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位供铅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0015发布日期:2019-08-16 23:0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位供铅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位供铅管道。



背景技术:

供铅过程中,由于管道长和环境的原因,所以管道内铅浆的温度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铅浆流动速度慢,严重造成铅浆凝固管道堵塞以至于不能正常使用,由于管道一端封死,所以容易造成物料堆积,而且的膨胀系数是铁的两倍,容易导致管道涨裂,但是一端如果没有封死,铅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铅,材质性能都会发生发生变化,且不能同时对多台铸造模具供料,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位供铅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多位供铅管道,该供铅管道牢固,使用方便,通过电缆通电加热电磁感应线圈稳定管道温度有效解决了因管道长铅浆流动速度慢和环境原因造成的铅浆凝固管道堵塞问题,通过波纹管安装在管道两端,管道一端封死,避免铅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波纹管具有可伸缩性,解决了管道尾部由于物料堆积而造成的管道涨裂问题,管道上设置了多个接阀口,解决了不能同时对多台铸造模具供料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管道本体和外壳;所述管道本体上设有电磁感应线圈、接阀口、电缆、高温绝缘布、外壳固定块、波纹管、法兰和耐高温金属垫;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和电缆外部均缠绕着高温绝缘布,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缠绕在管道本体上,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与电缆接通;所述管道本体两端安装有波纹管,所述管道一端封死,所述波纹管通过法兰与管道连接,所述管道本体管道口和波纹管管道口都安装有法兰,所述波纹管通过法兰安装连接在管道本体上,所述法兰与法兰之间放置有耐高温金属垫,所述波纹管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铅管道上设有若干个接阀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壳通过外壳固定块和螺栓固定在管道本体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法兰与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电缆通电加热电磁感应线圈稳定管道温度有效解决了因管道长铅浆流动速度慢和环境原因造成的铅浆凝固管道堵塞问题,通过波纹管安装在管道本体两端,管道本体一端封死,避免铅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波纹管具有可伸缩性,解决了管道尾端由于物料堆积而造成的管道涨裂问题,管道本体上设置了多个接阀口,解决了不能同时对多台铸造模具供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供铅管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供铅管道的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管道本体;2、外壳;3、波纹管;4、电磁感应线圈;5、电缆;6、外壳固定块;7、高温绝缘布;8、接阀口;9、法兰;10、耐高温金属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位供铅管道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位供铅管道,包括管道本体1和外壳2;所述管道本体1上设有电磁感应线圈4、接阀口8、电缆5、高温绝缘布7、外壳固定块6、波纹管3、法兰9和耐高温金属垫10;所述电磁感应线圈4和电缆5外部均缠绕着高温绝缘布7,所述电磁感应线圈4缠绕在管道本体1上,所述电磁感应线圈4与电缆5接通;所述管道本体1两端安装有波纹管3,所述管道本体1一端封死,所述波纹管3通过法兰9与管道本体1连接,所述管道本体1管道口和波纹管3管道口都安装有法兰9,所述波纹管3通过法兰9安装连接在管道本体1上,所述法兰9与法兰9之间放置有耐高温金属垫10,所述波纹管3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供铅管道上设有若干个接阀口8,所述外壳2通过外壳固定块6和螺栓固定在管道本体1上,所述法兰9与法兰9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该供铅管道配过程中将波纹管3与管道本体1的管道口上都安装上法兰9,将波纹管3通过管道口的法兰9与管道本体1管道口上的法兰9安装连接,法兰9与法兰9之间放置耐高温金属垫10,通过螺栓将法兰9与法兰9固定,将接阀口8安装在管道本体1上,为了防止管道本体1高温将电磁感应线圈4和电缆5融化,将电磁感应线圈4和电缆5外部均缠绕上一层高温绝缘布7,将缠绕好的电磁感应线圈4缠绕在管道本体1上,然后在缠绕上一层高温绝缘布7,将缠绕好的电缆5与电磁感应线圈4连接并放于电磁感应线圈4外,然后在缠绕上一层高温绝缘布7,将外壳2通过外壳固定块6和螺栓固定在管道本体1上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多位供铅管道。通过电缆5通电加热电磁感应线圈4稳定管道本体1温度有效解决了因管道本体1长铅浆流动速度慢和环境原因造成的铅浆凝固管道本体1堵塞问题,通过波纹管3安装在管道本体1两端,管道本体1一端封死,避免铅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波纹管3具有可伸缩性,解决了管道本体尾端由于物料堆积而造成的管道涨裂问题,管道本体1上设置了多个接阀口8,解决了不能同时对多台铸造模具供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