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4725发布日期:2020-08-25 19:2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离心铸管机的离心主机用于球墨铸铁管的加工中,在球墨铸铁管的加工时需要向管模内浇注铁水,通过离心主机驱动管模高速旋转,使得铁水在管模内成型并冷却后铸造成管件,向管模内浇注铁水前需要用砂芯将管模的承口端堵住,以防止浇注时所用的铁水流出,再从管模的插口端向管模内浇注铁水,加工管径为1200mm以下的管件时,是通过轴承对管模的承口端进行支撑,无法加工管件1200mm以上的管件。

有鉴于此,在公告号为201621484921.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专用于浇注球墨铸铁管的离心机,上述对比文件中的离心机适用于管径为1200mm以下的管件的加工,无法加工管件1200mm以上的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带轮直接带动管模旋转,适用于加工管径较大的球墨铸铁管的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包括主机机体,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带轮、插口挡板、吸风装置、上芯压紧组件、管模升降装置、动力装置、托压轮定位装置和承口挡板装置,所述插口挡板安装在主机机体的插口端,所述承口挡板装置安装在主机机体的承口端,所述带轮与承口挡板装置配合,所述上芯压紧组件和动力装置均安装在主机机体上,所述动力装置与带轮连接,所述管模升降装置和托压轮定位装置均安装在主机机体内、且管模升降装置与托压轮定位装置配合,所述吸风装置与主机机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装置包括吸风管、排风管、一号摆动风管、二号摆动风管和摆动风管连接结构,所述吸风管与一号摆动风管连接,所述一号摆动风管与二号摆动风管通过摆动风管连接结构连接,所述二号摆动风管与排风管连接,所述吸风管与主机机体连接。一号摆动风管和二号摆动风管摆动的更加灵活,可达到更好的吸风除尘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吸风管与一号摆动风管、和二号摆动风管与排风管均通过回转支撑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风管连接结构包括摆动风管连接管,所述摆动风管连接管的一端与一号摆动风管连接,所述摆动风管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二号摆动风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风管连接结构还包括摆动风管连接座、摆动风管连接轴和摆动风管连接轮,所述摆动风管连接座安装在二号摆动风管上,所述摆动风管连接轴安装在摆动风管连接座上,所述摆动风管连接轮安装在摆动风管连接轴上,所述摆动风管连接轮与摆动风管连接管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风管连接结构还包括摆动风管连接槽,所述摆动风管连接槽设置在摆动风管连接管上,所述摆动风管连接轮位于摆动风管连接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风管连接槽为环状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风管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摆动风管连接结构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风管连接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摆动风管连接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吸风装置还包括连接风管,所述连接风管的一端与吸风管连接,所述连接风管的另一端与一号摆动风管通过回转支撑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吸风装置还包括检修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上芯压紧组件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机构、上芯压紧摆动机构和上芯压紧乘芯架,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与上芯压紧推拉机构连接,所述上芯压紧乘芯架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机构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支座、上芯压紧摆动支架、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和上芯压紧摆动横臂,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横臂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另一端,所述上芯压紧乘芯架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横臂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贯穿,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转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滑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上。通过该上芯压紧组件可实现将砂芯自动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所述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均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位于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之间。对上芯压紧摆动滑轮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减小滑动时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和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的缸筒与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铰接,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安装在主机机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所述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另一端、且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与上芯压紧摆动支座配合。对上芯压紧摆动支座的端部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包括上芯压紧推拉转轴、上芯压紧推拉轴套和上芯压紧推拉端盖,所述上芯压紧推拉转轴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内,所述上芯压紧推拉端盖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上,所述上芯压紧推拉端盖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一端连接。既可以实现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轴线推拉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又可以实现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的轴线使得上芯压紧摆动转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和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推拉转轴连接,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的缸筒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上,所述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安装在主机机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套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的端部。对上芯压紧摆动支座的端部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转臂,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臂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支架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臂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转臂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通过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机构还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上,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压紧摆动滑轮为轴承。减小滑动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管模升降装置包括管模升降外套、管模升降转轴、管模升降摆动臂、管模升降托轮和管模升降驱动臂,所述管模升降外套套装在管模升降转轴上,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和管模升降驱动臂均与管模升降转轴连接,所述管模升降托轮安装在管模升降摆动臂上。通过该管模升降装置在更换管模时可实现管模的升降自动定位,以减小管模与托压轮装置间的摩擦力,确保管模外壁不会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位于主机机体内,所述管模升降驱动臂位于主机机体外。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升降装置还包括管模升降油缸和管模升降油缸座,所述管模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管模升降驱动臂铰接,所述管模升降油缸的缸筒与管模升降油缸座铰接。通过管模升降油缸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沿着管模升降转轴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在主机机体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升起将管模托起。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升降托轮上设置有环状凹槽。避免管模脱离管模升降托轮。

作为优选,所述环状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设置。对管模升降托轮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管模可沿着管模轴线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升降装置还包括刻度板,所述刻度板安装在主机机体外。通过刻度板可以确定管模升降摆动臂在主机机体内将模升降托轮升起的高度,使得更换管模的工作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刻度板与管模升降驱动臂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升降外套安装在主机机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与管模升降驱动臂之间存在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管模升降摆动臂位于主机机体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电机、动力固定座、动力调节座、动力拉臂、动力横梁和动力调节组件,所述动力调节座转动安装动力固定座上,所述动力拉臂的一端与动力调节座的底部连接,所述动力拉臂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连接,所述动力横梁与动力调节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安装在动力调节座上,所述动力固定座安装在主机机体上,所述动力电机与带轮连接,所述带轮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所述管模的外壁与管模升降装置或托压轮定位装置配合。过该动力装置可实现在机头更换时自动张紧皮带。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动力滚轮,所述动力滚轮安装在动力拉臂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连接的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滚轮与动力固定座接触。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在动力固定座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调节组件包括动力套筒和动力升降机,所述动力套筒安装在动力横梁上,所述动力升降机与动力套筒连接。通过动力升降机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套筒包括动力移动螺母和动力铜螺母,所述动力移动螺母安装在动力横梁上,所述动力铜螺母安装在动力移动螺母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升降机的丝杆安装在动力铜螺母内。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电机为交流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固定座安装在主机机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横梁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动力滚轮,每个动力滚轮均与动力拉臂的另一端连接。两个动力滚轮移动过程中不会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固定座呈l型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托压轮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主机机体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和安装在主机机体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所述托轮定位组件与压轮定位组件配合,所述托轮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调节管模的高度、以使得不同管径的管模轴线相互重合的托轮等高块。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托轮定位组件还包括托轮架和托轮本体,所述托轮本体安装在托轮架上,所述托轮架安装在托轮等高块上。

作为优选,所述托轮等高块安装在主机机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压轮定位组件包括压轮定位油缸、压轮定位伸缩杆、压轮架和压轮本体,所述压轮定位油缸安装在主机机体上,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定位油缸连接,所述压轮架安装在主机机体内,所述压轮定位伸缩杆与压轮架接触,所述压轮本体安装在压轮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压轮定位组件还包括压轮定位调节座、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和压轮摆臂,所述压轮定位调节座安装在主机机体上,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上,所述压轮摆臂与压轮架连接,所述压轮定位调节螺栓与压轮摆臂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承口挡板装置包括挡板和挡轮装置,所述挡轮装置安装在挡板上,所述挡板包括挡板本体,所述挡轮装置包括挡轮座和挡轮本体,所述挡轮本体安装在挡轮座上,所述挡轮座安装在挡板本体上,所述挡板本体位于带轮的轮槽内。通过离心铸管机的承口挡板装置可减小管模与挡轮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延长管模和挡轮本体的使用寿命,带轮与管模连接,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带轮旋转直接带动管模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还包括挡轮安装板,所述挡轮安装板安装在挡板本体上,所述挡轮座安装在挡轮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挡轮装置还包括挡轮搭扣和挡轮销轴,所述挡轮搭扣与挡轮座固定,所述挡轮搭扣通过挡轮销轴安装在挡轮安装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还包括挡轮调整螺栓,所述挡轮装置还包括挡轮调整板,所述挡轮调整螺栓安装在挡板本体上,所述挡轮调整板安装在挡轮座上,所述挡轮调整螺栓与挡轮调整板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挡轮装置还包括挡轮扳手,所述挡轮扳手安装在挡轮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还包括挡板耳座,所述挡板耳座固定在挡轮安装板上,所述挡板耳座与挡轮搭扣通过挡轮销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挡轮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挡轮装置对称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挡轮装置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上安装有挡板吊耳。

作为优选,所述挡轮本体呈圆台状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还包括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均安装在主机机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插口水冷管、承口水冷管和承口喷水管中,各个管路上相邻的水冷喷头交错设置。使得冷却的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高位摆动组件包括高位支撑臂、高位摆动臂和高位丝杆升降机,所述高位喷水管安装在高位支撑臂上,所述高位支撑臂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所述高位支撑臂与高位摆动臂连接,所述高位摆动臂与高位丝杆升降机连接,所述高位丝杆升降机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通过高位丝杆升降机驱动高位摆动臂转动,通过高位摆动臂带动高位支撑臂转动,将高位喷水管调节至合适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中位摆动组件包括中位支撑臂、中位连接臂、中位导轨和中位滑套,所述中位喷水管安装在中位支撑臂上,所述中位支撑臂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所述中位连接臂与中位支撑臂连接,所述中位导轨与中位连接臂连接,所述中位滑套套装在中位导轨上,所述中位滑套安装在摆动支撑柱上。通过推动或拉动中位导轨使得中位支撑臂转动,将中位喷水管调节至合适位置,在通过将中位滑套进行固定,实现对中位喷水管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的数量均为两组,所述两组高位喷水管、中位喷水管和低位喷水管均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插口水冷管、承口水冷管和承口喷水管均呈弧形结构设置。

作为优选,多个高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多个中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多个低位喷水管上的水冷喷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中位喷水管上安装有中位分段喷水管,所述中位分段喷水管上安装有水冷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还包括安装在上芯压紧组件上的上芯轴总成,所述上芯轴总成包括上芯轴座、上芯主轴、上芯弹簧、上芯弹簧套筒、上芯弹簧支座和上芯夹紧顶块,所述上芯主轴安装在上芯轴座上,所述上芯弹簧套筒、上芯弹簧支座和上芯夹紧顶块均套装在上芯主轴上,所述上芯夹紧顶块与上芯弹簧支座接触,所述上芯弹簧的一端与上芯弹簧支座抵接,所述上芯弹簧的另一端与上芯弹簧套筒抵接。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弹簧支座上,在通过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在上芯弹簧支座上转动,上芯弹簧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弹簧套筒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芯主轴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主轴为阶梯轴,所述上芯弹簧套装在上芯弹簧套筒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弹簧支座上安装有乘芯架。

作为优选,所述上芯弹簧支座上安装有上芯防护罩。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适用于对管径较大的管件进行加工,例如管径为1200mm以上的管件,该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中的带轮直接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无需安装机头轴承,生产效率高。

2、该托压轮定位装置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

3、通过该管模升降装置在更换管模时可实现管模的升降自动定位,以减小管模与托压轮装置间的摩擦力,确保管模外壁不会磨损,具体是通过管模升降油缸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沿着管模升降转轴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在主机机体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升起将管模托起。

4、通过该动力装置可实现在机头更换时自动张紧皮带,具体是通过动力升降机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移动,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在动力固定座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通过动力拉臂将动力调节座顶起,实现皮带张紧的自动调节。

5、通过该上芯压紧组件可实现将砂芯自动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具体是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推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支架和上芯压紧摆动转轴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转动,使得上芯压紧摆动横臂带动上芯压紧乘芯架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与管模的承口端错位,此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压紧乘芯架上,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横臂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对准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将上芯压紧摆动横臂上的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推动或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时,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在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之间滑动,以减小摩擦力。

6、通过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上芯功能,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弹簧支座上,在通过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在上芯弹簧支座上转动,上芯弹簧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该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化上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7、通过该吸风装置在对主机机体吸风除尘时,一号摆动风管和二号摆动风管的位置可进行相对调整,具体是通过推动或拉动一号摆动风管或二号摆动风管,使得摆动风管连接轮在摆动风管连接槽内相对滑动,设置的摆动风管连接槽可对摆动风管连接轮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摆动风管连接轮与摆动风管连接槽脱离,使得一号摆动风管和二号摆动风管摆动的更加灵活,可达到更好的吸风除尘效果,降低主机机体内的灰尘,保证产品质量。

8、通过承口挡板装置可减小管模与挡轮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延长管模和挡轮本体的使用寿命,带轮与管模连接,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带轮旋转直接带动管模旋转,挡轮本体卡在带轮的凹槽内,带轮在转动的同时,可使得挡轮本体旋转,以减小带轮与挡轮本体之间的摩擦了,更换管模后,通过挡轮调整螺栓与挡轮调整板接触,使得挡轮本体嵌在带轮的凹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h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压轮定位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模升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模升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芯压紧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f-f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的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芯轴总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口挡板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口挡板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口挡板装置中挡轮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口挡板装置中挡轮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9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包括主机机体261、带轮262、插口挡板263、吸风装置23、上芯压紧组件14、管模升降装置11、动力装置12、托压轮定位装置8、承口挡板装置25、用于为管模冷却的水冷系统、和安装在上芯压紧组件14上的上芯轴总成15。

本实施例中的插口挡板263安装在主机机体261的插口端,承口挡板装置25安装在主机机体261的承口端,带轮262与承口挡板装置25配合,上芯压紧组件14和动力装置12均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动力装置12与带轮262连接,管模升降装置11和托压轮定位装置8均安装在主机机体261内、且管模升降装置11与托压轮定位装置8配合,吸风装置23与主机机体26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吸风装置23,包括吸风管231、排风管232、一号摆动风管233、二号摆动风管234、摆动风管连接结构235、连接风管236和检修平台237,摆动风管连接结构235的数量为三个,摆动风管连接结构235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的吸风管231与一号摆动风管233连接,一号摆动风管233与二号摆动风管234通过摆动风管连接结构235连接,二号摆动风管234与排风管232连接,吸风管231与一号摆动风管233、和二号摆动风管234与排风管232均通过回转支撑连接,通常情况下连接风管236的一端与吸风管231连接,连接风管236的另一端与一号摆动风管233通过回转支撑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摆动风管连接结构235包括摆动风管连接管2351、摆动风管连接座2352、摆动风管连接轴2353、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和摆动风管连接槽2355,摆动风管连接槽2355为环状凹槽。

本实施例中的摆动风管连接管2351的一端与一号摆动风管233连接,摆动风管连接管2351的另一端与二号摆动风管234连接,摆动风管连接座2352安装在二号摆动风管234上,摆动风管连接轴2353安装在摆动风管连接座2352上,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安装在摆动风管连接轴2353上,通常情况下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通过轴承安装在摆动风管连接轴2353上,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与摆动风管连接管2351接触,摆动风管连接槽2355设置在摆动风管连接管2351上,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位于摆动风管连接槽2355内。

具体的说该吸风装置23在对主机机体261吸风除尘时,一号摆动风管233和二号摆动风管234的位置可进行相对调整,具体是通过推动或拉动一号摆动风管233或二号摆动风管234,使得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在摆动风管连接槽2355内相对滑动,设置的摆动风管连接槽2355可对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摆动风管连接轮2354与摆动风管连接槽2355脱离,使得一号摆动风管233和二号摆动风管234摆动的更加灵活,可达到更好的吸风除尘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组件14,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和上芯压紧乘芯架143,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与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连接,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上。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摆动机构142包括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和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14291。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一端连接,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另一端,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上,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上,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贯穿,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上,上芯压紧摆动转臂14290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通过键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转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滑动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通常情况下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均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上、且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位于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之间,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14291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上,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滑轮座14291上;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为轴承。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铰接,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的缸筒与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铰接,上芯压紧摆动油缸座1427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安装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另一端、且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与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配合,上芯压紧摆动防护套1429套装在上芯压紧摆动支座1421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推拉机构141包括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和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内,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轴套1414上,上芯压紧推拉端盖1415与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的活塞杆与上芯压紧推拉转轴1413连接,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的缸筒安装在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上,上芯压紧推拉油缸座1412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

具体的说,还离心铸管机的上芯压紧组件14是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推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支架1422和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沿着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转动,使得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带动上芯压紧乘芯架143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143与管模的承口端错位,此时可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压紧乘芯架143上,在通过上芯压紧摆动油缸1426控制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摆动,使得上芯压紧乘芯架143对准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将上芯压紧摆动横臂1428上的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在通过上芯压紧推拉油缸1411推动或拉动上芯压紧摆动转轴1423时,上芯压紧摆动滑轮1425在两根上芯压紧摆动滑轨1424之间滑动,以减小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的管模升降装置11,包括管模升降外套111、管模升降转轴112、管模升降摆动臂113、管模升降托轮114、管模升降驱动臂115和管模升降油缸116和管模升降油缸座117,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位于主机机体261内,管模升降驱动臂115位于主机机体261外,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位于主机机体261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的管模升降外套111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管模升降外套111套装在管模升降转轴112上,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和管模升降驱动臂115均与管模升降转轴112连接,管模升降托轮114安装在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上,管模升降油缸116的活塞杆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铰接,管模升降油缸116的缸筒与管模升降油缸座117铰接。

本实施例中的管模升降托轮114上设置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设置。管模升降装置还包括刻度板118,刻度板118安装在主机机体261外,刻度板118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配合,管模升降摆动臂113与管模升降驱动臂115之间存在夹角。

具体的说,该管模升降装置11通过管模升降油缸116控制管模升降驱动臂115沿着管模升降转轴112转动,使得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在主机机体261内摆动,使得管模升降托轮114升起将管模托起,在管模升降驱动臂115的转动过程中通过刻度板118可以读取管模升降摆动臂113在主机机体261内将管模升降托轮114升起的高度,提高更换管模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装置12,包括动力电机121、动力固定座122、动力调节座123、动力拉臂124、动力横梁125、动力调节组件126和动力滚轮127,动力电机121为交流电机。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固定座122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动力调节座123转动安装动力固定座122上,动力固定座122呈l型结构设置,动力拉臂124的一端与动力调节座123的底部连接,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125连接,通常情况下动力滚轮127安装在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与动力横梁125连接的轴上。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滚轮127与动力固定座122接触,动力横梁125与动力调节组件126连接,动力电机121安装在动力调节座123上,动力横梁125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动力滚轮127,每个动力滚轮127均与动力拉臂124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调节组件126包括动力套筒1261和动力升降机1262,动力套筒1261安装在动力横梁125上,动力升降机1262与动力套筒1261连接,动力套筒1261包括动力移动螺母1263和动力铜螺母1264,动力移动螺母1263安装在动力横梁125上,动力铜螺母1264安装在动力移动螺母1263上,动力升降机1262的丝杆安装在动力铜螺母1264内。

具体的说,该动力装置12是通过动力升降机1262中的丝杆转动,使得动力套筒1261移动,进而带动动力横梁125移动,移动过程中动力滚轮127在动力固定座122上滚动,以减小摩擦力,通过动力拉臂124将动力调节座123顶起,实现皮带张紧的自动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托压轮定位装置8,包括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下部的托轮定位组件81,和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部的压轮定位组件82,托轮定位组件81与压轮定位组件82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托轮定位组件81包括托轮架816,托轮本体817,和用于调节管模的高度、以使得不同管径的管模轴线相互重合的托轮等高块818,托轮等高块818安装在主机机体261内,托轮本体817安装在托轮架816上,托轮架816安装在托轮等高块818上。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组件82包括压轮定位油缸821、压轮定位伸缩杆822、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压轮架825、压轮本体826和压轮摆臂827。

本实施例中的压轮定位油缸821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定位油缸821连接,压轮架825安装在主机机体261内,压轮定位伸缩杆822与压轮架825接触,压轮本体826安装在压轮架825上,压轮定位调节座823安装在主机机体261上,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安装在压轮定位调节座823上,压轮摆臂827与压轮架825连接,压轮定位调节螺栓824与压轮摆臂827接触。

该离心铸管机的托压轮定位装置8通过安装等高块实现托轮本体的高度调节,等高块高度固定,更换管模之前只需选择相应的等高块进行安装即可,降低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调节精度高。

本实施例中的承口挡板装置25,包括挡板251和挡轮装置252,挡轮装置252安装在挡板251上,挡板251上安装有挡板吊耳253,挡轮装置25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轮装置252对称布置,两个挡轮装置25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

本实施例中的挡板251包括挡板本体2511、挡轮安装板2512、挡轮调整螺栓2513和挡板耳座2514,挡轮装置252包括挡轮搭扣2521、挡轮销轴2522、挡轮座2523、挡轮调整板2524、挡轮本体2525和挡轮扳手2526。

本实施例中的挡轮安装板2512安装在挡板本体2511上,挡轮座2523安装在挡轮安装板2512上,挡轮调整螺栓2513安装在挡板本体2511上,挡轮调整板2524安装在挡轮座2523上,挡轮调整螺栓2513与挡轮调整板2524接触,挡板耳座2514固定在挡轮安装板2512上,挡板耳座2514与挡轮搭扣2521通过挡轮销轴2522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挡轮本体2525安装在挡轮座2523上,挡轮本体2525呈圆台状结构设置,挡轮座2523安装在挡板本体2511上,挡轮搭扣2521与挡轮座2523固定,挡轮搭扣2521通过挡轮销轴2522安装在挡轮安装板2512上,挡轮扳手2526安装在挡轮座2523上。

具体的说,该承口挡板装置25可减小管模与挡轮本体2525之间的摩擦力,以延长管模和挡轮本体2525的使用寿命,带轮与管模连接,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带轮旋转直接带动管模旋转,挡轮本体2525卡在带轮的凹槽内,带轮在转动的同时,可使得挡轮本体2525旋转,以减小带轮与挡轮本体2525之间的摩擦了,更换管模后,通过挡轮调整螺栓2513与挡轮调整板2524接触,使得挡轮本体2525嵌在带轮的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轴总成15,包括上芯轴座1521、上芯主轴1522、上芯弹簧1523、上芯弹簧套筒1524、上芯弹簧支座1525和上芯夹紧顶块1526,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安装有上芯防护罩1527。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主轴1522安装在上芯轴座1521上,上芯弹簧套筒1524、上芯弹簧支座1525和上芯夹紧顶块1526均套装在上芯主轴1522上,上芯夹紧顶块1526与上芯弹簧支座1525接触,上芯弹簧1523的一端与上芯弹簧支座1525抵接,上芯弹簧1523的另一端与上芯弹簧套筒1524抵接。

本实施例中的上芯弹簧套筒1524通过轴承安装在上芯主轴1522上,上芯主轴1522为阶梯轴,上芯弹簧1523套装在上芯弹簧套筒1524上,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安装有乘芯架。

具体的说,通过该上芯轴总成15可实现自动上芯功能,将砂芯放置在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在通过上芯轴总成将砂芯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与此同时乘芯架可沿着上芯主轴1522在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转动,上芯弹簧1523可在砂芯安装在管模的承口端的瞬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该上芯轴总成可实现自动化上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离心铸管机的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适用于对管径较大的管件进行加工,例如管径为1200mm以上的管件,该无机头轴承式离心主机中的带轮262直接与管模的承口端连接,无需安装机头轴承,生产效率高。

工作时通过安装在上芯弹簧支座1525上安装有乘芯架放置在管模的承口端,在从管模的插口端向管模内浇注铁水,通过动力电机121驱动带轮262旋转,使得带轮262带动管模在托轮本体817上转动,带轮262在转动的同时挡轮本体2525卡在带轮262的卡槽内转动,通过设置挡轮本体2525可对带轮262起到限位作用,同时也减小带轮262与挡轮本体2525的摩擦力,通过水冷系统对管模外壁进行冷却,管件加工完成通过吸风管231对主机机体261进行除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