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087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塞式铜氨液泵,尤其是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用于合成氨生产系统中高压废铜氨液压力能回收。由高压废铜氨液推动活塞另一端的新鲜铜氨液到工艺压力,取代原系统的部分电动铜氨液泵。
至今,国内外用于铜氨液压力能回收的机械有1、直动式活塞能量回收机。该机系统复杂、结构庞大、效率低,未能推广应用;2、液力透平。它不适用于流量不大的中小氮肥厂;3、旋转式活塞能量回收机。该结构难度大,不易实现;4、余压动力活塞式液压泵。(91200768.0专利号的活塞式液压泵)其活塞缸的前后缸盖都被固定在底板上,形成超静定结构;两活塞杆中间装有档块,通过卡箍连接,使纵向尺寸过大,轴线易偏斜,造成偏磨;换向滑阀为普通的圆柱形滑阀,未考虑中间换向机能及缓动结构。这种结构使操作调节困难,且极易造成换向时的液击,振动,零件损坏,没有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运行稳定的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
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包含有后缸盖1、19、缸体2、17、左缸左腔3、右缸右腔16、活塞4、15、活塞杆5、左缸右腔6、右缸左腔14、吸入阀7、12、密封结构8、排出阀9、13、中间体10、缓冲器11、20、传感器18、25、主阀21、底板22、电磁阀23、弹性支托24、26,其特征是两活塞缸卧式对置,缸体2、17通过中间体10连接,缸体2、17的自由端为加能微调高度的弹性支托结构24、26活塞杆5的密封结构8设置在中间体10内,活塞4、15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或可微动的球铰连接,两活塞缸的吸入阀7、12及排出阀9、13在中间体内各自对置,中间体1的排出口处设置缓冲器11,主阀21的高压废铜液进口处设置缓冲器20。主阀21的主阀芯设有导流槽及缓动锥。


图1为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后缸盖,2-缸体,3-左缸左腔,4-活塞,5-活塞杆,6-左缸右腔,7-吸入阀,8-密封结构,9-排出阀,10-中间体,11-缓冲器,12-吸入阀,13-排出阀,14-右缸左腔,15-活塞,16-右缸右腔,17-缸体,18-传感器,19-后缸盖,20-缓冲器,21-主阀,22-底板,23-电磁阀,24-弹性支托,25-传感器,26-弹性支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为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包含有后缸盖1、19,缸体2、17,左缸左腔3,右缸右腔16,活塞4、15,活塞杆5,左缸右腔6,右缸左腔14,吸入阀7、12,密封结构8,排出阀9、13,中间体10,缓冲器11、20,传感器18、25,主阀21,底板22,电磁阀23,弹性支托24、26,两活塞缸卧式对置,缸体2、17通过中间体10连接,缸体2、17的自由端为加能微调的弹性支托结构24、26,活塞杆5的密封结构8设置在中间体10内,活塞4、15与活塞杆5为固定连接或为可微动的球铰连接,两活塞缸的吸入阀7、12及排出阀9、13在中间体内各自对置,活塞缸活塞二边为进出不同液体的工作腔,左缸右腔6、右缸左腔14为泵端,进出新鲜铜氨液,左缸左腔3、右缸右腔16为液动力端,进出废铜氨液,活塞的动作由电磁阀23、主阀21及传感器18、25完成,中间体10的排出口处设置缓冲器11,主阀21的高压废铜氨液进口处设置缓冲器20。主阀21的主阀芯设有导流槽及缓动锥。
其工作原理如下如图电磁阀23的液流,使主阀21处于左位工作状态,高压废铜氨液进入右缸右腔16,推动活塞15,活塞杆5及活塞4左移,此时右缸左腔14的吸入阀12闭合,排出阀13打开,打出高压新鲜铜氨液至铜洗塔,而此时左缸左腔3向再生系统排出做完功的低压废铜氨液,左缸右腔排出阀9闭合,吸入阀7打开,吸入低压新鲜铜氨液到腔内。当活塞4运行到左极限位置,传感器25向电磁阀23发出信号,使电磁阀23处于左位状态,则主阀21处于右位状态,使铜洗塔底出来的高压废铜氨液流向左缸左腔3,活塞4、活塞杆5、活塞15右行,左缸吸入阀7闭合,排出阀9打开,向铜洗塔送去高压新鲜铜氨液,而右缸右腔16和右缸左腔14则做相反动作,右缸右腔16向再生系统排出做完功后的低压废铜氨液,右缸左腔14的排出阀13闭合,吸入阀12打开,吸入低压新鲜铜氨液,当活塞15行至右极限时,触发传感器18,活塞又向左运行,如此不断循环重复。缓冲器11、20用于改善换向瞬间高压液力冲击。
本机的结构便于制造、安装、操作、维修。对液体中含有大量气体及少量固体微粒的铜氨液介质,能保证长期稳定、可靠运行,能量回收率在74%以上,具有较大实施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包含有后缸盖1、19、缸体2、17、左缸左腔3、右缸右腔16、活塞4、15、活塞杆5、左缸右腔6、右缸左腔14、吸入阀7、12、密封结构8、排出阀9、13、中间体10、缓冲器11、20、传感器18、25、主阀21、底板22、电磁阀23、弹性支托24、26,其特征是两活塞缸卧式对置,缸体2、17通过中间体10连接,缸体2、17的自由端为加能微调高度的弹性支托结构24、26活塞杆5的密封结构8设置在中间体10内,活塞4、15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或可微动的球铰连接,两活塞缸的吸入阀7、12及排出阀9、13在中间体内各自对置,中间体10的排出口处设置缓冲器11,主阀21的高压废铜液进口处设置缓冲器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其特征在于主阀21的主阀芯设有导流槽及缓动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塞式铜氨液能量回收机,利用合成氨生产中高压废铜氨液推动活塞,使活塞另一端的低压新鲜铜氨液到工艺压力,达到压力能回收的目的。本机为两活塞缸卧式对置,用中间体连接、对中、承重,活塞杆将两缸的两活塞联结成一运动整体,使两活塞缸内的液体对应处于相反的工作状态,废铜氨液在两活塞缸中的换向由电液换向阀及传感器自动完成。运行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能量回收率高,具有较大实施价值和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C01C1/04GK2475722SQ0121933
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2日
发明者曹志锡, 郑美莲, 唐盛颂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