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478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线传输及分配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
背景技术
已有的有线传输及分配网络如有线电视电容CA三极管TV系统采用传统的“树型”分配方式,分配网络是由普通的分支、分配器构成。由于器件分散不易管理,接头太多,回传均衡差异大,引入的外界噪声危害特别大,信号质量差,使得有线电视双向传输难以实现。而且这种不规范的“树型”分配网络,根本无法在前端机房控制每个用户端口信号的通断状态,因此它不利于有线电视系统向宽带信息网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终将被淘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接头太多,回传均衡差异大,信号质量差,无法在前端机房控制每个用户端口信号的通断状态的缺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1、数据解调模块2和电源模块5,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4和信号分配模块3,所述的电源模块5联接于射频放大模块1和数据解调模块2,射频放大模块1分两路,一路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另一路经数据解调模块2至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
所述的控制模块4内包括集成块IC401、集成块IC402、集成块IC403、集成块IC404和集成块IC405,电阻R401、电阻R402、电阻R403、电阻R404,晶体震荡器JT401、电容C401、电容C402及发光二极管D401;所述的电阻R401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402和集成块IC401的第2脚,电阻R402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03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与集成块IC401的第1脚、发光二极管D401的负极、集成块IC402的第7脚相联接,电阻R404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401的正极;集成块IC402的8、9脚与集成块IC403的5、6脚相联接,集成块IC402输出口B的8个管脚10、11、12、13、14、15、16、17脚分别对应联接到集成块IC404的2、4、6、8、11、13、15、17脚,集成块IC402输出口C的8个管脚18、19、20、21、22、23、24、25脚分别对应联接到集成块IC405的2、4、6、8、11、13、15、17脚;集成块IC404的18、16、14、12、3、5、7、9脚,分别对应联接到信号分配模块3中电子开关MK1至电子开关MK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DY1至控制信号输入端DY8脚,集成块IC405的18、16、14、12、3、5、7、9脚,分别对应联接到信号分配模块3中电子开关MK9至电子开关MK1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DY9至控制信号输入端DY16脚,集成块IC402的3、5、6脚悬空,第26、27脚接4MHz晶体震荡器JT401的两端,晶体震荡器JT401的两端还分别接有接地的电容C201、电容C202。
所述信号分配模块3包括信号分配网络及电子开关两部分①信号分配网络由二分配器B300;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09、一分支器B310、一分支器B311、一分支器B312、一分支器B313、一分支器B314、一分支器B315、一分支器B316;电阻R300、电阻R301、电阻R302、电阻R303、电阻R304、电阻R305、电阻R306、电阻R307、电阻R308、电阻R309、电阻R310、电阻R311、电阻R312、电阻R313、电阻R314、电阻R315、电阻R316、电阻R317、电阻R318;电容C300、电容C301、电容C302、电容C303、电容C304、电容C305、电容C306、电容C307、电容C308、电容C309、电容C310、电容C311、电容C312、电容C313、电容C314、电容C315、电容C316等元件组成,其中二分配器B300的输入端联接至射频放大模块1的输出端,电阻R300并联在二分配器B300的输入与地之间,二分配器B30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1、一分支器B301的输入端和电容C309、一分支器B309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9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2、一分支器B302的输入端和电容C310、一分支器B310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9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1、电阻R309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1、电子开关MK9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1、射频信号输入端DA9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1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3、一分支器B303的输入端和电容C311、一分支器B311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10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2、电阻R310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2、电子开关MK10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2、射频信号输入端DA10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11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4、一分支器B304的输入端和电容C312、一分支器B312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11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3、电阻R311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3、电子开关MK1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3、射频信号输入端DA11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1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5、一分支器B305的输入端和电容C313、一分支器B313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12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4、电阻R312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4、电子开关MK12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4、射频信号输入端DA12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1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6、一分支器B306的输入端和电容C314、一分支器B314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13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5、电阻R313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5、电子开关MK13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5、射频信号输入端DA13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1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7、一分支器B307的输入端和电容C315、一分支器B315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14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6、电阻R314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6、电子开关MK14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6、射频信号输入端DA14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15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8、一分支器B308的输入端和电容C316、一分支器B316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15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7、电阻R315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7、电子开关MK15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7、射频信号输入端DA15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1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317、电阻R318接地;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16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8、电阻R316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8、电子开关MK16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8、射频信号输入端DA16端相联接;②电子开关部分共含有16个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均由电阻R01、电阻R02、电阻R03、电阻R04、电阻R05、电阻R06、电阻R07、电阻R08和电阻R09,电容C01、电容C02、电容C03、电容C04、电容C05、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1、电感器L02、电感器L03、电感器L04、电感器L05、电感器L06、电感器L07,PIN二极管D01、PIN二极管D02、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发光二极管D05元件构成;其中,电容C01一端与射频信号输入端DA及电阻R01相联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01、PIN二极管D01相联接;电感器L01的另一端接电阻R02,电阻R02、电阻R03、电阻R06、电阻R07、电阻R08的另一端接2.5V基准电压输入端;PIN二极管D01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2、电感器L03、PIN二极管D02相联接,PIN二极管D02的另一端与电容C02、电阻R03相联接;电阻R01、电阻R05、电容C02、电容C04、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7、发光二极管D05的另一端接地,电感器L02的另一端与电阻R04、电阻R05、电阻R09、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5相联接;电感器L03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4、电容C03相联接,电感器L04的另一端接电阻R06,电容C03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5、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相联接;PIN二极管D03的另一端与电容C04、电阻R07相联接,PIN二极管D04的另一端与电容C05、电感器L06相联接,电感器L06的另一端与电阻R08相联接,电容C05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7及射频信号输出端D0相联接,电阻R09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05相联接,电阻R04的另一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DY相联接。
所述的数据解调模块2内包括电阻R201、电阻R202、电阻R203、电阻R204、电阻R205、电阻R206、电阻R207、电阻R208、电阻R209、电阻R210、电阻R211、电阻R212、电阻R213、电阻R214、电阻R215、电阻R216和电阻R217,电容C201、电容C202、电容C203、电容C204、电容C205、电容C206、电容C207、电容C208、电容C209、电容C210和电容C211,晶体震荡器JT201,三极管T201,电感器L201,数据解调芯片IC201,滤波器F501、滤波器F502;所述的电阻R201一端与射频放大模块1、电阻R202相联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202的另一端与滤波器F501的输入端相联接;滤波器F501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201联接到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20脚;晶体震荡器JT201一端与电容C202、电容C203相联接,另一端联接到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2脚,电容C203的接地端通过电阻R203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电容C20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2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201的一端和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3脚相联接,电感器L20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17接12V电压输入端;滤波器F502的一端与电阻R212、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7脚相联接,另一端与电阻R213、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5脚相联接;三极管T201的基极与电阻R214、电阻R215、电阻R210及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18脚相联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电阻R216及控制模块4内集成块IC401的第3脚相联接;在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与三极管T201基极间接有电阻R210,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6脚与13脚间接有电阻R211;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4脚与15脚间串联,电阻R207、电阻R209,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4脚的分支端接接地的电容C207,在电阻R207与电阻R209间接接地的电阻R208,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7脚与电阻R212的一端联接,电阻R212的另一端通过电感器L202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1脚、通过电容C208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8脚、联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9脚,电感器L202上并联有电容C211;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9脚与10脚相联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3脚接于电感器L201与电容C202的接点;接地的电容C209和接地的电容C210接于电容C208与电阻R212之间,电感器L202的另一端接5V电压输入端,该电压输入端通过电感器L203、电阻R204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在电阻R204与电感器L203和电感器L201的接点间并联接有接地的电容C204和电容C2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中心计算机的可寻址管理方式,可直接在前端机房控制每个用户端口的信号通断状态,其方式与电信局对用户电话状态的控制十分相似。这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主要核心问题,也就是为了解决收费问题。
2、无需对原前端信号进行任何处理,使用简便,保证了传输信号质量。
3、将用户分配网络、用户放大器、用户寻址控制器集成一体,性价比高。防劫能力较强,安全可靠,安装规范有利于网络的标准化,规范化设计。
4、本实用新型可兼容于任何信号的传输,并可双向传输,保密性好,任何用户无法获得密码,信号只能受前端机房控制。
5、信号容量大,可按750MHz/80套节目设计,用于有线电视则不再因节目容量增加而使设备淘汰更新,数据加密调制器载频为110MHz或指定频率,不占用标准有线电视频道。
6、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户均成本低,特别适于有线电视综合宽带网的收费管理。
7、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克服交互式网络的彻底解决网络中“上行噪声干扰”、“上行通道安全性”、“汇集均衡”等技术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多年的收费难的难题。
8、电源部分采用环型互感式稳压电源和低压开关式稳压电源相结合,利用他们各自的优点,环型互感式稳压电源过荷能力强、能承受和抑制部分电源干扰脉冲和感应雷电复杂成分脉冲的干扰优点并结合开关式稳压电源效率高适应电压范围宽的优点,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加电源的可靠性。
9、面向交互式设计,便于网络升级。
10、本控制器集射频放大、信号分配、端口控制于一体。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有线电视技术结合在一起,即完成了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和分配,又实现了在前端机房就能够对每个用户端口的收视状态进行开通或关断的控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图2是功能方框原理示意图;图3是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射频放大模块和数据解调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6是信号分配模块中信号分配网络的电路原理图;图7是信号分配模块中的电路原理图;图8是多个电子开关的外部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针对双向网可实施的物理模型进行优化,在“集中分配理论”、“零增益传输系统模型”、“多途径抑制上行噪声干扰的对策”、“汇集均衡”等理论基础上又运用了“噪声与干扰抑制”基本原理,同时结合了计算机、通信、抗干扰、有线电视等技术。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由射频放大模块1、数据解调模块2、控制模块4、信号分配模块3及电源模块5五部分组成。所说的电源模块5联接于射频放大模块1和数据解调模块2,射频放大模块1分两路,一路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另一路经数据解调模块2至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混合电阻RF信号通过传输网络传递到网络末端终端控制器,经射频放大模块1进行放大后分两路传送,一路经信号分配模块3将电视信号分配到各个高频电子开关;另一路经数据解调模块2将前端计算机发出的用户控制信息送至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接收/转发符合本地地址(终端地址)的用户控制信息至信号分配模块3,来控制各路电子开关的开通和关断。实现由前端机房通过计算机来自动控制每个用户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状态,即开通和关断。
参见图2~图8下面将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描述。
其中所说的电源模块5包括变压器B501,电感器L501、电感器L502、电感器L503,整流二极管D501、整流二极管D502、整流二极管D503、整流二极管D504,稳压二极管D505,过压保护二极管D506,开关二极管D507、开关二极管D508、开关二极管D509,三极管T501、三极管T502,场效应管T503,集成电路IC501、集成电路IC502、集成电路IC503,电阻R501、电阻R502、电阻R503、电阻R504、电阻R505、电阻R506、电阻R507、电阻R508、电阻R509、电阻R510、电阻R511、电阻R512、电阻R513,电容C501、电容C502、电容C503、电容C504、电容C505、电容C506、电容C507、电容C508、电容C509、电容C510、电容C511,三端稳压器LM7805,大功率晶体管T504;其中变压器B501次极通过电感器L501分别与整流二极管D501、整流二极管D502、整流二极管D503、整流二极管D504相联接,整流二极管D502、整流二极管D504的负极与电容C501、电容C502、电容C511、电阻R501、电阻R502、电阻R505、三极管T503的S极相联接,三极管T503的漏极与过压保护二极管D506、电感器L502相联接,三极管T501的集电极与电阻R502相联接,基极与电阻R501相联接,发射极与电阻R503、电容C507、集成电路IC501、集成电路IC502的第八脚相联接,三极管T50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07、电阻R508、电阻R506与三极管T503的栅极相联接,基极通过电阻R509、电容C504与集成电路IC502的Q端相联接,发射极接地;电阻R504分别与集成电路IC502的6、7脚相联接,集成电路IC501的1脚与集成电路IC502的5脚及电容C506的正端相联接,2脚与电阻R511、电阻R512、电容C509、电容C506相联接,3脚与电阻R510、电容C508及集成电路IC503相联接,电阻R510、电阻R511、电容C509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502、电感器L503、电容C505相联接;电感器L503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504、接地的电容C510相联接,电感器L504的初级绕组端接集成电路IC14的输入端,次级绕组端接集成电路IC14的接地2脚,集成电路IC14的第3脚即输出端接5V电压和电阻R513的一端,电阻R513的另一端接开关二极管D507;2.5V电压和大功率晶体管T504的集电极、开关二极管D507、开关二极管D508、开关二极管D509串联,开关二极管D509与大功率晶体管T504的基极相接,发射极接地。
其工作原理为首先由变压器B501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压,变为低压27V。经整流二极管D501、整流二极管D502、整流二极管D503、整流二极管D504整流,电容C501、电容C502滤波,输出35V直流电压。三极管T501、电阻R501、电阻R502、稳压二极管D505组成8V稳压电路,为集成电路IC501、集成电路IC502提供供电电压。集成电路IC502为脉宽震荡器,第3脚输出宽度一定的脉冲信号,经三极管T502放大,控制三极管T503的导通与截止,由三极管T503漏极输出的脉冲电压,经电感器L502、电容C505、电感器L503、电容C510组成的两级电感器L电容C滤波电路平滑滤波后,输出12V直流电压。反馈电压由12V输出端经电阻R11、电阻R512,电容C509接到集成电路IC501的第2脚。当输出电压升高,集成电路IC501第2脚电压也升高,集成电路IC501第1脚电位下降,集成电路IC502第3脚输出的脉冲宽度减小,输出电压降低。反之依然。
5V电压是由电源电压D电容C12V经三端稳压器LM7805变为D电容C5V;5V电压分出一路经电容滤波,电阻降压及开关二极管1N4148、大功率晶体管TIP41电容C稳压后得到2.5V固定偏置电压,为信号分配模块3内的电子开关提供供电电压。
其中所说的射频放大模块1包括电感器L101、电感器L102、电感器L103,电容C101、电容C102、电容C103、电容C104、电容C105、电容C106、电容C107和电容C108,放电管D101,衰减器ATT1、衰减器ATT2,均衡器EQ,双向滤波器F1、双向滤波器F2,正向放大模块MK1,反向放大模块MK2;电容C101一端与电感器L101、电感器L102、放电管D101相联接,另一端与双向滤波器F1的输入端相联接,电容C103一端与双向滤波器F1相联接,另一端与电容C104、电感器L103相联接,电容C104另一端与衰减器ATT1相联接,衰减器ATT1另一端与均衡器EQ相联接,均衡器EQ另一端与电子开关MK1输入端相联接,电子开关MK1输出端与电容C105相联接,电容C105另一端与双向滤波器F2相联接,双向滤波器F2输出端与电容C106相联接,双向滤波器F2的另一端与电容C107相联接,电容C107另一端与衰减器ATT2相联接,衰减器ATT2另一端与电容C108相联接,电容C108另一端与电子开关MK2输入端相联接,电子开关MK2输出端与双向滤波器F1另一端相联接;电感器L102与电容C102联接,两者的接点接有60V交流输入端,电感器L103、放电管D101、电容C102接地。电容C106与数据解调模块2相接。
其工作原理是经过网络传送过来的下行射频信号(68~80dBuV)进入终端控制器后,经过高压电容103Z/1KV耦合进入双向滤波器F1,经过滤波出来后的信号进入衰减器ATT1,再进均衡器EQ经过均衡修整后进入频响修整电路,保证曲线平坦后进入放大模块电子开关MK1(12V供电型号为HW7527电容C),信号经过放大后,进入双向滤波器F2再次滤波,滤波后一路经高温屏蔽线的联接进入控制信号和分配模块,一路进入数据解调单元。
由信号分配网络传送过来的上行射频信号,经过电容C106耦合进入双向滤波器F2,经过滤波出来后的信号通过衰减器衰减器ATT2,进入反向放大模块MK2,信号经过放大后,进入双向滤波器F1再次滤波,由电容C101送出。
其中所说的数据解调模块2内包括电阻R201、电阻R202、电阻R203、电阻R204、电阻R205、电阻R206、电阻R207、电阻R208、电阻R209、电阻R210、电阻R211、电阻R212、电阻R213、电阻R214、电阻R215、电阻R216和电阻R217,电容C201、电容C202、电容C203、电容C204、电容C205、电容C206、电容C207、电容C208、电容C209、电容C210和电容C211,晶体震荡器JT201,三极管T201,电感器L201,数据解调芯片IC201,滤波器F501、滤波器F502;所述的电阻R201一端与射频放大模块1、电阻R202相联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202的另一端与滤波器F501的输入端相联接;滤波器F501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201联接到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20脚;晶体震荡器JT201一端与电容C202、电容C203相联接,另一端联接到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2脚,在电容C203的接地端通过电阻R203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电容C20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2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201的一端和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3脚相联接,电感器L20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17接12V电压输入端;滤波器F502的一端与电阻R212、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7脚相联接,另一端与电阻R213、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5脚相联接;三极管T201的基极与电阻R214、电阻R215、电阻R210及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18脚相联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电阻R216及控制模块(4)内集成块IC401的第3脚相联接;在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与三极管T201基极间接有电阻R210,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6脚与13脚间接有电阻R211;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4脚与15脚间串联,电阻R207、电阻R209,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4脚的分支端接接地的电容C207,在电阻R207与电阻R209间接接地的电阻R208,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7脚与电阻R212的一端联接,电阻R212的另一端通过电感器L202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1脚、通过电容C208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8脚、联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9脚,电感器L202上并联有电容C211;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9脚与10脚相联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3脚接于电感器L201与电容C202的接点;接地的电容C209和接地的电容C210接于电容C208与电阻R212之间,电感器L202的另一端接5V电压输入端,该电压输入端通过电感器L203、电阻R204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在电阻R204与电感器L203和电感器L201的接点间并联接有接地的电容C204和电容C205。
其工作原理是信号经过电容C106耦合后经电阻R202进入滤波器F501,滤出110MHz数据载波信号,再经过电容C201进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输入端20脚。晶体震荡器JT201、电容C202、电容C203、电感器L201构成本地震荡回路。产生的本振信号与20脚输入的数据载波信号在芯片内部进行混频。混频后的信号经陶瓷滤波器F502滤波后,得到6.5MHz的第二中频信号。该信号经过芯片内部正交解调移项电路处理后,还原出数据信号,再通过芯片内部的一个数据整形比较器,滤除杂波后,由18脚输出到三极管T201的基极,经三极管T201倒相后,由集电极输出至控制模块4内集成块IC401的第3脚。
其中所说的控制模块4内包括集成块IC401、集成块IC402、集成块IC403、集成块IC404和集成块IC405,电阻R401、电阻R402、电阻R403、电阻R404,晶体震荡器JT401、电容C401、电容C402及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D401;所述的电阻R401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402和集成块IC401的第2脚,电阻R402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03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与集成块IC401的第1脚、发光二极管D401的负极、集成块IC402的第7脚相联接,电阻R404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401的正极; 集成块IC402的8、9脚与集成块IC403的5、6脚相联接,集成块IC402输出口B的8个管脚10、11、12、13、14、15、16、17脚分别对应联接到集成块IC404的2、4、6、8、11、13、15、17脚,集成块IC402输出口电容C的8个管脚18、19、20、21、22、23、24、25脚分别对应联接到集成块IC405的2、4、6、8、11、13、15、17脚;集成块IC404的18、16、14、12、3、5、7、9脚,分别对应联接到信号分配模块3中电子开关MK1至电子开关MK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DY1至控制信号输入端DY8脚,集成块IC405的18、16、14、12、3、5、7、9脚,分别对应联接到信号分配模块3中电子开关MK9至电子开关MK1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DY9至控制信号输入端DY16脚,集成块IC402的3、5、6脚悬空,第26、27脚接4MHz晶体震荡器JT401的两端,晶体震荡器JT401的两端还分别接有接地的电容C201、电容C202。
其工作原理是由数据解调模块2来的数据信号,经集成块IC401再次整形后,由1脚输出至单片机(P集成电路IC16电容C57)集成块IC402的输入端电阻RA1。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中所含的地址信息,与存储在可擦除存储器(24电感器L电容C01B)集成块IC403内的本地地址进行比较,取出相同地址的控制信号,分别通过自身的两个输出端口(电阻RB口、电阻R电容C口)的16个输出端子电阻RB0至电阻RB7,电阻R电容C0至电阻R电容C7,送到多路驱动器(M电容C74H电容C244)集成块IC404、集成块IC405的相应输入端,再由其对应的输出端,输出至信号分配模块3中高频电子开关MK1到电子开关MK1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DY1至控制信号输入端DY16端子,以控制每个用户端口的开通或关断。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D401为数据指示灯,灯亮表示电路工作正常,灯闪烁,表示有数据信号传输过来。
所说的所述信号分配模块3包括信号分配网络及电子开关两部分
①信号分配网络由二分配器B300;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09、一分支器B310、一分支器B311、一分支器B312、一分支器B313、一分支器B314、一分支器B315、一分支器B316;电阻R300、电阻R301、电阻R302、电阻R303、电阻R304、电阻R305、电阻R306、电阻R307、电阻R308、电阻R309、电阻R310、电阻R311、电阻R312、电阻R313、电阻R314、电阻R315、电阻R316、电阻R317、电阻R318;电容C300、电容C301、电容C302、电容C303、电容C304、电容C305、电容C306、电容C307、电容C308、电容C309、电容C310、电容C311、电容C312、电容C313、电容C314、电容C315、电容C316等元件组成,其中二分配器B300的输入端联接至射频放大模块1的输出端,电阻R300并联在二分配器B300的输入与地之间,二分配器B30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1、一分支器B301的输入端和电容C309、一分支器B309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9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2、一分支器B302的输入端和电容C310、一分支器B310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9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1、电阻R309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1、电子开关MK9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1、射频信号输入端DA9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1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3、一分支器B303的输入端和电容C311、一分支器B311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10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2、电阻R310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2、电子开关MK10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2、射频信号输入端DA10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11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4、一分支器B304的输入端和电容C312、一分支器B312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11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3、电阻R311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3、电子开关MK1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3、射频信号输入端DA11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1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5、一分支器B305的输入端和电容C313、一分支器B313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12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4、电阻R312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4、电子开关MK12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4、射频信号输入端DA12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1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6、一分支器B306的输入端和电容C314、一分支器B314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13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5、电阻R313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5、电子开关MK13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5、射频信号输入端DA13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1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7、一分支器B307的输入端和电容C315、一分支器B315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14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6、电阻R314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6、电子开关MK14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6、射频信号输入端DA14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15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8、一分支器B308的输入端和电容C316、一分支器B316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15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7、电阻R315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7、电子开关MK15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7、射频信号输入端DA15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1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317、电阻R318接地;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16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8、电阻R316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8、电子开关MK16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8、射频信号输入端DA16端相联接;②电子开关部分共含有16个电子开关电子开关MK1至电子开关MK16。所述电子开关均由电阻R01、电阻R02、电阻R03、电阻R04、电阻R05、电阻R06、电阻R07、电阻R08,电容C01、电容C02、电容C03、电容C04、电容C05、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1、电感器L02、电感器L03、电感器L04、电感器L05、电感器L06、电感器L07,PIN二极管D01、PIN二极管D02、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发光二极管D05元件构成;其中,电容C01一端与射频信号输入端DA及电阻R01相联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01、PIN二极管D01相联接;电感器L01的另一端接电阻R02,电阻R02、电阻R03、电阻R06、电阻R07、电阻R08的另一端接2.5V基准电压输入端;PIN二极管D01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2、电感器L03、PIN二极管D02相联接,PIN二极管D02的另一端与电容C02、电阻R03相联接;电阻R01、电阻R05、电容C02、电容C04、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7、发光二极管D05的另一端接地,电感器L02的另一端与电阻R04、电阻R05、电阻R09、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5相联接;电感器L03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4、电容C03相联接,电感器L04的另一端接电阻R06,电容C03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5、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相联接;PIN二极管D03的另一端与电容C04、电阻R07相联接,PIN二极管D04的另一端与电容C05、电感器L06相联接,电感器L06的另一端与电阻R08相联接,电容C05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7及射频信号输出端D0相联接,电阻R09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05相联接,电阻R04的另一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DY相联接。
在该电路中,电容C01、电容C03、电容C05为射频耦合电容,电阻R02、电阻R03、电阻R06、电阻R07、电阻R08为PIN二极管PIN二极管D01、PIN二极管D02、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的偏置电阻。电容C02、电容C04、电容C06、电容C07为高频去耦电容。电感器L01、电感器L02、电感器L04、电感器L05、电感器L06为PIN二极管PIN二极管D01、PIN二极管D02、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提供直流通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D05用于电子开关的状态指示。
其工作原理是由射频放大模块1来的射频信号经高温屏蔽线联接到信号分配模块3内二分配器B300的输入端,经二分配器B300的输出端,将信号分为两路。每一路都串接了8个一分支器。其中,第一路分支器串接的顺序为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08。第二路分支器串接的顺序为一分支器B309、一分支器B310、一分支器B311、一分支器B312、一分支器B313、一分支器B314、一分支器B315、一分支器B316。通过串接在电路中的各个分支器的分支端口,将射频信号分别传送到了所有电子开关MK1至电子开关MK16的信号输入端射频信号输入端DA1到射频信号输入端DA16。这样就完成了信号的分配。在这里,所有高频电子开关都是一样的,分配给高频电子开关的所有信号都是一样的。由控制电路来的控制信号被送到了相应电子开关MK1至电子开关MK16的对应控制端控制信号输入端DY1到控制信号输入端DY16。
由分配网络分支端口送到电子开关输入端子射频信号输入端DAn上的射频信号经电容C01耦合到PIN二极管PIN二极管D01的负极,若加在电子开关控制端子控制信号输入端DYn上的由控制模块4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则PIN二极管PIN二极管D01、PIN二极管D04正偏,PIN二极管D02、PIN二极管D03反偏,电子开关接通,射频信号由输入端子射频信号输入端DAn传送到输出端子控制信号输入端DYn;若加在电子开关控制端子控制信号输入端DYn上的由控制模块4传送过来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则PIN二极管PIN二极管D01、PIN二极管D04被反偏,PIN二极管D02、PIN二极管D03正偏,射频信号被阻断,PIN二极管D02、电容C02、PIN二极管D03、电容C03将漏过来的信号对地旁路,电子开关关闭,输出端子控制信号输入端DYn则无射频信号输出。即若某路控制信号为高电平,该路的电子开关被打开,则接到该路用户的射频电视信号被接通;若某路控制信号为低电平,该路的电子开关被断开,则接到该路用户的射频电视信号被关断。这样就实现了在前端机房利用计算机经过传输网络来控制各个用户端口射频电视信号的开通或关断。
上行信号的控制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的控制过程一样,只是信号流程相反,输入电平为103±5dBuV,当用户终端设备电容CaB电感器Le Modem以载频形式发出信号,通过用户家中的用户盒、分配系统的用户终端控制器的输出口进。衰减控制量大于62dB。电平经过磁芯损耗后,再经过反向放大模块放大,补偿了分支损耗,保证输出电平正常输出,返回到前端。
总的工作原理是用户控制信息通过前端控制中心主控计算机发出管理控制指令,数据加密调制器进行数据编码,经过FSK调制即移频键控调制后,以射频形式与前端电容CA三极管TV信号混合,混合后的电阻RF信号通过传输网络传递到网络末端终端控制器。用户终端控制器是集放大器、信号分配网络、数据解调器、微处理器、高频电子开关为一体的设备。终端控制器进行放大并分两路传送,一路经信号分配网络后到高频电子开关;另一路经带通滤波后送到数据解调单元,数据解调单元将前端控制中心送来的控制指令还原,送到微处理器电容CPU中执行控制操作,电容CPU对用户控制信息进行地址过滤,只接收/转发符合本地地址即终端地址的用户控制信息,终端控制器的地址保存在其存储器E2p电阻ROM内,根据用户状态情况,终端控制器转发控制信息。在微处理器识别信息后,向高频电子开关输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以实现对用户端口射频电视信号的开通或关断状态。网络管理者在前端控制中心借助计算机管理平台即可实现对用户进行状态控制和网络管理。
权利要求1.一种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1)和电源模块(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4)、数据解调模块(2)和信号分配模块(3),所述的电源模块(5)联接于射频放大模块(1)和数据解调模块(2),射频放大模块(1)分两路,一路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另一路经数据解调模块(2)至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4)内包括集成块IC401、集成块IC402、集成块IC403、集成块IC404和集成块IC405,电阻R401、电阻R402、电阻R403、电阻R404,晶体震荡器JT401、电容C401、电容C402及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D401;所述的电阻R401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402和集成块IC401的第2脚,电阻R402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403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与集成块IC401的第1脚、发光二极管D401的负极、集成块IC402的第7脚相联接,电阻R404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401的正极;集成块IC402的8、9脚与集成块IC403的5、6脚相联接,集成块IC402输出口B的8个管脚10、11、12、13、14、15、16、17脚分别对应联接到集成块IC404的2、4、6、8、11、13、15、17脚,集成块IC402输出口电容C的8个管脚18、19、20、21、22、23、24、25脚分别对应联接到集成块IC405的2、4、6、8、11、13、15、17脚;集成块IC404的18、16、14、12、3、5、7、9脚,分别对应联接到信号分配模块3中电子开关MK1至电子开关MK8的控制信号输入端DY1至控制信号输入端DY8脚,集成块IC405的18、16、14、12、3、5、7、9脚,分别对应联接到信号分配模块3中电子开关MK9至电子开关MK1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DY9至控制信号输入端DY16脚,集成块IC402的3、5、6脚悬空,第26、27脚接4MHz晶体震荡器JT401的两端,晶体震荡器JT401的两端还分别接有接地的电容C201、电容C20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分配模块(3)包括信号分配网络及电子开关两部分①信号分配网络由二分配器B300;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09、一分支器B310、一分支器B311、一分支器B312、一分支器B313、一分支器B314、一分支器B315、一分支器B316;电阻R300、电阻R301、电阻R302、电阻R303、电阻R304、电阻R305、电阻R306、电阻R307、电阻R308、电阻R309、电阻R310、电阻R311、电阻R312、电阻R313、电阻R314、电阻R315、电阻R316、电阻R317、电阻R318;电容C300、电容C301、电容C302、电容C303、电容C304、电容C305、电容C306、电容C307、电容C308、电容C309、电容C310、电容C311、电容C312、电容C313、电容C314、电容C315、电容C316等元件组成,其中二分配器B300的输入端联接至射频放大模块1的输出端,电阻R300并联在二分配器B300的输入与地之间,二分配器B300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1、一分支器B301的输入端和电容C309、一分支器B309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9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2、一分支器B302的输入端和电容C310、一分支器B310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1、一分支器B309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1、电阻R309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1、电子开关MK9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1、射频信号输入端DA9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1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3、一分支器B303的输入端和电容C311、一分支器B311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2、一分支器B310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2、电阻R310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2、电子开关MK10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2、射频信号输入端DA10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11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4、一分支器B304的输入端和电容C312、一分支器B312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3、一分支器B311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3、电阻R311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3、电子开关MK1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3、射频信号输入端DA11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1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5、一分支器B305的输入端和电容C313、一分支器B313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4、一分支器B312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4、电阻R312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4、电子开关MK12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4、射频信号输入端DA12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13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6、一分支器B306的输入端和电容C314、一分支器B314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5、一分支器B313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5、电阻R313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5、电子开关MK13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5、射频信号输入端DA13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14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7、一分支器B307的输入端和电容C315、一分支器B315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6、一分支器B314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6、电阻R314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6、电子开关MK14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6、射频信号输入端DA14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15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容C308、一分支器B308的输入端和电容C316、一分支器B316的输入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7、一分支器B315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7、电阻R315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7、电子开关MK15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7、射频信号输入端DA15端相联接;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16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317、电阻R318接地;一分支器B308、一分支器B316的分支端,一边分别通过电阻R308、电阻R316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子开关MK8、电子开关MK16的射频信号输入端DA8、射频信号输入端DA16端相联接;②电子开关部分共含有16个电子开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均由电阻R01、电阻R02、电阻R03、电阻R04、电阻R05、电阻R06、电阻R07、电阻R08,电容C01、电容C02、电容C03、电容C04、电容C05、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1、电感器L02、电感器L03、电感器L04、电感器L05、电感器L06、电感器L07,PIN二极管D01、PIN二极管D02、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发光二极管D05元件构成;其中,电容C01一端与射频信号输入端DA及电阻R01相联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01、PIN二极管D01相联接;电感器L01的另一端接电阻R02,电阻R02、电阻R03、电阻R06、电阻R07、电阻R08的另一端接2.5V基准电压输入端;PIN二极管D01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2、电感器L03、PIN二极管D02相联接,PIN二极管D02的另一端与电容C02、电阻R03相联接;电阻R01、电阻R05、电容C02、电容C04、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7、发光二极管D05的另一端接地,电感器L02的另一端与电阻R04、电阻R05、电阻R09、电容C06、电容C07、电感器L05相联接;电感器L03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4、电容C03相联接,电感器L04的另一端接电阻R06,电容C03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5、PIN二极管D03、PIN二极管D04相联接;PIN二极管D03的另一端与电容C04、电阻R07相联接,PIN二极管D04的另一端与电容C05、电感器L06相联接,电感器L06的另一端与电阻R08相联接,电容C05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07及射频信号输出端D0相联接,电阻R09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05相联接,电阻R04的另一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DY相联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解调模块(2)内包括电阻R201、电阻R202、电阻R203、电阻R204、电阻R205、电阻R206、电阻R207、电阻R208、电阻R209、电阻R210、电阻R211、电阻R212、电阻R213、电阻R214、电阻R215、电阻R216和电阻R217,电容C201、电容C202、电容C203、电容C204、电容C205、电容C206、电容C207、电容C208、电容C209、电容C210和电容C211,晶体震荡器JT201,三极管T201,电感器L201,数据解调芯片IC201,滤波器F501、滤波器F502;所述的电阻R201一端与射频放大模块(1)、电阻R202相联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202的另一端与滤波器F501的输入端相联接;滤波器F501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201联接到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20脚;晶体震荡器JT201一端与电容C202、电容C203相联接,另一端联接到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2脚,在电容C203的接地端通过电阻R203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电容C20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2的另一端与电感器L201的一端和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3脚相联接,电感器L20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17接12V电压输入端;滤波器F502的一端与电阻R212、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7脚相联接,另一端与电阻R213、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5脚相联接;三极管T201的基极与电阻R214、电阻R215、电阻R210及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18脚相联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电阻R216及控制模块(4)内集成块IC401的第3脚相联接;在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与三极管T201基极间接有电阻R210,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6脚与13脚间接有电阻R211;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4脚与15脚间串联,电阻R207、电阻R209,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4脚的分支端接接地的电容C207,在电阻R207与电阻R209间接接地的电阻R208,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7脚与电阻R212的一端联接,电阻R212的另一端通过电感器L202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1脚、通过电容C208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8脚、联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9脚,电感器L202上并联有电容C211;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9脚与10脚相联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第3脚接于电感器L201与电容C202的接点;接地的电容C209和接地的电容C210接于电容C208与电阻R212之间,电感器L202的另一端接5V电压输入端,该电压输入端通过电感器L203、电阻R204接数据解调芯片IC201的17脚;在电阻R204与电感器L203和电感器L201的接点间并联接有接地的电容C204和电容C20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有线传输及分配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接头太多,回传均衡差异大,信号质量差,无法在前端机房来控制每个用户端口信号的通断状态的缺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线电视双向终端控制器,包括射频放大模块1、数据解调模块2和电源模块5,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4和信号分配模块3,所述的电源模块5联接于射频放大模块1和数据解调模块2,射频放大模块1分两路,一路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另一路经数据解调模块2至控制模块4,控制模块4联接信号分配模块3。
文档编号H04N7/10GK2631159SQ0321889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5日
发明者陈苏南, 陈斌, 马晋明, 樊立松, 姚畅飞 申请人:陈苏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