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3673发布日期:2022-02-12 13:3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3.淬火和正火是热处理中的两种处理方法,正火与淬火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冷却速度不一样,其中正火慢,淬火快,传统的机械零件在淬火后,将机械零件置于冷却液中,实现对机械零件的快速冷却,而机械零件在正火后,需要对其进行慢冷却,常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冷却,因此,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需要用到两种不同的冷却机构,难以进行淬火和正火后的两用冷却,使用及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具备使用方便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冷却使用方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滑动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冷却箱的顶部架设有正火冷却组件;
6.所述正火冷却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与冷却箱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转动连接有转管,所述转管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所述转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布管,所述分布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雾化头,所述转管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旋转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
7.进一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转管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与顶板顶部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
8.进一步,所述支架为l形支架,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水泵固定于隔板顶部的右侧,所述隔板顶部的右侧与冷却箱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网罩,所述水泵位于网罩的内部。
10.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冷却箱内腔底部转动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螺杆外表面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
11.进一步,所述隔板的中心处开设于方孔,且方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t形密封圈,所述螺纹套的顶部贯穿至t形密封圈的外部,且螺纹套的外表面呈方形。
12.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螺杆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的从动轮,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冷却箱内腔底部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13.进一步,所述放置板为镂空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部与螺纹套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杆,所述放置板位于雾化头的正下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通过在冷却箱上架设有正火冷却组件,冷却箱可进行淬火冷却,正火冷却组件可进行正火冷却,方便对机械零件进行淬火和正火两用冷却,使用便捷,将淬火和正火冷却集成在同一设备上,减小设备占地面积,并提高使用范围。
16.2、该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通过在冷却箱内部设置有升降组件,当进行淬火冷却时,升降组件带动机械零件移动至冷却箱内,当进行正火冷却时,升降组件带动机械零件移动至冷却箱外部,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切换,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火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杆与螺纹套的连接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冷却箱、2隔板、3升降组件、301螺杆、302驱动组件、303螺纹套、304放置板、4正火冷却组件、401支架、402顶板、403转管、404旋转组件、405分布管、406雾化头、407旋转接头、408连接管、409导管、41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机械零件淬火和正火两用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隔板2的上方与冷却箱1之间填充有冷却液,可进行淬火冷却,冷却箱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隔板2上方的排液管,且排液管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方便将冷却箱1内的冷却液排出,并对其内部进行维护,隔板2上滑动连接有方便带动机械零件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组件3,冷却箱1的顶部架设有正火冷却组件4,正火冷却组件4可对机械零件进行喷雾正火冷却。
24.正火冷却组件4包括两个分别与冷却箱1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的且呈l形的支架401,支架401与冷却箱1之间焊接有多个加强片,提高稳定性,支架4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402,顶板402上转动连接有转管403,转管403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404,转管
4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布管405,分布管40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雾化头406,转管40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407,旋转接头40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408,连接管408远离旋转接头4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管409,连接管40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与顶板402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与旋转接头407相配合,可避免连接管408跟随转管403进行旋转,导管409远离连接管4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泵410。
25.其中,旋转组件404包括与转管403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旋转组件404还包括与顶板402顶部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通过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即可通过从动齿轮带动转管403进行旋转,并使得雾化头406在喷雾时旋转,增加喷雾面积。
26.另外,水泵410固定于隔板2顶部的右侧,隔板2顶部的右侧与冷却箱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网罩,水泵410位于网罩的内部,网罩可挡住冷却液中的杂质,避免其堵塞水泵410。
27.本实施例中的正火冷却组件4,通过对冷却箱1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喷雾,从而实现对机械零件的喷雾正火冷却,且效果较好。
28.请参阅图1、图3和图4,为了方便对淬火和正火冷却进行自动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3包括与冷却箱1内腔底部转动连接的螺杆301,螺杆301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302,螺杆301外表面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外表面呈方形的螺纹套303,螺纹套3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雾化头406正下方的放置板304,且放置板304呈镂空状。
29.同时,隔板2的中心处开设于方孔,且方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t形密封圈,螺纹套303的顶部贯穿至t形密封圈的外部,且螺纹套303的外表面呈方形,螺纹套303在方孔内滑动,t形密封圈则保障螺纹套303移动时的密封性。
30.且,驱动组件302包括与螺杆301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的从动轮,驱动组件302还包括与冷却箱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由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并在从动轮和传动皮带的配合下,带动螺杆301进行旋转。
31.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3,通过驱动组件302带动螺杆301旋转,使得螺纹套303带动机械零件进行上下移动,调整机械零件的位置,方便进行淬火和正火冷却操作。
32.可以理解的是,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控制器及电源电连接,并且控制器可为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且现有公开的电力连接技术,不在文中赘述。
33.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34.当对机械零件进行淬火冷却时,将机械零件放置到放置板304上,由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使得螺杆301进行旋转,方孔限制了螺纹套303跟随螺杆301做圆周运动,t形密封圈则保障了螺纹套303移动时的密封性,螺纹套303带动放置板304向下移动,机械零件移动至冷却箱1内,并与冷却液箱接触,进行快速冷却,当对机械零件进行正火冷却时,螺纹套303带动机械零件移动至冷却箱1外部,由水泵410工作,网罩避免冷却液中的杂质堵塞水泵410,冷却液依次通过导管409、连接管408、转管403和分布管405,并经过雾化头406雾化喷出,从而对机械零件进行喷雾慢冷却,旋转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并在从动齿轮的配合下,带动转管403进行旋转,使得雾化头406旋转,增加喷雾面积,使得机械零件均匀冷却。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