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3093发布日期:2021-10-30 10:4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的制作方法
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
技术领域
1.本技术属于三维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


背景技术:

2.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3d打印的一种工艺,是现今金属3d打印机最主流的使用技术,其几乎可以直接获得任意形状以及具有完全冶金质量的功能零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适用材料范围广、可制造复杂形状零件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快速成型技术,其应用范围已拓展到航空航天、医疗、汽车、模具等领域。
3.在小型金属3d打印设备的应用中,构建仓一般设计为固定在设备内部的方式,打印完成后,在工作腔内部顶升基板,清理粉末并取出工件。这种传统的设计方式有诸多不足,例如:1.由于要考虑到工件成型的高度,在设计工作腔时首先需要保证足够的高度尺寸来取出工件,而工作腔高度提升后,对应的光高也需要匹配,需要选择更高规格的光学元器件;2.在工作腔内部清理粉末时,考虑到活性金属粉末操作时的安全要求,需要在腔门上设计手套孔位,操作人员通过手套孔进行清理工作,而受限于小型设备整体小巧的尺寸,即使有手套孔位也很难比较轻松的进行操作;3.固定在设备内部的构建仓,失去了功能扩展的可能性,无法适应不同打印形状的要求。
4.因此,亟需一种扩展性强且能够有效节省粉末使用量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包括:
7.顶部支撑板和成型缸,所述成型缸套接在所述顶部支撑板内,所述顶部支撑板内安装有顶升电机,所述顶升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顶端连接有基板组件;和
8.手持握把,安装在所述顶部支撑板上,与所述成型缸平行设置;
9.其中,所述基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成型缸内。
10.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轴套和丝杆,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轴套上,所述丝杆与顶升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轴套的顶端与所述基板组件抵接,用于推动所述基板组件进行上下运动。
11.可选地,所述顶部支撑板的底端位于所述顶升电机的侧方设置有重载接口,用于装配重载接插件。
12.可选地,所述成型缸为根据使用需求配置成不同形状或高度的缸体。
13.可选地,所述顶部支撑板通过v型导槽固定在工作腔内,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工作腔底板,所述v型导槽安装在所述工作腔底板上。
14.本技术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通过手持握把的设置,使得构
建仓在设备打印完成后可以很方便的脱离工作腔,转移到标准手套箱中进行清理和取出工件的操作,极大的节省了设备的设计和加工成本。
15.本技术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成型缸可根据客户需求选择使用圆缸或方缸,或者使用低缸或高缸,适配不同形状工件的打印,扩展性强,且极大的节省了粉末使用量。
16.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17.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18.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的剖视图;
19.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装配重载接插件后的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的使用状态图;
21.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装配重载接插件后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0023]1‑
顶升电机;2

传动机构;3

基板组件;4

顶部支撑板;5

手持握把;6

重载接口;7

工作腔;8

重载接插件;9

圆缸;10

方缸;11

成型腔;
[0024]2‑1‑
丝杆;2
‑2‑
轴套;7
‑1‑
工作腔底板;7
‑2‑
v型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1
[0026]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的剖视图。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包括:
[0027]
顶部支撑板4和圆缸9,圆缸9套接在顶部支撑板4内,顶部支撑板4内安装有顶升电机1,顶升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的顶端连接有基板组件3;和
[0028]
手持握把5,安装在顶部支撑板4上,与成型缸平行设置;
[0029]
其中,基板组件3设置在圆缸9内。
[0030]
参加图1,传动机构2包括轴套2

2和丝杆2

1,丝杆2

1安装在轴套2

2上,丝杆2

1与顶升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轴套2

2的顶端与基板组件3抵接,用于推动基板组件3进行上下运动。
[0031]
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装配重载接插件后的示意图,参加图2,顶部支撑板4的底端位于顶升电机1的侧方设置有重载接口6,用于装配重载接插件8。
[0032]
参加图1

2,圆缸9可以为低缸或高缸。
[0033]
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的使用状态图,参见图3,
顶部支撑板4通过v型导槽7

2固定在工作腔7内,工作腔7内设置有工作腔底板7

1,v型导槽7

2安装在工作腔底板7

1上。
[0034]
工作原理为:顶升电机1驱动传动机构2内的丝杆2

1转动,轴套2

2推动基板组件3进行顶升和下降运动;构建仓整体锁在顶部支撑板4上,通过v型导槽7

2固定在工作腔7内部,通过重载接口6与设备相连,提供电源和控制;需要拆装时,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握把5可以很轻松的移动整个构建仓。
[0035]
实施例2
[0036]
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装配重载接插件后的示意图,与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大多一样,只是将圆缸9替换成了方缸10,适合更大的成型尺寸时使用。
[0037]
具体参加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金属3d设备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包括:
[0038]
顶部支撑板4和方缸10,方缸10套接在顶部支撑板4内,顶部支撑板4内安装有顶升电机1,顶升电机1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的顶端连接有基板组件3;和
[0039]
手持握把5,安装在顶部支撑板4上,与成型缸平行设置;
[0040]
其中,基板组件3设置在方缸10内。
[0041]
上述两种方式的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具体使用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0042]
(1)将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通过工作腔底板7

1上设置的v型导槽7

2定位,连接重载接插件8,不同工位对应的功能不同,如图3所示,右侧构建仓送粉,中间构建仓成型;
[0043]
(2)打印完成后,脱离重载接插件8,握住手持握把5将手持式可移动构建仓取出,转移至标准手套箱中进行粉末清理和取出工件;
[0044]
(3)需要更大的成型尺寸时,将圆缸9切换为方缸10;
[0045]
(4)需要更高的打印高度时,将低缸切换为高缸,成型腔11底部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0046]
(5)工作腔7只需要观察,可将高度尺寸大幅度缩小。
[0047]
本技术突破了其它小型金属3d打印设备构建仓固定在设备内部,需要较高的缸高和工作腔高度尺寸;清理粉末时非常麻烦,空间狭小不利于操作人员操作的难题。本技术可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不同形状缸体、不同高度缸体的自由切换,提高粉末利用效率;也可解放工作腔高度尺寸限制,有效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和人员操作难度。
[0048]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49]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1]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2]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