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丸机的控制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7666发布日期:2020-04-10 16:20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丸机的控制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抛丸机的控制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铁质金属在长时间放置空气当中后,空气中的水会与铁产生反应,使铁的表面生锈,从而降低了铁器的牢固程度和美观性,在钢管生产的行业中,钢管生锈是一个厂家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抛丸机对钢管进行除锈是一个主流的除锈方式,抛丸机的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抛丸机在小球进入装置之前,需要将小球放置在一个储纳仓内,使小球落入到抛丸机中,在落入抛丸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料的现象,影响了抛丸机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抛丸机的控制下料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丸机的控制下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抛丸机在小球进入装置之前,需要将小球放置在一个储纳仓内,使小球落入到抛丸机中,在落入抛丸机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卡料的现象,影响了抛丸机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丸机的控制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漏斗和电机,所述下料漏斗的左下方设置有下料道,所述下料漏斗和下料道的左方设置有第一传动仓,且第一传动仓右侧的顶端与下料漏斗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传动仓右侧的底端与下料道焊接固定,所述下料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块,且转动块的右端通过内嵌轴承与下料道内壁相连接,所述下料漏斗的底端插设有送球管,且送球管的另一端插设在转动块的右端,所述下料漏斗内壁的左侧焊接有第二传动仓,所述下料漏斗内部的底端插设有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中心轴的顶端穿过第二传动仓内壁延伸至第二传动仓内部,所述送料螺杆中心轴的顶端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中心轴的右端通过内嵌轴承与第二传动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中心轴的左端延伸至第一传动仓内部与第一皮带轮中心轴的右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皮带轮中心轴的左端与第一传动仓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传动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二皮带轮中心轴的左端通过内嵌轴承与第一传动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中心轴的右端延伸至下料道内部与转动块左端的中部焊接固定,所述下料道的顶部安装有电机,且电机驱动轴的左端穿过第一传动仓内壁延伸至第一传动仓内部,所述电机驱动轴的左端与第三皮带轮中心轴的右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三皮带轮中心轴的左端与第四皮带轮中心轴的右端焊接固定,所述第四皮带轮中心轴的左端通过内嵌轴承与第一传动仓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块的表面呈环形等距焊接有推片,且推片的数量为六个,所述推片皆呈弧面状。

优选的,所述转动块为右开口中空结构,所述转动块的表面呈环形等距开设有漏口,且漏口的数量为六组。

优选的,所述送球管呈弧形管状,所述送球管的中部通过支撑架与下料道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三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送料螺杆,电机带动第三皮带轮和第四皮带轮进行转动,第四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使第二锥形齿轮通过第一锥形齿轮带动送料螺杆进行转动,送料螺杆表面的螺旋叶片旋转后将下料漏斗内部的小球匀速向下输送,通过送球管输送至转动块内部,与此同时,第三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块进行转动,使推片作圆周运动,小球落入到转动块内部后,通过漏口移动到推片的表面,推片推动小球一同作圆周运动,对小球进行加速,提高小球的冲击力,当小球推动至转动块的下方时,通过重力影响,小球脱落推片从下料道的底部端口处飞出,该结构将转动块与送料螺杆之间进行传动,使电机带动转动块和送料螺杆一同转动和停止,送料螺杆对小球下料速度进行控制,转动块则增加了小球的冲击力,减小了下料机构堵料的同时,使小球进入抛丸机前就具有冲击动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块、推片和漏口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下料漏斗;2、下料道;3、第一传动仓;4、转动块;5、推片;6、漏口;7、送球管;8、第二传动仓;9、送料螺杆;10、第一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2、第一皮带轮;13、第二皮带轮;14、电机;15、第三皮带轮;16、第四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抛丸机的控制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漏斗1和电机14,下料漏斗1的左下方设置有下料道2,下料漏斗1和下料道2的左方设置有第一传动仓3,且第一传动仓3右侧的顶端与下料漏斗1焊接固定,第一传动仓3右侧的底端与下料道2焊接固定,下料道2内部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块4,且转动块4的右端通过内嵌轴承与下料道2内壁相连接,转动块4的表面呈环形等距焊接有推片5,且推片5的数量为六个,推片5皆呈弧面状,转动块4为右开口中空结构,转动块4的表面呈环形等距开设有漏口6,且漏口6的数量为六组,其作用为小球落入到转动块4内部后,通过漏口6移动到推片5的表面,推片5推动小球一同作圆周运动,对小球进行加速,提高小球的冲击力,下料漏斗1的底端插设有送球管7,且送球管7的另一端插设在转动块4的右端,送球管7呈弧形管状,送球管7的中部通过支撑架与下料道2焊接固定,其作用为使小球十分流畅的通过送球管7滚落到转动块4当中,不易堵料。

下料漏斗1内壁的左侧焊接有第二传动仓8,下料漏斗1内部的底端插设有送料螺杆9,送料螺杆9中心轴的顶端穿过第二传动仓8内壁延伸至第二传动仓8内部,送料螺杆9中心轴的顶端焊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0,且第一锥形齿轮10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1,第二锥形齿轮11中心轴的右端通过内嵌轴承与第二传动仓8内壁相连接,第二锥形齿轮11中心轴的左端延伸至第一传动仓3内部与第一皮带轮12中心轴的右端焊接固定,第一皮带轮12中心轴的左端与第一传动仓3内壁焊接固定,第一传动仓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3,且第二皮带轮13中心轴的左端通过内嵌轴承与第一传动仓3内壁相连接,第二皮带轮13中心轴的右端延伸至下料道2内部与转动块4左端的中部焊接固定,下料道2的顶部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驱动轴的左端穿过第一传动仓3内壁延伸至第一传动仓3内部,电机14驱动轴的左端与第三皮带轮15中心轴的右端焊接固定,第三皮带轮15中心轴的左端与第四皮带轮16中心轴的右端焊接固定,第四皮带轮16中心轴的左端通过内嵌轴承与第一传动仓3内壁相连接,第一皮带轮12与第四皮带轮16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皮带轮13与第三皮带轮15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其作用为将转动块4与送料螺杆9之间进行传动,使电机14带动转动块4和送料螺杆9一同转动和停止,减小电能消耗的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操作该下料机构。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首先将下料道2底部的端口与抛丸机的入料口相连接,然后将送球管7输入端与抛丸机总控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电连接,控制电机14开启,带动第三皮带轮15和第四皮带轮16进行转动,第四皮带轮16通过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12进行转动,使第二锥形齿轮11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0带动送料螺杆9进行转动,送料螺杆9表面的螺旋叶片旋转后将下料漏斗1内部的小球匀速向下输送,通过送球管7输送至转动块4内部,与此同时,第三皮带轮15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1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块4进行转动,使推片5作圆周运动,小球落入到转动块4内部后,通过漏口6移动到推片5的表面,推片5推动小球一同作圆周运动,对小球进行加速,提高小球的冲击力,当小球推动至转动块4的下方时,通过重力影响,小球脱落推片5从下料道2的底部端口处飞出,该结构将转动块4与送料螺杆9之间进行传动,使电机14带动转动块4和送料螺杆9一同转动和停止,送料螺杆9对小球下料速度进行控制,转动块4则增加了小球的冲击力,减小了下料机构堵料的同时,使小球进入抛丸机前就具有冲击动力,实用性强,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