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臭氧发生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09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冷式臭氧发生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有冷却水套的臭氧发生管。
目前水冷式臭氧发生管的冷却水套固定在外电极的外端,对外电极的介电质进行冷却,与外电极同心固定内电极,内外电极之间有间隙,用来使内外电极放电产生臭氧。由于放电产生的热量使介电材料温度升高,不利于臭氧的形成,而且介电材料温度升高会造成高压电击穿。有水冷的玻璃放电管在玻璃介质损坏时会造成放电空间进水,介电层的损坏即造成臭氧放电管的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介电材料能够得到有效冷却、不易被击穿的水冷式臭氧发生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冷却水套、金属外电极、内电极和电极支架,冷却水套的外壁为一圆柱,其上固定冷却水的进、出接头,冷却水套内壁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一圆环,两个圆环有一同轴的中心孔,中心孔内密封固定圆柱型的金属外电极,金属外电极与冷却水套形成一盛冷却水的空腔,金属外电极的内壁上有一高温烧制的搪瓷介电层,搪瓷介电层既耐高温,又可防锈,内电极为一不锈钢管,其外径比外电极的内径小,内电极通过电极支架同轴固定在外电极内,内、外电极之间形成一环状的空腔,内、外电极上接通高频高压电,即可在所述空腔放电,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臭氧。
金属外电极的外壁上有凸起的翅片,以增加金属外电极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金属外电极的介电层为搪瓷层,所以耐高温,不易电击穿损坏;(2)、由于金属外电极的外壁上有凸起的翅片,所以散热效果好,臭氧产生率高;(3)、由于内、外电极都为金属件,所以臭氧发生管的放电频率可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臭氧发生管的性能指标。
以下结合附图
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冷却水套1、金属外电极4、内电极5和电极支架6。冷却水套1的外壁为一圆柱,其上固定冷却水的进、出接头10、11,冷却水套1内壁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左右圆环13、14,左右圆环13、14各有一同轴的中心孔,中心孔内通过压环2和密封圈3密封固定圆柱型的金属外电极4。金属外电极4与冷却水套1形成一盛冷却水的空腔15,金属外电极4的外壁上有凸起的翅片16,以增加金属外电极4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金属外电极4的内壁上有一高温烧制的搪瓷介电层8,搪瓷介电层8既耐高温,又可防锈。内电极5为一不锈钢管,其外径比金属外电极4的内径小。内电极5通过电极支架6同轴固定在金属外电极4内,内电极5与金属外电极4之间形成一环状的空腔9,内电极5与金属外电极4上接通高频高压电,即可在所述空腔9中放电,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臭氧。
权利要求1.一种水冷式臭氧发生管,它包括冷却水套(1)、金属外电极(4)、内电极(5)和电极支架(6),冷却水套(1)的外壁为一圆柱,其上固定冷却水的进、出接头(10、11),冷却水套(1)内壁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左右圆环(13、14),左右圆环(13、14)各有一同轴的中心孔,中心孔内密封固定圆柱型的金属外电极(4),金属外电极(4)与冷却水套(1)形成一盛冷却水的空腔(15),其特征在于金属外电极(4)的内壁上有一高温烧制的搪瓷层(8),内电极(5)为一不锈钢管,其外径比金属外电极(4)的内径小,内电极(5)通过电极支架(6)同轴固定在金属外电极(4)内,内电极(5)与金属外电极(4)之间形成一环状的空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金属外电极(4)的外壁上有凸起的翅片(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有冷却水套的臭氧发生管,它包括冷却水套、金属外电极、内电极和电极支架,冷却水套的外壁为一圆柱,其上固定冷却水的进、出接头,冷却水套内壁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左右圆环,左右圆环各有一同轴的中心孔,中心孔内密封固定圆柱型的金属外电极,金属外电极与冷却水套形成一盛冷却水的空腔,金属外电极的内壁上有一高温烧制的搪瓷层,内电极为一不锈钢密闭管,其外径比金属外电极的内径小,内电极通过电极支架同轴固定在金属外电极内,内、外电极之间形成一环状的空腔,它具有介电材料能够得到有效冷却、不会被击穿、寿命长的优点。
文档编号C01B13/11GK2494351SQ0122777
公开日2002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4日
发明者张友夫, 柴振平 申请人:张友夫, 柴振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