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0098发布日期:2020-05-26 17:51阅读:1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砂带。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磨削工艺,而砂带是磨削的主要用具之一,现在采用的砂带一般整个砂面均为磨削区,磨料与磨料之间的间隙很小,故在磨削过程中,极易造成磨屑物堵塞砂面,使砂面丧失磨削能力而报废,从而增加使用者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防堵塞、磨削效率高的砂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砂带,包括基层和连接在所述基层上的磨料层,所述磨料层上设有多个第一沟槽,多个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磨料层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所述磨料层分隔为多个磨料条,每个所述磨料条由多个设置的第二沟槽分隔为多个磨料块,相邻的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第二沟槽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磨料块的两侧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一沟槽延伸的凸出部,在同一所述第一沟槽内,相邻两个所述磨料条上的所述凸出部交替设置,且两个位于不同所述磨料条上的、相邻的所述凸出部间隔一定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出部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的0.3~0.8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为所述磨料块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5~0.7倍,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为所述磨料块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1~0.3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磨料块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3~6mm,所述磨料块在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5~7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磨料块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沟槽垂直于所述第一沟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沟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磨料层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90°~15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层为聚酯纤维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磨料层包括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以及树脂层,所述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密布于所述树脂层中,所述树脂层与所述基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砂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将磨料层分为若干个磨料块,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形成排屑的空间,避免砂面被磨屑堵塞,并可提高砂带的冷却效果,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砂带的柔性,提高砂带的磨削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个的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错位设置,可防止在第二沟槽的磨削位置形成连续的空白,避免出现磨削盲区,保证磨削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磨料块设有向第一凹槽延伸的凸出部,可在保证第一沟槽形成的排屑空间的同时避免第一沟槽的空间过大而造成磨削空白,避免降低磨削效率。凸出部的宽度为第一沟槽宽度的0.3~0.8倍,可根据磨屑的大小进行选择。凸出部与磨料块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减少了磨削过程中的磨损几率,有利于延长磨料块的使用寿命。第二沟槽垂直于第一沟槽,有利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内的磨屑流通,便于排屑。第一沟槽与磨料层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夹角,使第一沟槽与磨削方向具有一定夹角,避免沟槽处形成磨削空白。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与树脂结合形成磨料层,使磨粒不易掉落,提高磨削效果和砂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砂带的砂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砂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2、磨料层;201、第一沟槽;202、第二沟槽;203、磨料块;204、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砂带,包括基层1和连接在基层1上的磨料层2,磨料层2上设有多个第一沟槽201,多个第一沟槽201沿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将磨料层2分隔为多个磨料条,每个磨料条由多个设置的第二沟槽202分隔为多个磨料块203,相邻的两个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202错位设置。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将磨料层2分为若干个磨料块203,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形成排屑的空间,避免砂面被磨屑堵塞,并可提高砂带的冷却效果,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砂带的柔性,提高砂带的磨削效率,本实施例的相邻两个的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202错位设置,可防止在第二沟槽202的磨削位置形成连续的空白,避免出现磨削盲区,保证磨削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沟槽201平行设置且沿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个第二沟槽202平行设置且沿磨料层2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的两侧分别设有向第一沟槽201延伸的凸出部204,在同一第一沟槽201内,相邻两个磨料条上的凸出部204交替设置,且两个位于不同磨料条上的、相邻的凸出部204间隔一定距离。为了增加排屑空间,可增大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的宽度,但是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的宽度过大又会影响磨削效率和效果,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通过设置向第一沟槽201延伸的凸出部203,解决了沟槽宽度过大影响磨削的问题,还可保持磨料块203之间的距离,使磨料块203的周围具有较多的排屑空间。并且,通过设置凸出部204,可使第一沟槽201与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且不会形成磨削空白,降低砂带生产制作的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204的宽度为第一沟槽201的宽度的0.3~0.8倍,可根据磨屑的大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的凸出部204的宽度为第一沟槽201的宽度的0.5倍,使同一个第一沟槽201内的凸出部204的外缘位于同一直线上,保留最大的排屑空间且不留磨削空白区。另外,第一沟槽201的宽度为磨料块203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5~0.7倍,第二沟槽202的宽度为磨料块203在同方向上的宽度的0.1~0.3倍,避免沟槽的宽度过大影响磨削效率和效果。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在第一沟槽201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3~6mm,磨料块203在第二沟槽202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5~7mm,达到高速磨削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排屑效果和冷却效果。本实施例的磨料块203在第一沟槽201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为3.6mm,磨料块203在第二沟槽202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6mm,第一沟槽201的宽度为2.4mm,凸出部204的宽度为1.2mm,相邻两个凸出部204的间隔为1.2mm,第二沟槽202的宽度为1.2mm,这样使磨料块203的周围有34.56mm2的排屑空间,比同等面积的矩形磨料块的排屑空间大,且不会形成磨削空区。

另外,凸出部204与磨料块203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减少了磨削过程中的磨损几率,有利于延长磨料块203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二沟槽202垂直于第一沟槽201,有利于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内的磨屑流通,便于排屑,且增大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连通处的面积,增大排屑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沟槽201倾斜设置,第一沟槽201与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的夹角α为90°~150°,使第一沟槽201与磨削方向具有一定夹角,避免沟槽处形成磨削空白,本实施例的第一沟槽201与磨料层2的长度方向的夹角α为110°。本实施例的基层1采用聚酯纤维布,聚酯纤维布具有挠性且强度高,可提高砂带的柔性和强度。磨料层2包括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以及树脂层,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密布于树脂层中,树脂层与基层1连接,金刚石颗粒和/或立方氮化硼颗粒与树脂结合形成磨料层2,使磨粒不易掉落,提高磨削效果和砂带的使用寿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砂带,其通过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将磨料层2分为若干个磨料块203,第一沟槽201和第二沟槽202形成排屑的空间,避免砂面被磨屑堵塞,并可提高砂带的冷却效果,延长砂带的使用寿命,且提高了砂带的柔性,提高砂带的磨削效率,本实施例的相邻两个的磨料条上的第二沟槽202错位设置,可防止在第二沟槽202的磨削位置形成连续的空白,避免出现磨削盲区,保证磨削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