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具板材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7374发布日期:2021-05-25 12:1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具板材砂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板材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家具板材砂光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状、式样、材质等多种多样,而大部分家具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均需要进行双面砂光处理砂光是指对一些不平整、厚度不均、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材料与物件,通过砂布、砂轮、砂纸等物理去除的方式,使之更加的光滑平整、厚度均匀一致,适合各种贴面工艺、各种标准结构件,便于装修和制作家具。

传统的砂光处理工艺主要是依靠人工来完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研发出来了砂光机,板材经砂光机的输送辊喂入后,一面被工作台抵触,一面被高速旋转着的砂带磨削板材,实现磨削抛光,砂光机能提高木工行业机械化水平,效率高,流水线作业,节约人力成本。

但是,传统的砂光机每次仅仅能够实现单面的砂光,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完成第一个面砂光后,需要对板材进行人工翻转,随后将板材再次搬运到砂光机进材端进行砂光处理,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下。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家具板材砂光机,可以实现自动翻转板材,自动转移板材到砂光机的进材端,对板材另一名进行砂光,减少人工搬运工序,节约人力成本。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家具板材砂光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家具板材砂光机,包括:第一砂光机体以及第二砂光机体,在第一砂光机体、第二砂光机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板材进行传输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与所述第一砂光机体输出端相接的第一传送带;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且与所述第二砂光机体输入端相接的第二传送带;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用于对板材进行翻转使得板材从第一传送带处进入第二传送带处的翻转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装置具备翻转、运输板材的功能,使板材在第一砂光机体完成单面砂光后,传送到第二砂光机体进行背面砂光,自动化完成板材的双面砂光,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传送台;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位于所述传送台输出端处的承接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驱动件;以及装配在所述驱动件输出端处、用于对板材进行翻转的翻转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在第一砂光机体出来后,被第一传送带运输到传送台上,翻转臂翻转板材,使板材抵触承接板逐渐倾斜,最后在承接板与传送台之间的空隙落下,落至第二传送带后便能传送到第二砂光机体进行板材的背面砂光,使板材实现自动翻转,双面砂光。

可选的,所述承接板包括:上限位板以及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的上边缘高于所述传送台的输出端,所述下限位板与所述上限位板相倾斜设置,所述下限位板的板体由顶部至底部朝第一砂光机体一侧倾斜,所述下限位板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被传送台传送到承接板上,在水平方向上板材能够被上限位板抵触,随着板材被掀起,板材逐渐滑移至下限位板处,待板材的未砂光面倾斜朝上后,板材便能从下限位板掉落倾斜而下至第二传送带。

可选的,所述下限位板与所述上限位板之间夹角为钝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材在翻转时,上限位板到下限位板之间的滑动更顺畅,使板材有更好的翻转效果。

可选的,在所述安装框架上设置有调节轨,在所述承接板的两侧固定有与所述调节轨相适配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调节轨相滑移连接,在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用于对调节块进行固定的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板在安装框架上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位移,使承接板与传送台之间的角度和空隙宽度发生变化,适配一定范围内长度的板材进行翻转,使翻转组件的板材长度限制范围缩小。

可选的,在所述安装框架设置有吸尘部件,所述吸尘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承接板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清理板材在翻转滑移时倾斜至承接板上的木屑灰尘,使承接板更加洁净,减小板材在承接板上的摩擦力,使翻转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连接处设置有弧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承接板的弯曲处具有顺滑的弧面,板材在承接板上的滑移转动更加顺畅,辅助板材的倾斜翻转,使板材的翻转过程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翻转臂可调节式安装有限位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限位挡板在翻转臂上的位置,能够使不同宽度的板材在翻转过程中不易偏移,使翻转过程更加顺利。

可选的,所述翻转臂接触板材的一侧面设置有滚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板材在翻转臂上接触的摩擦力减小,使板材在翻转臂上滑移更加顺畅,提高板材翻转的速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有翻转组件,使板材能够进行自动化翻转正反面,从而免去人工翻转板材砂光面的步骤,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有除翻转部件外的输送装置,使板材结束单面砂光后自动被运输到翻转部件,翻转结束后也内自动被运输进行反面砂光,实现砂光机双面砂光的流水线作业,减低人工成本,使双面砂光的工作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申请实施例的承接板与安装框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砂光机体;2、第二砂光机体;3、第一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5、安装框架;51、调节轨;6、传送台;7、承接板;71、上限位板;72、下限位板;73、弧面板;74、调节块;8、驱动件;9、翻转臂;91、限位挡板;92、滚动轮;10、吸尘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家具板材砂光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第一砂光机体1以及第二砂光机体2,第一砂光机体1与第二砂光机体2两者之间相对设置,第一砂光机体1的输出端与第二砂光机体2的输入端通过输送装置相接,使得从第一砂光机体1处抛光完后的板材可以经由输送装置翻转、传输至第二砂光机体2处进行相背面的抛光。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包括有第一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4、翻转组件以及安装框架5。

其中,该安装框架5设置在第一砂光机体1与第二砂光机体2之间,第一传送带3水平安装在安装框架5上,第一传送带3的输入端与第一砂光机体1的输出端相接,第一传送带3的平面与第一砂光机体1输出端平面齐平,同样的,第二传送带4水平安装在安装框架5上,第二传送带4位于水平方向上第一传送带3的下方,第二传送带4的输出端与第二砂光机体2的输入端相接,第二传送带4的平面与第二砂光机体2输入端平面齐平。

其中,第一传送带3的宽度大于第一砂光机体1的出料端宽度,同样的,第二传送带4的宽度大于第二砂光机体2的入料端宽度;第二传送带4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一传送带3到承接板7距离,为卸落下的板材预留滑翔位置,使板材更好地被第二传送带4运送;第一传送带3的输送方向、速度均与第一砂光机体1的运送方向、运行速度相匹配,而第二传送带4的输送方向为间歇往返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翻转组件包括有传送台6,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台6的长度可根据板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传送台6水平安装在安装框架5上,传送台6的输送方向、速度均与第一传送带3的运送方向、运行速度相匹配,传送台6的平面齐平于第一传送带3的平面,且传送台6与第一传送带3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

如图1所示,在安装框架5上安装有驱动件8,驱动件8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伺服电机,在驱动件8的输出端处装配有翻转臂9,翻转臂9包括有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第一臂装配在驱动件8的输出端,第二臂与第一臂相装配,形成翻转臂9的整体呈“l”型结构,第二臂与传送台6相平行且初始状态位于传送台6与第一传送带3之间,翻转臂9能够拨动板材进行翻面。

如图2、3所示,在安装框架5上还安装有承接板7,承接板7位于传送台6远离第一砂光机体1的一侧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该承接板7包括有上限位板71和下限位板72,上限位板71为竖直设置,且该上限位板71的上边缘高于传送台6、其下边缘则连接该下限位板72,下限位板72倾斜设置且与上限位板71形成135°,同时,该下限位板72的下边缘延伸至传送台6的下方、并位于第二传送带4的上方,使得承接板7与传送台6之间形成空隙。

板材被第一传送带3输送到传送台6上后,传送台6继续输送板材至承接板7上,板材的前端抵触上限位板71时,翻转臂9从下往上将板材的尾端掀起,使板材逐渐倾斜从而抵触下限位板72,待翻转臂9持续转动,使得板材未被打磨的一面倾斜朝上,从而通过承接板7与传送台6之间的空隙滑落,完成一块板材的翻转,驱动件8随后反转翻转臂9,将翻转臂9转动回到传送台6下方,准备下一块板材的翻转。

此外,如图3所示,在承接板7靠近传送台6的一侧面设置有弧面板73,弧面板73的上表面平滑连接上限位板71与下限位板72表面,使承接板7的上表面为弧面弯曲,使板材的翻转更加顺畅,同时也能够减少在承接板7上积藏的木屑灰尘。

参照图2,在翻转臂9上可调节式安装有限位挡板91,限位挡板91设置有两个,分别竖直向上设置在翻转臂9接触板材的一侧面的两端处,在翻转臂9上沿着翻转臂9的延伸方向开设有多个螺孔,限位挡板91通过设置螺栓螺纹连接螺孔、从而对限位挡板91进行固定,使两个限位挡板91在翻转臂9上水平移动,可以对不同宽度的板材进行适当地限位,使板材在翻转过程中不易偏离翻转轨迹,使板材翻转更加稳畅。

如图2所示,同时,在翻转臂9上还设置有滚动轮92,滚动轮92在翻转臂9处于初始位置时、位于板材的底部,能够减小板材在翻转臂9上滑动时的摩擦力,使板材的翻转更加快速顺畅,使得板材的表面不易在翻转过程中刮花。

为扩大翻转组件对翻转板材不同长度的范围,如图2所示,在安装框架5的两侧处开设有调节轨51,调节轨51呈弧形,相应地,承接板7的两侧设置有与调节轨51相适配的调节块74,调节块74与调节轨51相配合滑移连接,调节块74的插入端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螺纹穿入螺纹孔能够对调节块74在调节轨51中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能够对承接板7进行固定。通过对调节轨51与调节块74的螺纹安装固定,使承接板7在横向与纵向有一定的位移距离,从而改变承接板7的角度、以及承接板7与传送台6间的空隙宽度,能够适配多种不同长度的板材顺畅进行翻转。

如图2所示,在安装框架5上安装有吸尘部件10,吸尘部件10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承接板7的两侧,吸尘部件10的进尘管口安装在承接板7的下限位板72处,板材在进行翻转时,板材表面的砂光后木屑会倾泻落下至下限位板72处,木屑通过吸尘部件10被清理走,使承接板7更加洁净光滑,使板材的翻转更加顺利,并且,能够减少木屑落至第二传送带4,降低第二传送带4的清理维护频次。

板材的双面打磨流程为:板材进入第一砂光机体1打磨单面结束后,通过第一传送带3输送到翻转组件,翻转组件将板材进行正背面翻转,板材翻转后落到第二传送带4上,此时第二传送带的运输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相反,待板材完全卸落后,第二传送带运转换输送方向,与第二砂光机体2输入端的输送方向同向,从而将板材输送到第二砂光机体2进行反面打磨,完成对板材的双面打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