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0804发布日期:2020-03-20 06:5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蓄电池,也称二次电池,所谓蓄电池即是贮存化学能量,于必要时放出电能的一种电气化学设备。

蓄电池是汽车上的重要电源设备之一,现在的汽车上都会设置电池托盘用来放置蓄电池,随着汽车工业的革新,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要求提高汽车蓄电池托盘安全性,例如中国专利cn205122658u中公开的一种电池盒托盘,其中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和计算,在使用轻型材料铝合金的前提下,通过了欧洲五星碰撞实验及震动实验,盐雾实验,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并大大降低了产品及整车的重量,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电池盒托盘厚度设计计算,既保证满足碰撞试验的通过,以及耐用度,同时也有效降低材料的重量,横梁cnc工艺,保证没有毛刺,并且变形量极小,创新的涂胶工艺,经过机器人的自动涂胶后,达到电池盒托盘放置在水深1米处无渗水的技术标准,cmt焊接工艺,在保证产品强度的条件下以降低产品的线能量输入达到减小产品的变形量,但是上述电池托盘的前梁与后梁依然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连接的方式相对于整体铸造而言,前者坚固稳定程度大大低于后者的坚固程度,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包括底座和下压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内壁的底部与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顶部与圆柱滑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柱滑件的表面与圆柱槽的内壁相套接,所述圆柱滑件的顶部与推动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滑杆的表面与固定套的内壁相套接,所述固定套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滑杆的顶部与下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的一侧与第一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靠近下模具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远离下模具的一侧与第一侧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下模具远离第一滑块的一侧与第二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靠近下模具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轨远离下模具的一侧与第二侧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的顶部开设有外框槽,所述外框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前梁槽,所述外框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后梁槽,且第一后梁槽位于第一前梁槽的右方,所述外框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前梁槽,且第二前梁槽位于第一后梁槽的后方,所述外框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后梁槽,且第二后梁槽位于第一前梁槽的左方,所述外框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中梁槽。

所述下压杆的底部与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的底部与第一前梁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的底部与第一后梁模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后梁模位于第一前梁模的右方,所述第一后梁模的一侧与第一前梁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前梁模的另一侧与第二后梁模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梁模的顶部与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梁模的背面与第二前梁模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梁模的顶部与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梁模的正面与第一后梁模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梁模通过固定连接在其正面的中梁模与第一前梁模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中梁模的顶部与上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位于圆柱槽的上方,且固定套的外径大于圆柱槽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固定套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前梁槽、第二前梁槽、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槽的内部相互连通,且第一前梁槽、第二前梁槽、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槽围成一个矩形,所述中梁槽与第一后梁槽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前梁模插入第一前梁槽、第一后梁模插入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模插入第二后梁槽、中梁模插入中梁槽、第二前梁模插入第二前梁槽,一次铸造出两个前梁、两个后梁和若干个中梁,达到铸造前后梁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中梁模与第一后梁模平行,所述中梁模与中梁槽的数量相同,且中梁模与中梁槽的位置相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铸造出来的工件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与上模具的位置相对,且上模具位于下模具的正上方,所述下模具与上模具的大小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具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前梁模、第一后梁模、第二后梁模、中梁模和第二前梁模,配合下模具顶部开设的外框槽、第二前梁槽、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槽、中梁槽和第一前梁槽,与位置下模具位置正对的上模具下压,分别使得第一前梁模插入第一前梁槽、第一后梁模插入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模插入第二后梁槽、中梁模插入中梁槽、第二前梁模插入第二前梁槽,一次铸造出两个前梁、两个后梁和若干个中梁,达到铸造前后梁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滑杆位于下模具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推动滑杆与固定套的大小相适配,所述圆柱滑件与圆柱槽的大小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下模具升降时倾斜而受到卡阻。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的水平长度值小于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之间的水平长度值,且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大小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下模具上下运动时与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相摩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模具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前梁模、第一后梁模、第二后梁模、中梁模和第二前梁模,配合下模具顶部开设的外框槽、第二前梁槽、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槽、中梁槽和第一前梁槽,与位置下模具位置正对的上模具下压,分别使得第一前梁模插入第一前梁槽、第一后梁模插入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模插入第二后梁槽、中梁模插入中梁槽、第二前梁模插入第二前梁槽,一次铸造出两个前梁、两个后梁和若干个中梁,达到铸造前后梁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圆柱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的缓冲弹簧和圆柱滑件顶部固定连接的推动滑杆,配合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沿着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限制下模具的移动范围,缓冲弹簧受到下压力后压缩,起到一定缓冲的作用,同时能够在下压杆上移后,推动下模具上移,方便了取出制造好的电池托盘,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具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圆柱槽、3缓冲弹簧、4圆柱滑件、5推动滑杆、6固定套、7下模具、71外框槽、72第二前梁槽、73第一后梁槽、74第二后梁槽、75中梁槽、76第一前梁槽、8第一滑块、9第一滑轨、10第一限位板、11第一侧块、12第二滑块、13第二滑轨、14第二限位板、15第二侧块、16下压杆、17上模具、18第一前梁模、19第一后梁模、20第二后梁模、21中梁模、22第二前梁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托盘前后梁工艺改造模具,包括底座1和下压杆16,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圆柱槽2,圆柱槽2内壁的底部与缓冲弹簧3的底部固定连接,缓冲弹簧3的顶部与圆柱滑件4的底部固定连接,圆柱滑件4的表面与圆柱槽2的内壁相套接,圆柱滑件4的顶部与推动滑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推动滑杆5的表面与固定套6的内壁相套接,固定套6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推动滑杆5的顶部与下模具7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模具7的一侧与第一滑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滑块8与第一滑轨9滑动连接,第一滑轨9靠近下模具7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滑轨9远离下模具7的一侧与第一侧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

下模具7远离第一滑块8的一侧与第二滑块1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轨13滑动连接,第二滑轨13靠近下模具7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滑轨13远离下模具7的一侧与第二侧块15的一侧固定连接,下模具7的顶部开设有外框槽71,外框槽7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前梁槽76,外框槽7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后梁槽73,且第一后梁槽73位于第一前梁槽76的右方,外框槽7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前梁槽72,且第二前梁槽72位于第一后梁槽73的后方,外框槽7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后梁槽74,且第二后梁槽74位于第一前梁槽76的左方,外框槽7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中梁槽75。

下压杆16的底部与上模具17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模具17的底部与第一前梁模18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模具17的底部与第一后梁模19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后梁模19位于第一前梁模18的右方,第一后梁模19的一侧与第一前梁模18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前梁模18的另一侧与第二后梁模20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后梁模20的顶部与上模具1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后梁模20的背面与第二前梁模22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二前梁模22的顶部与上模具17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前梁模22的正面与第一后梁模19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前梁模22通过固定连接在其正面的中梁模21与第一前梁模18的背面固定连接,中梁模21的顶部与上模具17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固定套6位于圆柱槽2的上方,且固定套6的外径大于圆柱槽2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固定套6掉落。

进一步的,第一前梁槽76、第二前梁槽72、第一后梁槽73、第二后梁槽74的内部相互连通,且第一前梁槽76、第二前梁槽72、第一后梁槽73、第二后梁槽74围成一个矩形,中梁槽75与第一后梁槽73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前梁模插入第一前梁槽、第一后梁模插入第一后梁槽、第二后梁模插入第二后梁槽、中梁模插入中梁槽、第二前梁模插入第二前梁槽,一次铸造出两个前梁、两个后梁和若干个中梁,达到铸造前后梁的效果。

进一步的,中梁模21与第一后梁模19平行,中梁模21与中梁槽75的数量相同,且中梁模21与中梁槽75的位置相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铸造出来的工件倾斜。

进一步的,下模具7与上模具17的位置相对,且上模具17位于下模具7的正上方,下模具7与上模具17的大小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模具17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前梁模18、第一后梁模19、第二后梁模20、中梁模21和第二前梁模22,配合下模具7顶部开设的外框槽71、第二前梁槽72、第一后梁槽73、第二后梁槽74、中梁槽75和第一前梁槽76,与位置下模具7位置正对的上模具17下压,分别使得第一前梁模18插入第一前梁槽76、第一后梁模19插入第一后梁槽73、第二后梁模20插入第二后梁槽74、中梁模21插入中梁槽75、第二前梁模22插入第二前梁槽72,一次铸造出两个前梁、两个后梁和若干个中梁,达到铸造前后梁的效果。

进一步的,推动滑杆5位于下模具7底部的中心位置,推动滑杆5与固定套6的大小相适配,圆柱滑件4与圆柱槽2的大小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下模具7升降时倾斜而受到卡阻。

进一步的,下模具7的水平长度值小于第一滑轨9与第二滑轨13之间的水平长度值,且第一滑轨9与第二滑轨13大小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下模具7上下运动时与第一滑轨9或第二滑轨13相摩擦。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使用时,下压杆16推动上模具17下压,上模具17与下模具7压合,下模具7下压至底座1顶部,第一前梁模18插入第一前梁槽76、第一后梁模19插入第一后梁槽73、第二后梁模20插入第二后梁槽74、中梁模21插入中梁槽75、第二前梁模22插入第二前梁槽72,一次压出两个前梁、两个后梁和若干个中梁,下压杆16上移时,缓冲弹簧3推动下模具7上移,方便取出制作好的电池托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