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燃烧式全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8751发布日期:2021-07-23 14: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蓄热燃烧式全氢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蓄热燃烧式全氢炉。



背景技术:

蓄热燃烧式全氢炉是一种用于冷轧带钢退火处理的专用设备,与传统的罩式炉相比,无论在结构、密封性及自动化程度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但长期困扰钢卷热处理的能耗问题一直无法彻底解决,退火过程中大量热能被白白浪费,因此如何有效节能已逐渐成为罩式炉设计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罩式退火炉一般都采用间壁式热交换器进行余热回收,在加热罩外层增加金属管换热器来预热助燃空气,这种方式将烟气与助燃空气通过金属管隔开,依靠烟气加热金属管,空气与被加热的金属管通过接触和辐射换,

目前的蓄热燃烧式全氢炉出现冷轧带钢上料困难操作的问题,导致蓄热燃烧式全氢炉效率低下,为此需要蓄热燃烧式全氢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蓄热燃烧式全氢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轧带钢上料困难操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蓄热燃烧式全氢炉,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全密封炉台,且全密封炉台的侧壁安装有加热炉壁,所述加热炉壁的外壁固定有旋转柱,且旋转柱远离加热炉壁的一端旋接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远离旋转柱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远离固定销的一端旋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旋接有气动推杆,所述全密封炉台的顶端安装内罩,且内罩的内壁位于全密封炉台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循环风扇,所述循环风扇的上方安装有扩散器,且扩散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对流板,所述加热炉壁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蓄热框架,且蓄热框架的内壁延伸至加热炉壁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热室,所述蓄热室的两侧均安装有蓄热管道,且蓄热管道远离蓄热室的一端内壁安装有蓄热体,所述蓄热管道远离蓄热室的一端安装有气体管道,且气体管道的中间安装有蝶阀,所述气体管道的底端安装有加速喷嘴,所述蓄热框架的外壁靠近蝶阀的一侧设置有排烟口。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壁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加热炉壁的位置分布为关于固定销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所述加热炉壁的边缘设置有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旋转柱通过固定销与第一连杆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柱的旋转角度为45°。

优选的,所述气体管道设置有两组,一组气体管道通过蝶阀与加速喷嘴连接,另一组气体管道通过蝶阀与排烟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速喷嘴设置有六组,且六组加速喷嘴的位置分布为关于加热炉壁的中心呈等角度圆周分布。

优选的,所述扩散器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扩散器的两两之间紧密贴合有对流板。

本实用新型中,

1、通过设置固定销,气动推杆工作带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二连杆通过第一连杆带动固定销运动,固定销通过旋转柱带动加热炉壁运动旋转,且加热炉壁旋转角度为45°,并且加热炉壁设置有两组,通过两组加热炉壁的相对运动,便于对带钢便捷上料操作;

2、通过设置蝶阀,蓄热框架中,蓄热室两侧的蓄热管道内的蓄热体对蓄热室进行蓄热操作,接着通过蝶阀的反复运动,使得在排除废气的同时进行反复蓄热操作,接着通过加速喷嘴将高温气体喷入到加热炉壁内部,进行加热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蓄热燃烧式全氢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蓄热燃烧式全氢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蓄热燃烧式全氢炉的蓄热框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全密封炉台;3、加热炉壁;4、旋转柱;5、固定销;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气动推杆;9、内罩;10、电机;11、循环风扇;12、扩散器;13、对流板;14、蓄热框架;15、蓄热室;16、蓄热管道;17、蓄热体;18、气体管道;19、蝶阀;20、加速喷嘴;21、排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蓄热燃烧式全氢炉,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全密封炉台2,且全密封炉台2的侧壁安装有加热炉壁3,加热炉壁3的外壁固定有旋转柱4,且旋转柱4远离加热炉壁3的一端旋接有固定销5,固定销5远离旋转柱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杆6,且第一连杆6远离固定销5的一端旋接有第二连杆7,第二连杆7远离第一连杆6的一端旋接有气动推杆8,全密封炉台2的顶端安装内罩9,且内罩9的内壁位于全密封炉台2的顶部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安装有循环风扇11,循环风扇11的上方安装有扩散器12,且扩散器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对流板13,加热炉壁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蓄热框架14,且蓄热框架14的内壁延伸至加热炉壁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热室15,蓄热室15的两侧均安装有蓄热管道16,且蓄热管道16远离蓄热室15的一端内壁安装有蓄热体17,蓄热管道16远离蓄热室15的一端安装有气体管道18,且气体管道18的中间安装有蝶阀19,气体管道18的底端安装有加速喷嘴20,所述蓄热框架14的外壁靠近蝶阀19的一侧设置有排烟口21。

进一步的,加热炉壁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加热炉壁3的位置分布为关于固定销5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加热炉壁3的边缘设置有绝缘材料便于实现对冷轧带钢的快速上料操作。

尤其是,旋转柱4通过固定销5与第一连杆6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旋转柱4的旋转角度为45°,精确控制加热炉壁3转动角度。

值得说明的,气体管道18设置有两组,一组气体管道18通过蝶阀19与加速喷嘴20连接,另一组气体管道18通过蝶阀19与排烟口21连接,便于实现排废气和反复蓄热操作。

此外,加速喷嘴20设置有六组,且六组加速喷嘴20的位置分布为关于加热炉壁3的中心呈等角度圆周分布,增加加速喷嘴20的工作面积,提高退火效率。

除此之外,所述扩散器12设置有三组,且三组扩散器12的两两之间紧密贴合有对流板13,便于添加更多的冷轧带钢,提高全氢炉的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使用的时候,首先,将未进行退火的冷轧带钢放置在扩散器12内部,接着在扩散器12的顶部放置对流板13,然后通过内罩9将冷轧带钢进行密封,接着,气动推杆8工作带动第二连杆7运动,第二连杆7通过第一连杆6带动固定销5运动,固定销5通过旋转柱4带动加热炉壁3运动旋转,且加热炉壁3旋转角度为45°,并且加热炉壁3设置有两组,两组加热炉壁3的相对运动,将内罩9密封,接着通过电机10带动循环风扇11转动,使得内罩9内的空气形成对流,接着进行蓄热操作,在蓄热框架14内,蓄热室15内通过蓄热管道16内的蓄热体17进行吸热操作,接着通过气体管道18的蝶阀19排出废气,接着通过另一组的蓄热体17进行吸热排进蓄热室15,接着通过蝶阀19将蓄热后的气体中通过加速喷嘴20喷出,且加速喷嘴20设置有六组,增加了加速喷嘴20的工作面积,实现对冷轧带钢的蓄热燃烧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