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构造角砾蚀变岩中提取铜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3680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标准的砂岩含量,表明矿石中 粘土矿物成分含量增加。研究表明C-I样品属含为较典型含铜砂岩矿石类型、含一定量绿 泥石等粘土矿物外,其余样品均属含铜蚀变岩型,其中蚀变过程中形成绿泥石、伊利石等有 关粘土矿物。样品中Na2O含量大于K20,Na2O含量最大达3. 19%,平均2. 97%。K2O含量最 大达1. 87%,平均1. 58%。Na2O>K2O,与蚀变过程中形成绿泥石等有关粘土矿物导致成分 变化有关。
[0014] 表2矿石化学分析结果表(%)
矿石结构、构造:原生矿石具粒状和溶蚀状结构;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等为 主,块状、豆状次之。氧化矿石以条带状、皮膜状构造为主。
[0015] 主要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炭沥青化、赤铁矿一磁铁矿化、重晶石化、黄铁矿 化、硅化、纳长石化及碳酸盐化等,以前三者与成矿关系密切,具找矿意义。
[0016] 主要围岩蚀变中的赤铁矿一磁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中含有少量铜元素,据扫 描电镜配合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绿泥石含铜0. 61%~5. 15%,赤铁矿一磁铁矿含铜 12. 43%,伊利石含铜兀素为4. 22%,含铁娃质岩含铜1. 52%~3. 48%,表明蚀变过程形成的 相关蚀变矿物铜元素有一定的富集。
[0017] 矿体主要产出于飞仙关组断裂蚀变带内,沿断裂带走向及倾向分布有一定规模分 布。蚀变岩石主要为灰一紫红色泥质粉砂质角砾岩、绿泥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岩等。矿石 主要为角砾状、团块状,细脉状、透镜状等产出于构造蚀变岩中。主要矿石矿物为孔雀石,硅 孔雀石、黄铜矿等,见少量辉铜矿、含铜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赤铁 矿一磁铁矿、重晶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硅化、赤铁矿一磁铁矿化、伊利石化等。 构造角砾蚀变岩型铜矿石的成矿物质来源也应与峨眉山玄武岩或喷发形成的火山质凝灰 岩系应有渊源关系,导致其矿源层的存在。后期经断裂等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形成特征的构 造蚀变岩系,导致其铜含量及矿化规模扩大,形成该类型铜矿。
[0018] 基于该种新型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成份,本发明采用以下三个实施例以实现 从该种矿石中提取铜: 实施例1 : 它是这样实施的:将构造角烁蚀变岩原矿破碎、磨矿至粒度达到0.Imm~Imm;将矿石 运至堆场,并向矿石中喷淋稀硫酸,使稀硫酸与矿石均匀混合并进行堆浸;在堆浸过程中可 以加入硫酸氨溶液,使矿石中铜元素形成铜氨络离子,实现稳定浸出;向堆场中间歇接入氧 化铁硫杆菌,保持堆场pH值在1. 5-2. 5范围,温度在22~28°C范围内;堆浸时间为48天, 浸出反应完成后卸堆再筑新堆;浸出液送到萃取一电积厂生产阴极铜。在堆场底部设置通 风管,在堆浸过程中定期向堆场内通风。所述堆场的堆高为5m。
[0019] 实施例2: 它是这样实施的:将构造角烁蚀变岩原矿破碎、磨矿至粒度达到0.Imm~Imm;将矿石 运至堆场,并向矿石中喷淋稀硫酸,使稀硫酸与矿石均匀混合并进行堆浸;在堆浸过程中可 以加入硫酸氨溶液,使矿石中铜元素形成铜氨络离子,实现稳定浸出;向堆场中间歇接入氧 化铁硫杆菌,保持堆场pH值在1. 5-2. 5范围,温度在22~28°C范围内;堆浸时间为45天, 浸出反应完成后卸堆再筑新堆;浸出液送到萃取一电积厂生产阴极铜。在堆场底部设置通 风管,在堆浸过程中定期向堆场内通风。所述堆场的堆高为8m。
[0020] 实施例3 : 它是这样实施的:将构造角烁蚀变岩原矿破碎、磨矿至粒度达到0.Imm~Imm;将矿石 运至堆场,并向矿石中喷淋稀硫酸,使稀硫酸与矿石均匀混合并进行堆浸;向堆场中引入浸 出剂,浸出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3份甲苯、50份氧代正丁烷、15份N-甲基咪 唑、10份磷酸、10份蒸馏水;堆浸时间为60天,浸出反应完成后卸堆再筑新堆;浸出液送到 萃取一电积厂生产阴极铜。堆场底部设置通风管,在堆浸过程中定期向堆场内通风。所述 堆场的堆高为6m。
[0021]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 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从构造角砾蚀变岩中提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将构造角砾蚀变岩原矿破碎、磨矿至粒度达到-0.1 mm~Imm ; 步骤2 :将矿石运至堆场,并向矿石中喷淋稀硫酸,使稀硫酸与矿石均匀混合并进行堆 浸;稀硫酸质量浓度为5. 0%~10. 0% ; 步骤3 :在堆浸过程中加入硫酸氨溶液,使矿石中铜元素形成铜氨络离子,实现稳定浸 出; 步骤4 :向堆场中间歇接入氧化铁硫杆菌,保持堆场pH值在1. 5-2. 5范围,温度在22~ 28°C范围内; 步骤5 :堆浸时间为45~60天,浸出反应完成后铜的浸出率达到80%以上,卸堆再筑 新堆;含Cu (NH3)4SO4的浸出液送到萃取一电积厂生产阴极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构造角砾蚀变岩中提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堆场底 部设置通风管,在堆浸过程中定期向堆场内通风。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构造角砾蚀变岩中提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场 的堆高为5-8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构造角砾蚀变岩中提取铜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将构造角砾蚀变岩原矿破碎、磨矿至粒度达到-6mm0.1mm~1mm;将矿石运至堆场,并向矿石中喷淋稀硫酸,使稀硫酸与矿石均匀混合并进行堆浸;在堆浸过程中可以加入硫酸氨溶液,使矿石中铜元素形成铜氨络离子,实现稳定浸出;向堆场中间歇接入氧化铁硫杆菌,保持堆场pH值在1.5-2.5范围,温度在22~28℃范围内;堆浸时间为45~60天,浸出反应完成后卸堆再筑新堆;浸出液送到萃取-电积厂生产阴极铜。本发明使铜的浸出率可以达到80%以上。利用该方法开展从角砾蚀变岩型铜矿石中提取铜元素,具有一定的潜在的经济价值。
【IPC分类】C25C1/12, C22B3/18
【公开号】CN105087930
【申请号】CN201510545271
【发明人】张 杰, 毛瑞勇, 徐旭, 丁文
【申请人】贵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