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晶棒倒角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1345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晶棒倒角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硅晶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晶棒倒角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娃晶片生广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将娃晶棒进行切片,但是在切片之前为了保证切片后娃晶片的质量需要将娃晶棒倒角,未倒角的娃晶棒切片后的娃晶片边缘表面会存在有棱角毛刺崩边甚至有裂缝等缺陷,边缘表面比较粗糙,为了增加硅晶片边缘表面机械强度、减少颗粒污染,因此需要将硅晶棒的边缘磨削呈圆弧状或梯形。倒角工序大都在硅晶棒倒角设备上进行,在倒角时,对硅晶棒一棱角打磨完成后需要将硅晶棒翻转90度,再对另一棱角进行打磨。现有的一种硅晶棒倒角设备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用于放置硅晶棒的V形槽,V形槽的下方设有安装于机体内的打磨组件,V形槽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硅晶棒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上的支架、水平设置的第一活动板、驱动第一活动板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上的用于驱动两第二活动板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为两端均设有气缸杆的双轴气缸,两第二活动板内侧相对位置装设有适于夹持硅晶棒的夹块,各夹块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一夹块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该设备在运行时,将硅晶棒放入V形槽内,通过打磨组件对硅晶棒的下棱角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通过翻转机构将硅晶棒翻转90度再对下一棱角打磨,具体在翻转时,先由第一气缸带动第二活动板下移使夹块处于与硅晶棒两端中心相对的位置,然后第二气缸带动两第二活动板相向移动并由两夹块夹紧硅晶棒,再通过第一气缸带动向上移动一定高度后,由驱动电机驱动带动硅晶棒转动90度后将硅晶棒放入V形槽内由打磨组件继续打磨,此翻转打磨步骤循环三次即可将硅晶棒的四个棱角打磨完毕。上述硅晶棒倒角设备存在的问题是,第二活动板始终处于悬空,仅通过气缸杆与第二气缸连接,这样一来,在翻转硅晶棒时,硅晶棒重量是由第二气缸的气缸杆在承受,长期使用后气缸杆难免会发生弯曲变形,进而无法正常伸缩,影响了设备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硅晶棒倒角设备,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其上翻转机构在翻转工作过程中,第二气缸的气缸杆发生弯曲变形。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硅晶棒倒角设备,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晶棒的V形槽,V形槽的下方设有安装于机体内的打磨组件,V形槽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硅晶棒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上的支架、水平设置的第一活动板、驱动第一活动板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上的用于驱动两第二活动板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为两端均设有气缸杆的双轴气缸,两第二活动板内侧相对位置装设有适于夹持硅晶棒的夹块,各夹块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一夹块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第一活动板上设有沿第二气缸轴向设置的燕尾凸台或/和燕尾槽,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上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燕尾凸台或/和燕尾槽滑动配合的燕尾槽或/和燕尾凸台。
[0005]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有沿第二气缸轴向设置的燕尾凸台或/和燕尾槽,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上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燕尾凸台或/和燕尾槽滑动配合的燕尾槽或/和燕尾凸台,这样通过燕尾凸台与燕尾槽的配合从而将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在受第二气缸驱使移动的过程中,燕尾凸台与对应的燕尾槽位置随之发生相对移动,在翻转硅晶棒时,硅晶棒的重量由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气缸的气缸杆共同承担,从而能够避免仅由第二气缸的气缸杆承受硅晶棒重量时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的问题;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小燕尾凸台与燕尾槽间的摩擦力,可在两者之间设置滚轮。
[0006]作为改进,第二气缸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第一活动板上,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对应安装第二气缸的位置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槽,这样,将定位凸台与定位槽配合后,能够将第二气缸快速定位,从而便于第二气缸上的螺孔与第一活动板上的螺孔对齐,方便螺栓组件固定。
[0007]作为改进,螺栓组件包括紧固螺栓和与之配合的弹性垫片及力矩螺母,这样一来就能够将第二气缸牢靠的固定在第一活动板上。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硅晶棒倒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硅晶棒倒角设备中,所述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连接时的正向视图。
[0010]图中所示,1、机体,2、V形槽,3、支架,5、第一活动板,6、第一气缸,7、第二活动板,
8、第二气缸,9、夹块,10、导向杆,11、燕尾槽,12、燕尾凸台,13、螺栓组件,1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硅晶棒倒角设备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娃晶棒倒角设备包括机体I,机体I上设有用于放置晶棒的V形槽2,V形槽2的下方设有安装于机体I内的打磨组件,V形槽2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硅晶棒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I上的支架4、水平设置的第一活动板
5、驱动第一活动板5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6、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板7、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5上的用于驱动两第二活动板7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二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6固定在所述支架4上,所述第一活动板5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6的气缸杆上,所述第二气缸8为两端均设有气缸杆的双轴气缸,两第二活动板7内侧相对位置装设有适于夹持娃晶棒的夹块9,各夹块9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一夹块9由驱动电机14驱动旋转,翻转时,受所述驱动电机14驱动的一夹块9为主动,另一夹块9为从动;第一活动板5上设有沿第二气缸8轴向设置的燕尾凸台12或/和燕尾槽11,所述第二活动板7的上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燕尾凸台12或/和燕尾槽11滑动配合的燕尾槽11或/和燕尾凸台1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活动板5上设有沿第二气缸8轴向设置的燕尾凸台12或/和燕尾槽11,所述第二活动板7的上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燕尾凸台12或/和燕尾槽11滑动配合的燕尾槽11或/和燕尾凸台12,这样通过燕尾凸台12与燕尾槽11的配合从而将第一活动板5与第二活动板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7在受第二气缸8驱使移动的过程中,燕尾凸台12与对应的燕尾槽11位置随之发生相对移动,在翻转硅晶棒时,硅晶棒的重量由第一活动板5和第二气缸8的气缸杆共同承担,从而能够避免仅由第二气缸8的气缸杆承受硅晶棒重量时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的问题;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小燕尾凸台12与燕尾槽11间的摩擦力,可在两者之间设置滚轮。作为变形,所述燕尾槽11可改成凸字形槽,对应的,将所述燕尾凸台12改成凸字形凸台。
[0013]本实施例中,第二气缸8通过螺栓组件13固定在第一活动板5上,所述第一活动板5上对应安装第二气缸8的位置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气缸8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槽,将定位凸台与定位槽配合后,能够将第二气缸8快速定位,从而便于第二气缸8上的螺孔与第一活动板5上的螺孔对齐,方便螺栓组件13固定。
[0014]本实施例中,螺栓组件13包括紧固螺栓和与之配合的弹性垫片及力矩螺母,这样一来就能够将第二气缸8牢靠的固定在第一活动板5上。
[0015]本实用新型中,为避免所述第一活动板5在由第一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转,可在支架4上固定导向杆10,并在所述第一活动板5上设置与所述导向杆10匹配的导向孔。
[001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硅晶棒倒角设备,包括机体(I),机体(I)上设有用于放置硅晶棒的V形槽(2),V形槽(2)的下方设有安装于机体(I)内的打磨组件,V形槽(2)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硅晶棒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I)上的支架(4)、水平设置的第一活动板(5)、驱动第一活动板(5)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6)、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板(7)、固定在所述第一活动板(5)上的用于驱动两第二活动板(7)相向或相离运动的第二气缸(8),所述第二气缸(8)为两端均设有气缸杆的双轴气缸,两第二活动板(7)内侧相对位置装设有适于夹持硅晶棒的夹块(9),各夹块(9)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一夹块(9)由驱动电机(14)驱动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5)上设有沿第二气缸(8)轴向设置的燕尾凸台(12)或/和燕尾槽(11),所述第二活动板(7)的上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燕尾凸台(12)或/和燕尾槽(11)滑动配合的燕尾槽(11)或/和燕尾凸台(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晶棒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8)通过螺栓组件(13)固定在第一活动板(5)上,所述第一活动板(5)上对应安装第二气缸(8)的位置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二气缸(8)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晶棒倒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组件(13)包括紧固螺栓和与之配合的弹性垫片及力矩螺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硅晶棒倒角设备,结构合理,能够有效避免其上翻转机构在翻转工作过程中,第二气缸的气缸杆发生弯曲变形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晶棒的V形槽,V形槽的下方设有安装于机体内的打磨组件,V形槽的上方设有用于将硅晶棒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上的支架、第一活动板、第一气缸、第二活动板、第二气缸,两第二活动板内侧相对位置装设有适于夹持硅晶棒的夹块,各夹块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其中一夹块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第一活动板上设有沿第二气缸轴向设置的燕尾凸台或/和燕尾槽,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上端设有适于与所述燕尾凸台或/和燕尾槽滑动配合的燕尾槽或/和燕尾凸台。
【IPC分类】B24B9/06, B24B41/00
【公开号】CN205325366
【申请号】CN201620065273
【发明人】孙明祥
【申请人】浙江好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