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溶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015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溶铜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铜箔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溶铜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铜箔生产过程中,溶铜罐的作用是把铜板原料溶解为硫酸铜溶液,再经过污液槽、净液槽进入铜箔生产工序,同时净液槽内的部分溶液会作为循环液经循环板换再次送入溶铜罐内。
[0003]现有的溶铜系统由第一溶铜系统和第二溶铜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第一溶铜系统包括一系统循环板换1、三个溶铜罐和一系统污液槽3,其中一系统循环板换I通过上液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一系统污液槽3通过溢流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第二溶铜系统包括二系统循环板换2、四个溶铜罐和二系统污液槽4,其中二系统循环板换2通过上液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二系统污液槽4通过溢流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
[0004]每个溶铜罐均设有溢流口,且溢流口的高度是一定的,这样溶铜罐内的浓硫酸铜溶液就以溢流的方式不断地向生产系统补充铜离子,同时来自系统循环板换的硫酸铜溶液也一直补给溶铜罐,操作人员正是通过调整系统循环板换内硫酸铜溶液的流量大小来控制溶铜罐向生产系统补给的铜离子速度,从而维持整个系统参数的平衡。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如:铜价上升,供应部采购原料不及时,或因运输问题等),铜板原料不能及时加入到溶铜罐中,会使溶铜罐中的铜离子浓度下降,酸浓度上升,从而破坏了系统中的供应平衡,使溶铜系统铜浓度下降,酸浓度上升,严重影响了后续生产所得铜箔成品的内在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维持铜、酸参数平衡的改进型溶铜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改进型溶铜系统,由第一溶铜系统和第二溶铜系统组成,第一溶铜系统包括一系统循环板换、三个溶铜罐和一系统污液槽,其中一系统循环板换通过上液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一系统污液槽通过溢流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第二溶铜系统包括二系统循环板换、四个溶铜罐和二系统污液槽,其中二系统循环板换通过上液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二系统污液槽通过溢流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其中,在二系统循环板换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开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支路的末端与一系统循环板换、一系统末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连接,且第一支路的末端仅与一系统末个溶铜罐的上端口连通;在二系统首个溶铜罐溢流口和二系统污液槽之间的溢流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二系统首个溶铜罐溢流口和第三阀门之间的溢流管路开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二支路的末端与一系统末个溶铜罐溢流口、一系统污液槽之间的溢流管道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二、三、四阀门,将一系统循环板换通往一系统末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路、与二系统循环板换通往二系统首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路连接起来,并将一系统末个溶铜罐溢流口通往一系统污液槽之间的溢流管路、与二系统首个溶铜罐溢流口通往二系统污液槽之间的溢流管路也连接起来,这样二系统的首个溶铜罐就变为第一、二溶铜系统的“机动”溶铜罐,当哪个溶铜系统的铜含量偏低时,就可以通过切换第一、二、三、四阀门,供给相应的溶铜系统。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现有的溶铜系统,第一溶铜系统含三个溶铜罐,第二溶铜系统含四个溶铜罐;通过设置第一、二、三、四阀门并将相应的管路连接,依据生产需求切换第一、二、三、四阀门,就可以使改进后的溶铜系统变换为:第一、二溶铜系统均只含三个溶铜罐(关闭第一、二、三和四阀门);或者第一溶铜系统含四个溶铜罐,第二溶铜系统含三个溶铜罐(关闭第一、三阀门,开启第二、四阀门);或者第一溶铜系统含三个溶铜罐,第二溶铜系统含四个溶铜罐(关闭第二、四阀门,开启第一、三阀门)这三种形式。当哪个系统的铜含量偏低时,就可以通过切换第一、二、三、四阀门,使第一、二溶铜系统的“机动”溶铜罐供给相应的系统,便于长时间维持系统铜、酸参数的平衡。改进后的溶铜系统还可节约溶解铜板用的大量蒸汽和空气流量,节约生产成本,延缓因缺原料铜板造成的铜酸参数波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溶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型溶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溶铜系统,由第一溶铜系统和第二溶铜系统组成,第一溶铜系统包括一系统循环板换1、三个溶铜罐和一系统污液槽3,其中一系统循环板换I通过上液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一系统污液槽3通过溢流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第二溶铜系统包括二系统循环板换2、四个溶铜罐和二系统污液槽4,其中二系统循环板换2通过上液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二系统污液槽4通过溢流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其中,在二系统循环板换2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5,第一阀门5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开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阀门6,第一支路的末端与一系统循环板换1、一系统末个溶铜罐IC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连接,且第一支路的末端仅与一系统末个溶铜罐IC的上端口连通。在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溢流口和二系统污液槽4之间的溢流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7,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溢流口和第三阀门7之间的溢流管路开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四阀门8,第二支路的末端与一系统末个溶铜罐IC溢流口、一系统污液槽3之间的溢流管道连接,且第二支路的末端仅与一系统末个溶铜罐IC的溢流口连通。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型溶铜系统使用时,可依据生产中不同系统对铜离子浓度的需求,将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 “机动”地与相应的系统连通或关闭,以便于长时间维持系统铜、酸参数的平衡。具体操作如下:若关闭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7和第四阀门8,则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未被使用,即第一、二溶铜系统均只含三个溶铜罐;若关闭第一阀门5、第三阀门7,开启第二阀门6、第四阀门8,则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被使用在第一溶铜系统,即第一溶铜系统含四个溶铜罐,第二溶铜系统含三个溶铜罐;若关闭第二阀门6、第四阀门8,开启第一阀门5、第三阀门7,则二系统首个溶铜罐2A被使用在第二溶铜系统,即第一溶铜系统含三个溶铜罐,第二溶铜系统含四个溶铜罐。
[0017]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改进型溶铜系统,由第一溶铜系统和第二溶铜系统组成,第一溶铜系统包括一系统循环板换、三个溶铜罐和一系统污液槽,其中一系统循环板换通过上液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一系统污液槽通过溢流管道与三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第二溶铜系统包括二系统循环板换、四个溶铜罐和二系统污液槽,其中二系统循环板换通过上液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上端口并联连接,二系统污液槽通过溢流管道与四个溶铜罐的溢流口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二系统循环板换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开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支路的末端与一系统循环板换、一系统末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连接,且第一支路的末端仅与一系统末个溶铜罐的上端口连通;在二系统首个溶铜罐溢流口和二系统污液槽之间的溢流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二系统首个溶铜罐溢流口和第三阀门之间的溢流管路开设有第二支路,第二支路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二支路的末端与一系统末个溶铜罐溢流口、一系统污液槽之间的溢流管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溶铜系统,由第一、二溶铜系统组成,第一溶铜系统包括三个溶铜罐、及与三个溶铜罐的上端口、溢流口并联连接的循环板换和污液槽;第二溶铜系统包括四个溶铜罐、及与四个溶铜罐的上端口、溢流口并联连接的循环板换和污液槽;其中,在二系统循环板换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和二系统首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开设有第一支路,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支路的末端与一系统循环板换、一系统末个溶铜罐上端口之间的上液管道连接。该系统可依据系统需求,将二系统首个溶铜罐“机动”地与相应的系统连通或关闭,以便于长时间维持系统铜、酸参数的平衡。
【IPC分类】C25D1-04, C01G3-10
【公开号】CN204509472
【申请号】CN201520129237
【发明人】赵原森, 李应恩, 郭稳平, 张永军, 杨卓林, 王琳琳, 李伟, 杨艺博, 姚于希
【申请人】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