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齿轮箱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4386发布日期:2018-08-10 21:40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锻造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齿轮箱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渗碳钢是一种可经受渗碳淬火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而心部保持适当强度和韧性的钢,渗碳钢被广泛用于风电、减速机、机车等行业的齿轮制造中,现有渗碳钢齿轮,在锻造成型后,需要进行正火处理,然后,采用常规正火工艺处理后,其中还需要进行淬火处理,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也有根据需要获得贝氏体或保持单相奥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若是处理不当会导致淬火处理后得到的渗碳钢的硬度不足,对于锻后直接进行退货处理,使锻后的余热不能充分的利用;另外现有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存在着不方便满足技术要求和在加工时容易对渗碳钢造成影响的问题,鉴于此,需要对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解决现有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存在着不方便满足技术要求和在加工时容易对渗碳钢造成影响的问题的一种风电齿轮箱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电齿轮箱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渗碳钢利用预热进行第一淬火处理,对于风电齿轮渗碳钢淬火时间停留3~4s,其中锻造加工的温度保持在1160~1220℃;

步骤b:将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渗碳钢进行第一次高温回火处理;

步骤c: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放入箱式电炉进行低温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140~160分钟,冷却至室温,并在箱式电炉附近放置用过的木屑或者铸铁屑,对低温退火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粗加工处理;

步骤d:对进行粗加工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正火处理;

步骤e:对进行正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加入淬火液进行第二次淬火处理,第一次淬火处理采用快速淬火油,第三次淬火采用等温水淬,其中保温时间为3~5小时,淬火温度为870~880℃;

步骤f:对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第二次回火处理,冷却方式采用为风冷,回火的时间3~4个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c中的淬火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硬质酸0.5~1份、氯化锌10~15份、氢氧化钠15~20份、水75~85份、消泡剂0.2~0.5份、杂质3~5份和杀菌剂0.5~1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消泡剂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杀菌剂是硫酸铜或是杀毒矾。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步骤b中,所述的第一次高温回火的风冷的温度为620℃~66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步骤d中,所述的正火的温度是9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步骤f中,所述的第二次回火的保温温度为63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步骤d中,所述的正火的保温方式采用等温炉保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锻造余热淬火工艺后,既提高产品质量又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淬火剂的使用能够使得渗碳钢硬度的达到了需求的指标,避免了淬火开裂,通过正火处理工艺,获得的组织为先共析珠光体和铁素体,未出现贝氏体型非平衡组织,以此满足技术的需求,为之后的加工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便于实现流水线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风电齿轮箱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渗碳钢利用预热进行第一淬火处理,对于风电齿轮渗碳钢淬火时间停留3s,其中锻造加工的温度保持在1160℃;

步骤b:将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渗碳钢进行第一次高温回火处理,其中风冷的温度为620℃;

步骤c: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放入箱式电炉进行低温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140分钟,冷却至室温,并在箱式电炉附近放置用过的木屑或者铸铁屑,对低温退火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粗加工处理;

步骤d:对进行粗加工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正火处理,正火的温度是940℃,采用的是等温炉保温;

步骤e:对进行正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加入淬火液进行第二次淬火处理,第一次淬火处理采用快速淬火油,第三次淬火采用等温水淬,其中保温时间为3小时,淬火温度为870℃;

步骤f:对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第二次回火处理,冷却方式采用为风冷,回火的时间3个小时,保温温度为635℃。

本实施例中的淬火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硬质酸0.5份、氯化锌10份、氢氧化钠15份、水7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2份、杂质3份和硫酸铜0.5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一种风电齿轮箱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渗碳钢利用预热进行第一淬火处理,对于风电齿轮渗碳钢淬火时间停留3.5s,其中锻造加工的温度保持在1200℃。

步骤b:将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渗碳钢进行第一次高温回火处理,其中风冷的温度为640℃。

步骤c: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放入箱式电炉进行低温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150分钟,冷却至室温,并在箱式电炉附近放置用过的木屑或者铸铁屑,对低温退火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粗加工处理;

步骤d:对进行粗加工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正火处理,正火的温度是940℃,采用的是等温炉保温。

步骤e:对进行正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加入淬火液进行第二次淬火处理,第一次淬火处理采用快速淬火油,第三次淬火采用等温水淬,其中保温时间为4小时,淬火温度为875℃。

步骤f:对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第二次回火处理,冷却方式采用为风冷,回火的时间3.5个小时,保温温度为635℃。

本实施例中的淬火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硬质酸0.8份、氯化锌12份、氢氧化钠18份、水8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4份、杂质4份和硫酸铜0.8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一种风电齿轮箱渗碳钢锻后热处理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渗碳钢利用预热进行第一淬火处理,对于风电齿轮渗碳钢淬火时间停留4s,其中锻造加工的温度保持在1220℃。

步骤b:将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渗碳钢进行第一次高温回火处理,其中风冷的温度为660℃。

步骤c:将锻造完成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放入箱式电炉进行低温退火处理,退火时间为160分钟,冷却至室温,并在箱式电炉附近放置用过的木屑或者铸铁屑,对低温退火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粗加工处理;

步骤d:对进行粗加工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正火处理,正火的温度是940℃,采用的是等温炉保温。

步骤e:对进行正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加入淬火液进行第二次淬火处理,第一次淬火处理采用快速淬火油,第三次淬火采用等温水淬,其中保温时间为5小时,淬火温度为880℃。

步骤f:对淬火处理后的风电齿轮箱渗碳钢进行第二次回火处理,冷却方式采用为风冷,回火的时间4个小时,保温温度为635℃。

本实施例中的淬火剂包括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硬质酸1份、氯化锌15份、氢氧化钠20份、水8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5份、杂质5份和硫酸铜1份。

综上,本发明利用锻造余热淬火工艺后,既提高产品质量又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淬火剂的使用能够使得渗碳钢硬度的达到了需求的指标,避免了淬火开裂,通过正火处理工艺,获得的组织为先共析珠光体和铁素体,未出现贝氏体型非平衡组织,以此满足技术的需求,为之后的加工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便于实现流水线生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