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零件内孔毛刺去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2025发布日期:2022-08-27 03:2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零件内孔毛刺去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零件内孔毛刺去除机。


背景技术:

2.机械零部件加工时常常会在零件上留下毛刺,毛刺影响零件的后续加工质量,出现在内孔的毛刺往往较难处理。传统人工处理方式存在工人出力不同,加工效果各异,影响了零件质量的稳定性,且费时费力。此外,处理毛刺时产生的碎屑散播到环境里,难以清理且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加工稳定、便于清理、处理效率高的自动化零件内孔毛刺去除机。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化零件内孔毛刺去除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中空的长方体,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铰接有密封盖,所述箱体内侧设有伸向所述开口内的延伸板;所述箱体外右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杆穿过所述箱体,所述电机的驱动杆末端设有转动座,所述箱体内右侧壁设有配合所述转动座的转动槽,所述转动座朝内面通过固定螺丝连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中间设有水平向内伸出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末端沿圆周设有毛刷,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电机的驱动杆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箱体内前后侧壁的底部设有沿左右方向的滑道a,所述滑道上设有可移动的驱动装置a,所述驱动装置a之间连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道b,所述滑道b上设有可移动的驱动装置b,所述驱动装置b上设有旋转台,所述旋转台的固定端与所述驱动装置b相连,所述旋转台的转动端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设有固定待处理零件的固定机构;所述箱体左侧壁底部设有通气口,所述箱体在所述通气口外沿围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插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与所述通气口相通,所述集尘盒通过固定螺丝与所述安装框相连,所述集尘盒左侧设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进气口与所述集尘盒左端相通,所述抽气泵的进气口设有过滤网,所述密封盖右侧设有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上设有过滤网;所述箱体外右侧壁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通过导线与所述驱动装置a、驱动装置b、电机、抽气泵、旋转台和伸缩杆电性连接。
6.所述箱体右侧壁前后对称设有用于查看所述箱体内部情况的观察窗。
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板、上夹板、下夹板、螺纹杆、固定螺母和垫片,所述底板底部中间与所述伸缩杆顶部相连,所述底板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竖直方向的螺纹杆,所述底板上方设有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高于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左右两端设有供所述螺纹杆穿过的通孔,待处理零件被夹在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所述螺纹杆上螺纹活动连接有所述固定螺母,所述上夹板上有固定螺母压住,所述下夹板下有固定螺母顶着;所述固定螺母与上夹板之间、所述固定螺母与下夹板之间均隔有所述垫片。
8.所述上夹板底部和下夹板顶部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竖直方向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末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杆,待处理零件夹在所述弧形杆之间。
9.所述转动座的朝内面中间设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射线方向沿所述电机的驱动杆的轴线方向,所述转动板和转动杆设有供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射线穿过的腔道,所述箱体内左侧壁设有对应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的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用固定机构夹持零件,固定机构的位置及角度可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a、驱动装置b、旋转台和伸缩杆来改变,适用于多种型号零件的内孔加工,且设置了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方便操作人员将转动杆对准零件的内孔,加工稳定;抽气泵启动时,箱体内的气流从通气口向外流出,除毛刺产生的碎屑被顺势带出,被过滤网挡住而留在集尘盒中,避免碎屑外漏污染周边环境及危害人员健康,加工完毕后操作人员只需拆下集尘盒倒出聚积的碎屑即可完成清理。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面图。
1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附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15.附图4为图2的b-b剖面图。
16.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7.图中:1-箱体,2-开口,3-密封盖,4-延伸板,5-支撑板,6-电机,7-转动座,8-转动槽,9-固定螺丝,10-转动板,11-转动杆,12-毛刷,13-滑道a,14-驱动装置a,15-支撑杆,16-安装板,17-滑道b,18-驱动装置b,19-旋转台,20-伸缩杆,21-固定机构,22-通气口,23-安装框,24-集尘盒,25-抽气泵,26-换气口,27-控制台,28-观察窗,29-底板,30-上夹板,31-下夹板,32-螺纹杆,33-固定螺母,34-垫片,35-通孔,36-支撑片,37-弧形杆,38-红外线发射器,39-红外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化零件内孔毛刺去除机,包括箱体1,箱体1为中空的长方体,箱体1顶部设有开口2,开口2上铰接有密封盖3,箱体1内侧设有伸向开口2内的延伸板4;箱体1外右侧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上设有电机6,电机6的驱动杆穿过箱体1,电机6的驱动杆末端设有转动座7,箱体1内右侧壁设有配合转动座7的转动槽8,转动座7朝内面通过固定螺丝9连有转动板10,转动板10中间设有水平向内伸出的转动杆11,转动杆11末端沿圆周设有毛刷12,转动杆11与电机6的驱动杆在同一直线上;箱体1内前后侧壁的底部设有沿左右方向的滑道a13,滑道上设有可移动的驱动装置a14,驱动装置a14之间连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上设有安装板16,安装板16上设有沿前后方向的滑道b17,滑道b17上设有可移动的驱动装置b18,驱动装置b18上设有旋转台19,旋转台19的固定端与驱动装置b18相连,旋转台19的转动端上设有伸缩杆20,伸缩杆20顶部设有固定待处理零件的固定机
构21;箱体1左侧壁底部设有通气口22,箱体1在通气口22外沿围有安装框23,安装框23内插有集尘盒24,集尘盒24与通气口22相通,集尘盒24通过固定螺丝9与安装框23相连,集尘盒24左侧设有抽气泵25,抽气泵25的进气口与集尘盒24左端相通,抽气泵25的进气口设有过滤网,密封盖3右侧设有换气口26,换气口26上设有过滤网;箱体1外右侧壁设有控制台27,控制台27通过导线与驱动装置a14、驱动装置b18、电机6、抽气泵25、旋转台19和伸缩杆20电性连接。
20.箱体1右侧壁前后对称设有用于查看箱体1内部情况的观察窗28。
21.固定机构21包括底板29、上夹板30、下夹板31、螺纹杆32、固定螺母33和垫片34,底板29底部中间与伸缩杆20顶部相连,底板29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竖直方向的螺纹杆32,底板29上方设有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上夹板30高于下夹板31,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的左右两端设有供螺纹杆32穿过的通孔35,待处理零件被夹在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之间,螺纹杆32上螺纹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母33,上夹板30上有固定螺母33压住,下夹板31下有固定螺母33顶着;固定螺母33与上夹板30之间、固定螺母33与下夹板31之间均隔有垫片34。
22.上夹板30底部和下夹板31顶部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竖直方向的支撑片36,支撑片36末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杆37,待处理零件夹在弧形杆37之间。
23.转动座7的朝内面中间设有红外线发射器38,红外线发射器38的射线方向沿电机6的驱动杆的轴线方向,转动板10和转动杆11设有供红外线发射器38的射线穿过的腔道,箱体1内左侧壁设有对应红外线发射器38的红外线接收器39,红外线发射器38和红外线接收器39通过导线与控制台27电性连接。
24.本实例工作原理如下:
25.工作人员掀开密封盖3,将零件放到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之间,用弧形杆37分别压住零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旋转固定螺母33锁住上夹板30和下夹板31的位置。弧形杆37用于提高与零件的接触面积,降低打滑概率。固定好零件后合上密封盖3,通过控制台27操纵驱动装置a14和驱动装置b18,调整零件位置,操纵旋转台19调整零件角度,操纵伸缩杆20调整零件高度,通过观察窗28查看零件待加工的内孔是否对准转动杆11,且当内孔对齐转动杆11时,红外线发射器38的射线可穿过内孔被红外线接收器39顺利接收,从而间接确认零件的内孔对准转动杆11,提高准确性。启动电机6带动转动杆11及毛刷12转动,控制驱动装置a14作水平移动,使毛刷12伸入内孔进行去毛刺处理。启动抽气泵25,箱体1内的气流从通气口22向外流出,除毛刺产生的碎屑被顺势带出,被过滤网挡住而留在集尘盒24中,避免碎屑外漏污染周边环境及危害人员健康,加工完毕后操作人员只需拆下集尘盒24倒出聚积的碎屑即可完成清理。若零件上存在多个需要处理的内孔,只需控制驱动装置a14将毛刷12移出处理好的内孔,重新调整零件的位置、高度及朝向角度,使需要加工的新内孔重新对准转动杆11,即可进行新的除毛刺处理,无需开箱重新调整,提高了处理效率。
2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