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棒材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4812发布日期:2022-02-12 14:3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棒材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棒材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目前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铸造生产中的自动上料技术已经很完善,可根据模具的脱模成型速度对上料时机进行精确的掌握,但是,在液态金属通过入料通道进入模具的过程中,由于模具的入料口通常尺寸较小,从而导致入料通道内径通常不大,液态金属的瞬间涌入可能对入料通道造成堵塞,同时,在入料通道顶端设置的进料装置内通常预存部分液态金属,当进料装置露天摆放时,内部的液态金属温度会有所下降,并可能出现表面硬化的现象,从而导致液体金属不能全部通过入料通道进行输送,因此需要一种铸造棒材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棒材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具备避免液态金属瞬间涌入造成入料通道堵塞和避免液态金属在进料装置中出现冷却并凝固的优点,解决了液态金属瞬间涌入导致入料通道内部空气难以排出导致堵塞并出现上料速度降低和液态金属露天摆放导致温度降低速度过快影响铸造使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棒材生产用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保温罩、下料斗、下料管和固定环,所述下料斗外壁中间与固定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外侧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保温罩内侧,所述下料斗底端与下料管顶端连通安装,所述下料管上呈环形阵列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下方的下料管上固定套装有防漏罩。
6.优选的,所述下料斗顶端固定安装有接料盘,接料盘上表面向下凹陷并开设有贯通孔,接料盘上的贯通孔孔径与下料斗顶端孔径相匹配,下料斗外壁底部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下料斗的一端与保温罩外壁底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保温罩外壁中间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本体,加热装置本体采用环形结构设计,加热装置本体与导热杆电连接,加热装置本体外侧套装有防护罩,防护罩内侧与保温罩外壁固定连接,防护罩采用隔热材料设计。
8.优选的,所述下料管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控阀门,电控阀门上方的下料管外壁与保温罩内壁底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防漏罩数量为三个,三个防漏罩开口均向上并与下料管呈十五度角。
10.优选的,所述排气孔内嵌入安装有格栅,排气孔内嵌入安装的格栅采用陶瓷材质设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气孔,并将排气孔呈环形阵列开设在下料管外壁,从而使液态金属通过下料管自上至下输送时,下料管内的空气可通过排气孔排出,进而使液态金属在下料管内顺畅的进行输送,同时为了防止液态金属从排气孔中溅出,因此在排气孔处的下料管上安装防漏罩,当出现液态金属通过排气孔涌出时,涌出的少量液态金属会暂时停留在防漏罩中,并能够随下料管中液态金属的流动而再次通过排气孔流回下料管中,达到了提高液态金属输送速度并减少因空气难以排出导致出现堵塞情况的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罩,并在保温罩外侧安装加热装置本体,通过导热杆将加热装置本体与固定环固定连接,通过加热装置本体产生高温,并通过导热杆将温度传递至固定环处,再由固定环对下料斗内的液态金属进行温度的保持,从而使注入在下料斗内的液态金属温度不会降低太快,达到了有效保持液态金属温度和避免液态金属凝固过快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防漏罩;2、电控阀门;3、保温罩;4、防护罩;5、下料斗; 6、接料盘;7、下料管;8、排气孔;9、连接杆;10、加热装置本体;11、导热杆;12、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铸造棒材生产用自动上料
装置,包括保温罩3、下料斗5、下料管7和固定环12,下料斗5外壁中间与固定环12内壁固定连接,固定环12外侧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导热杆11,导热杆11远离固定环1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保温罩3内侧,下料斗 5顶端固定安装有接料盘6,接料盘6上表面向下凹陷并开设有贯通孔,接料盘6上的贯通孔孔径与下料斗5顶端孔径相匹配,下料斗5外壁底部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远离下料斗5的一端与保温罩3外壁底部固定连接。保温罩3外壁中间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本体10,加热装置本体10 采用环形结构设计,加热装置本体10与导热杆11电连接,加热装置本体10 外侧套装有防护罩4,防护罩4内侧与保温罩3外壁固定连接,防护罩4采用隔热材料设计。通过设置保温罩3,并在保温罩3外侧安装加热装置本体10,通过导热杆11将加热装置本体10与固定环12固定连接,通过加热装置本体 10产生高温,并通过导热杆11将温度传递至固定环12处,再由固定环12对下料斗5内的液态金属进行温度的保持,从而使注入在下料斗5内的液态金属温度不会降低太快,达到了有效保持液态金属温度和避免液态金属凝固过快的效果。
23.下料斗5底端与下料管7顶端连通安装,下料管7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控阀门2,电控阀门2上方的下料管7外壁与保温罩3内壁底端固定连接。下料管7上呈环形阵列开设有排气孔8,排气孔8内嵌入安装有格栅,排气孔8内嵌入安装的格栅采用陶瓷材质设计。排气孔8下方的下料管7上固定套装有防漏罩1。防漏罩1数量为三个,三个防漏罩1开口均向上并与下料管7呈十五度角。通过设置排气孔8,并将排气孔8呈环形阵列开设在下料管7外壁,从而使液态金属通过下料管7自上至下输送时,下料管7内的空气可通过排气孔8排出,进而使液态金属在下料管7内顺畅的进行输送,同时为了防止液态金属从排气孔8中溅出,因此在排气孔8处的下料管7上安装防漏罩1,当出现液态金属通过排气孔8涌出时,涌出的少量液态金属会暂时停留在防漏罩1中,并能够随下料管7中液态金属的流动而再次通过排气孔8流回下料管7中,达到了提高液态金属输送速度并减少因空气难以排出导致出现堵塞情况的效果。
24.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液态金属通过接料盘6进入下料斗5中进行暂时贮藏,此时通过防护罩4中的加热装置本体10工作,从而通过导热杆11将产生高温传导至固定环12处,同时,通过固定环12对下料斗5内的液态金属进行保温操作,并且通过保温罩3也使热量的散发速度减缓,通过打开电控阀门2使液态金属向下流入下料管7中,液态金属在下料管7内流动时,下料管7中的空气通过排气孔8散出,从而使液态金属的流动速度受空气阻力影响变小,进而提高了液态金属在下料管7中的流动速度,同时,当液态金属少量涌出时,可由防漏罩1对液态金属进行阻隔。
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