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349639发布日期:2021-08-20 20:2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具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寿命的薄弱环节是炉底、炉缸、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炉缸内盛装铁水和熔渣的温度一般为1450-1500℃,特别是风口区燃烧焦炭产生大量煤气,是高炉内温度最高的区域,其温度在2000-2300℃。作为炉底、炉缸内衬的耐材,除受高温作用外,还受到渣铁的化学侵蚀与铁水冲刷。炉底主要为铁水的渗入侵蚀,同时碱和锌的侵蚀也很严重。高炉的炉底和炉缸是高炉负荷最重的区域,它们的寿命决定了高炉炉役期的长短。

国内外高炉传统的炉底炉缸结构可归纳为两种:隔热型复合结构、导热型全炭砖结构。

隔热型复合结构主要是炭砖加陶瓷杯,其主要缺陷包括:陶瓷杯不可逆转的消耗保护;陶瓷杯与炭砖的热膨胀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内部应力集中,易造成风口上翘、炉壳开裂等现象;陶瓷杯与炭砖间膨胀缝易富集碱金属,为锌蒸汽、铁水、煤气提供了通道;与炉缸传热体系相矛盾,炉缸冷却水无用损耗较大。陶瓷杯在侵蚀殆尽时,可能会在局部突然坍塌而无法快速形成保护层,这使得炭砖失去保护直接暴露在铁水中,加速炭砖的溶蚀。炉底陶瓷垫与周围炭砖间的捣料层成为薄弱环节,在捣料层发生局部侵蚀后,铁水就会钻到陶瓷垫下方而使陶瓷垫漂浮。

导热型全炭砖结构的缺陷主要包括:炭砖抗铁水溶蚀、抗氧化、抗冲刷的性能较差。由于铁水环流、凝固潜热的存在,形成的渣铁凝滞层不够稳定。并且,炭砖温度高,易侵蚀,易脆化,炉缸热量损失较大。

国内外高炉炉底、炉缸的冷却结构有很多种形式,目前较为普遍的是采用水冷结构,把炉底和风口大套的水冷系统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炉缸冷却系统和炉腹、炉腰、炉体的冷却系统串联,通过冷却水的热交换作用实现对炉底和炉缸耐材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或至少减轻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影响高炉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方法,所述高炉炉缸底部从下到上依次为多层半石墨碳砖、一层微孔碳砖和陶瓷杯炉底,所述陶瓷杯炉底砌筑有若干层刚玉,高炉炉缸底部下部铺设有多组进出水管,包括以下步骤:

a、检验高炉原料中铅、锌和碱金属的含量,当铅、锌和碱金属的含量大于设定值时,在高炉原料中配加钒钛矿;

b、检测高炉炉体是否存在串煤气现象,如果存在串煤气现象,对高炉炉底进行灌浆;

c、检测高炉炉体冷却强度,如果冷却强度不足,则降低进水管内水温,如冷却强度不足仍然不足,则加设进出水管。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钒钛矿呈球形,每吨高炉原料中加钒钛矿8kg-10kg。

优选的,所述钒钛矿中钛含量为0.15%-0.23%。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灌浆点有四层,第一层在微孔碳砖以下、进出水管以上,第二层至第四层在高炉炉体冷却壁1-3段交界处,每层沿高炉炉体圆周开不少于16个灌浆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的灌浆孔的深度大于400mm,第二层至第四层的灌浆孔的深度大于30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的灌浆点采用具有常温固化特性的碳质压入泥浆,第二层至第四层的灌浆点采用碳化硅质压入泥浆。

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d、停止富氧,控制冶强度;

e、提高热风温度;

f、提高炉温;

g、加大高炉炉顶布料矿、焦角差和加长风口。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热风温度不低于1100℃。

优选的,所述步骤g中加大后的顶布料矿、焦角差不小于5.5°。

优选的,所述步骤g中加长后的风口长度不小于450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检验高炉原料中铅、锌和碱金属的含量,检测高炉炉体是否存在串煤气现象,检测高炉炉体冷却强度从而判断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而针对性的补足,从而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提高高炉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方法,所述高炉炉缸底部从下到上依次为多层半石墨碳砖、一层微孔碳砖和陶瓷杯炉底,所述陶瓷杯炉底砌筑有若干层刚玉,高炉炉缸底部下部铺设有多组进出水管,包括以下步骤:

a、检验高炉原料中铅、锌和碱金属的含量,当铅、锌和碱金属的含量大于设定值时,在高炉原料中配加钒钛矿;

b、检测高炉炉体是否存在串煤气现象,如果存在串煤气现象,对高炉炉底进行灌浆;

c、检测高炉炉体冷却强度,如果冷却强度不足,则降低进水管内水温,如冷却强度不足仍然不足,则加设进出水管。

所述步骤a中的钒钛矿呈球形,每吨高炉原料中加钒钛矿8kg-10kg。

所述钒钛矿中钛含量为0.15%-0.23%。

所述步骤b中灌浆点有四层,第一层在微孔碳砖以下、进出水管以上,第二层至第四层在高炉炉体冷却壁1-3段交界处,每层沿高炉炉体圆周开不少于16个灌浆孔。

所述第一层的灌浆孔的深度大于400mm,第二层至第四层的灌浆孔的深度大于300mm。

所述第一层的灌浆点采用具有常温固化特性的碳质压入泥浆,第二层至第四层的灌浆点采用碳化硅质压入泥浆。

一种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d、停止富氧,控制冶强度;

e、提高热风温度;

f、提高炉温;

g、加大高炉炉顶布料矿、焦角差和加长风口。

所述步骤e中热风温度不低于1100℃。

所述步骤g中加大后的顶布料矿、焦角差不小于5.5°。

所述步骤g中加长后的风口长度不小于450mm。

本发明检验高炉原料中铅、锌和碱金属的含量,检测高炉炉体是否存在串煤气现象,检测高炉炉体冷却强度从而判断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而针对性的补足,从而阻止高炉炉缸底部温度升高,提高高炉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