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结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4488发布日期:2021-08-03 12:4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结构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铜结构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铜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使铜结构获得光亮、平整的表面,也需要对铜结构进行抛光处理,现有的铜结构在进行抛光处理时,大多都是人工手持铜结构进行操作,其劳动强度大,导致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若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高速运转的抛光轮会导致伤害到工作人员,导致安全性较低,同时抛光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会四处飞溅,污染工作台并且会导致工作人员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结构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铜结构在进行抛光处理时,大多都是人工手持铜结构进行操作,其劳动强度大,导致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若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高速运转的抛光轮会导致伤害到工作人员,导致安全性较低,同时抛光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会四处飞溅,污染工作台并且会导致工作人员受到伤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铜结构抛光装置,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工具箱,所述工具箱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部放置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左端转动连接有电动轴,所述工具箱内部上端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左端套接有轴承,所述螺纹杆外侧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环,所述螺纹环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

所述固定框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上端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固定框内壁前后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两块所述限位板靠内的一端设有拉杆,所述拉杆靠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内侧粘接与海绵垫,所述拉杆外侧缠绕有弹簧,所述工具箱左端中部开有开口;

所述底座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右侧中部开有通孔,所述固定箱左侧中端开有出口,所述固定箱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端放置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右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抛光轮;

所述固定箱上端放置有吸尘机,所述吸尘机右端插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机左端插接有集尘管,所述固定箱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集尘盒,所述吸尘管末端固定连接有吸尘罩。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轴左端穿过固定盒并贯穿至工具箱内部,所述螺纹杆右端与电动轴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左端与工具箱内部左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靠外的一端穿过限位板并贯穿出固定框,所述弹簧靠外的一端与限位板靠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靠内的一端与夹板靠外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通孔与出口呈同一水平。

进一步的,所述吸尘管末端贯穿至固定箱内部,所述吸尘罩位于抛光轮上方,所述集尘管末端贯穿至集尘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盒左端活动连接有盒门,所述盒门左侧前端焊接有把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者将电机一与电机二同时通过与外部电源连接,使得电机一带动电动轴进行旋转,便会带动左端固定的螺纹杆一同转动,因螺纹杆外侧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环,所以螺纹杆在转动的同时,这时螺纹环便沿着螺纹杆上的螺纹左右移动,当螺纹环在移动的活动中,便会带动下端的固定框进行移动,当固定框向左侧移动时,便带动夹持的铜结构通过开口,再到通过通孔,使得铜结构到达固定箱内部,使电机二带动输出端固定的抛光轮转动,这时就能够将铜结构进行抛光,避免工作人员手持铜结构进行操作,减少劳动工作力,并且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使得安全性增加;

使用者将吸尘机启动,通过吸尘罩吸入正在抛光过程中的碎屑,避免碎屑四处飞溅,通过吸尘罩吸入至吸尘管,再从吸尘管传输至集尘管内,从集尘管内传输至集尘盒内,这样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受到伤害,使用完吸尘机后,使用者将盒门打开,使用者就能够清理集尘盒内的碎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箱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框右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盒左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底座1、工具箱2、固定盒3、电机一4、电动轴5、螺纹杆6、轴承7、螺纹环8、固定框9、放置台10、橡胶垫11、限位板12、拉杆13、夹板14、海绵垫15、弹簧16、开口17、通孔18、固定箱19、出口20、连接板21、电机二22、抛光轮23、吸尘机24、吸尘管25、集尘管26、集尘盒27、盒门28、吸尘罩29、把手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铜结构抛光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工具箱2,所述工具箱2右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盒3,所述固定盒3内部放置有电机一4,所述电机一4左端转动连接有电动轴5,所述工具箱2内部上端设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左端套接有轴承7,所述螺纹杆6外侧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环8,所述螺纹环8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所述电动轴5左端穿过固定盒3并贯穿至工具箱2内部,所述螺纹杆6右端与电动轴5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轴承7左端与工具箱2内部左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框9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台10,所述放置台10上端粘接有橡胶垫11,所述固定框9内壁前后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两块所述限位板12靠内的一端设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靠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板14,所述夹板14内侧粘接与海绵垫15,所述拉杆13外侧缠绕有弹簧16,所述工具箱2左端中部开有开口17,所述拉杆13靠外的一端穿过限位板12并贯穿出固定框9,所述弹簧16靠外的一端与限位板12靠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6靠内的一端与夹板14靠外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1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19,所述固定箱19右侧中部开有通孔18,所述固定箱19左侧中端开有出口20,所述固定箱19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上端放置有电机二22,所述电机二22右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抛光轮23,所述开口17、通孔18与出口20呈同一水平;

所述固定箱19上端放置有吸尘机24,所述吸尘机24右端插接有吸尘管25,所述吸尘机24左端插接有集尘管26,所述固定箱19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集尘盒27,所述吸尘管25末端固定连接有吸尘罩29,所述吸尘管25末端贯穿至固定箱19内部,所述吸尘罩29位于抛光轮23上方,所述集尘管26末端贯穿至集尘盒27内部,所述集尘盒27左端活动连接有盒门28,所述盒门28左侧前端焊接有把手30;

具体的,由于固定框9左右两侧为开口状,使用者就将铜结构从固定框9的右侧放置在放置台10上,再通过铜结构的大小尺寸来将铜结构定位抛光,使用者通过拉动拉杆13,使得拉杆13带动夹板14向外侧拉动,这时拉杆13外侧缠绕的弹簧16便会进行收缩,在拉动夹板14过程中,使用者将铜结构放置在两块14之间,通过设置在放置台10上端粘接的橡胶垫11,橡胶垫11不仅能够增大与铜结构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脱,还能够避免铜结构造成损坏,则通过设置在夹板14内壁粘接的海绵垫15,海绵垫15能够保护铜结构,避免铜结构受损,更好的保护铜结构,放置好之后,使用者将拉杆13松开,使得夹板14夹住铜结构,并且使弹簧16伸张开;

进一步的,将铜结构放置好之后,使用者将电机一4与电机二22同时通过与外部电源连接,电机一4开启之后,使得电机一4带动电动轴5进行旋转,当电动轴5在旋转过程中,便会带动左端固定的螺纹杆6一同转动,且螺纹杆6左端套接的轴承7,使得螺纹杆6在轴承7内部转动,因螺纹杆6外侧套接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环8,所以螺纹杆6在转动的同时,这时螺纹环8便沿着螺纹杆6上的螺纹左右移动,当螺纹环8在移动的活动中,便会带动下端的固定框9进行移动,因工具箱2左侧开有开口17,固定箱19左右两侧分别开有出口20与通孔18,所以当固定框9向左侧移动时,便带动夹持的铜结构通过开口17,再到通过通孔18,使得铜结构到达固定箱19内部,将电机二22开启后,使电机二22带动输出端固定的抛光轮23转动,这时就能够将铜结构进行抛光,避免工作人员手持铜结构进行操作,减少劳动工作力,并且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使得安全性增加;

更进一步的,在抛光过程中,使用者将吸尘机24启动,开启吸尘机24之后,通过吸尘罩29吸入正在抛光过程中的碎屑,避免碎屑四处飞溅,通过吸尘罩29吸入至吸尘管25,再从吸尘管25传输至集尘管26内,因集尘管26左端贯穿至集尘盒27内部,所以最后从集尘管26内传输至集尘盒27内,使得碎屑残留在集尘盒27内,这样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受到伤害,同时,在将铜结构抛光完之后,使得铜结构通过出口20传出,这时使用者再将拉杆13拉动夹板14,使得两块夹板14之间的铜结构能够保持松懈的状态,这时使用者拿住铜结构抛光完成的一边,另一边再通过开口17、通孔18到固定箱19内部进行抛光,抛光完成后,就能够通过出口将铜结构拿出,使用完吸尘机24后,使用者将盒门28打开,使用者就能够清理集尘盒27内的碎屑。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机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