体的中心与所述空腔的中心的间距为1.5倍所述空腔的短轴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级结构来实现砂丸的均匀稳定的喷射,尽量提高喷射面积、保证喷洒均匀稳定性。一级,当砂丸经过漫长的高压管道被输送至进料管时,由于进料管的圆弧形状、口径渐变的结构特征使得砂丸被逐步释放、发散(因为口径逐步变大、压强降低),二级,在进入椭球形的空腔后在空腔内进一步释放压力,并且使得原来集中成束的流体被分散,部分砂丸二次混合,三级,最后经过喷射部时,由于喷射部呈喇叭状(圆锥状),所有砂丸在空腔内缓冲释放后在喷射部的小端口处由于口径再次变小,压力开始有所提升,积聚的砂丸穿过小端口朝大端口喷射时由于空间瞬间放大,砂丸流体的压强再次突然释放,使得砂丸可以以较大的面积喷洒出去,并且由于小端口中心位置砂丸密度较大,因此设置了专门的分流体,使得中心位置的砂丸被阻挡、向四周分散,相对于现有的使砂丸从输送管道到喷砂嘴直接高速射出而言,砂丸不仅以较大面积射出,还喷射得更为均匀稳定,达到较为均匀的零件表面处理效果,尤其适用于硬度稍低、表面处理要求较高的零部件的喷砂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喷砂嘴,包括进料管1、容砂仓2、喷射部3,所述容砂仓2具有一个椭球状的腔体4且腔体4的长轴的其中一端开有进口,所述进料管1为一段圆弧管段,进料管1的出口与容砂仓2腔体的进口相接,且所述进料管1的圆弧凸起方向与空腔4长轴方向的凸起端凸起方向一致,在所述腔体4的长轴的另一端还设有出口。所述喷射部3呈喇叭状,喷射部3的小端与腔体4的出口端相接,喷射部3的轴线与腔体4的长轴同轴设置,在所述喷射部3的喇叭口内设有长轴与腔体4的长轴同轴的椭球状的分流体5,所述分流体5被固定在喷射部3内壁的若干根连接筋6支撑固定,连接筋6的一端固定在喷射部3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分流体5表面,所有的连接筋6均以喷射部3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1沿其进口a至出口b的方向口径逐渐变大,且其进口半径与出口半径之比为1:3.5。该口径比例有利于砂丸的逐步释放,为喷射前做准备。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1的轴线的半径R与进料管1的进口半径之比为10:1,该半径可进一步地优化砂丸的逐步释放,为喷射前做准备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4的长轴与短轴长度之比为2:1,该种形状的腔体有利于砂丸在腔体内汇聚并且重新混合,为释放后做缓冲,积蓄能量,提升喷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4的短轴与进料管的出口半径之比为4.3:1。更加有利于砂丸在腔体内一次发散并且部分重新混合,为经过进料管1释放后做缓冲,积蓄能量,提升喷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6设置为三根且均为圆钢制成,所述分流体5的长轴长度、半轴短轴长度、圆钢的直径长度之比4:1:0.2。圆钢便于减少摩擦,分流体的上述尺寸则可在尽量减少摩擦碰撞的前提下,对砂丸进行分离,尽量使砂丸较为发散而均匀地喷射出去,大大提升喷砂效果,且喷射部3的锥角C宜取90,可以尽量保证喷射出时的压力的前提下扩大喷洒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部3沿轴向方向的长度L为所述空腔4的半长轴长。该种尺寸的喷射部3与空腔4配合更好,使得砂丸在空腔4内初次发散、部分混合得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在基于上述所有参数条件下,所述分流体5的中心与所述空腔4的中心的间距k为1.5倍所述空腔4的短轴长,这些结构参数使得砂丸高速传送,在进料管1的输送时初次逐步发散释放,在容砂仓内再次发散、释放并部分混合后经喷射部射出的效果更好,更加均匀稳定。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