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金属材料在管式退火炉中管壁刮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812677发布日期:2021-04-27 13:1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防止金属材料在管式退火炉中管壁刮伤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止金属材料在管式退火炉中管壁刮伤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金属加工市场(cnc加工等)为提高加工效率、节约成本、减少损耗等对于金属异型材的需求日益增长,伴随着行业的日渐成熟,金属加工对材料的外观、性能(硬度、残余应力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管控提出更高的要求,退火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退火质量关系到不锈钢型材的表面质量、硬度的稳定性以及型材残余应力的大小。
3.正常管式退火一般有放料部分、清洗部分、退火炉加热部分、退火炉冷却部分、收料部分组成,退火炉加热以及冷却区的炉管有管径的限制,两区交接处还有接头,材料在进入退火加热区后,高温下材料变软会自然下垂,离进管口1.0m左右位置开始,加上金属材料加工后的残余应力原因高温下材料产生弯曲,这样金属材料在炉管内势必会接触到炉管管壁,材料在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摩擦从而刮伤材料表面,在传统退火作业中只是简单的晃动材料或把材料调节到清洗槽孔的边缘等,这样无法有效的改善材料刮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金属材料在管式退火炉中管壁刮伤的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
5.金属条本体为长材,整体进行退火加工,通过设置的转动管可以单独进行转动,带动第二连接管在滑槽三的内部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可以根据金属条本体的实际情况在弯曲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直,此处的校直指的是水平方向上的校直处理,而且便于对单个的转动管进行更换维修,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二张力轮配合使用,使得金属条本体向靠近金属条导向箱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且通过一个第一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张力机构整体的正常运作,避免出现安装多个电机时不便于保持金属条本体外表面受力相同的问题;
6.通过设置的电动机一、转动柱、第一转筒、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固定柱、打磨转柱一、打磨转柱二配合使用,对金属条本体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校直处理,而且打磨转柱一和打磨转柱二可以分别对金属条本体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减少金属条本体上的毛边,而且避免了金属条本体出现上下跳动的情况出现,转动第二旋转圆盘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金属条本体调到向上弯曲,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应力释放,降低金属条本体的残余应力,即可以有效的减小材料在炉管内的弯曲变形,以达到减少材料表面刮伤的几率,单独把金属条本体调到向上弯曲并不能完全解决表面刮伤问题,转动第三旋转圆盘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左右移动,根据刮伤的位置来调整金属条本体进炉管的位置,金属条本体左侧刮伤可以把金属条本体进炉管前往右调整再进炉管,
可以避开金属条本体左侧接触管壁而刮伤,金属条本体右侧刮伤可以把金属条本体进炉管前往左调整再进炉管,可以避开金属条本体右侧接触管壁而刮伤,解决了金属条本体会因为炉管的内径大小的限制而发生刮伤的问题;
7.第一驱动电机的速度大于第二驱动电机的速度,形成一个速度差,这个速度差相对于二者的速度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速度差会在金属条本体上造成一个张紧力,有利于金属条本体整体加工精度的达成。
8.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防止金属材料在管式退火炉中管壁刮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步骤一:取一卷长条形金属材料,即为金属条本体;
11.步骤二:将金属条本体穿过第一环形编码器的内部进入退火装置中,控制第一环形编码器通过条形槽一在第一支撑座上表面进行滑动,使得金属条本体穿过第一限位挡柱至第一张力轮和第二张力轮之间的位置,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第三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的齿轮四与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套接的齿轮三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张力轮转动,使得金属条本体向靠近金属条导向箱的方向进行移动,在金属条本体移动的同时,转动单个的转动管,带动第二连接管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管在滑槽三的内部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对金属条本体进行校直;
12.步骤三:金属条本体进入到金属条导向箱的内部时,启动电动机一,带动转动柱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筒转动,转动第一连接柱,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固定柱整体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固定柱上设置的打磨转柱一与金属条本体的上表面贴合,随着第一转筒的转动,金属条本体被输送到从动转筒和第二转筒之间,转动第一旋转圆盘对金属条本体进行夹紧,启动电动机二,带动主动转筒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转筒转动,输送金属条本体至两个第三转筒之间,分别转动第二旋转圆盘和第三旋转圆盘,对金属条本体的进管位置进行调整;
13.步骤四:金属条本体通过炉管依次进入退火炉加热箱和退火炉冷却箱的内部,由退火炉冷却箱靠近第二支撑座的一端穿出,然后通过碾送机构碾送至收料转筒的外表面进行收卷。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该退火装置包含第一支撑座、金属条导向箱、退火炉加热箱、退火炉冷却箱、第二支撑座、张力机构、碾送机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安装有退火炉加热箱和退火炉冷却箱,所述退火炉加热箱位于退火炉冷却箱靠近第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退火炉加热箱和退火炉冷却箱的下端均安装有支撑架,所述退火炉加热箱和退火炉冷却箱的内部均设置有炉管,两个所述炉管分别贯穿退火炉加热箱和退火炉冷却箱,且两个炉管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接头;
15.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端安装有金属条导向箱、张力机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环形编码器、第一限位挡柱,所述张力机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限位挡柱均位于金属条导向箱与第一环形编码器之间,所述金属条导向箱位于第一环形编码器靠近退火炉加热箱的一侧,所述张力机构位于第一限位挡柱靠近金属条导向箱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位于张力机构的后端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上端安装有碾送机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环形编码器和两个第二限位挡柱,所述碾送机构位于两个第二限位挡柱之间,所述张力
机构和碾送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环形编码器位于碾送机构靠近退火炉冷却箱的一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挡柱位于碾送机构与第二环形编码器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位于碾送机构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前端安装有收料转柱,所述收料转柱的外表面上套接有收料转筒,所述收料转筒的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第一环形编码器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条本体,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环形编码器适配的条形槽一,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编码器适配的条形槽二。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金属条导向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桌板,所述第一底座位于第二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安装有桌板,所述桌板的上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桌板的下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三连接柱位于第二连接柱和第一固定柱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第一固定柱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柱上设置有转槽,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下端贯穿桌板、第二连接柱至第三连接柱上设置的转槽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与第三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表面上半段设置有均匀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桌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打磨转柱一,所述第一底座的前端对称安装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打磨转柱二,若干个所述打磨转柱一和打磨转柱二分别呈等距离排列,且所述打磨转柱一和打磨转柱二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底座的前端安装有三个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转筒,三个所述第一转筒呈等距离排列分布,所述转动柱的后端贯穿至第一底座的外部与电动机一的输出轴相连接。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底座的下端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均安装有支撑腿,所述第二底座的下方安装有电动机二,所述第二底座的前方安装有两个第一旋转圆盘和一个第二旋转圆盘,两个所述第一旋转圆盘均位于第二旋转圆盘靠近第一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的上端安装有从动转筒、第二转筒、第三转筒,所述从动转筒位于第二转筒的后方,所述第三转筒位于第二转筒远离第一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的后方安装有第三旋转圆盘,所述第一旋转圆盘与第二底座之间安装有轴杆一,所述第二旋转圆盘与第二底座之间安装有轴杆二,所述第三旋转圆盘与第二底座之间安装有轴杆三,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两个滑槽一和一个滑槽二,滑槽一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板,轴杆一贯穿第二底座的侧壁与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且轴杆一与第二底座的侧壁螺纹连接,滑槽二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板。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转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转筒的下端贯穿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安装有齿板一,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与齿板一啮合连接的第一齿环,所述轴杆二的一端贯穿第二底座的侧壁至安装槽的内部,且轴杆二一端与第一齿环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旋转圆盘通过轴杆二与第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圆盘通过轴杆三与第二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三旋转圆盘的一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柱,所述轴杆三的一端贯穿第二底座的侧壁至两个限位柱之间的位置,且轴杆三与限位柱滑动连接。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转筒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转筒的下端贯穿第二底座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转筒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从动转筒的下端贯穿第二底座,所述从动转筒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套接有齿轮一,所述第
二底座的下端安装有两个主动转筒,所述主动转筒的外表面设置有齿轮二,所述主动转筒与从动转筒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主动转筒的下端与电动机二的输出轴相连接。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张力机构包含支撑板、转动管、第一连接管、第二齿环、第二连接管、第一转动杆、第一张力轮、第二转动杆、第二张力轮、固定块、第三转动杆,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滑槽三,支撑板的上端安装有顶板,顶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管,滑槽三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连接管、第二齿环、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二齿环和第二连接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齿环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齿板二,所述第二齿环与齿板二的齿端啮合连接,所述转动管的下端贯穿顶板和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前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张力轮,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安装有若干个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套接有第二张力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后端延伸至支撑板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套接有齿轮三,所述支撑板的后端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安装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四,齿轮三与齿轮四啮合连接,若干个所述转动管、第二转动杆、固定块分别呈阵列排布,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动杆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21.本发明公开的各个方面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发明公开的一方面,金属条本体为长材,整体进行退火加工,通过设置的转动管可以单独进行转动,带动第二连接管在滑槽三的内部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可以根据金属条本体的实际情况在弯曲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直,此处的校直指的是水平方向上的校直处理,而且便于对单个的转动管进行更换维修,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三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二张力轮配合使用,使得金属条本体向靠近金属条导向箱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且通过一个第一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张力机构整体的正常运作,避免出现安装多个电机时不便于保持金属条本体外表面受力相同的问题;
23.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的电动机一、转动柱、第一转筒、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柱、第一固定柱、打磨转柱一、打磨转柱二配合使用,对金属条本体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校直处理,而且打磨转柱一和打磨转柱二可以分别对金属条本体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减少金属条本体上的毛边,而且避免了金属条本体出现上下跳动的情况出现,转动第二旋转圆盘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金属条本体调到向上弯曲,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应力释放,降低金属条本体的残余应力,即可以有效的减小材料在炉管内的弯曲变形,以达到减少材料表面刮伤的几率,单独把金属条本体调到向上弯曲并不能完全解决表面刮伤问题,转动第三旋转圆盘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左右移动,根据刮伤的位置来调整金属条本体进炉管的位置,金属条本体左侧刮伤可以把金属条本体进炉管前往右调整再进炉管,可以避开金属条本体左侧接触管壁而刮伤,金属条本体右侧刮伤可以把金属条本体进炉管前往左调整再进炉管,可以避开金属条本体右侧接触管壁而刮伤,解决了金属条本体会因为炉管的内径大小的限制而发生刮伤的问题;
24.本发明公开的其它方面,第一驱动电机的速度大于第二驱动电机的速度,形成一个速度差,这个速度差相对于二者的速度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速度差会在金属条本体上造成一个张紧力,有利于金属条本体整体加工精度的达成。
附图说明
2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防止金属材料在管式退火炉中管壁刮伤的方法中退火装置的立体图。
27.图2为本发明中金属条导向箱的主视剖面图。
28.图3为本发明中金属条导向箱的部分仰视图。
29.图4为本发明中张力机构的主视图。
30.图5为本发明中张力机构的后视图。
31.图中:1、第一支撑座;2、金属条导向箱;3、退火炉加热箱;4、退火炉冷却箱;5、第二支撑座;6、张力机构;7、碾送机构;8、第一驱动电机;9、第二驱动电机;12、金属条本体;13、第一环形编码器;14、第一限位挡柱;15、炉管;16、第二环形编码器;17、第二限位挡柱;18、收料转柱;19、收料转筒;20、限位挡板;21、第一底座;22、第二底座;23、桌板;24、第一连接柱;25、第二连接柱;26、第三连接柱;27、第一固定柱;28、转动柱;29、第一转筒;30、第二固定柱;32、第一旋转圆盘;33、第二旋转圆盘;34、从动转筒;35、第二转筒;36、第三转筒;37、第一连接板;38、主动转筒;39、第二连接板;40、第一齿环;41、限位柱;42、第三旋转圆盘;61、转动管;62、第一连接管;63、第二齿环;64、第二连接管;65、第一转动杆;66、第一张力轮;67、第二转动杆;68、第二张力轮;69、固定块;70、第三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

5所示,防止金属材料在管式退火炉中管壁刮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步骤一:取一卷长条形金属材料,即为金属条本体12;
36.步骤二:将金属条本体12穿过第一环形编码器13的内部进入退火装置中,控制第一环形编码器13通过条形槽一在第一支撑座1上表面进行滑动,使得金属条本体12穿过第一限位挡柱14至第一张力轮66和第二张力轮68之间的位置,启动第一驱动电机8,带动第三转动杆70转动,第三转动杆70的外表面套接的齿轮四与第二转动杆67的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套接的齿轮三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6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张力轮68转动,使得金属条本体12向靠近金属条导向箱2的方向进行移动,在金属条本体12移动的同时,转动单个的转动管61,带动第二连接管6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管64在滑槽三的内部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对金属条本体12进行校直;
37.步骤三:金属条本体12进入到金属条导向箱2的内部时,启动电动机一,带动转动柱2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筒29转动,转动第一连接柱24,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柱25、第三连接柱26、第一固定柱27整体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固定柱27上设置的打磨转柱一与金属条本体12的上表面贴合,随着第一转筒29的转动,金属条本体12被输送到从动转筒34和第二转筒35之间,转动第一旋转圆盘32对金属条本体12进行夹紧,启动电动机二,带动主动转筒38
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转筒34转动,输送金属条本体12至两个第三转筒36之间,分别转动第二旋转圆盘33和第三旋转圆盘42,对金属条本体12的进管位置进行调整;
38.步骤四:金属条本体12通过炉管15依次进入退火炉加热箱3和退火炉冷却箱4的内部,由退火炉冷却箱4靠近第二支撑座5的一端穿出,然后通过碾送机构7碾送至收料转筒19的外表面进行收卷。
39.该退火装置包含第一支撑座1、金属条导向箱2、退火炉加热箱3、退火炉冷却箱4、第二支撑座5、张力机构6、碾送机构7、第一驱动电机8、第二驱动电机9,所述第一支撑座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支撑座5,所述第一支撑座1与第二支撑座5之间安装有退火炉加热箱3和退火炉冷却箱4,所述退火炉加热箱3位于退火炉冷却箱4靠近第一支撑座1的一侧,所述退火炉加热箱3和退火炉冷却箱4的下端均安装有支撑架,所述退火炉加热箱3和退火炉冷却箱4的内部均设置有炉管15,两个所述炉管15分别贯穿退火炉加热箱3和退火炉冷却箱4,且两个炉管15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接头;
40.所述第一支撑座1的上端安装有金属条导向箱2、张力机构6、第一驱动电机8、第一环形编码器13、第一限位挡柱14,所述张力机构6、第一驱动电机8和第一限位挡柱14均位于金属条导向箱2与第一环形编码器13之间,所述金属条导向箱2位于第一环形编码器13靠近退火炉加热箱3的一侧,所述张力机构6位于第一限位挡柱14靠近金属条导向箱2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位于张力机构6的后端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座5的上端安装有碾送机构7、第二驱动电机9、第二环形编码器16和两个第二限位挡柱17,所述碾送机构7位于两个第二限位挡柱17之间,所述张力机构6和碾送机构7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环形编码器16位于碾送机构7靠近退火炉冷却箱4的一侧,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挡柱17位于碾送机构7与第二环形编码器16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9位于碾送机构7的后端,所述第二支撑座5的前端安装有收料转柱18,所述收料转柱18的外表面上套接有收料转筒19,所述收料转筒19的外表面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安装有限位挡板20,所述第一环形编码器13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条本体12,所述第一支撑座1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环形编码器13适配的条形槽一,所述第二支撑座5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编码器16适配的条形槽二。
41.所述金属条导向箱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底座21、第二底座22、桌板23,所述第一底座21位于第二底座22的一侧,所述第一底座21的上端安装有桌板23,所述桌板23的上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一连接柱24,所述桌板23的下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柱25、第三连接柱26、第一固定柱27,所述第三连接柱26位于第二连接柱25和第一固定柱27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柱25位于第一固定柱27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柱26上设置有转槽,所述第一连接柱24的下端贯穿桌板23、第二连接柱25至第三连接柱26上设置的转槽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柱24与第三连接柱2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24的外表面上半段设置有均匀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柱24与桌板2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柱27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打磨转柱一,所述第一底座21的前端对称安装有第二固定柱30,所述第二固定柱30的上表面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打磨转柱二,若干个所述打磨转柱一和打磨转柱二分别呈等距离排列,且所述打磨转柱一和打磨转柱二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底座21的前端安装有三个转动柱28,所述转动柱28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转筒29,三个所述第一转筒29呈等距离排列分布,所述转动柱28的后端贯穿至第一底座21的外部与电动机一的输出轴相连接。
42.所述第二底座22的下端靠近四个顶角的位置均安装有支撑腿,所述第二底座22的
下方安装有电动机二,所述第二底座22的前方安装有两个第一旋转圆盘32和一个第二旋转圆盘33,两个所述第一旋转圆盘32均位于第二旋转圆盘33靠近第一底座21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22的上端安装有从动转筒34、第二转筒35、第三转筒36,所述从动转筒34位于第二转筒35的后方,所述第三转筒36位于第二转筒35远离第一底座21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22的后方安装有第三旋转圆盘42,所述第一旋转圆盘32与第二底座22之间安装有轴杆一,所述第二旋转圆盘33与第二底座22之间安装有轴杆二,所述第三旋转圆盘42与第二底座22之间安装有轴杆三,所述第二底座22上设置有两个滑槽一和一个滑槽二,滑槽一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7,轴杆一贯穿第二底座22的侧壁与第一连接板37转动连接,且轴杆一与第二底座22的侧壁螺纹连接,滑槽二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连接板39。
43.所述第三转筒36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转筒36的下端贯穿第二连接板39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3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9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安装有齿板一,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与齿板一啮合连接的第一齿环40,所述轴杆二的一端贯穿第二底座22的侧壁至安装槽的内部,且轴杆二一端与第一齿环40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旋转圆盘33通过轴杆二与第二底座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圆盘42通过轴杆三与第二底座2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9靠近第三旋转圆盘42的一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柱41,所述轴杆三的一端贯穿第二底座22的侧壁至两个限位柱41之间的位置,且轴杆三与限位柱41滑动连接。
44.所述第二转筒3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转筒35的下端贯穿第二底座22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板37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转筒34的数量为三个,所述从动转筒34的下端贯穿第二底座22,所述从动转筒34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套接有齿轮一,所述第二底座22的下端安装有两个主动转筒38,所述主动转筒38的外表面设置有齿轮二,所述主动转筒38与从动转筒34啮合连接,其中一个所述主动转筒38的下端与电动机二的输出轴相连接。
45.所述张力机构6包含支撑板、转动管61、第一连接管62、第二齿环63、第二连接管64、第一转动杆65、第一张力轮66、第二转动杆67、第二张力轮68、固定块69、第三转动杆70,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滑槽三,支撑板的上端安装有顶板,顶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动管61,滑槽三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连接管62、第二齿环63、第二连接管64,所述第一连接管62位于第二齿环63和第二连接管64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管64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齿环63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凹槽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齿板二,所述第二齿环63与齿板二的齿端啮合连接,所述转动管61的下端贯穿顶板和第一连接管62与第二连接管64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管64的前端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65,所述第一转动杆65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张力轮66,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安装有若干个第二转动杆67,所述第二转动杆67的外表面靠近前端的位置套接有第二张力轮68,所述第二转动杆67的后端延伸至支撑板的外部,所述第二转动杆67的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套接有齿轮三,所述支撑板的后端安装有若干个固定块69,所述固定块69上安装有第三转动杆70,所述第三转动杆70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四,齿轮三与齿轮四啮合连接,若干个所述转动管61、第二转动杆67、固定块69分别呈阵列排布,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动杆70与第一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相连接。
4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47.取两根长条形金属材料,其中一根长条形金属材料作为辅材,另一根长条形金属材料作为母材,将辅材的下表面与母材的上表面贴合在一起,然后利用压条机压成长条形
金属材料,即得金属条本体12;
48.将金属条本体12穿过第一环形编码器13的内部进入退火装置中,控制第一环形编码器13通过条形槽一在第一支撑座1上表面进行滑动,使得金属条本体12穿过第一限位挡柱14至第一张力轮66和第二张力轮68之间的位置,启动第一驱动电机8,带动第三转动杆70转动,第三转动杆70的外表面套接的齿轮四与第二转动杆67的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套接的齿轮三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二转动杆67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张力轮68转动,使得金属条本体12向靠近金属条导向箱2的方向进行移动,在金属条本体12移动的同时,转动单个的转动管61,带动第二连接管6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管64在滑槽三的内部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对金属条本体12进行校直,金属条本体12为长材,整体进行退火加工,通过设置的转动管61可以单独进行转动,带动第二连接管64在滑槽三的内部进行前后方向的滑动,可以根据金属条本体12的实际情况在弯曲的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直,此处的校直指的是水平方向上的校直处理,而且便于对单个的转动管61进行更换维修,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8、第三转动杆70、第二转动杆67、第二张力轮68配合使用,使得金属条本体12向靠近金属条导向箱2的方向进行移动,而且通过一个第一驱动电机8即可实现张力机构6整体的正常运作,避免出现安装多个电机时不便于保持金属条本体12外表面受力相同的问题;
49.金属条本体12进入到金属条导向箱2的内部时,启动电动机一,带动转动柱2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筒29转动,转动第一连接柱24,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柱25、第三连接柱26、第一固定柱27整体向下移动,直至第一固定柱27上设置的打磨转柱一与金属条本体12的上表面贴合,随着第一转筒29的转动,金属条本体12被输送到从动转筒34和第二转筒35之间,转动第一旋转圆盘32对金属条本体12进行夹紧,启动电动机二,带动主动转筒38转动,进而带动从动转筒34转动,输送金属条本体12至两个第三转筒36之间,分别转动第二旋转圆盘33和第三旋转圆盘42,对金属条本体12的进管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的电动机一、转动柱28、第一转筒29、第一连接柱24、第二连接柱25、第三连接柱26、第一固定柱27、打磨转柱一、打磨转柱二配合使用,对金属条本体12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校直处理,而且打磨转柱一和打磨转柱二可以分别对金属条本体12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减少金属条本体12上的毛边,而且避免了金属条本体12出现上下跳动的情况出现,转动第二旋转圆盘33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39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金属条本体12调到向上弯曲,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应力释放,降低金属条本体12的残余应力,即可以有效的减小材料在炉管15内的弯曲变形,以达到减少材料表面刮伤的几率,单独把金属条本体12调到向上弯曲并不能完全解决表面刮伤问题,转动第三旋转圆盘42可以实现第二连接板39左右移动,根据刮伤的位置来调整金属条本体12进炉管15的位置,金属条本体12左侧刮伤可以把金属条本体12进炉管15前往右调整再进炉管15,可以避开金属条本体12左侧接触管壁而刮伤,金属条本体12右侧刮伤可以把金属条本体12进炉管15前往左调整再进炉管15,可以避开金属条本体12右侧接触管壁而刮伤,解决了金属条本体12会因为炉管15的内径大小的限制而发生刮伤的问题;
50.金属条本体12通过炉管15依次进入退火炉加热箱3和退火炉冷却箱4的内部,由退火炉冷却箱4靠近第二支撑座5的一端穿出,然后通过碾送机构7碾送至收料转筒19的外表面进行收卷,第一驱动电机8的速度大于第二驱动电机9的速度,形成一个速度差,这个速度差相对于二者的速度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速度差会在金属条本体12上造成一个张紧力,有利于金属条本体12整体加工精度的达成。
5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