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浸油脱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8833发布日期:2018-11-27 22:46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浸油脱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浸油脱油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业技术。目前,粉末冶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兵器、生物、新能源、信息和核工业等领域,成为新材料科学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分支之一。粉末冶金技术具备显著节能、省材、性能优异、产品精度高且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点,非常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另外,部分用传统铸造方法和机械加工方法无法制备的材料和复杂零件也可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因而备受工业界的重视。

粉末冶金工件制造过程后需要通过控制粉末挤压时的力度控制工件内部的孔隙率,将其浸泡在润滑油中,使润滑油能够缓慢浸润到工件中,使工件在使用的时候具有自润滑的功能,之后再控制工件进行脱油处理,将工件表面为浸入的油液脱去。

传统工艺还需要将浸油和脱油工序分开进行,工件在转移过程过程中油液容易污染工作环境,造成油液浪费。另外传统工艺脱油常常采用将工件从油液内拿出,等表面油液从工件上自行脱去,这样十分耗时耗力,造成了油液的大量浪费,并且生产出的工件含油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浸油脱油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对大量工件进行浸油和脱油工序,效率极高,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有助于标准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浸油脱油装置,包括料框提升机构、浸油机构、离心脱油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料框提升机构通过第一动力滚道与所述浸油机构相连,所述浸油机构通过第二动力滚道与所述出料机构相连,所述离心脱油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滚道一侧,且第二动力滚道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料框推进和拉出所述离心脱油机构的推拉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料框提升机构将料框提升,之后通过第一动力滚道直接传送到浸油机构,浸油机构将料框浸油,之后通过第二动力滚道传送直至离心脱油机构处,推拉机构将料框推入离心脱油机构内进行脱油操作,脱油完毕后推拉机构将料框拉出,继续通过第二动力滚道到达出料机构出料,整体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很高,生产效率极高,同时也有助于进行标准化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料框提升机构包括载料车、载料车提升机以及设置在所述载料车提升机和所述第一动力滚道上方的移动导轨,所述载料车上放置有料框,所述载料车提升机用于提升所述载料车,所述移动导轨上方设有用于调节移动导轨高度的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移动导轨上滑动连接电动滑块,且电动滑块与所述料框外沿匹配,所述电动滑块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配合将所述料框由所述载料车移动至所述第一动力滚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移动导轨上滑动有与料框外沿匹配的电动滑块,移动导轨上设有用于调高的第一伸缩机构。当载料车提升机将载料车提升到最高处时,电动滑块滑动至料框外沿下方,之后第一伸缩机构收缩,电动滑块将料框抬起;电动滑块继续滑动至第一动力滚道上方,第一伸缩机构伸长将料框放置在第一动力滚道上,电动滑块继续转移下一个料框,能够高效简单的实现料框在载料车和第一动力滚道之间的转移。

进一步的,所述载料车提升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竖直的丝杆以及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丝杆传动,且托板上放置有载料车,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丝杆上方驱动丝杆旋转,且丝杆旋转带动所述托板升降,所述丝杆旁还对称设有与所述载料车匹配的竖直导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丝杆旋转带动托板升降,承重能力较强,竖直导轨对载料车升降方向进行限位,保证装置运行稳定,载料车不会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浸油机构包括支架、竖直的第二伸缩机构以及设置在支架下方的储油室,所述支架底部安装有第三动力滚道,顶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与所述第三动力滚道传动,所述第三动力滚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滚道和第二动力滚道,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活动端与所述支架固定,且第二伸缩机构控制支架进入以及脱离所述储油室,所述储油室一侧还连通有油液循环过滤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支架上安装第三动力滚道以及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伸缩机构控制支架的高度从而实现浸油和传送双重功能,料框到达第三动力滚道上即降低支架高度浸油,浸油完毕即提高支架高度,开启第二驱动电机进行料框传送。

进一步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滚道的滚筒之间的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朝向所述离心脱油机构,且横向导轨上滑动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两端分别安装有推板和拉板,且推板和拉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料框两侧,所述移动杆通过第三伸缩机构驱动沿所述横向导轨滑动,所述横向导轨下方还设有用于调节横向导轨高度的第四伸缩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移动杆在横向导轨上滑动时,移动杆两端的推板和拉板能够推或拉料框,从而实现料框进入和离开离心脱油机构;第四伸缩机构调节横向导轨高度,当推板和拉板将料框推入离心脱油机构后,控制横向导轨下降,拉板下降到底部,第三伸缩机构控制拉板抽出;当离心完毕,第三伸缩机构由底部将拉板伸入,之后第四伸缩机构控制拉板上升插到料框后方,第三伸缩机构控制拉板将料框拉出离心脱油机构内,整体结构简单,控制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导轨固定在安装板上,且所述第四伸缩机构调节安装板高度,所述安装板两侧设有两排朝向所述离心脱油机构的导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料框在进入和离开离心脱油机构时与第二动力滚道表面摩擦力较大,不利于料框的运送,通过导轮将表面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从而提高传送效率,同时也保证料框运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脱油机构包括旋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体四周的挡油板,所述旋转体包括底部的旋转电机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电机上的限位框;所述挡油板一面设有进料门和门框,且进料门的上沿和门框之间设有用于开关门的第五伸缩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框用于旋转时对料框进行限位,挡油板用于离心时挡油,第五伸缩机构控制进料门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与所述进料门对应一侧设有入口,且入口内设有一对限位竖杆,所述限位竖杆顶部穿过所述限位框固定有限位横杆,所述进料门上沿安装有朝向所述限位横杆的第六伸缩机构,且第六伸缩机构端部设有与所述限位横杆对应的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离心脱油机构进出料时,第六伸缩机构控制插块夹持限位横杆,当第五伸缩机构控制进料门开启时,限位横杆被拉起带动限位竖杆被拉起,料框能够由限位框内被拉出,设计巧妙,节省了限位框开启的一步操作;当进料完毕时,第五伸缩机构控制进料门关闭,同时限位横杆下降带动限位竖杆对料框进行限位,第六伸缩机构收缩。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顶部设有离心压紧装置,所述离心压紧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限位框顶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设有滑孔,且滑孔内滑动有压块,所述压块沿所述滑孔滑动,且旋转时压块由于离心力作用滑动至所述限位横杆上方压紧限位横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离心力的作用,离心中压块自动滑动到限位横杆上方压紧限位横杆,从而避免了离心过程中限位竖杆开启;离心结束后第六伸缩机构端部的插块将压块推出,从而使得压块不会干涉离心后限位门的开关,整体设计十分巧妙。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动力滚道末端的托盘,所述托盘表面用于放置料框,且托盘两端设有两排滚珠,所述托盘一侧设有出料口,且托盘表面设有一排将所述料框抬起向所述出料口倾斜的第七伸缩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料框由第二动力滚道进入托盘后,通过两排滚珠将面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利用第二动力滚道的动力在托盘上移动,之后通过第七伸缩机构抬起朝出料口倒料,完成自动化出料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料框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浸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推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离心脱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出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料框提升机构;101、载料车;102、载料车提升机;103、移动导轨;104、第一伸缩机构;105、电动滑块;106、第一驱动电机;107、丝杆;108、托板;109、竖直导轨;

2、第一动力滚道;

3、浸油机构;301、支架;302、第二伸缩机构;303、储油桶;304、第三动力滚道;305、第二驱动电机;306、传动链;307、油液循环过滤装置;

4、第二动力滚道;

5、离心脱油机构;501、挡油板;502、旋转电机;503、限位框;504、尽力哦阿门呢;505、门框;506、第五伸缩机构;507、限位竖杆;508、限位横杆;509、第六伸缩机构;510、插块;511、限位块;512、压块;

6、推拉机构;601、横向导轨;602、移动杆;603、推板;604、拉板;605、第三伸缩机构;606、安装板;607、第四伸缩机构;608、导轮;

7、出料机构;701、托盘;702、滚珠;703、出料口;704、第七伸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料框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浸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推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离心脱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出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浸油脱油装置,包括料框提升机构1、浸油机构3、离心脱油机构5和出料机构7,料框提升机构1通过第一动力滚道2与浸油机构3相连,浸油机构3通过第二动力滚道4与出料机构7相连,离心脱油机构5设置在第二动力滚道4一侧,且第二动力滚道4上设有用于将料框推进和拉出离心脱油机构5的推拉机构6。

料框提升机构1包括载料车101、载料车提升机102以及设置在载料车提升机102和第一动力滚道2上方的移动导轨103。

载料车101上放置有料框,载料车提升机102用于提升载料车101,移动导轨103上方设有用于调节移动导轨103高度的第一伸缩机构104,移动导轨103上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块105,且电动滑块105与料框外沿匹配,电动滑块105与第一伸缩机构104配合将料框由载料车101移动至第一动力滚道2上。

载料车提升机10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06、竖直的丝杆107以及托板108,托板108与丝杆107传动,且托板108上放置有载料车101。

第一驱动电机106设置在丝杆107上方驱动丝杆107旋转,且丝杆107旋转带动托板108升降,丝杆107旁还对称设有与载料车101匹配的竖直导轨109。

浸油机构3包括支架301、竖直的第二伸缩机构302以及设置在支架下方的储油室303,支架301底部安装有第三动力滚道304,顶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305,第二驱动电机305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306与第三动力滚道304传动,第三动力滚道304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动力滚道2和第二动力滚道4,第二伸缩机构302的活动端与支架301固定,且第二伸缩机构302控制支架301进入以及脱离储油室303,储油室303一侧还连通有油液循环过滤装置307。

推拉机构6包括设置在第二动力滚道4的滚筒之间的横向导轨601,横向导轨601朝向离心脱油机构5,且横向导轨601上滑动有移动杆602,移动杆602两端分别安装有推板603和拉板604,且推板603和拉板604分别设置在料框两侧,移动杆602通过第三伸缩机构605驱动沿横向导轨601滑动,横向导轨601固定在安装板606上,且第四伸缩机构607设置在安装板606下方调节安装板606高度,安装板606两侧设有两排朝向离心脱油机构5的导轮608。

离心脱油机构5包括旋转体以及设置在旋转体四周的挡油板501,旋转体501包括底部的旋转电机502以及安装在旋转电机502上的限位框503;挡油板501一面设有进料门504和门框505,且进料门504的上沿和门框505之间设有用于开关门的第五伸缩机构506。

限位框503与进料门504对应一侧设有入口,且入口内设有一对限位竖杆507,限位竖杆507顶部穿过限位框503固定有限位横杆508,进料门504上沿安装有朝向限位横杆508的第六伸缩机构509,且第六伸缩机构509端部设有与限位横杆508对应的插块510。

限位框503顶部设有离心压紧装置,离心压紧装置包括安装在限位框503顶部的限位块511,限位块511内设有滑孔,且滑孔内滑动有压块512,压块512沿滑孔滑动,且旋转时压块512由于离心力作用滑动至限位横杆508上方压紧限位横杆508。

出料机构7包括设置在第二动力滚道2末端的托盘701,托盘701表面用于放置料框,且托盘701两端设有两排滚珠,托盘701一侧设有出料口,且托盘701表面设有一排将料框抬起向出料口701倾斜的第七伸缩机构704。

本实施例中的伸缩机构均采用液压装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将料框放置在载料车101上,将载料车101推至托板108上,第一驱动电机106控制丝杆107旋转带动托板108将载料车101托至顶部;

2、电动滑块105在移动导轨103上滑动至料框外沿,第一伸缩机构104控制移动导轨103上升将料框抬起;电动滑块105在移动导轨103上滑动至第二动力滚道2上方,第一伸缩机构104控制移动导轨103下降将料框放置在第二动力滚道2上,电动滑块105移开,料框沿第二动力滚道2移动;

3、移动至支架301处,第二伸缩机构302控制支架301下降至料框浸入储油桶303内;浸油完毕后,第二伸缩机构303控制支架301上升,之后第二驱动电机305控制第三动力滚道304开始工作,将料框向后传递;

4、料框移动至横向导轨601处,第三伸缩机构605控制移动杆602在横向导轨601上滑动,推板603将料框由进料门504推入限位框503内,第四伸缩机构607控制横向导轨601下降,第三伸缩机构605控制移动杆602撤回;第五伸缩机构506控制进料门504以及限位横杆508下降,第六伸缩机构509收缩,旋转电机502开启,料框在限位框504作用下开始旋转,压板512在离心力作用下沿限位块511的滑孔滑动至限位横杆508上方压紧;

5、离心结束后,第六伸缩机构509伸长,插块510将压块512顶出并夹持限位横杆608;第五伸缩机构506控制进料门504和限位横杆508上升;第三伸缩机构605控制移动干602进入限位框503下方,第四伸缩机构607控制横向导轨601上升,拉板604插入料框后方,第三伸缩机构605将料框拉回第二动力滚道2上;

6、料框由第二动力滚道2至托盘701处,在滚珠702上滚至全部进入托盘701内,第七伸缩机构704抬起将料框向出料口703倾斜,完成出料操作。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