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端盖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0840发布日期:2021-07-13 15:3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端盖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机端盖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端盖,是安装在电机后面的一个后盖,端盖的制造一般采用铸造成型或钢板切割而成,由于铸造成型的成本较低而受到了人们青睐。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目前现有的电机端盖的铸造装置,都是通过电机端盖铸型上开设的浇注孔向型腔内注入金属熔化液,然后待金属熔化液凝固后再脱模即可得到铸造的电机端盖。但是由于浇注时,浇注孔内会有金属熔化液存在,待电机端盖铸造成型后,浇注孔内的金属物料可能会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使得电机端盖上出现不应该存在凸起,这就会影响电机端盖铸造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端盖铸造装置,其可有效防止浇注管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保障电机端盖铸造的质量。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端盖铸造装置,包括通过支撑腿支撑在地面上的工作台,水平设于工作台上方并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的顶板,以及设于工作台和顶板之间的铸型,所述顶板上安装有储液箱体;所述铸型包括可升降式与工作台连接的下铸型和可转动式与顶板连接的上铸型,所述下铸型内的型腔上端敞口,且上铸型内的型腔下端敞口,所述下铸型的上面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至少三个固定耳缺口,所述固定耳缺口底部之下的下铸型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上铸型的下端面上沿其周侧等间距固定有与固定耳缺口一一对应并与插接孔相适配的插接杆;所述上铸型的上部中心处插入式设有连通其内部型腔的浇注管,所述浇注管的外侧套装有与上铸型固定连接的第二轴承,所述浇注管的上端连接有与储液箱体连通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设有阀门;

所述下铸型的底部连接有竖直贯穿工作台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端套装有与下铸型固定连接的第三轴承,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托于液压缸底部的支撑托板,所述工作台内开设有供液压缸穿过的安装通孔;所述工作台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竖立设置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与顶板连接,所述主动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上铸型的外侧固定套装有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固定齿圈。

进一步地,所述浇注管的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与下料管连接;所述主动轴上固定套装有位于第一主动齿轮上方的第二主动齿轮,所述浇注管上固定套装有与第二主动齿轮平齐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之间啮合式设有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的中心处间隙式穿设有与顶板固定连接的轴。在第一主动齿轮驱动铸型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二主动齿轮带动中间齿轮进行与铸型同向的转动,继而带动从动齿轮进行与铸型反向的转动,最终从动齿轮带动浇注管进行与铸型反向的转动,可进一步促进浇注管内的物料与铸型内的物料分离,从而可进一步防止浇注管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浇注管的外表面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浇注管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呈方形。在浇注管转动的过程中,可确保带动其内部的金属物料随之进行转动,确保该部分物料进行与铸型内物料反向的转动,保障浇注管内的物料与铸型内的物料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上铸型内开设有位于其内部型腔的上方的环形连接腔,所述环形连接腔内沿其周侧等间距设有至少两根竖直贯穿上铸型顶部并固定连接到顶板上的悬挂轴,且悬挂轴位于环形连接腔内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悬挂轴上部的宽度,所述环形连接腔上方的上铸型上开设有呈环形供悬挂轴穿过的环形口,且环形口的宽度小于环形连接腔的宽度。在上铸型转动时,悬挂轴保持位置不动,上铸型通过环形连接腔可发生相对于悬挂轴的转动,由于悬挂轴位于环形连接腔内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悬挂轴上部的宽度,使得上铸型能够稳定连接在悬挂轴下端,实现上铸型的高度位置稳定,并实现上铸型与顶板的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铸型的顶面上固定有与环形连接腔纵向对齐的环形加强板,且环形加强板上开设有供悬挂轴穿过的环形口。环形加强板的设置可增加上铸型上部对应环形连接腔所在处的厚度,防止上铸型上部对应环形连接腔所在的部分意外破裂,且环形加强板上环形口的设置不影响上铸型与顶板的转动连接。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有可升降式与工作台连接的下铸型和可转动式与顶板连接的上铸型,工作台内设有可驱动下铸型向上移动至抵触上铸型,且下铸型和上铸型之间通过插接杆和插接孔插接连接,上铸型的上部中心处插入式设有连通其内部型腔的浇注管,并且通过电机、主动轴、第一主动齿轮、固定齿圈可带动上铸型和下铸型转动,可使得铸型内的金属物料发生相对于浇注管内残留的金属物料的转动,从而可使得浇注管内的物料与铸型内的物料分离,防止浇注管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而在浇注管上固定套装从动齿轮,通过第二主动齿轮、中间齿轮的传动,可带动浇注管进行与铸型反向的转动,可进一步促进浇注管内的物料与铸型内的物料分离,从而可进一步防止浇注管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则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浇注管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保障电机端盖铸造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横向竖直中心面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铸型3的的俯视图;

图4为浇注管24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腿;2、工作台;3、下铸型;4、插接杆;5、上铸型;6、固定齿圈;7、悬挂轴;8、顶板;9、旋转接头;10、储液箱体;11、下料管;12、从动齿轮;13、中间齿轮;14、第一轴承;15、第二主动齿轮;16、第一主动齿轮;17、环形加强板;18、主动轴;19、电机;20、液压缸;21、支撑托板;22、安装通孔;23、插接孔;24、浇注管;25、第二轴承;26、环形连接腔;27、固定耳缺口;28、第三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电机端盖铸造装置,包括通过支撑腿1支撑在地面上的工作台2,水平设于工作台2上方并与工作台2固定连接的顶板8,以及设于工作台2和顶板8之间的铸型,所述顶板8上安装有储液箱体10;所述铸型包括可升降式与工作台2连接的下铸型3和可转动式与顶板8连接的上铸型5,所述下铸型3内的型腔上端敞口,且上铸型5内的型腔下端敞口,所述下铸型3的上面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至少三个固定耳缺口27(图3中示出了四个固定耳缺口27),所述固定耳缺口27底部之下的下铸型3上开设有插接孔23,所述上铸型5的下端面上沿其周侧等间距固定有与固定耳缺口27一一对应并与插接孔23相适配的插接杆4;所述上铸型5的上部中心处插入式设有连通其内部型腔的浇注管24,所述浇注管24的外侧套装有与上铸型5固定连接的第二轴承25,所述浇注管24的上端连接有与储液箱体10连通的下料管11,所述下料管11上设有阀门(图中未示出),储液箱体10用于存放金属熔化液;

所述下铸型3的底部连接有竖直贯穿工作台2的液压缸20,所述液压缸20的上端套装有与下铸型3固定连接的第三轴承28,所述工作台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托于液压缸20底部的支撑托板21,所述工作台2内开设有供液压缸20穿过的安装通孔22;所述工作台2上端面的一侧安装有竖立设置的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主动轴18,所述主动轴18的上端通过第一轴承14与顶板8连接,所述主动轴18上固定套装有第一主动齿轮16,所述上铸型5的外侧固定套装有与第一主动齿轮16啮合的固定齿圈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铸型5内开设有位于其内部型腔的上方的环形连接腔26,所述环形连接腔26内沿其周侧等间距设有至少两根竖直贯穿上铸型5顶部并固定连接到顶板8上的悬挂轴7,且悬挂轴7位于环形连接腔26内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悬挂轴7上部的宽度,所述环形连接腔26上方的上铸型5上开设有呈环形供悬挂轴7穿过的环形口,且环形口的宽度小于环形连接腔26的宽度。在上铸型5转动时,悬挂轴7保持位置不动,上铸型5通过环形连接腔26可发生相对于悬挂轴7的转动,由于悬挂轴7位于环形连接腔26内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悬挂轴7上部的宽度,使得上铸型5能够稳定连接在悬挂轴7下端,实现上铸型5的高度位置稳定,并实现上铸型5与顶板8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上铸型5的顶面上固定有与环形连接腔26纵向对齐的环形加强板17,且环形加强板17上开设有供悬挂轴7穿过的环形口。环形加强板17的设置可增加上铸型5上部对应环形连接腔26所在处的厚度,防止上铸型5上部对应环形连接腔26所在的部分意外破裂,且环形加强板17上环形口的设置不影响上铸型5与顶板8的转动连接。

上述电机端盖铸造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为:

储液箱体10内预先盛装有用于铸造电机端盖的金属熔化液,想要铸造电机端盖时,先启动液压缸20,带动下铸型3向上移动至抵触上铸型5,停止驱动液压缸20,此时,下铸型3内的型腔与上铸型5内的型腔拼接在一起,插接杆4刚好插入插接孔23内,且下铸型3和上铸型5抵触面的周侧紧密贴合;然后启动电机19,并开启下料管11上的阀门,使得储液箱体10内的金属熔化液通过下料管11和浇注管24进入型腔内,至浇注满型腔后,关闭下料管11上的阀门;在浇注过程中,电机19直接带动主动轴18转动,第一主动齿轮16随之转动,第一主动齿轮16带动固定齿圈6进行转动,最终带动上铸型5转动,由于插接杆4插入插接孔23内,使得上铸型5带动下铸型3同步进行转动,铸型的转动可使得其内部的金属物料较为均匀的进行分布;同时,可使得铸型内的金属物料发生相对于浇注管24内残留的金属物料的转动,从而可使得浇注管24内的物料与铸型内的物料分离,防止浇注管24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浇注管24的上端通过旋转接头9与下料管11连接;所述主动轴18上固定套装有位于第一主动齿轮16上方的第二主动齿轮15,所述浇注管24上固定套装有与第二主动齿轮15平齐的从动齿轮12,所述从动齿轮12与第二主动齿轮15之间啮合式设有中间齿轮13,所述中间齿轮13的中心处间隙式穿设有与顶板8固定连接的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根悬挂轴7作为该轴,将中间齿轮13间隙式套装在该悬挂轴7上。在第一主动齿轮16驱动铸型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二主动齿轮15带动中间齿轮13进行与铸型同向的转动,继而带动从动齿轮12进行与铸型反向的转动,最终从动齿轮12带动浇注管24进行与铸型反向的转动,可进一步促进浇注管24内的物料与铸型内的物料分离,从而可进一步防止浇注管24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浇注管24的外表面的横截面呈圆形,且浇注管24的内表面的横截面呈方形。在浇注管24转动的过程中,可确保带动其内部的金属物料随之进行转动,确保该部分物料进行与铸型内物料反向的转动,保障浇注管24内的物料与铸型内的物料分离。

其它同实施例1。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浇注管内的金属物料与电机端盖一体成型,保障电机端盖铸造的质量。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