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扇形段侧弧外冷水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7346发布日期:2019-12-24 22:08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连铸机扇形段侧弧外冷水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连铸机扇形段侧弧外冷水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完成这一过程所需的设备叫连铸成套设备,浇钢设备、连铸机本体设备、切割区域设备、引锭杆收集及输送设备的机电液一体化构成了连续铸钢核心部位设备,习惯上称为连铸机。

在使用连铸机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扇形段对胚料进行输送,但是现有的扇形段在输送胚料的过程中,无法对扇形段进行散热冷却,导致扇形段因胚料温度过高损坏,降低了扇形段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连铸机扇形段侧弧外冷水改良结构,具备散热冷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扇形段在输送胚料的过程中,无法对扇形段进行散热冷却,导致扇形段因胚料温度过高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连铸机扇形段侧弧外冷水改良结构,包括扇形段本体,所述扇形段本体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扇形段本体底部的左侧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的外侧与扇形段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盒体内部的右侧纵向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盒体内部的左侧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位于隔板的左侧,所述盒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的顶部贯穿至放置槽的内部与管道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贯穿至盒体的内部与散热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管道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分流管的底部贯穿至扇形段本体的底部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底部贯穿至盒体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位于隔板的右侧,所述散热管的输出端贯穿至隔板的右侧,所述盒体内壁背面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散热管配合使用的排气扇,所述散热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左侧与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的右侧与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盒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位于隔板的左侧,所述进料管右侧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进料管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底部与进料管的顶部接触,所述盒体正面的右侧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正面连通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多个散热片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散热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支块,所述支块的底部与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块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支块呈等距离分布。

优选的,所述竖管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侧与扇形段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输出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右侧与隔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形状均为凹字型。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正面开设有与排气扇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背面和第二通孔的正面均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外侧设置有螺栓,螺栓的螺纹端贯穿至滤网的内侧与盒体固定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螺栓呈等距离分布,所述水泵的型号为1dbz-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扇形段本体、管道、盒体、散热管、隔板、水泵、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连接管、排气扇、散热片和竖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扇形段在输送胚料的过程中,无法对扇形段进行散热冷却,导致扇形段因胚料温度过高损坏的问题,该连铸机扇形段侧弧外冷水改良结构,具备散热冷却的优点,提高了扇形段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料管的设置,能够方便冷却液进入盒体的内部,通过盖板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盒体的内部,通过出料管的设置,能够对冷却液进行更换,通过散热片的设置,能够对散热管进行快速散热,通过支块的设置,能够防止散热管脱离盒体,同时对散热管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通过固定架的设置,能够防止竖管脱离扇形段本体,增加竖管和扇形段本体的固定面积,同时对竖管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通过顶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杂物掉落对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造成损坏,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防止冷却液泄露,延长了冷却液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散热管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二分流管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盒体结构左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盒体结构后视图。

图中:1扇形段本体、2管道、3盒体、4散热管、5隔板、6水泵、7第一分流管、8第二分流管、9连接管、10排气扇、11散热片、12竖管、13进料管、14盖板、15卡块、16密封垫、17出料管、18控制阀、19支块、20固定架、21密封圈、22滤网、23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连铸机扇形段侧弧外冷水改良结构,包括扇形段本体1,扇形段本体1为市面上常见的扇形段,扇形段本体1内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管道2,扇形段本体1底部的左侧设置有盒体3,盒体3的外侧与扇形段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盒体3顶部的右侧连通有进料管13,进料管13位于隔板5的左侧,进料管13右侧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14,盖板14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5,进料管13的顶部开设有与卡块15配合使用的卡槽,盖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6,密封垫16的底部与进料管13的顶部接触,盒体3正面的右侧连通有出料管17,出料管17的正面连通有控制阀18,通过进料管13的设置,能够方便冷却液进入盒体3的内部,通过盖板14的设置,能够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盒体3的内部,通过出料管17的设置,能够对冷却液进行更换,盒体3内部的右侧纵向固定连接有隔板5,盒体3内部的左侧设置有散热管4,散热管4位于隔板5的左侧,盒体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6,水泵6的输入端连通有竖管12,竖管12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架20,固定架20的左侧与扇形段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分流管7和第二分流管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23,通过固定架20的设置,能够防止竖管12脱离扇形段本体1,增加竖管12和扇形段本体1的固定面积,同时对竖管12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通过顶板23的设置,能够防止杂物掉落对第一分流管7和第二分流管8造成损坏,竖管12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分流管7,第一分流管7的顶部贯穿至放置槽的内部与管道2的输出端连通,水泵6的输入端贯穿至盒体3的内部与散热管4的输入端连通,管道2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二分流管8,第二分流管8的底部贯穿至扇形段本体1的底部连通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底部贯穿至盒体3的内部,连接管9位于隔板5的右侧,散热管4的输出端贯穿至隔板5的右侧,散热管4输出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的右侧与隔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分流管7和第二分流管8的形状均为凹字型,通过密封圈21的设置,能够防止冷却液泄露,延长了冷却液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散热管4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盒体3内壁背面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与散热管4配合使用的排气扇10,盒体3的正面开设有与排气扇10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背面和第二通孔的正面均设置有滤网22,滤网22的外侧设置有螺栓,螺栓的螺纹端贯穿至滤网22的内侧与盒体3固定连接,螺栓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螺栓呈等距离分布,水泵6的型号为1dbz-35,散热管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11,散热片11的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多个散热片11呈等距离分布,散热管4的底部固定连接支块19,支块19的底部与盒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支块19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支块19呈等距离分布,通过散热片11的设置,能够对散热管4进行快速散热,通过支块19的设置,能够防止散热管4脱离盒体3,同时对散热管4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散热片11的左侧与盒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散热片11的右侧与隔板5的左侧固定连接。

使用时,使用者旋转盖板14,使卡块15脱离卡槽,然后把冷却液由进料管13倒进盒体3的内部,然后旋转盖板14,使卡块15卡进卡槽的内部,对盖板14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启动水泵6,同时连接管9抽取盒体3内部的冷却液,把冷却液输送到第二分流管8的内部,第二分流管8内部的冷却液输送到管道2的内部,通过管道2内部的冷却液对扇形段本体1进行散热冷却,管道2内部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分流管7和竖管12进入水泵6的内部,由水泵6的输出端输送到散热管4的内部,同时启动排气扇10,通过排气扇10把盒体3外侧的空气输送到盒体3的内部,对盒体3内部的散热管4进行散热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散热管4的输出端输送到盒体3的右侧,此时即可对扇形段本体1进行散热冷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