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砂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9706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硅砂整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硅砂整形装置属于铸造用原材料加工设备。为改变硅砂粒型,在国外,特别是日本、苏联做了大量工作。70年代中期,神田美雄等人首先研制出了硅砂冲击剥离整型装置(见特开昭55-44329)。该装置的整形原理是砂粒在高速回转叶片或气流冲击力的作用下,被抛射到固定的叶片或冲击板上,通过冲击力将砂粒的尖角或砂粒表面的一部分去掉。这种装置的缺点是砂粒破碎严重、效率低、叶片磨损及动力消耗大。到70年代末期猪野富夫等人研制出了硅砂研磨整形装置(见特开昭56-30054、56-165273),这种装置主要由外回转体和内回转体组成,在外回转体上衬有平滑的砂轮,进料方法是由进料斗自然的落入装置内。这种装置的两个回转体的间隙较小,且内转体高速回转使进料困难,它的整形原理是砂子在内外两个回转体中往复抛射产生小角度冲击磨削,外回转体起主动抛射作用,它由平滑砂轮构成的内圆柱面,砂子沿内壁产生滑动不能产生有效抛射。
在国内,广东新会型砂厂进行试制硅砂整形装置,由于整形效果不佳而中断,至今国内尚未有成功的先例。而我国粒形较圆的硅砂少,特别是高品位的硅砂销量较少,绝大多数厂矿出产的硅砂为多角形或尖角形,由于粒形不好,水玻璃砂中的水玻璃粘结剂、树脂砂中的树脂加入量都增加,成本随之大幅度增加,使用粒形较圆的硅砂是生产单位的迫切需要,改变硅砂粒形是我国铸造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砂整形装置,对粒形较差的天然硅砂及人造硅砂进行整形以改变硅砂粒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内外两个可同向或逆向旋转的回转体,其内回转体主轴上有变径砂轮,它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多个砂轮的组合,可以是变径的也可以是不变径的。外回转体具有磨削材料制成的内衬,内衬为不平滑的或其上布有筋条,可以是平行轴线的筋条或不平行轴线与回转体转向有相同旋向的筋条。内、外回转体的转速可根据装置的大小和要整形砂子粒度的大小调整,内回转体的转向正反可调。在外回转体上方有进料装置,进料端设置了与外回转体旋向相同的进料螺旋,螺旋角为5~15°,外回转体可倾斜出料。
本实用新型的细节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装置正视图剖视。
图2是左视图剖视。4为外回转体5为其内衬,6为主轴,7为内回转体砂轮,1为进料装置,2为进料螺旋,8为除尘系统,12、13为电动机,3、10、11、14为皮带轮,9为轴承。
砂子从进料装置1经进料螺旋2进入内、外回转体间,进料螺旋旋向与外回转体4的转向相同,螺旋角5~15°,外回转体上不仅有衬有磨削材料的内衬5,而且内衬具有不平滑的形状,如有筋条,筋条可平行轴线,也可不平行轴线,而有与外回转体转向相同的旋向,内回转体由一主轴6和装在其上的等径或变径砂轮7组成,砂子在两个回转体间被往复抛射,其表面的尖角和凸出部分被磨掉一方面是砂子的往复被抛射在内外旋转体间磨削材料上,受到小角度的冲击磨削一方面是回转体4、6内衬和砂轮间隙小的地方产生强烈的挤压磨擦、砂子的相互间也有磨擦使其达到整形目的,磨削下来的粉尘由除尘系统8抽走。
本实用新型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并克服了国内外神田美雄和猪野富夫发明中的缺点,是一种较为实用的硅砂整形装置,具有整形效率高、速度快、砂子破碎率低、动力消耗少,进料容易、整形的粒度范围宽、结构合理等优点。
例1内转体转速2100转/分,直径为 120mm的等直径砂轮,外转体转速90转/分,内径 200mm,上有与其旋转方向相同螺旋角5°的筋条4条,进料螺旋旋角10°;在上述情况下,取一定量的海城天然硅砂,放入整形装置内,整形两分钟,角形系数由1.48降至1.35,成品回收率77%。
例2内转体转速2100转/分,两处变径,大直径 150mm小置径 120mm;外转体转速90转/分,内径 20mm平行主轴筋条4条;进料螺旋旋角10°;在上述情况下,取一定量的海城天然硅砂放入证形装置内,整形两分钟,角形系数由1.48降至1.30,成品回收率为75%。
权利要求1.一种硅砂整形装置,具有内外两个可同向或逆向旋转的回转体,其特征在于外回转体的筒形内壁上衬有由磨削材料制成的不平滑的内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衬可以是布有筋条形状的,筋条可平行轴向,也可具有与外回转体转向相同的旋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内回转体是一个可正反方向旋转的轴,其上装有整体的或组合的变径或不变径砂轮。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料装置,其进料端设置了与外回转体转向相同的进料螺旋,螺旋角为5~15°。
专利摘要一种硅砂整形装置,具有内外两个起磨削作用的回转体,进料装置有进料螺旋将原砂导入。在回转体中砂子在磨削材料制成的带有筋条的外回转体和变直径内回转体——砂轮表面受到小角度的冲击磨削,反复被抛射、磨削的同时,在两个回转体间间隙小的地方受到挤压摩擦,及相互摩擦使砂子的尖角和表面凸出部分磨掉达到极限的整形效果。
文档编号B22C5/04GK2055754SQ8920964
公开日1990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26日
发明者张明臣 申请人:机械电子工业部沈阳铸造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