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17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属于环保水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电晕式臭氧发生方法,该方法主要有中、低频间隙放电和高频沿面放电两种工作原理。其中高频沿面放电器件因体积小、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已是未来产品的主要技术方向之一。但至今由于只能采用片式结构制作发生器件,很难应用高频沿面放电技术生产大中型臭氧发生系统,影响了这一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高频沿面臭氧发生器件不能以管式结构制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式高频沿面臭氧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包括主电极、辅电极、介质管、密封端头。所述介质管为绝缘介质管;主电极选用抗氧化电极丝,电极丝螺旋绕于绝缘介质管内表面。当装置用于空气处理领域时,辅电极为散热管,同轴套于介质管外表面;当装置用于水处理领域时,整个装置将浸于水中,环绕在介质管外表面的水构成装置的辅电极。介质管两端采用密封端头密封,一端的密封端头上设有进气口,另一端的密封端头上设有出气口。工作原理该臭氧发生装置采用高频沿面放电原理,主电极为放电电极,辅电极为感应电极。在主电极和辅电极之间通高频电源,使从进气口进入介质管内部的空气在主电极附近电晕放电,产生臭氧。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 5-200g/h发生量的单元臭氧器件,降低整机功耗、重量和体积,使产品达到国内外各项指标领先水平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电极丝、2-辅电极、3-介质管、4-密封端头、5-进气口、6-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包括主电极1、辅电极2、介质管3、密封端头4。介质管3为绝缘介质管,主电极1为钨丝,螺旋绕于介质管3内表面,形成放电电极。当装置用于空气处理领域时,辅电极2为铝质散热管,同轴套于介质管3外表面,形成感应电极;当装置用于水处理领域时,整个装置将浸于水中,环绕在介质管3外表面的水构成装置的辅电极2。介质管3两端采用密封端头密封,一端的密封端头上设有进气口 5,另一端的密封端头上设有出气口 6。 虽然结合了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包括主电极(1)、辅电极O)、介质管(3)、密封端头;介质管(3)为绝缘介质管,主电极(1)螺旋绕于介质管(3)内表面,形成放电电极;辅电极O)同轴套于介质管C3)外表面,形成感应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管(3)的两端采用密封端头密封,一端的密封端头上设有进气口(5),另一端的密封端头上设有出气口(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当用于空气处理领域时,辅电极(2)为散热管,同轴套于介质管C3)外表面;当用于水处理领域时,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完全浸于水中,环绕在介质管C3)外表面的水构成辅电极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式高频沿面放电臭氧发生装置,它包括介质管,主电极,辅电极及密封端头。介质管两端设有密封端头,介质管内壁螺旋绕有主电极,外壁套有辅电极。本实用新型将高频沿面放电原理运用到管式发生器件中,可做成大型工业器件,降低了整机的功耗、重量及体积。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2139049SQ20112025615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崔继红, 戴斌, 田行俊 申请人:北京理工通达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