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346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
【背景技术】
[0002]玻璃圆珠是目前常见的一种饰品配件,广泛用于服装、晚礼服、鞋、帽、手袋、头饰、毛纺织、珠绣、灯饰、工艺品等,其成分是惰性二氧化硅。玻璃圆珠企业生产的毛坯通常为椭圆珠。磨圆后才合商家需求,其精度要求±0.02mm偏差很少,玻璃珠属于易碎品,成品的高精度的珠子成本很高。现有的用于玻璃圆珠的磨圆机的缺陷若保证较高的制造精度,其生产效率低,影响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制造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盘、上盘安装机构、下盘、下盘安装机构、驱动机构,所述上盘安装机构包括上盘连接架、调节螺纹杆、上法兰盘、滑动导轴、滑动导块以及转盘,上盘连接架固定在滑动导轴的上端,滑动导轴的下端固定在机架上,滑动导轴呈竖直设置并滑动安装在滑动导块上,滑动导块固定在上盘上,上法兰盘固定在上盘的上端,上法兰盘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调节螺纹杆和螺纹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呈竖直设置,调节螺纹杆转动安装在上盘连接架上,调节螺纹杆的上端固定有用于驱动调节螺纹杆转动的转盘,所述下盘安装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下法兰盘,下法兰盘的上端固定下盘,所述下法兰盘的下端固定在传动轴的上端,传动轴呈竖直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传动轴连接驱动机构,从而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下法兰盘转动,所述下盘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条环形磨圆轨道槽,所有的磨圆轨道槽的圆心重合设置,所述上盘的下表面和磨圆轨道槽之间为用于磨圆玻璃圆珠的磨圆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去角平磨过的椭圆珠坯进入磨圆轨道槽后,上盘与珠坯接触时,将产生由垂直、水平两个两个方向合成转动,磨削珠坯的整个滚动表面,直至达到产品的精度要求。
[0006]作为优选,上盘的上表面固定有储料斗,上盘上开设有用于玻璃圆珠进出磨圆空间的进出料口,进出料口位于储料斗的下端。储料斗在上盘进出料口的位置,弥补由于不同磨圆轨道槽分布的半径不等带来的磨削速度而引起的产品尺寸差异,产品在进出料口重新汇集混合,再随机进入不同的沟槽,使珠子的最后尺寸精度趋于统计接近,在可控范围之内。
[0007]作为优选,共设置有三根滑动导轴以及三个滑动导块。
[0008]作为优选,磨圆空间内连通有用于向磨圆空间通入水流的进水口以及用于水流出磨圆空间的出水口。从而方便通过水流用于润滑和冷却,排出研磨珠坯的碎肩。
[0009]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住从磨圆空间流出的废水的排水箱,排水箱位于下盘的下方,上述排水箱上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箱的底面呈倾斜设置,排水管固定在排水箱的底面上较低的部分。采用这种结构,方便汇集并集中排出废水。
[0010]作为优选,上盘的下表面和磨圆轨道槽上设置有通过电镀形成的金刚砂研磨层。[0011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和变频电机,减速机连接变频电机,减速机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运行过程中,玻璃珠研磨中破碎甚少,磨出的产品圆度几乎100 %合格,比常规磨机产量增加3-4倍,珠的圆度和直径大小统计比较平均,人工强度及加工成本下降,在行业内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8]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包括机架1、上盘21、上盘21安装机构、下盘31、下盘31安装机构、驱动机构,所述上盘21安装机构包括上盘连接架22、调节螺纹杆23、上法兰盘24、滑动导轴25、滑动导块26以及转盘27,上盘连接架22固定在滑动导轴25的上端,滑动导轴25的下端固定在机架I上,滑动导轴25呈竖直设置并滑动安装在滑动导块26上,滑动导块26固定在上盘21上,上法兰盘24固定在上盘21的上端,上法兰盘24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调节螺纹杆23和螺纹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23呈竖直设置,调节螺纹杆23转动安装在上盘连接架22上,调节螺纹杆23的上端固定有用于驱动调节螺纹杆23转动的转盘27,所述下盘31安装机构包括传动轴32以及下法兰盘33,下法兰盘33的上端固定下盘31,所述下法兰盘33的下端固定在传动轴32的上端,传动轴32呈竖直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机架I上,所述传动轴32连接驱动机构,从而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下法兰盘33转动,所述下盘3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条环形磨圆轨道槽34,所有的磨圆轨道槽34的圆心重合设置,所述上盘21的下表面和磨圆轨道槽34之间为用于磨圆玻璃圆珠的磨圆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去角平磨过的椭圆珠坯进入磨圆轨道槽34后,上盘21与珠坯接触时,将产生由垂直、水平两个两个方向合成转动,磨削珠坯的整个滚动表面,直至达到产品的精度要求。上盘21的上表面固定有储料斗42,上盘21上开设有用于玻璃圆珠进出磨圆空间的进出料口 41,进出料口 41位于储料斗42的下端。储料斗42在上盘21进出料口 41的位置,弥补由于不同磨圆轨道槽34分布的半径不等带来的磨削速度而引起的产品尺寸差异,产品在进出料口 41重新汇集混合,再随机进入不同的沟槽,使珠子的最后尺寸精度趋于统计接近,在可控范围之内。共设置有三根滑动导轴25以及三个滑动导块26。磨圆空间内连通有用于向磨圆空间通入水流的进水口以及用于水流出磨圆空间的出水口。从而方便通过水流用于润滑和冷却,排出研磨珠坯的碎肩。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住从磨圆空间流出的废水的排水箱51,排水箱51位于下盘31的下方,上述排水箱51上连通有排水管52,排水箱51的底面呈倾斜设置,排水管52固定在排水箱51的底面上较低的部分。采用这种结构,方便汇集并集中排出废水。上盘21的下表面和磨圆轨道槽34上设置有通过电镀形成的金刚砂研磨层。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61和变频电机62,减速机61连接变频电机62,减速机61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32。
[0019]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盘、上盘安装机构、下盘、下盘安装机构、驱动机构,所述上盘安装机构包括上盘连接架、调节螺纹杆、上法兰盘、滑动导轴、滑动导块以及转盘,上盘连接架固定在滑动导轴的上端,滑动导轴的下端固定在机架上,滑动导轴呈竖直设置并滑动安装在滑动导块上,滑动导块固定在上盘上,上法兰盘固定在上盘的上端,上法兰盘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调节螺纹杆和螺纹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调节螺纹杆呈竖直设置,调节螺纹杆转动安装在上盘连接架上,调节螺纹杆的上端固定有用于驱动调节螺纹杆转动的转盘,所述下盘安装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下法兰盘,下法兰盘的上端固定下盘,所述下法兰盘的下端固定在传动轴的上端,传动轴呈竖直设置且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传动轴连接驱动机构,从而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下法兰盘转动,所述下盘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条环形磨圆轨道槽,所有的磨圆轨道槽的圆心重合设置,所述上盘的下表面和磨圆轨道槽之间为用于磨圆玻璃圆珠的磨圆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上盘的上表面固定有储料斗,上盘上开设有用于玻璃圆珠进出磨圆空间的进出料口,进出料口位于储料斗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共设置有三根滑动导轴以及三个滑动导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磨圆空间内连通有用于向磨圆空间通入水流的进水口以及用于水流出磨圆空间的出水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住从磨圆空间流出的废水的排水箱,排水箱位于下盘的下方,上述排水箱上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箱的底面呈倾斜设置,排水管固定在排水箱的底面上较低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上盘的下表面和磨圆轨道槽上设置有通过电镀形成的金刚砂研磨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和变频电机,减速机连接变频电机,减速机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盘、上盘安装机构、下盘、下盘安装机构、驱动机构,所述上盘安装机构包括上盘连接架、调节螺纹杆、上法兰盘、滑动导轴、滑动导块以及转盘,上盘连接架固定在滑动导轴的上端,滑动导轴的下端固定在机架上,滑动导轴呈竖直设置并滑动安装在滑动导块上,本实用新型玻璃圆珠轨道磨圆机运行过程中,玻璃珠研磨中破碎甚少,磨出的产品圆度几乎100%合格,比常规磨机产量增加3-4倍,珠的圆度和直径大小统计比较平均,人工强度及加工成本下降,在行业内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IPC分类】B24B11/06, B24B55/02
【公开号】CN205325376
【申请号】CN201620015998
【发明人】廖崇州, 刘谦元
【申请人】廖崇州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