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输来自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属的上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923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用于传输来自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属的上水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浇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来自于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属的上水口。
【背景技术】
[0002]浇铸设备中,熔融金属在被传输到一个容器,例如结晶器之前,熔融金属通常被容纳在某个冶金容器,例如中间包中。熔融金属被从冶金容器经由设置在该冶金容器底部的水口系统传输到结晶器,该水口系统包括上水口,该上水口至少部分地位于冶金容器中并且和滑动传输板紧密接触,该滑动传输板位于冶金容器下面和外面并且通过安装在冶金容器下面的用于保持和更换板的位置装置达到与上水口配准。该滑动传输板可以是校准板,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板的铸管或退火箱。因为所有的这些类型的板都是水口的一部分,该水口包括连接到根据应用而变化长度的管状部分的板,并且从所使用的阀门上对它们加以区别,例如用于钢包中的阀式浇口,它们在本文中被称作“滑动水口 ”、“浇钢水口 ”、“可交换浇钢水口”或者是它们的组合。浇钢水口可以被用来传输呈配有短管的自由流形式,或者配有长的、部分浸没的铸管的导流形式的熔融金属。
[0003]现有技术中已经揭露了用于浇铸设备的管交换装置,为提供上水口和滑动水口之间的紧密接触,用于保持和更换浇钢水口的管交换装置包括夹紧装置和挤压装置,该夹紧装置用于抵靠装置的框架夹紧上水口,挤压装置用于向上压在浇钢水口的板上,从而将板压在上水口上,因此获得紧密接触。
[0004]上水口在浇铸期间是一个固定组件,而浇钢水口在浇铸期间可以借助于管交换装置被替换。
[0005]上水口和浇钢水口的板每个均至少部分地包括耐火材料,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由夹紧或者挤压装置施加的力趋于将应力集中施加在耐火材料上,这些应力集中可能破坏脆弱的耐火材料,并且形成裂纹或者导致破裂。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夹持或者挤压装置施加的力施加在耐火材料上时,在剧烈高温环境下产生的热应力同样会诱使耐火材料沿着夹紧或者挤压装置的轴线产生裂纹或者导致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减小上水口与管交换装置之间的热量传导,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优化耐火材料的应力分布以延长耐火组件的使用寿命。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传输来自于冶金容器中熔融金属的上水口,上水口包括:确定浇注槽道的管状部分(7),和用于与该浇注槽道的下游部件接触的板(5),上水口还包括: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经过烘干后设置于所述板(5)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0008]其中,管交换装置中的夹持装置夹持住所述上水口的板(5)时,隔热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上水口的板(5)与管交换装置接合的平面。
[0009]其中,管交换装置中的夹持装置夹持住所述上水口的板(5)时,隔热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上水口的板(5)与所述管交换装置中的金属部件接合的平面。
[0010]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由低隔热系数的材料构成。
[0011]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由氧化锆、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构成。
[0012]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的厚度可以为0.1至2mm。
[0013]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的厚度也可以为0.5至1mm。
[0014]其中,所述隔热组件的厚度还可以为0.5mm。
[0015]其中,所述隔热组件还设置在所述上水口的板(5)的侧壁。
[0016]其中,在所述隔热组件上设置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由石墨构成,所述润滑组件厚度为0.5mm。
[0017]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得夹持装置在夹持上水口时,由剧烈的高温环境导致的热量能够不任意传导至夹持装置,使得在上水口的板中热应力的影响减弱,降低了板中裂纹的发生,防止了板的破裂。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因为热应力以及夹持装置施加的力集中施加在上水口板上导致的裂纹以及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考表示本实用新型特定实施例的附图进行介绍,该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这些附图中,其中:
[0019]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管交换装置的夹持装置加持上水口的剖面图;
[00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加持上水口时,热量传导方向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夹持上水口时设置隔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中,夹持装置夹持上水口时所施加的力的方向,以及根据所施加的方向的力,在上水口上所产生的压力的方向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夹持上水口时设置润滑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夹持上水口时,同时设置隔热组件与润滑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浇铸容纳在冶金容器的熔融金属的上水口及其夹紧装置。
[0027]图1显示了设置在冶金容器底部(图1中未示出)的上水口与一种管交换装置中的夹持装置的配合示意图。该管交换装置用于保持和更换可交换浇钢水口,所述可交换浇钢水口用于浇注来自于冶金容器的熔融金属,该管交换装置包括具有浇注开口的框架3,所述框架3用于固定于所述冶金容器下方且包含在中间剖面接合的第一部分,即夹持装置,用于容纳上水口的支撑面并且在浇钢位置将其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支撑部位夹持到位,和第二部分,即挤压装置(图1中未示出),用于将所述可交换浇钢水口在其浇注位置时朝所述框架的第一部分的方向挤压,所述中间剖面限定了上水口和可交换浇钢水口形成滑动接触的平面。在当可交换的浇钢水口由于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所述挤压装置将可交换浇钢水口推出工作位,由下一个浇钢水口更替。
[0028]如图1中所示,上水口 I包含一管状部分7,以及一自管状部分横向延伸的板5,该板5通过夹持装置(图中仅示出夹持装置的框架3)而固定,夹持装置包括一框架3,该框架3用于容纳与固定该上水口 I的板5,进而夹持固定住该上水口 I。一锁紧螺栓4设置于该夹持装置框架3的上表面朝内侧,该锁紧螺栓4可根据夹持物体的尺寸进行调节,以更好的夹持物体。夹持装置的框架3包括一板6,在夹持装置框架3夹紧该上水口 I时,该板6与该上水口的板5紧密接合。该夹持装置包括部分地耐火材料,锁紧螺栓4与夹持装置的框架3的板6都是由金属材质制成,通常为钢质材料。上水口 I的板5至少部分地包括耐火材料,钢质的锁紧螺栓4与夹持装置的框架3的板6与包括耐火材料的上水口 I的板5在夹持状态下紧密接合。
[0029]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的上下表面包括大面积的金属材质,如锁紧螺栓4与夹持装置的框架3的板6,而金属材质是热量的良导体。在熔融金属(钢流)的浇注过程中,钢水沿着管状部分7从上游的冶金容器,如中间包通过该上水口 I进入到下游的冶金容器,如结晶器中。整个浇注过程中容纳钢流通过的上水口 I的工作温度非常高,通常达到2000°C左右。与上水口 I的板5紧密接合的夹持装置的框架3也承受着高温。图2显示了热量在板5紧密接合的夹持装置的框架3接合部位扩散的方向(沿着箭头方向),可以看出,热量沿着夹持装置的框架3的金属部件所在的方向扩散。夹持装置施加的力,施加在上水口 I板5上的力的不均匀,以及因为热量不均匀的扩散,均会导致上水口 I的板5产生不均匀不可控的热应力,进而会导致在上水口 I的板5上产生裂纹,进而导致板5的破裂。经过观察,裂纹产生通常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