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4293发布日期:2019-08-09 22:0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加热成型生产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



背景技术:

压铸是压力铸造的简称,它是将液态或半液态金属,在高压作用下,以高速度填充压铸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下快速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压铸模具,称为压铸模,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在生产中由于体积小造成成型率低,批量生产的产品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具备一次成型,稳定生产且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成型效率低且生产效率稳定高效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包括前膜框架,所述前膜框架的两侧包括前膜固定块,所述前膜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前膜框架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前膜框架的底部包括后膜框架、框架连接杆、后膜垫脚和后膜垫板,所述后膜框架的顶部与前膜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框架连接杆位于后膜框架的顶部设置,所述框架连接杆的表面底部与后膜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框架连接杆的表面顶部与前膜框架的内壁卡接,所述后膜垫脚位于后膜框架的底部设置,所述后膜垫脚的顶部与后膜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后膜垫板位于后膜垫脚的底部设置,所述后膜垫板的顶部与后膜垫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后膜框架的两侧顶部包括后膜固定块,所述后膜固定块位于前膜固定块的底部设置,所述后膜固定块相对的一侧与后膜框架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前膜固定块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与后膜固定块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前膜框架的底部包括前膜型腔,所述前膜型腔位于前膜框架的底部开设,所述前膜框架的正面包括油缸固定底座和油缸,所述油缸固定底座位于前膜框架的正面设置,所述前膜框架的正面与油缸固定底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油缸位于油缸固定底座的正面设置,所述油缸的背面与油缸固定底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后膜框架的内部包括后膜型腔,所述后膜型腔位于后膜框架的顶部开设,所述后膜型腔的内部包括滑块销紧块、滑块二、铸件、铸件和滑块一,所述滑块销紧块位于后膜框架的内部设置,所述滑块销紧块的表面与后膜型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铸件位于后膜型腔的内部设置,所述铸件的表面与后膜型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二位于铸件的顶部设置,所述滑块二的底部与铸件的顶部卡接,所述滑块一位于后膜型腔的内部设置,所述滑块一的表面与后膜型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后膜型腔的底部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后膜框架的内部设置,所述限位板的表面与后膜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内壁与顶针的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膜框架的顶部包括进胶口和漏斗,所述进胶口位于前膜框架的顶部开设,所述漏斗位于进胶口的顶部设置,所述漏斗的底部与前膜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膜垫脚的顶部包括垫脚固定杆,所述垫脚固定杆位于后膜框架的底部设置,所述垫脚固定杆的表面底部与后膜垫脚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垫脚固定杆的表面顶部与后膜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膜型腔的内部包括进胶流道,所述进胶流道位于铸件的相对的一侧设置,所述进胶流道的表面与后膜型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膜垫脚的内部包括顶针垫板和顶针固定板,所述顶针垫板位于后膜垫脚的内部设置,所述顶针垫板的表面与后膜垫脚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固定板位于顶针垫板的顶部设置,所述顶针固定板的底部与顶针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固定板的表面与后膜垫脚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针垫板的顶部包括顶针和顶针板回位杆,所述顶针的底部与顶针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针的顶部与铸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针板回位杆位于顶针垫板的顶部两侧设置,所述顶针板回位杆的底部与顶针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把模具装到压铸机上,然后加入铝料到压铸熔炉里,通过加热成型把铝料熔化,再通过压铸机的射出系统将原料加压到前膜型腔和后膜型腔内,自然冷却十秒钟,然后压铸机的开模系统把模具的前膜框架和后膜框架打开,同时滑块二也同时打开滑出产品抽芯部分,当滑块二完全打开脱离之后,油缸把滑块一抽出,待滑块一抽出,利用压铸机的顶出系统顶模具的顶针,当模具的顶针顶出距离30毫米之间时,产品在模具中自然掉落,落到我们的物料框里,由此同时整个一模的生产周期完成,模具的合模系统把前后模具重新合上,开始下一模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通过在后膜框架的顶部设置框架连接杆,在前膜框架和后膜框架的两侧分贝设置前膜固定块和后膜固定块,从而达到了将前膜框架和后膜框架固定,方便铸件成型的目的,通过在前膜框架的正面设置油缸和油缸固定底座,从而解决了生产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2、该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通过在顶针垫板的顶部设置顶针板回位杆,从而达到了方便将顶针收回的目的,通过在后膜垫板的顶部设置垫脚固定杆,从而解决了后膜垫板与后膜垫脚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铸件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前膜框架、2框架连接杆、3后膜框架、4垫脚固定杆、5后膜垫脚、6后膜垫板、7顶针垫板、8顶针固定板、9顶针、10顶针板回位杆、11后膜型腔、12后膜固定块、13前膜固定块、14前膜型腔、15进胶口、16铸件、17滑块销紧块、18滑块二、19滑块一、20油缸固定座、21油缸、22进胶流道、限23位板、24漏斗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4,一种速度计齿轮衬套压铸模,包括前膜框架1,前膜框架1的两侧包括前膜固定块13,前膜固定块13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前膜框架1的两侧固定连接,前膜框架1的底部包括后膜框架3、框架连接杆2、后膜垫脚5和后膜垫板6,后膜框架3的顶部与前膜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框架连接杆2位于后膜框架3的顶部设置,框架连接杆2的表面底部与后膜框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框架连接杆2的表面顶部与前膜框架1的内壁卡接,后膜垫脚5位于后膜框架3的底部设置,后膜垫脚5的顶部与后膜框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后膜垫板6位于后膜垫脚5的底部设置,后膜垫板6的顶部与后膜垫脚5的底部固定连接,后膜框架3的两侧顶部包括后膜固定块12,后膜固定块12位于前膜固定块13的底部设置,后膜固定块12相对的一侧与后膜框架3的两侧固定连接,前膜固定块13的内壁通过固定螺栓与后膜固定块12的内壁固定连接,前膜固定块13和后膜固定块12配合框架连接杆2,将前膜框架1和后膜框架3固定,方便铸件16成型,前膜框架1的顶部包括进胶口15和漏斗24,进胶口15位于前膜框架1的顶部开设,漏斗24位于进胶口15的顶部设置,漏斗24的底部与前膜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后膜垫脚5的内部包括顶针垫板7和顶针固定板8,顶针垫板7位于后膜垫脚5的内部设置,顶针垫板7的表面与后膜垫脚5的内壁固定连接,顶针固定板8位于顶针垫板7的顶部设置,顶针固定板8的底部与顶针垫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顶针固定板8的表面与后膜垫脚5的内壁固定连接,顶针垫板7的顶部包括顶针9和顶针板回位杆10,顶针9的底部与顶针垫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顶针9的顶部与铸件16的底部固定连接,顶针板回位杆10位于顶针垫板7的顶部两侧设置,顶针板回位杆10的底部与顶针垫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顶针板回位杆10辅助顶针9复位,准备下一模的生产。

前膜框架1的底部包括前膜型腔14,前膜型腔14位于前膜框架1的底部开设,前膜框架1的正面包括油缸固定底座20和油缸21,油缸固定底座20位于前膜框架1的正面设置,前膜框架1的正面与油缸固定底座20的背面固定连接,油缸21位于油缸固定底座20的正面设置,油缸21的背面与油缸固定底座20的正面固定连接,油缸21可以同时处理两个铸件16产品,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稳定性,后膜框架3的内部包括后膜型腔11,后膜型腔11位于后膜框架3的顶部开设,后膜型腔11的内部包括滑块销紧块17、滑块二18、铸件16、铸件16和滑块一19,滑块销紧块17位于后膜框架3的内部设置,滑块销紧块17的表面与后膜型腔11的内部固定连接,铸件16位于后膜型腔11的内部设置,铸件16的表面与后膜型腔11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块二18位于铸件16的顶部设置,滑块二18的底部与铸件16的顶部卡接,滑块一19位于后膜型腔11的内部设置,滑块一19的表面与后膜型腔11的内壁滑动连接,后膜型腔11的底部包括限位板23,限位板23位于后膜框架3的内部设置,限位板23的表面与后膜框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限位板23的内壁与顶针9的表面滑动连接,后膜垫脚5的顶部包括垫脚固定杆4,垫脚固定杆4位于后膜框架3的底部设置,垫脚固定杆4的表面底部与后膜垫脚5的内壁固定连接,垫脚固定杆4的表面顶部与后膜框架3的内壁固定连接,垫脚固定杆4将后膜垫脚5和后膜垫板6固定,后膜型腔11的内部包括进胶流道22,进胶流道22位于铸件16的相对的一侧设置,进胶流道22的表面与后膜型腔11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首先把模具装到压铸机上,然后加入铝料到压铸熔炉里,通过加热成型把铝料熔化,再通过压铸机的射出系统将原料加压到前膜型腔14和后膜型腔11内,自然冷却十秒钟,然后压铸机的开模系统把模具的前膜框架1和后膜框架3打开,同时滑块二18也同时打开滑出产品抽芯部分,当滑块二18完全打开脱离之后,油缸21把滑块一19抽出,待滑块一19抽出,利用压铸机的顶出系统顶模具的顶针9,当模具的顶针9顶出距离30毫米之间时,产品在模具中自然掉落,落到我们的物料框里,由此同时整个一模的生产周期完成,模具的合模系统把前后模具重新合上,开始下一模的生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