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垫片去除毛刺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4308发布日期:2019-03-08 18:48阅读:1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垫片去除毛刺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垫片去除毛刺的工具。



背景技术:

垫片在加工成型后,在其外缘通常会有毛刺存在,目前,这类毛刺通常都是人工手动去除,例如采用磨削、锉刀修锉或其他工具、方法手动完成,这样纯手工去毛刺的方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去毛刺。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批量、粗略去除主要毛刺的工具,通过该工具除去主要的毛刺,然后核查后再手动去除一些未去除的细小毛刺,以提高去毛刺过程的工作效率以及减轻工人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垫片去除毛刺的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粗略除去主要的毛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垫片去除毛刺的工具,包括:

固定机构,该固定机构包括齿盘底座、固定柱和压紧头;所述的齿盘底座固定于所述固定柱的底部,齿盘底座的四周具有环形的齿牙;所述的固定柱用于使若干累叠的垫片从中穿过并置于所述的齿盘底座之上,固定柱为中空结构,其包括位于外层的弹性层和位于内层的刚性层,其中刚性层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压紧头包括柱体和顶盖,其中,柱体的直径与所述固定柱中空腔体的直径相匹配,柱体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刚性层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的顶盖固定于柱体的上方,顶盖的四周向下凸出形成有用于对垫片压紧的环形圈;

齿条,该齿条位于所述齿盘底座的一侧且与齿盘底座的齿牙啮合,齿条的一端设置有把手,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工具的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去毛刺机构,该去毛刺机构包括两个活动组件、螺纹杆和支撑座;两个活动组件对称布置于所述固定柱的两侧;所述螺纹杆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活动组件分别对应连接于螺纹杆两侧方向相反的螺纹上;所述的支撑座位于所述螺纹杆的下方,螺纹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该支撑座的一侧,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该支撑座的另一侧且在其端部设置有旋钮;

其中,所述的活动组件包括螺纹套、L形支撑杆、支撑板和用于去毛刺的磨石;所述的螺纹套外套于所述的螺纹杆且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的L形支撑杆固定于螺纹套的上方;所述的支撑板固定于L形支撑杆的上部且位于靠近所述固定柱的一侧,支撑板朝向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磨石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凹槽内,磨石呈竖向布置,磨石的正面朝向固定柱,背面通过若干第二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该工具还包括连接头,该连接头位于两个所述L形支撑杆之间,且两个L形支撑杆均通过伸缩结构分别连接于该连接头的两侧;连接头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盘,该支撑盘与所述的齿盘底座之间具有间隙,支撑盘的上方固定有一竖轴,竖轴通过一轴承连接于所述齿盘底座的中心孔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层由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圈由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纹杆,在其两侧的螺纹之间设置有无螺纹的过渡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可以一次性将若干预去毛刺的垫片累叠放入固定柱中,放入时,垫片中部的孔洞穿过所述的固定柱,由于固定柱的外侧为弹性层,因此垫片放入后能在弹性层的作用下被撑紧,避免旋转;放入垫片后,将压紧头向下拧入固定柱,通过压紧头顶盖四周向下凸起的环形圈将垫片压紧;之后,转动旋钮,使螺纹杆随之转动,通过螺纹杆两侧反向的螺纹带动两个活动组件相向移动,进而带动磨石向靠近垫片的方向移动,直至磨石移动至与垫片外缘顶紧时停止转动旋钮;然后,通过齿条的把手来回拉动齿条,齿条的来回移动会带动齿盘底座旋转,进而带动累叠的垫片来回转动,从而垫片相对于磨石会发生来回移动,磨石便可通过该来回移动将垫片外缘的大部分毛刺磨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可以批量、粗略地去除垫片的主要毛刺,用该工具除去主要的毛刺后,再人工核查后手动去除一些未去除的细小毛刺即可;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一次性批量去除若干垫片的大部分毛刺,因此可以提高去毛刺过程的工作效率并减轻工人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头附近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齿条与齿盘底座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垫片去除毛刺的工具,包括外壳4以及位于外壳4内的固定机构、齿条2和去毛刺机构。

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齿盘底座11、固定柱12和压紧头13;所述的齿盘底座11固定于所述固定柱12的底部,齿盘底座11的四周具有环形的齿牙;所述的固定柱12用于使若干累叠的垫片9从中穿过并置于所述的齿盘底座11之上,固定柱12为中空结构,其包括位于外层的弹性层121和位于内层的刚性层122,其中刚性层122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压紧头13包括柱体131和顶盖132,其中,柱体131的直径与所述固定柱12中空腔体123的直径相匹配,柱体131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刚性层122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的顶盖132固定于柱体131的上方,顶盖132的四周向下突出形成有用于对垫片9压紧的环形圈133。

所述的齿条2位于所述齿盘底座11的一侧且与齿盘底座11的齿牙啮合,齿条2的一端设置有把手21,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3与所述工具的外壳4的内壁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

所述的去毛刺机构包括两个活动组件51、螺纹杆52和支撑座53;两个活动组件51对称布置于所述固定柱12的两侧;所述螺纹杆52两侧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活动组件51分别对应连接于螺纹杆52两侧方向相反的螺纹上;所述的支撑座53位于所述螺纹杆52的下方,螺纹杆5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该支撑座53的一侧,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于该支撑座53的另一侧且在其端部设置有旋钮6。

其中,所述的活动组件51包括螺纹套511、L形支撑杆512、支撑板513和用于去毛刺的磨石514;所述的螺纹套511外套于所述的螺纹杆52且与螺纹杆52螺纹连接;所述的L形支撑杆512固定于螺纹套511的上方;所述的支撑板513固定于L形支撑杆512的上部且位于靠近所述固定柱12的一侧,支撑板513朝向固定柱1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磨石514位于所述支撑板513的凹槽内,磨石514呈竖向布置,磨石514的正面朝向固定柱12,背面通过若干第二弹簧515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该工具还包括连接头7,该连接头7位于两个所述L形支撑杆512之间,且两个L形支撑杆512均通过伸缩结构516分别连接于该连接头7的两侧;连接头7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盘81,该支撑盘81与所述的齿盘底座11之间具有间隙,支撑盘81的上方固定有一竖轴82,竖轴82通过一轴承83连接于所述齿盘底座11的中心孔处,如图3所示。由此,齿盘底座11可以在竖轴82和轴承83的作用下自由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弹性层121由橡胶材质制成。从而,当垫片9套入固定柱12时,弹性层121可以通过自身的弹力撑紧垫片9,防止去毛刺时垫片9轻易发生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环形圈133由橡胶材质制成。从而,当压紧头13向下旋入固定柱12后,环形圈133可以通过自身的弹力压紧垫片9,同样也可以防止去毛刺时垫片9发生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螺纹杆52,在其两侧的螺纹之间设置有无螺纹的过渡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使用时,可以一次性将若干预去毛刺的垫片9累叠放入固定柱12中,放入时,垫片9中部的孔洞穿过所述的固定柱12,由于固定柱12的外侧为弹性层121,因此垫片9放入后能在弹性层121的作用下被撑紧,避免旋转;放入垫片9后,将压紧头13向下拧入固定柱12,通过压紧头13顶盖132四周向下凸起的环形圈133将垫片9压紧;之后,转动旋钮6,使螺纹杆52随之转动,通过螺纹杆52两侧反向的螺纹带动两个活动组件51相向移动,进而带动磨石514向靠近垫片9的方向移动,直至磨石514移动至与垫片9外缘顶紧时停止转动旋钮6;然后,通过齿条2的把手21来回拉动齿条2,齿条2的来回移动会带动齿盘底座11旋转,进而带动累叠的垫片9来回转动,从而垫片9相对于磨石514会发生来回移动,磨石514便可通过该来回移动将垫片9外缘的大部分毛刺磨除。

需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去除毛刺时,放入的垫片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垫片的数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当累叠的垫片9较多时,压紧头13向下拧紧的行程相对较短,而当累叠的垫片9较少时,压紧头13向下拧紧的行程相对较长,只要保证压紧头13的环形圈133能压住最上层的垫片即可,防止去毛刺时垫片发生移动。由于磨石514背面设置有第二弹簧515,因此磨石514具有一定的弹性收缩量,一方面,不会影响到去毛刺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垫片9转动时,还可以弹性收缩,减小垫片9转动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可以批量、粗略地去除垫片的主要毛刺,用该工具除去主要的毛刺后,再人工核查后手动去除一些残余的细小毛刺即可;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一次性批量去除若干垫片的大部分毛刺,因此可以提高去毛刺过程的工作效率并减轻工人的工作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