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滑式理化板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8382发布日期:2021-11-06 02:3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滑式理化板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具体为一种光滑式理化板用抛光装置,属于理化板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理化板是一种把酚醛树脂浸渗于牛皮纸或者木纤维里,在高温高压中进行硬化的热固性酚醛树脂板,理化板结构均匀、致密,故板上任何点都很坚固,表面若实施特殊树脂精加工,其性能可进一步得到强化,理化板内芯多为黑色、白色、棕色,表面的色调、式样、纹路的表现力相当丰富,故可用作于具有相应强度要求和外观要求的室外、室内建材,理化板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耐水、耐湿性、耐药性、耐热性、耐磨性,而且其耐气候性也很优异,太阳光照射也不会引起变色、褪色,此外,产品难于沾上污垢,易清洗,维修保养方便。产品的寿命可持续长久,理化板的冲击吸收力以及特殊制造工艺使其具有一定威力的抗震性,从用途上来分类,分为内装修用理化板和外装修用理化板。
3.在理化板的加工过程中,对其进行抛光是必不可少且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一项工序,从而除去其表面的毛刺,使理化板的表面更为光滑平整,便于投入使用,目前,对于理化板的抛光工序大多为人工使用抛光机对理化板进行抛光,不但费时费力,并且危险程度较高,并且对于理化板的固定夹持作用较差,可能会在抛光的过程中发生理化板偏移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抛光的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滑式理化板用抛光装置,使用机器代替人工抛光,不但省时省力,并且大幅度降低了对加工人员的安全隐患,且对理化板的固定夹持作用优异,避免在抛光的过程中发生理化板偏移,从而提高了抛光的效率和效果。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光滑式理化板用抛光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腔一侧壁上下对称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上设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远离所述机壳内壁的一端上设有抛光头,所述机壳远离所述固定座一侧的侧壁上上下对称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所述夹持座的内腔设有第一夹持板及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夹持座的内腔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机壳靠近所述电动滑轨的一侧壁上设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观察窗上设有第二拉把。
6.优选的,所述电动滑轨贯穿所述移动座且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电动滑轨为滑动连接设置。
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对立面上均设有橡胶保护垫,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为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贯穿所
述夹持座及所述机壳的侧壁且所述连接杆的贯穿端上固定连接设有伸拉板,所述伸拉板上设有第一拉把。
9.优选的,所述伸拉板与所述机壳的侧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套设至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上。
10.优选的,所述夹持座之间设有理化板本体且所述理化板本体的上下两端夹设至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夹持组件可以对理化板本体进行固定夹持,使用时,首先将理化板本体放置在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利用复位弹簧自身的回弹力度从而对理化板本体进行固定夹持,避免在抛光的过程中发生理化板偏移,从而提高了抛光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设置抛光头可以对理化板本体进行抛光处理,通过设置电动滑轨可以调节移动座及其上抛光头的位置,从而便于对理化板本体进行全方位的抛光,当理化板本体抛光完成后,通过第一拉把将伸拉板及其上的连接杆向外抽拉,连接杆向外抽拉的同时会带动第二夹持板进行同时位移,从而便于将抛光完成的理化板本体抽出。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机壳;2、固定座;3、电动滑轨;4、移动座;5、抛光头;6、夹持座;7、第一夹持板;8、第二夹持板,9、连接杆;10、伸拉板;11、复位弹簧;12、理化板本体;13、透明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

2所示,一种光滑式理化板用抛光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腔一侧壁上下对称设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电动滑轨3,所述电动滑轨3上设有移动座4,所述移动座4远离所述机壳1内壁的一端上设有抛光头5,所述机壳1远离所述固定座2一侧的侧壁上上下对称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6,所述夹持座6的内腔设有第一夹持板7及第二夹持板8,所述第一夹持板7与所述夹持座6的内腔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板8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板7的一侧设有连接杆9,所述机壳1靠近所述电动滑轨3的一侧壁上设有透明观察窗13,所述透明观察窗13上设有第二拉把。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滑轨3贯穿所述移动座4且所述移动座4与所述电动滑轨3为滑动连接设置。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持板7与所述第二夹持板8的对立面上均设有橡胶保护垫,所述第一夹持板7与所述第二夹持板8为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板8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上贯穿所述夹持座6及所述机壳1的侧壁且所述连接杆9的贯穿端上
固定连接设有伸拉板10,所述伸拉板10上设有第一拉把。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拉板10与所述机壳1的侧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1且所述复位弹簧11套设至所述连接杆9的外表面上。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座6之间设有理化板本体12且所述理化板本体12的上下两端夹设至所述第一夹持板7与所述第二夹持板8之间。
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组件可以对理化板本体12进行固定夹持,使用时,首先将理化板本体12放置在第一夹持板7与所述第二夹持板8之间,利用复位弹簧11自身的回弹力度从而对理化板本体12进行固定夹持,避免在抛光的过程中发生理化板偏移,从而提高了抛光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设置抛光头5可以对理化板本体12进行抛光处理,通过设置电动滑轨3可以调节移动座4及其上抛光头5的位置,从而便于对理化板本体12进行全方位的抛光,当理化板本体12抛光完成后,通过第一拉把将伸拉板10及其上的连接杆9向外抽拉,连接杆9向外抽拉的同时会带动第二夹持板8进行同时位移,从而便于将抛光完成的理化板本体12抽出。
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