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模辅助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1688发布日期:2021-02-23 13:3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模辅助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模辅助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就是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注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冷却成形之后经打磨抛光等后续加工工艺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在铸件冷却成形之后将铸件从模具中取出来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铸件成形之后容易与模具内壁粘接在一起,尤其是一些小型的铸件,都是工人手动将其取出,通常是将模具连同铸件整个翻转过来,然后轻轻的敲击模具背面,使得铸件缓缓的从而模具中脱出,这种起模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敲击模具容易使得模具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生产出的铸件形状不标准,生产质量不过关,而且,在敲击模具时,铸件有可能直接从模具中脱落,然后坠落在地上或者是工作台上,使得铸件出现损伤,使其出现质量问题直接报废,甚至砸在工作人员腿脚上,造成伤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脱模,、自动涂剂、生产效率高且安全的铸造模辅助脱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实现上述自动脱模、自动涂剂、生产效率高且安全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模辅助脱模装置,包括底座、座体、闭合组件、底托组件和涂剂组件,所述底座内壁顶端与闭合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端与座体固定连接,所述座体内壁与底托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闭合组件顶端与涂剂组件固定连接。
[0004]
作为优化,闭合组件由第一转盘、齿柱、弓形杆、连接杆、条形滑块、凸耳、弹簧推杆、推块和第一模具组成,所述第一转盘顶端与齿柱固定连接,所述齿柱外壁与弓形杆啮合,所述弓形杆顶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顶端与条形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滑块外壁与座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条形滑块顶端与推块固定连接,所述推块左侧与第一模具固定连接,所述推块右侧与弹簧推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推杆底端与凸耳固定连接,所述凸耳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通过闭合组件控制第一模具的开启与关闭,开启之后便于取出模具。
[0005]
作为优化,所述底托组件由固定块、伸缩杆、滑杆、滑套、支撑套、导杆、第二模具、顶块、斜弧块、螺旋槽、凸块、滚珠、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组成,所述固定块底端与齿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内壁顶端与伸缩杆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顶端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外壁与滑套活动连接,所述滑套外壁与支撑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外壁与座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顶端与第二模具固定连接,所述滑杆顶端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导杆顶端与顶块固定连接,所述顶块外壁与第二模具滑动连接,所述螺旋槽开设在滑杆外壁,所述螺旋槽内壁与斜弧块滑动连接,所述斜弧块顶端与凸块固定连接,所述凸块内壁顶端与滚珠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底端与限位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滑块外壁与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滑槽开设在固定块内壁,利用顶块的向上移动可以铸造完成的工件顶出,代替了
人力取出铸造件。
[0006]
作为优化,所述涂剂组件由支撑座、支撑杆、移动柱、齿带、第二转盘、进液管、固定盘、储液腔、出液孔和海绵头组成,所述支撑座底端与推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内壁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内壁与移动柱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柱右侧位于支撑杆上方与齿带固定连接,所述齿带与第二转盘啮合,所述第二转盘底端与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柱底端与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储液腔开设在固定盘内壁,所述出液孔位于储液腔底端开设在固定盘内壁底端,所述固定盘底端与海绵头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底端与储液腔内壁顶端固定连接,利用海绵头将脱模剂涂抹到模具内壁,与传统手工涂剂比起来效率高且涂抹更加均匀。
[0007]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转盘内置有第一驱动电机,且弓形杆有两个,关于第一转盘的垂直中心线对进行斜对称设置,通过第一转盘的转动带着弓形杆左右移动。
[0008]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杆、条形滑块、凸耳、弹簧推杆、推块和第一模具均有两个,且均关于第一转盘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模具组成整个模具的模身。
[0009]
作为优化,所述凸块和滚珠有两个,且关于斜弧块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斜弧块有两个,第一个斜弧块位于滑杆右侧与滑套内壁固定连接,第二个斜弧块位于滑杆左侧与滑套内壁固定连接,使得斜弧块与螺旋槽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从而降低摩擦力。
[0010]
作为优化,所述进液管远离储液腔的一端穿过移动柱连接有注液装置,且进液管外壁位于移动柱上方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脱模剂的注入量。
[0011]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转盘内置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转盘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底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转动稳定的通过齿带控制移动柱的升降。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涂剂组件将脱模剂涂抹到模具内壁,比起传统的手动涂抹脱模剂,这种方式,涂抹的更加均匀且速度快,然后向模具内注入液态金属,待冷却之后,第一转盘运行使得推块带着第一模具运动,将第一模具分开,使得铸件与第一模具内壁分开,进而完成第一步脱模,与此同时,齿柱带着固定块转动,固定块带着伸缩杆转动,伸缩杆带着滑杆转动,通过螺旋槽与斜弧块的相互作用,使得滑杆转动的同时也向上运动,滑杆带着导杆运动,导杆带着顶块向上运动,顶块将冷却成形的铸件顶出,通过这种脱模方式,使得铸件脱模简单方便、效率高且安全。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弓形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底托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斜弧块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固定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为本发明涂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
图8为本发明图7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中:100、底座;200、座体;300、闭合组件;301、第一转盘;302、齿柱;303、弓形杆;304、连接杆;305、条形滑块;306、凸耳;307、弹簧推杆;308、推块;309、第一模具;400、底托
组件;401、固定块;402、伸缩杆;403、滑杆;404、滑套;405、支撑套;406、导杆;407、第二模具;408、顶块;409、斜弧块;410、螺旋槽;411、凸块;412、滚珠;413、限位滑块;414、限位滑槽;500、涂剂组件;501、支撑座;502、支撑杆;503、移动柱;504、齿带;505、第二转盘;506、进液管;507、固定盘;508、储液腔;509、出液孔;510、海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8,一种铸造模辅助脱模装置,包括底座100、座体200、闭合组件300、底托组件400和涂剂组件500,底座100内壁顶端与闭合组件300固定连接,底座100顶端与座体200固定连接,座体200内壁与底托组件400固定连接,闭合组件300顶端与涂剂组件500固定连接。
[0024]
请参阅图1-2,闭合组件300由第一转盘301、齿柱302、弓形杆303、连接杆304、条形滑块305、凸耳306、弹簧推杆307、推块308和第一模具309组成,第一转盘301顶端与齿柱302固定连接,齿柱302外壁与弓形杆303啮合,弓形杆303顶端与连接杆304固定连接,连接杆304顶端与条形滑块305固定连接,条形滑块305外壁与座体200内壁滑动连接,条形滑块305顶端与推块308固定连接,推块308左侧与第一模具309固定连接,推块308右侧与弹簧推杆307固定连接,弹簧推杆307底端与凸耳306固定连接,凸耳306底端与底座100固定连接,通过闭合组件300控制第一模具309的开启与关闭,开启之后便于取出模具。
[0025]
请参阅图3-6,底托组件400由固定块401、伸缩杆402、滑杆403、滑套404、支撑套405、导杆406、第二模具407、顶块408、斜弧块409、螺旋槽410、凸块411、滚珠412、限位滑块413和限位滑槽414组成,固定块401底端与齿柱302固定连接,固定块401内壁顶端与伸缩杆402滑动连接,伸缩杆402顶端与滑杆403固定连接,滑杆403外壁与滑套404活动连接,滑套404外壁与支撑套405固定连接,支撑套405外壁与座体200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套405顶端与第二模具407固定连接,滑杆403顶端与导杆406固定连接,导杆406顶端与顶块408固定连接,顶块408外壁与第二模具407滑动连接,螺旋槽410开设在滑杆403外壁,螺旋槽410内壁与斜弧块409滑动连接,斜弧块409顶端与凸块411固定连接,凸块411内壁顶端与滚珠412活动连接,伸缩杆402底端与限位滑块413固定连接,限位滑块413外壁与限位滑槽414滑动连接,限位滑槽414开设在固定块401内壁,利用顶块408的向上移动可以铸造完成的工件顶出,代替了人力取出铸造件。
[0026]
请参阅图7-8,涂剂组件500由支撑座501、支撑杆502、移动柱503、齿带504、第二转盘505、进液管506、固定盘507、储液腔508、出液孔509和海绵头510组成,支撑座501底端与推块308固定连接,支撑座501内壁与支撑杆502固定连接,支撑杆502内壁与移动柱503滑动连接,移动柱503右侧位于支撑杆502上方与齿带504固定连接,齿带504与第二转盘505啮合,第二转盘505底端与支撑杆502活动连接,移动柱503底端与固定盘507固定连接,储液腔508开设在固定盘507内壁,出液孔509位于储液腔508底端开设在固定盘507内壁底端,固定盘507底端与海绵头510固定连接,进液管506底端与储液腔508内壁顶端固定连接,利用海
绵头510将脱模剂涂抹到模具内壁,与传统手工涂剂比起来效率高且涂抹更加均匀。
[0027]
请参阅图1-2,第一转盘301内置有第一驱动电机,且弓形杆303有两个,关于第一转盘301的垂直中心线对进行斜对称设置,通过第一转盘301的转动带着弓形杆303左右移动。
[0028]
请参阅图1-2,连接杆304、条形滑块305、凸耳306、弹簧推杆307、推块308和第一模具309均有两个,且均关于第一转盘30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模具309组成整个模具的模身。
[0029]
请参阅图4-5,凸块411和滚珠412有两个,且关于斜弧块409的水平中心线对称设置,斜弧块409有两个,第一个斜弧块409位于滑杆403右侧与滑套404内壁固定连接,第二个斜弧块409位于滑杆403左侧与滑套404内壁固定连接,使得斜弧块409与螺旋槽410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从而降低摩擦力。
[0030]
请参阅图7-8,进液管506远离储液腔508的一端穿过移动柱503连接有注液装置,且进液管506外壁位于移动柱503上方固定连接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脱模剂的注入量。
[0031]
请参阅图7-8,第二转盘505内置有第二驱动电机,且第二转盘505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底端与支撑杆502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转盘505稳定的通过齿带504控制移动柱503的升降。
[0032]
在使用时,请参阅图1-8,一般情况下,弹簧推杆307运行带着推块308运动,推块308带着第一模具309运动,第一模具309与第二模具407组成一个完整的模具,铸造开始前,第一模具309第一转盘301运行带着齿柱302转动,齿柱302带着弓形杆303运动,弓形杆303带着连接杆304运动,连接杆304带着条形滑块305运动,条形滑块305带着推块308运动,推块308克服弹簧推杆307作用力的带着第一模具309运动,将第一模具309打开,然后第二转盘505运行带着齿带504运动,齿带504带着移动柱503运动,移动柱503带着固定盘507运动,固定盘507带着海绵头510运动,使得海绵头510与模具内壁接触,挤压海绵头510使得脱模剂涂抹到模具内壁,通过进液管506外壁电磁阀控制进液管506通断,进而可以对储液腔508内部的脱模剂进行补充,然后升起移动柱503,第一转盘301停运,推块308受到弹簧推杆307的作用力带着第一模具309重新与第二模具407组成完整模具,然后注入液态金属,待冷却之后,第一转盘301运行使得推块308带着第一模具309运动,使其分开,与此同时齿柱302带着固定块401转动,固定块401带着伸缩杆402转动,伸缩杆402带着滑杆403转动,通过螺旋槽410与斜弧块409的相互作用,使得滑杆403转动的同时也向上运动,滑杆403带着导杆406运动,导杆406带着顶块408向上运动,顶块408将冷却成形的铸件顶出。
[0033]
综上所述,通过涂剂组件500将脱模剂涂抹到模具内壁,比起传统的手动涂抹脱模剂,这种方式,涂抹的更加均匀且速度快,然后向模具内注入液态金属,待冷却之后,第一转盘301运行使得推块308带着第一模具309运动,将第一模具309分开,使得铸件与第一模具309内壁分开,进而完成第一步脱模,与此同时,齿柱302带着固定块401转动,固定块401带着伸缩杆402转动,伸缩杆402带着滑杆403转动,通过螺旋槽410与斜弧块409的相互作用,使得滑杆403转动的同时也向上运动,滑杆403带着导杆406运动,导杆406带着顶块408向上运动,顶块408将冷却成形的铸件顶出,通过这种脱模方式,使得铸件脱模简单方便、效率高且安全。
[0034]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