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8944发布日期:2022-06-29 01:2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


背景技术:

2.金刚线是将金刚石磨粒通过一定工艺固结于钢线表面制成的一种锯切工具,多面体状的金刚石磨粒被固结在钢线表面后,在金刚石磨粒的保护下,钢线不直接与工件接触,不易损伤,可大大提高钢线的使用寿命、切割效率和精度。目前主流的金刚线主要有电镀金刚线和树脂金刚线两种。
3.现有的金刚线在被制作出来后需要对金刚线表面颗粒进行固定,而现有的金刚线表面颗粒固定大都是通过人工将金刚线固定后再进行,而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影响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需要人工操作、需要人工对金刚线进行固定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圆盘的外部转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轮,所述主轮的外部传动连接有传带,所述传带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接收器,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槽,所述外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触点,所述支杆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滚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圆盘、棘轮、卡杆均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轴均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内部,两个所述圆盘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轴的外部,两个所述棘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圆盘的外部,两个所述卡杆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圆盘的外部,两个所述卡杆的规格与两个棘轮相匹配。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轮、传带均有两个,两个所述主轮均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内部,两个所述主轮均控制器电连接,两个所述传带分别传动连接在两个两个主轮的外部,两个所述传带的外部分别传动连接有从轮,两个所述从轮均转动连接在外壳的内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接收器、圆板均有不少于三个且每个所述伸缩杆、接收器、圆板的规格尺寸相同,每个所述伸缩杆呈固定规格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传带的外部,每个所述接收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接收器、控制器的数量与伸缩杆相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外框均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杆。
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且四个所述连杆均固定连接圆板的内部,四个所述外框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连杆的外部,四个所述外框的规格尺寸相同。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弹簧、支杆、触点均有八个,八个所述凹槽、弹簧、支杆分为四组且每组两个,每组所述凹槽、弹簧均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外框的内部,每组所述支杆与每组弹簧固定连接,每组所述触点与每组支杆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均有四个,四个所述滚轮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支杆的外部,四个所述滚轮的规格与金刚线相匹配,所述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通过设置控制器、转轴、圆盘、棘轮、卡杆、主轮、传带、伸缩杆、接收器、圆板、连杆、外框、凹槽、弹簧、支杆、触点、滚轮,使得当使用者需要对金刚线表面颗粒进行固定时,通过控制器调整伸缩杆移动,伸缩杆移动带动圆板移动,当圆板的位置与金刚线的位置相对应时,使用者将金刚线穿过圆板,之后再将金刚线的两端缠绕在两个转轴外部,之后转动圆盘,圆盘转动带动棘轮、卡杆转动,金刚线会随着转轴的转动而被绷紧固定,这时转轴受到金刚线的影响会发生反转,而转轴反转会带动圆盘、卡杆、棘轮转动,这时卡杆会卡住棘轮,这时转轴不会在转动,达到了不需要人工对金刚线进行固定的效果。
14.2、该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通过设置控制器、转轴、圆盘、棘轮、卡杆、主轮、传带、伸缩杆、接收器、圆板、连杆、外框、凹槽、弹簧、支杆、触点、滚轮,使得当金刚线被固定后,控制会控制圆板外部的连杆向金刚线运动,连杆运动带动外框运动,外框运动带动弹簧、凹槽、触点、支杆、滚轮运动,当外框被连杆带动运动到一定位置时,滚轮会与金刚线接触,这时滚轮受到连杆的运动会对金刚线进行挤压,当滚轮对金刚线进行挤压时会带动支杆向弹簧移动,当支杆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支杆外部的触点会与外框内部的卡槽卡合,这时控制器会控制主轮转动,主轮转动带动传带移动,传带移动带动伸缩杆、圆板移动,圆板移动会带动连杆、外框移动,外框移动带动滚轮在金刚线表面移动,而滚轮移动会对金刚线表面的颗粒进行压实、固定。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板正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正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外框、滚轮、弹簧、触点、支杆、凹槽位置关系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外壳;2、控制器;3、转轴;4、圆盘;5、棘轮;6、卡杆; 7、主轮;8、传带;9、伸缩杆;10、接收器;11、圆板;12、连杆;13、外框;14、凹槽;15、弹簧;16、支杆;17、触点;1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7,本实施方案中: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包括外壳 1,外壳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外壳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圆盘4,圆盘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棘轮5,圆盘4的外部转动连接有卡杆6,外壳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主轮7,主轮7的外部传动连接有传带8,传带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杆9,伸缩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接收器10,伸缩杆9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圆板11,圆板1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杆12,连杆1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外框13,外框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槽 14,外框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杆16,支杆1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触点17,支杆16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滚轮18,该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通过设置控制器2、转轴3、圆盘4、棘轮5、卡杆6、主轮7、传带8、伸缩杆9、接收器10、圆板11、连杆12、外框13、凹槽14、弹簧15、支杆16、触点17、滚轮18,使得当使用者需要对金刚线表面颗粒进行固定时,通过控制器2调整伸缩杆9移动,伸缩杆9移动带动圆板11移动,当圆板11的位置与金刚线的位置相对应时,使用者将金刚线穿过圆板11,之后再将金刚线的两端缠绕在两个转轴3外部,之后转动圆盘 4,圆盘4转动带动棘轮5、卡杆6转动,金刚线会随着转轴3的转动而被绷紧固定,这时转轴3受到金刚线的影响会发生反转,而转轴3反转会带动圆盘4、卡杆6、棘轮5转动,这时卡杆6会卡住棘轮5,这时转轴不3会在转动,达到了不需要人工对金刚线进行固定的效果。
25.转轴3、圆盘4、棘轮5、卡杆6均有两个,两个转轴3均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内部,两个圆盘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轴3的外部,两个棘轮5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圆盘4的外部,两个卡杆6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圆盘4的外部,两个卡杆6的规格与两个棘轮5相匹配,主轮7、传带8均有两个,两个主轮7均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内部,两个主轮7均控制器2电连接,两个传带8分别传动连接在两个两个主轮7的外部,两个传带8的外部分别传动连接有从轮,两个从轮均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内部,伸缩杆9、接收器10、圆板11均有不少于三个且每个伸缩杆9、接收器10、圆板11的规格尺寸相同,每个伸缩杆9呈固定规格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传带8的外部,每个接收器10均与控制器2电连接,每个接收器10、控制器2的数量与伸缩杆9相同,连杆12、外框13均有四个,四个连杆12均与控制器2电连接且四个连杆12 均固定连接圆板11的内部,四个外框13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连杆12的外部,四个外框13的规格尺寸相同,该一种金刚线表面微粒加固槽,通过设置控制器2、转轴3、圆盘4、棘轮5、卡杆6、主轮7、传带8、伸缩杆9、接收器10、圆板11、连杆12、外框13、凹槽14、弹簧15、支杆16、触点17、滚轮 18,使得当金刚线被固定后,控制器2会控制圆板11外部的连杆12向金刚线运动,连杆12运动带动外框13运动,外框13运动带动弹簧15、凹槽14、触点17、支杆16、滚轮18运动,当外框13被连杆12带动运动到一定位置时,滚轮18会与金刚线接触,这时滚轮18受到连杆12的运动会对金刚线进行挤压,当滚轮18对金刚线进行挤压时会带动支杆16向弹簧15移动,当支杆16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支杆16外部的触点17会与外框13内部的凹槽14卡合,这时控制器2会控制主轮7转动,主轮7转动带动传带8移动,传带8 移动带动伸缩杆9、圆板11移动,圆板11移动会带动连杆12、外框13移动,外框13移动带动滚轮18在金刚线表面移动,而滚轮18移动会对
金刚线表面的颗粒进行压实、固定。
26.凹槽14、弹簧15、支杆16、触点17均有八个,八个凹槽14、弹簧15、支杆16分为四组且每组两个,每组凹槽14、弹簧15均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外框13的内部,每组支杆16与每组弹簧15固定连接,每组触点17与每组支杆16固定连接,滚轮18均有四个,四个滚轮18分别转动连接在四个支杆16 的外部,四个滚轮18的规格与金刚线相匹配,控制器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使用者需要对金刚线表面颗粒进行固定时,通过控制器2通过接收器10调整伸缩杆9移动,伸缩杆9移动带动圆板11移动,当圆板11的位置与金刚线的位置相对应时,使用者将金刚线穿过圆板11,之后再将金刚线的两端缠绕在两个转轴3外部,之后转动圆盘4,圆盘4转动带动棘轮5、卡杆6转动,金刚线会随着转轴3的转动而被绷紧固定,这时转轴3受到金刚线的影响会发生反转,而转轴3反转会带动圆盘4、卡杆6、棘轮5转动,这时卡杆6会卡住棘轮5,这时转轴不3会在转动金刚线被固定住,之后控制器2会控制圆板11外部的连杆12向金刚线运动,连杆12运动带动外框13运动,外框13运动带动弹簧15、凹槽14、触点17、支杆16、滚轮18运动,当外框13被连杆12带动运动到一定位置时,滚轮18会与金刚线接触,这时滚轮18受到连杆12的运动会对金刚线进行挤压,当滚轮18对金刚线进行挤压时会带动支杆16向弹簧15移动,当支杆16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支杆16外部的触点17会与外框13内部的凹槽14卡合,这时控制器2会控制主轮7转动,主轮7转动带动传带8移动,传带8 移动带动伸缩杆9、圆板11移动,圆板11移动会带动连杆12、外框13移动,外框13移动带动滚轮18在金刚线表面移动,而滚轮18移动会对金刚线表面的颗粒进行压实、固定。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