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蜡装置及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4421发布日期:2021-11-22 15:2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上蜡装置及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抛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上蜡装置及使用该上蜡装置的抛光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蜡条的上料过程中,通常由人工将蜡条安装于蜡条固定装置上,然后由人工将蜡条固定装置与抛光轮对位以实现蜡条与抛光轮的抵接。
3.然而,由于人工作业会导致蜡条与抛光轮之间的对位精度差,影响抛光质量;而且,人工成本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蜡装置及抛光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将蜡条与抛光轮对位的精度差,影响抛光质量,且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蜡装置,包括:
7.上蜡机架;
8.蜡条固定组件,用于夹持固定蜡条;
9.升降驱动组件,与所述蜡条固定组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蜡条固定组件升降;
10.横移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上蜡机架上并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蜡条固定组件横向移动。
11.此结构,本技术通过蜡条固定组件可实现对蜡条的夹持固定,通过升降驱动组件可驱动蜡条固定组件升降,通过横移驱动组件可驱动蜡条固定组件横向移动,进而可实现对蜡条位置的精准调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来说,蜡条在升降驱动组件和横移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可实现与抛光轮的精准对位,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人工成本低。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蜡条固定组件一次升降的第一升降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蜡条固定组件二次升降的第二升降单元;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安装于所述横移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单元上,所述蜡条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上。
13.此结构,通过第一升降单元可实现对蜡条固定组件的长距离、大范围的升降调节,可与横移驱动组件配合快速地将蜡条固定组件移动至与抛光轮对位的位置处;通过第二升降单元可实现对蜡条固定组件小距离范围内的微动调节,有助于提高蜡条与抛光轮的抵接效果,进而提高抛光效果。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蜡条固定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单元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升降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单元上,各所述第二升降单元与相应所述第二升降单元相连。
15.此结构,通过两个第二升降单元分别驱动两个蜡条固定组件升降,从而可避免因
两个抛光轮存在一大一小,而无法实现两个蜡条分别与两个抛光轮同时抵接的问题,进而实现避让。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横移驱动组件上的升降支座、安装于所述升降支座上的升降丝杆、安装于所述升降丝杆上的升降滑块和与所述升降丝杆相连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安装于所述升降支座上,所述第二升降单元安装于所述升降滑块上。
17.此结构,通过丝杆传动,可提高蜡条固定组件升降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移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上蜡机架上的横移支座、安装于所述横移支座上的横移丝杆、安装于所述横移丝杆上的横移滑块和与所述横移丝杆相连的横移电机;所述横移电机安装于所述横移支座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横移滑块上。
19.此结构,通过丝杆传动,可提高蜡条固定组件横向移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蜡条固定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上的支撑架、用于与所述支撑架配合夹持所述蜡条的抵顶座和用于驱动所述抵顶座往复移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抵顶座相连。
21.此结构,当驱动单元驱动抵顶座靠近支撑架时,抵顶座可与支撑架配合将蜡条夹持固定。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蜡条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夹持所述蜡条的两个弹性夹爪,两个所述弹性夹爪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所述抵顶座设于两个所述弹性夹爪之间。
23.此结构,通过两个弹性夹爪和抵顶座的双重固定配合,蜡条的安装稳固性好,有助于提高抛光质量。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抵顶座相对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蜡条的凹槽。
25.此结构,凹槽可实现蜡条的快速定位安装,提高效率。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蜡条固定组件还包括用于弹性抵顶所述蜡条的引导单元,所述引导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27.此结构,一方面,引导单元可将蜡条弹性抵顶至支架上,从而可提高蜡条的安装稳固性;另一方面,引导单元可对蜡条的移动起到定向引导作用,以提高蜡条与抛光轮的对位精度。
28.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架、用于夹持抛光件的夹具座、用于对所述抛光件进行抛光的抛光单元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蜡装置;所述夹具座、所述抛光单元和所述上蜡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抛光机架上,所述抛光单元设于所述夹具座和所述上蜡装置之间。
29.此结构,上蜡装置可自动、准确地将蜡条移动至与抛光单元正对的位置处,从而可提高对位精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
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和抛光单元的主视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蜡条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图4的主视图;
36.图6为图4的俯视图;
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抛光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38.图8为图7中a处并去掉抛光轮后的剖面示意图;
39.图9为图8的分解示意图;
4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套与端盖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4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设有定位槽的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件设有定位块的位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具座的主视图;
44.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夹持座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5为图14的主视图;
46.图16为图15中b

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47.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48.1、蜡条固定组件;11、支撑架;111、支架;112、凹槽;113、引导板;12、抵顶座;13、驱动单元;14、弹性夹爪;141、安装轴;142、夹爪本体;143、第一扭簧;15、定位座;16、导向杆;17、感应开关;18、触控导杆;19、引导单元;191、固定座;192、固定轴;193、摆动座;194、滚轮;195、第二扭簧;
49.2、升降驱动组件;21、第一升降单元;211、升降支座;212、升降丝杆;213、升降滑块;214、升降电机;22、第二升降单元;
50.3、横移驱动组件;31、横移支座;32、横移丝杆;33、横移滑块;34、横移电机;
51.4、抛光单元;41、转动轴;410、安装孔;411、插孔;412、皮带转盘;42、导套;420、容置区域;4201、第一容置腔室;4202、第二容置腔室;421、挡环;422、第一挡片;423、第二挡片;43、紧固件;431、锁紧导柱;432、端帽;433、台阶部;44、端盖;440、通孔;45、抛光轮;46、支撑座;47、插杆;48、动力单元;
52.5、夹具座;51、工件;511、定位块;5111、定位斜面;51111、第一斜面;51112、第二斜面;51113、第三斜面;512、定位槽;52、夹持座;521、插槽;5211、引导斜面;52111、第一倾斜面;52112、第二倾斜面;52113、第三倾斜面;522、抵顶导柱;523、转盘;524、连接导柱;525、第一避让槽;526、第二避让槽;527、固定孔;53、基座;54、横移动力单元;55、转动动力单元;6、蜡条。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
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5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8.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59.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进行说明。该上蜡装置包括上蜡机架(图未示)、用于夹持固定蜡条6的蜡条固定组件1、用于驱动蜡条固定组件1升降的升降驱动组件2和用于驱动蜡条固定组件1横向移动的横移驱动组件3;横移驱动组件3安装于上蜡机架上,升降驱动组件2安装于横移驱动组件3上,蜡条固定组件1安装于升降驱动组件2上。此结构,本技术通过蜡条固定组件1可实现对蜡条6的夹持固定,通过升降驱动组件2可驱动蜡条固定组件1升降,通过横移驱动组件3可驱动蜡条固定组件1横向移动,进而可实现对蜡条6位置的精准调节。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来说,蜡条6在升降驱动组件2和横移驱动组件3的驱动下可实现与抛光轮45的精准对位,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人工成本低。
6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升降驱动组件2包括用于驱动蜡条固定组件1一次升降的第一升降单元21和用于驱动蜡条固定组件1二次升降的第二升降单元22;第一升降单元21安装于横移驱动组件3上,第二升降单元22安装于第一升降单元21上,蜡条固定组件1安装于第二升降单元22上。此结构,第一升降单元21可用于对蜡条固定组件1实现长距离、大范围的升降调节,可与横移驱动组件3配合快速地将蜡条固定组件1移动至与抛光轮45对位的位置处。当蜡条固定组件1与抛光轮45对位后,第二升降单元22可实现对蜡条固定组件1小距离范围内的微动调
节,从而可将蜡条6贴紧于抛光轮45上,有助于提高蜡条6与抛光轮45的抵接效果,进而提高抛光效果。
6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蜡条固定组件1和第二升降单元22的数量相同,第二升降单元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升降单元22分别安装于第一升降单元21上,各第二升降单元22与相应第二升降单元22相连。此结构,通过设置两个蜡条固定组件1,可分别与两个抛光轮45对位配合,可同时对多个抛光件进行同步抛光作业,进而提高抛光效率。由于抛光轮45在抛光的过程中,经摩擦磨损后,抛光轮45的尺寸大小会发生变化。通过两个第二升降单元22分别驱动两个蜡条固定组件1升降,从而可避免因两个抛光轮45存在一大一小,而无法实现两个蜡条6分别与两个抛光轮45同时抵接的问题,进而实现避让。
6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升降单元21包括安装于横移驱动组件3上的升降支座211、安装于升降支座211上的升降丝杆212、安装于升降丝杆212上的升降滑块213和与升降丝杆212相连的升降电机214;升降电机214安装于升降支座211上,第二升降单元22安装于升降滑块213上。此结构,当升降电机214驱动升降丝杆212转动时,升降滑块213可带动第二升降单元22升降,进而实现蜡条固定组件1的升降。通过丝杆传动,可提高蜡条固定组件1升降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升降单元21也可为滑台直线电机、气缸传动机构等,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6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横移驱动组件3包括安装于上蜡机架上的横移支座31、安装于横移支座31上的横移丝杆32、安装于横移丝杆32上的横移滑块33和与横移丝杆32相连的横移电机34;横移电机34安装于横移支座31上,升降驱动组件2安装于横移滑块33上,具体是,升降支座211安装于横移滑块33上。此结构,当横移电机34驱动横移丝杆32转动时,横移滑块33可带动第一升降单元21、第二升降单元22和蜡条固定组件1横向移动。通过丝杆传动,可提高蜡条固定组件1横向移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横移驱动组件3也可为滑台直线电机、气缸传动机构等,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6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蜡条固定组件1包括安装于升降驱动组件2上的支撑架11、用于与支撑架11配合夹持蜡条6的抵顶座12和用于驱动抵顶座12往复移动的驱动单元13;驱动单元13安装于支撑架11上,驱动单元13与抵顶座12相连。此结构,当驱动单元13驱动抵顶座12靠近支撑架11时,抵顶座12可与支撑架11配合将蜡条6夹持固定。
6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支撑架11通过导轨副安装于升降滑块213上,从而可提高支撑架11往复升降的可靠性。第二升降单元22和驱动单元13均可为气缸、电缸、油缸等,在此都不作唯一限定。
6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蜡条固定组件1还包括用于夹持蜡条6的两个弹性夹爪14,两个弹性夹爪14分别安装于支撑架11的两端,抵顶座12设于两个弹性夹爪14之间。此结构,当安装蜡条6时,蜡条6的两端可由两个弹性夹爪14实现一次固定,驱动单元13驱动抵顶座12靠近蜡条6,并将蜡条6压紧于支撑架11上,可实现对蜡条6的二次固定。因此,通过两个弹性夹爪14和抵顶座12的
双重固定配合,蜡条6的安装稳固性好,有助于提高抛光质量。
6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各弹性夹爪14包括安装于支撑架11上的安装轴141、套设于安装轴141上的夹爪本体142和用于弹性抵推夹爪本体142的第一扭簧143,第一扭簧143套设于安装轴141上,第一扭簧143的一端与支撑架11抵接,第一扭簧143的另一端与夹爪本体142抵接。此结构,通过第一扭簧143可调节夹爪本体142的开闭状态,当两个夹爪本体142处于打开状态时,方便蜡条6安装;当两个夹爪本体142处于关闭状态时,可实现对蜡条6的夹持固定。
68.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架11上安装有与抵顶座12相对设置的支架111,支架1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蜡条6的凹槽112。此结构,凹槽112可实现蜡条6的快速定位安装,提高效率。其中,支架111为弹性体,具有一定的张开能力,从而可有效实现对蜡条6的夹持固定,可进一步提高蜡条6的安装稳固性。支架111的两端呈开口状,从而可供蜡条6移动,以便对蜡条6的位置进行调节。
6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6,支架11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引导板113,各引导板113倾斜于支架111,两个引导板113张开设置。此结构,支架111具有向外张开的开口端,从而便于将蜡条6快速引导至凹槽112中,提高蜡条6的安装效率,避免出现卡料等现象。
7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蜡条固定组件1还包括安装于驱动单元13上的定位座15和安装于抵顶座12上的导向杆16,定位座15上开设有供导向杆16伸入的圆孔(图未示)。此结构,通过导向杆16与圆孔的配合,可对抵顶座12的移动起到定向引导作用,进而提高抵顶座12往复移动的可靠性。其中,导向杆16和圆孔的数量可均为两个,可进一步提高抵顶座12往复移动的精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杆16和圆孔的数量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都不作唯一限定。
7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定位座15上安装有感应开关17,抵顶座12上安装有用于触控感应开关17的触控导杆18,触控导杆18与导向杆16间隔设置。此结构,通过感应开关17与触控导杆18的配合,可检测支撑架11上是否存在蜡条6,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补料。其中,触控导杆18可设于两个导向杆16之间,定位座15上开设有供触控导杆18伸入的开孔(图未示),从而可对触控导杆18的移动起到定向引导作用。
72.在一个实施例中,蜡条固定组件1还包括用于弹性抵推触控导杆18的弹性件(图未示),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座15抵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触控导杆18抵接。其中,弹性件可设于上述开孔中。此结构,当支撑架11上存在蜡条6时,驱动单元13驱动抵顶座12靠近蜡条6的过程中,触控导杆18远离定位座15的一端逐渐与蜡条6抵接。随着驱动单元13继续驱动抵顶座12移动,触控导杆18在蜡条6的抵推力作用下,触控导杆18逐渐向感应开关17靠近,并最终触发感应开关17,此时,系统判定支撑架11上存在蜡条6。若驱动单元13驱动抵顶座12移动的过程中,触控导杆18未触控感应开关17,系统判定支撑架11上不存在蜡条6,系统发出警报以提醒操作人员补料。弹性件可用于对触控导杆18的缓冲保护,以及用于将触控导杆18抵推至初始位置,以便后续重复作业。其中,弹性件可为弹簧。
7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蜡条固定组件1还包括用于弹性抵顶蜡条6的引导单元19,引导单元19安装于支撑架11上。此结构,一方面,引导单元19可将蜡条6弹性抵顶至支架111上,从而可提高蜡条6的安
装稳固性;另一方面,引导单元19可对蜡条6的移动起到定向引导作用,以提高蜡条6与抛光轮45的对位精度。
7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引导单元19包括安装于支撑架11上的固定座191、安装于固定座191上的固定轴192、套设于固定轴192上的摆动座193、安装于摆动座193上的滚轮194和用于弹性抵推摆动座193以将滚轮194压紧于蜡条6上的第二扭簧195;第二扭簧195套设于固定轴192上,第二扭簧195的一端与固定座191抵接,第二扭簧195的另一端与摆动座193抵接。此结构,通过滚轮194与蜡条6的抵接,蜡条6在下降的过程中,蜡条6与滚轮194之间的摩擦阻力小,以减小蜡条6的摩擦磨损。在第二扭簧195的弹力作用下,摆动座193上的滚轮194可始终与蜡条6保持抵接,从而可对蜡条6的移动起到定向引导作用。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单元19也可为正对于蜡条6设置的安装导杆、套设于安装导杆上的弹簧和安装于安装导杆之靠近蜡条6的一端上的滚珠,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架11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导杆抵接,滚珠可与蜡条6抵接。另一些实施例中,引导单元19也可为安装于支撑架11上的安装轴141、套设于安装轴141上的滚轴和弹性抵推安装轴141以使滚轴的外周面与蜡条6抵接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安装轴141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架11抵接,也能实现对蜡条6的定向引导。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引导单元19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76.请参阅图3和图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抛光机,包括抛光机架(图未示)、用于夹持抛光件的夹具座5、用于对抛光件进行抛光的抛光单元4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蜡装置;夹具座5、抛光单元4和上蜡装置分别安装于抛光机架上,抛光单元4设于夹具座5和上蜡装置之间。此结构,上蜡装置可自动、准确地将蜡条6移动至与抛光单元4正对的位置处,从而可提高对位精度,省时省力。
7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9,上述抛光单元4包括转动轴41、套设于转动轴41的端部上的导套42、固设于导套42上的抛光轮45和安装于导套42上的紧固件43。转动轴41的端部沿该转动轴41的轴向开设有安装孔410,紧固件43可与安装孔410配合,将导套42锁紧固设于转动轴41上。其中,安装孔410可为螺丝孔,紧固件43可为螺钉。当转动轴41转动时,可一并带动抛光轮45转动,从而实现对抛光件的抛光作业。转动轴41的直径由该转动轴41的中部朝向该转动轴41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导套42的内径由该转动轴41的中部朝向该转动轴41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导套42与转动轴41之间通过锥度配合。当紧固件43与安装孔410解锁时,导套42可快速地与转动轴41脱离,从而可实现抛光轮45的快速拆卸;通过紧固件43与安装孔410的配合,可实现导套42与转动轴41的快速安装。
78.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导套42中设有容置区域420,导套42的内侧壁上设有将容置区域420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室4201与第二容置腔室4202的挡环421;第一容置腔室4201与第二容置腔室4202连通,第一容置腔室4201供转动轴41的端部伸入,第一容置腔室4201的直径由导套42的对应端朝向挡环421的方向逐渐减小。当转动轴41的端部伸入第一容置腔室4201中,转动轴41的端部可与挡环421配合抵挡,从而可对转动轴41进行限位。紧固件43包括穿过挡环421并伸入第一容置腔室4201中的锁紧导柱431和与锁紧导柱431连接的端帽432,端帽432设于第二容置腔室4202中,锁紧导柱431与端帽432之间形成与挡环421配合抵挡的台阶部433。此结构,紧固件43通过对挡环421的抵压并与安装孔410配合锁紧,从而可将导套42固设于转动轴41上,有助于提高导套42与转动轴41之间的拆装效
率。
7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抛光单元4还包括与挡环421配合将端帽432限位于第二容置腔室4202中的端盖44,端盖44安装于导套42远离转动轴41的一端,端盖44上开设有与第二容置腔室4202连通的通孔440。此结构,通过端盖44与挡环421的配合以将紧固件43限位于导套42上,当旋转紧固件43以使该紧固件43与安装孔410解锁时,紧固件43在旋转的过程中会给予转动轴41和导套42相互分离的作用力,从而可加快转动轴41与导套42的分离,实现抛光轮45的快拆。通孔440可供螺丝刀、扳手等外部工件伸入,方便操作人员对紧固件43的转动,实现紧固件43与安装孔410的锁紧与解锁。
8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通孔440的直径小于端帽432的最大直径。其中,端帽432可呈圆柱体构型,端帽432的中轴线与锁紧导柱431的中轴线共线。此结构,通孔440可将端帽432抵挡,避免紧固件43脱离容置区域420。
8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导套42上套设有夹持抛光轮45的两个第一挡片422。此结构,通过两个第一挡片422将抛光轮45夹持固定,从而可提高抛光轮45的安装稳固性,避免抛光轮45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其中,两个第一挡片422可安装于抛光轮45的两端。
8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导套42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二挡片423,两个第一挡片422设于两个第二挡片423之间。此结构,两个第二挡片423可将两个第一挡片422夹持固定,从而可将抛光轮45限位于两个第二挡片423之间,进一步提高抛光轮45的安装稳固性。
8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第二挡片423可与导套42为一体成型,另一个第二挡片423套设安装于导套42上。此结构,可以根据抛光轮45的尺寸大小,对应调节两个第二挡片423之间的距离,适应性好。
8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抛光单元4还包括支撑转动轴41的支撑座46,支撑座46套设于转动轴41上,支撑座46安装于抛光机架上。其中,支撑座46可设于转动轴41的中部位置。此结构,支撑座46可实现对转动轴41的支撑,方便对转动轴41的安装。
8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转动轴41上开设有插孔411;抛光单元4还包括插杆47和驱动插杆47进出插孔411的动力单元48,动力单元48安装于支撑座46上,动力单元48与插杆47相连。此结构,当需要对抛光轮45进行维护及更换时,可通过动力单元48驱动插杆47插入插孔411中,从而可避免转动轴41的转动,便于操作人员对抛光轮45进行作业。其中,动力单元48可为气缸、电缸、油缸等,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8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转动轴41上安装固定有皮带转盘412,皮带转盘412可通过皮带与抛光机上的电机实现连接,电机可通过皮带及皮带转盘412驱动转动轴41转动。
8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和图9,转动轴4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安装孔410,转动轴4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导套42,各导套42上固设有抛光轮45,各导套42上安装有与相应安装孔410配合锁紧的紧固件43。此结构,通过在转动轴41的两端分别安装抛光轮45,两个抛光轮45可分别与两个蜡条固定组件1上的蜡条6对位,可同时对多个抛光件进行同步抛光,进而可提高抛光效率。
88.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夹具座5用于夹持工件51和抛光件。其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工件51的一端安装有定位块511,工件51的另一端开设有定位槽512。请参阅图13和图
14,该夹具座5包括基座53、分别安装于基座53的两端的两个夹持座52和安装于基座53上并与至少一个夹持座52相连的横移动力单元54。其中,横移动力单元54可为气缸、电缸、油缸等,在此不作唯一限定。当横移动力单元54与其中一个夹持座52连接时,另一个夹持座52可安装固定于基座53上,在该横移动力单元54的驱动作用下,该夹持座52可向另一个夹持座52靠近或远离。当横移动力单元5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夹持座52连接时,在该横移动力单元54的驱动作用下,两个夹持座52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在此,横移动力单元54可与其中一个夹持座52相连,或者横移动力单元54可分别与两个夹持座52相连,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89.请参阅图13和图14,一个夹持座52上开设有供定位块511插入的插槽521,另一个夹持座52上安装有插入定位槽512中的抵顶导柱522。在初始位置状态时,抵顶导柱522与插槽521之间的距离大于工件51的长度,以便将工件51置于抵顶导柱522与插槽521之间的间隔区域中。工件51在安装时,将工件51设有定位块511的一端插入插槽521中,随后在横移动力单元54的驱动作用下,两个夹持座52相互靠近,在此过程中,将一个夹持座52上的抵顶导柱522对准插入定位槽512中。随着两个夹持座52不断地靠近,通过定位块511与插槽521的配合,以及抵顶导柱522与定位槽512的配合,两个夹持座52可实现对工件51的夹持固定,可实现对工件51的快速拆装,有助于提高抛光效率。
9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3,抵顶导柱522的端部呈圆锥体构型;对应地,定位槽512也可呈圆锥体构型。此结构,圆锥体的外周面呈一定的斜度,从而可快速将抵顶导柱522引导至定位槽512中,进而提高抵顶导柱522与定位槽512的对位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抵顶导柱522的端部和定位槽512也可为圆柱体构型、半球体构型等,在此都不作唯一限定。
9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5,定位块511上设有定位斜面5111,插槽52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定位斜面5111配合的引导斜面5211。此结构,通过定位斜面5111与引导斜面5211的对位配合,可将定位块511快速引导至插槽521中,从而可提高工件51与夹持座52的对位连接效率及安装精度。
9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5,定位块51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插槽521的横截面为与定位块511的横截面相适配的三角形。此结构,通过呈三角形构型的定位块511与呈三角形构型的插槽521相配合,可防止工件51相对于夹持座52的转动,进而提高工件51与夹持座5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有助于提高抛光质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块511的横截面和插槽521的横截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如定位块511的横截面和插槽521的横截面可为长方体、正方体、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在此都不作唯一限定。
93.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5,定位斜面5111包括第一斜面51111、第二斜面51112和连接第一斜面51111与第二斜面51112的第三斜面51113,第一斜面51111、第二斜面51112和第三斜面51113围合成三角形;引导斜面5211包括与第一斜面51111配合的第一倾斜面52111、与第二斜面51112配合的第二倾斜面52112和与第三斜面51113配合的第三倾斜面52113,第一倾斜面52111、第二倾斜面52112和第三倾斜面52113围合成三角形。此结构,通过第一斜面51111与第一倾斜面52111的配合,第二斜面51112与第二倾斜面52112的配合,以及第三斜面51113与第三倾斜面52113的配合,可更高效地将工件51的定位块511引导至插槽521中,可进一步提高工件51与夹持座52的对位连接效率。
9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横移动力单元54与其中一个夹持座52相连;夹具座
5还包括用于驱动另一个夹持座52转动的转动动力单元55,转动动力单元55安装于基座53上,转动动力单元55与另一个夹持座52相连。此结构,通过转动动力单元55可驱动工件51在基座53上转动,从而可对工件51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操作人员对工件51上的抛光件的作业。
9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转动动力单元55包括安装于基座53上的驱动电机(图未示)和连接驱动电机的主轴与相应夹持座52的齿轮组(图未示),齿轮组安装于基座53上。此结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组转动,可一并带动相应夹持座52转动,进而可带动工件51转动。通过齿轮组可提高驱动电机的输出效率,提高工件51的转动可靠性。
9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设有插槽521的夹持座52可包括转盘523和与转盘523同轴设置的连接导柱524,转盘523背离连接导柱524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槽521。齿轮组的一端安装于连接导柱524上,齿轮组的另一端安装于驱动电机的主轴上。其中,转盘523和连接导柱524可为一体成型,可保证夹持座52的机械性能,也便于加工制作,效率高。
97.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动力单元55也可为直接与相应夹持座52连接的电机,具体是与连接导柱524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动力单元55也可为电机与传送带的组合体,传送带的一端套设于连接导柱524上,传送带的另一端套设于电机的主轴上,通过电机和传送带也可驱动夹持座52转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转动动力单元55也可为其它用于驱动夹持座52转动的结构,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98.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设有插槽521的夹持座52上还开设有与该插槽521连通的第一避让槽525,第一避让槽525沿插槽521的深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一避让槽525可开设于转盘523上。此结构,当定位块511伸入插槽521中时,定位块511与插槽521之间可通过第一避让槽525预留出空间,方便定位块511从插槽521中拔出。
9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和图15,插槽521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避让槽526。此结构,第二避让槽526可与定位块511的外周面吸附,进而提高工件51与夹持座52之间的连接强度。
100.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设有插槽521的夹持座52上远离该插槽521的一端开设有固定孔527。其中,固定孔527可开设于连接导柱524远离转盘523的一端。此结构,通过固定孔527与外部螺钉的配合,可实现该夹持座52与驱动电机之间的连接。其中,固定孔527的中轴线、第二避让槽526的中轴线、连接导柱524的中轴线和转盘523的中轴线共线,从而可保证连接导柱524和转盘523转动的一致性,进而提高夹持座52转动的可靠性。
10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抵顶导柱522的中轴线与插槽521的中轴线共线,即抵顶导柱522的中轴线、转盘523的中轴线和连接导柱524的中轴线共线。此结构,当转动动力单元55驱动相应夹持座52转动时,可保证相应夹持座52和工件51转动的一致性。
10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