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位吸尘器注塑件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3318发布日期:2021-03-30 20:2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方位吸尘器注塑件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方位吸尘器注塑件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具体是为一种抛光装置,现有的抛光装置在抛光时,只能单独的点进行抛光,需要手动进行移动抛光,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不能进行多方位抛光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方位吸尘器注塑件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抛光装置不能全方位抛光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方位吸尘器注塑件抛光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预留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竖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竖板的外侧预留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块为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外侧固定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螺帽,所述第一螺纹杆与螺帽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一套筒为丝杆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滑槽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端设置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三螺纹杆与第二套筒为丝杆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的外侧固定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螺纹杆,所述第四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套筒,所述第四螺纹杆与第三套筒为丝杆连接,所述第三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四套筒,所述第四套筒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套筒,所述第四套筒与第五套筒为套筒连接,所述第五套筒的内侧设置有第六套筒,所述第五套筒与第六套筒为套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七套筒,所述第七套筒的内侧设置有第八套筒,所述第七套筒与第八套筒为套筒连接,所述第八套筒的内侧设置有第九套筒,所述第八套筒与第九套筒为套筒连接,所述第八套筒的右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端设置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底端设置有打磨刀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方位吸尘器注塑件抛光装置,将需要抛光的注塑件放置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沿着第一螺纹杆转动螺帽对注塑件进行固定,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一套筒上下移动第一套筒带动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第一连接杆带动打磨刀片上下移动,实现了对打磨刀片的上下移动,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第三螺纹杆带动第二套筒左右移动,第二套筒带动第二连接杆左右移动,第二连接杆带动第四套筒左右移动,第四套筒通过第五套筒带动第六套筒左右移动,第六套筒通过托板带动打磨刀片左右移动,打磨刀片左右移动,第九套筒沿着第八套筒滑动,第八套筒沿着第七套筒移动,实现了对打磨刀片的左右移动,启动第三电机带动第四螺纹杆转动,第四螺纹杆带动第三套筒前后移动,第三套筒带动第三连接杆前后移动,第三连接杆带动打磨刀片前后移动,实现了对打磨刀片的前后移动,通过上述,实现了对注塑件的多方位抛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竖板;3、第一滑槽;4、第一电机;5、第二滑槽;6、第一滑块;7、第一竖杆;8、第一横板;9、第一夹板;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夹板;12、螺帽;13、第二螺纹杆;14、第一套筒;15、第一连接杆;16、第一横杆;17、第二电机;18、第三螺纹杆;19、第二套筒;20、第二连接杆;21、第二横杆;22、第三电机;23、第四螺纹杆;24、第三套筒;25、第三连接杆;26、第四套筒;27、第五套筒;28、第六套筒;29、第七套筒;30、第八套筒;31、第九套筒;32、托板;33、第四电机;34、打磨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方位吸尘器注塑件抛光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外侧固定有第一竖板2,第一竖板2的外侧预留有第一滑槽3,第一竖板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4,第一竖板2的外侧预留有第二滑槽5,第二滑槽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滑块6,第二滑槽5与第一滑块6为滑动连接,底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竖杆7,第一竖杆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横板8,第一横板8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夹板9,第一夹板9的外侧固定有第一螺纹杆10,第一螺纹杆1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夹板11,第一螺纹杆10的外侧设置有螺帽12,第一螺纹杆10与螺帽12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电机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3,第二螺纹杆1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套筒14,第二螺纹杆13与第一套筒14为丝杆连接,第一套筒1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5,第一连接杆15与第一滑槽3为滑动连接,实现了打磨刀片34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杆1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横杆16,第一横杆16的右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的左端设置有第三螺纹杆18,第三螺纹杆1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套筒19,第三螺纹杆18与第二套筒19为丝杆连接,第二套筒19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0,实现了打磨刀片34的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第一横杆16的外侧固定有第二横杆21,第二横杆21的前端设置有第三电机22,第三电机22的顶端设置有第四螺纹杆23,第四螺纹杆23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套筒24,第四螺纹杆23与第三套筒24为丝杆连接,第三套筒24的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杆25,实现了打磨刀片34的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杆20的外侧设置有第四套筒26,第四套筒26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套筒27,第四套筒26与第五套筒27为套筒连接,第五套筒27的内侧设置有第六套筒28,第五套筒27与第六套筒28为套筒连接,实现了对托板32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三连接杆25的外侧设置有第七套筒29,第七套筒29的内侧设置有第八套筒30,第七套筒29与第八套筒30为套筒连接,第八套筒30的内侧设置有第九套筒31,第八套筒30与第九套筒31为套筒连接,第八套筒30的右端设置有托板32,托板32的上端设置有第四电机33,第四电机33的底端设置有打磨刀片34,实现了对注塑件的抛光处理。

工作原理:将需要抛光的注塑件放置在第一夹板9与第二夹板11之间,沿着第一螺纹杆10转动螺帽12对注塑件进行固定,启动第一电机4带动第二螺纹杆13转动,第二螺纹杆13带动第一套筒14上下移动第一套筒14带动第一连接杆15上下移动,第一连接杆15带动打磨刀片34上下移动,实现了对打磨刀片34的上下移动,启动第二电机17带动第三螺纹杆18转动,第三螺纹杆18带动第二套筒19左右移动,第二套筒19带动第二连接杆20左右移动,第二连接杆20带动第四套筒26左右移动,第四套筒26通过第五套筒27带动第六套筒28左右移动,第六套筒28通过托板32带动打磨刀片34左右移动,打磨刀片34左右移动,第九套筒31沿着第八套筒30滑动,第八套筒30沿着第七套筒29移动,实现了对打磨刀片34的左右移动,启动第三电机22带动第四螺纹杆23转动,第四螺纹杆23带动第三套筒24前后移动,第三套筒24带动第三连接杆25前后移动,第三连接杆25带动打磨刀片34前后移动,实现了对打磨刀片34的前后移动,通过上述,实现了对注塑件的多方位抛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