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机烘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2806发布日期:2018-07-20 18:3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具体涉及一种造纸机烘缸模具。



背景技术:

造纸机用铸铁烘缸是用作纸张干燥的关键部件,铸铁烘缸的数量约占造纸行业压力容器总数的2/3。制造烘缸的材料一般多为HT200、HT250。烘缸的作用是用来烘干纸页中的水分,整饰纸面。在现有造纸机烘缸的铸造工艺中,通常需要大量的树脂砂,而且树脂砂透气性差,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机烘缸模具,该模具中设有一层废干砂,减少了树脂砂的使用,同时由于非干砂的透气性好,缩短了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造纸机烘缸模具,包括泥芯筒,所述泥芯筒外侧的四周设有内模层,所述泥芯筒与内模层之间注有废干砂层,所述内模层外侧的四周设有外模层,所述内模层和外模层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为铸件层用于浇注铁水而成型烘缸铸件。

优选地,所述泥芯筒为中空圆柱形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模层由树脂砂压紧而成,所述外模层由铁转堆砌而成。

优选地,在所述内模层内侧的四周还设有一内胆用于辅助内模层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在泥芯筒层与树脂砂层之间注入了一定厚度的废干砂形成废干砂层,减少了树脂砂的利用,降低了成本,同时能够将废干砂多次重复利用,变废为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废干砂的透气性能好,以及松软的特性,生产后的隔天就可以将泥芯筒取出,缩短了泥芯筒的使用周期,提高了泥芯筒的使用频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运营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泥芯筒,20-废干砂层,30-内模层,40-铸件层,50-外模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造纸机烘缸模具,包括泥芯筒10,所述泥芯筒10外侧的四周设有内模层30,所述泥芯筒10与内模层30之间注有废干砂层20,所述内模层30外侧的四周设有外模层50,所述内模层30和外模层50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为铸件层40用于浇注铁水而成型烘缸铸件。本实用新型中的泥芯筒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废干砂层20、内模层30和外模层50都是围绕其四周形成的圆柱形状,本模具从内到外依次为泥芯筒10、废干砂层20、内模层30、铸件层40和外模层50,其中泥芯筒和废干砂层相互贴合,废干砂层与内模层即树脂砂层贴合,树脂砂层与外模层即铁砖层具有一定间隙,也就是说生产前铸件层40为空的,生产时通过往铸件层注入铁水,待冷却成型后铁水成为烘缸铸件,本实用新型中在泥芯筒层与树脂砂层之间注入了一定厚度的废干砂形成废干砂层,减少了树脂砂的利用,降低了成本,同时能够将废干砂多次重复利用,变废为宝,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废干砂的透气性能好,以及松软的特性,生产后的隔天就可以将泥芯筒取出,缩短了泥芯筒的使用周期,提高了泥芯筒的使用频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运营的成本。

其中,所述泥芯筒10为中空圆柱形状结构,所述内模层30由树脂砂压紧而成,所述外模层50由铁转堆砌而成。在所述内模层30内侧的四周还设有一内胆用于辅助内模层成型。在内模层30形成之前,通过在泥芯筒的外侧套设内胆,内胆与泥芯筒外侧具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在内胆的外侧压紧一层树脂砂层,待树脂砂层形成后,再取出内胆,在树脂砂层与泥芯筒层之间灌入废干砂,从而形成废干砂层。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首先将泥芯筒10放入地坑,在泥芯筒的外侧套设内胆,内胆与泥芯筒外侧具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在内胆的外侧压紧一层树脂砂层,待树脂砂层形成后,再取出内胆,在树脂砂层与泥芯筒层之间灌入非干砂,从而形成废干砂层,再将外模层50即铁砖层放在预设的位置,最后在铁砖层和树脂砂层之间浇注铁水,待冷却成型后铁水成为烘缸铸件。因为中间有一层废干砂比较松软,因此隔天就可以把泥芯筒取出,再次被利用;而不同于传统工艺中也等到铸件全部冷却后方可取出泥芯筒。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