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芯压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8732发布日期:2021-11-10 02:3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水溶芯压蜡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失蜡熔模精密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溶芯压蜡机。


背景技术:

2.传统失蜡熔模铸造工艺中无法实现弯曲的空腔,对于该类型空腔一般采用其它材料支撑蜡模,然后在相应阶段破坏支撑部位,保留所需要形状。对应支撑材料一般使用陶芯与水溶芯,陶芯虽然拥有高精度,可以保证尺寸较小的空腔,但造价高、生产周期长;水溶芯精度略低于陶芯,但价格远远低于陶芯价格,做出水溶芯模具后可以立刻做出水溶芯,生产周期也大大短于陶芯。
3.在水溶芯生产压制过程中,使用传统压蜡设备时,较小规格的蜡件,一般制作单面表面积在1512mm2,厚度15mm,体积30179mm3的蜡件时没有明显表面缺陷,可以轻松保证型面质量。但针对大平面,体积较大的蜡件,厚度达到27.5mm,单面面积达到8645mm2,体积238596mm3时,压制过程中容易出现表面塌陷、裂纹等缺陷。从而造成生产水溶芯的合格率大大降低,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大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此缺陷仅凭调节压蜡机参数无法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溶芯压蜡机,此水溶芯压蜡机生产合格率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水溶芯压蜡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安装有横板,所述底板上方固定有下模安装板,所述横板上方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横板连接有上模安装板,所述上模安装板上设置有注蜡口,所述横板上设置有注蜡机构,所述注蜡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储蜡桶,所述储蜡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和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储蜡桶与所述注蜡口的输蜡管,所述下模安装板上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上设置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探头通过传输线连接有数控控温箱。
7.其中,所述输蜡管从外向内依次包括波纹管、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8.其中,所述内管外侧缠绕有电阻丝。
9.其中,所述注蜡口上设置有注蜡管,所述注蜡管固定在所述注蜡口上,所述注蜡口与所述注蜡管之间设置有加热圈。
10.其中,所述气缸对称设置有两组。
11.其中,所述上模安装板和所述下模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t型槽。
1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由于本实用新型水溶芯压蜡机,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顶部安装有横板,底板上方固定有下模安装板,横板上方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横板连接有上模安装板,上模安装板上设置有注蜡口,横板上设置有注蜡机构,注蜡机构包括位
于横板上方的储蜡桶,储蜡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和加热装置,连接储蜡桶与注蜡口的输蜡管,下模安装板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上设置有测温探头,测温探头通过传输线连接有数控控温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模安装板上设置加热板,并在加热板上安装测温探头实现数控控温箱对加热板的温控,实现了对压制蜡件保温和保压效果,使蜡件厚大位置与边缘位置冷却减慢,从而防止因厚大储存热量较高,四周已经冷却堵塞注蜡通道时,中心厚大位置才开始冷却收缩造成的蜡件塌陷,通过保温注蜡,可以往下模中注入更多的蜡料,使水溶芯更饱满,强度更高,并且不会出现收缩塌陷、裂纹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水溶芯制作的合格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4.由于输蜡管从外向内依次包括波纹管、外管、隔热保温层和内管,可以使从储蜡桶流出的蜡料不会在传输过程中凝固而导致输蜡管堵塞。
15.由于在内管外侧缠绕有电阻丝,通过电阻丝对输蜡管中的蜡料进行再次加热保温,从而保证蜡料的流动性,使温度不会因为传输距离或临时停机造成的蜡料在输蜡管中凝固,而且已经凝固的蜡料也可以通过电阻丝的加热将蜡料再次融化,从而大大减轻了工人手工清理堵塞输蜡管的劳动强度。
16.由于在注蜡口与注蜡管之间设置加热圈,从而使从注蜡口流出的蜡料能更加顺畅的流入下模,防止因热的蜡料刚接触冷的上模和注蜡管造成蜡料的凝固,阻塞注蜡口,造成注蜡失败。
17.由于气缸对称设置有两组,可以保证上模安装板运行平稳,模具合模精准,不会出现晃动。
18.由于上模安装板和下模安装板上设置若干t型槽,可以方便的安装各种规格的模具,增加设备的通用性。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水溶芯压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规格水溶芯制作中生产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水溶芯压蜡机通过在下模安装板上增加加热板,减缓蜡件的冷却速度,解决了水溶芯制作中的塌陷、裂纹等缺陷,大大提高了水溶蜡芯的生产合格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溶芯压蜡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加热板的连接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输蜡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中注蜡口与注蜡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1、底板,12、支撑杆,13、横板,21、气缸,211、活塞杆,22、上模安装板,23、下模安装板,30、注蜡机构,31、储蜡桶,32、输蜡管,320、波纹管,321、外管,322、隔热保温层,323、电阻丝,324、内管,33、注蜡管,34、加热圈,40、加热板,41、测温探头,42、传输线,43、数控控温箱,5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6.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方位为准,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
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2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溶芯压蜡机,包括:底板11,底板11四个角上对称安装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顶部安装有横板13,底板11、支撑杆12、横板13组成了水溶芯压蜡机的框架。底板11上固定有下模安装板23,下模安装板23上设置有若干t型槽,若干t型槽内可以通过螺丝和压板固定安装水溶芯下模(图中未示出),水溶芯下模与下模安装板23之间夹持有加热板40,加热板40为铸铝电加热板,加热板40用来对水溶芯下模进行加热。加热板40可以承受压蜡机下压注蜡的压力。因铸铝电加热板具有热分布均匀的特点,所以仅在加热板4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测温探头41,测温探头41通过传输线42连接有数控控温箱43。测温探头41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数控控温箱43,实时监控加热板40的温度,数控控温箱43根据设定温度值来调节加热板40的加热温度,从而有效的保证水溶芯下模的保温温度。加热板40的加热温度在42摄氏度左右,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进行适当调整,以便平衡生产效率和蜡件合格率。水溶芯压蜡机还包括控制面板50,控制面板50可以控制水溶芯压蜡机的运行。储蜡桶内设置有动力装置和加热装置,连接储蜡桶与注蜡口的输蜡管,下模安装板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上设置有测温探头,测温探头通过传输线连接有数控控温箱。
28.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横板13上设置有气缸21,气缸21固定在横板13顶端,气缸21设置有两个,两个气缸21对称设置在横板13两侧,气缸21的活塞杆211穿透横板13并延伸到横板13下方连接有上模安装板22。横板13上设置有注蜡机构30,注蜡机构30包括设置在横板13上方的储蜡桶31,储蜡桶31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优选为液压缸,实际设计中还可以采用水泵等,动力装置可以将储蜡桶31内的蜡液加压推出,且储蜡桶31的内部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加热装置和动力装置均由控制面板50进行控制。储蜡桶31上固定连通有输蜡管32,输蜡管32从外向内依次包括波纹管320、外管321、隔热保温层322和内管324,内管324外侧螺旋缠绕有电阻丝323。波纹管320是由pvc铝箔复合材料制成,波纹管320具有耐高温和伸缩性能,因此不会妨碍上模安装板22的升降,波纹管320可以对输蜡管32内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因上模安装板22上下运动而对输蜡管32造成疲劳损坏。外管321采用陶瓷纤维材料制作,内管324和外管321之间还填充有隔热保温层322,隔热保温层322采用玻璃纤维棉,具有耐高温保温的作用。横板13上设置有供输蜡管32穿过的孔。上模安装板22上设置有注蜡口,注蜡口上设置有注蜡管33,注蜡管33为一段直通管,注蜡管33设置在注蜡口内部,注蜡口与注蜡管33之间设置有加热圈34。加热圈34可以对注蜡管33进行局部加热,从而避免蜡液出现固化将注蜡管33堵塞的情况发生。蜡管33从上模安装板22上方穿入下方,注蜡管33上方与输蜡管32连接,注蜡管33下方连接水溶芯上模。整个设备的加热系统均与控制面板50统一控制,调配温度。
29.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
30.通过研究发现塌陷是因为厚大位置储存热量较高,厚大位置四周已经冷却堵塞注蜡通道时,中心厚大位置才开始冷却收缩。而传统压机上下工作面都是水冷构造加剧了这个过程。通过在水溶芯下模上增加加热板40加热后从而减慢蜡件的冷却,能注入更多蜡料。
31.通过对比保温状态发现,蜡件质量分别从水冷、空冷、加热逐渐上升。
[0032][0033]
如图1、图2、图3和图4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溶芯压蜡机的工作流程如下:
[0034]
第一步、操作人员开启加热板40、储蜡桶31内部的加热装置、电阻丝323、加热圈34
进行预热。
[0035]
第二步、启动气缸21,气缸21的运行将会使得上模安装板22带动水溶芯上模向下运动,最终水溶芯上模与水溶芯下模接触。
[0036]
第三步、启动液压缸或水泵,将储蜡桶31内部的蜡液通过输蜡管32和注蜡管33最终导入至水溶芯上模与水溶芯下模中。
[0037]
第四步、当到达预设的保压时间后,此时水溶芯已经基本稳定,气缸21控制上模安装板22向上运动,从而模具打开。
[0038]
本实用新型水溶芯压蜡机通过在水溶芯下模上增加加热板,可以明显的减缓下模冷却的时间,从而使水溶芯模具模腔内注入更多的蜡液,从而大大改善蜡件的合格率。
[0039]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