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061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古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风格逐步出现返古倾向,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用于仿古建筑的古建筑材料。目前的用于仿古建筑的古建筑材料大多采用水泥或者采用木质材料等材料进行制造。水泥材料的单位体积的重量大,在建筑过程中给施工带来很大的挑战。而木质材料也存在受环境影响大,需要作大量的表面处理以延长木质材料的寿命。而且采用纯木的成本高,无形中提高了建筑成本。而采用复合木材,其需要采用粘合剂粘合成型,而粘合剂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不环保。因此,急需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古建筑材料,解决现有古建筑材料存在的单位体积的重量大,不环保的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56012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古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古建筑材料是将骨料和浆料交替铺设在成型模具中固化得到的;按质量百分数,所述浆料包括35%~50%的氧化镁、10%~20%的氢氧化铝、5%~15%的锯末和30%~50%的木蜡油;所述骨料采用纤维布。上述建筑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古建筑材料存在的单位体积的重量大,不环保的技术问题,但这种建筑材料在恶劣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变脆并导致过早损坏的现象。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材料,该古建筑材料,在恶劣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变脆并导致过早损坏的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材料,包括骨料和浆料,骨料和浆料交替铺设固化,按质量百分数,所述浆料包括20%~30%的氧化镁、5%~15%的氢氧化铝、10%~20%的丙酸钙、5%~15%山梨酸钾、5%~15%的锯末和30%~50%的木蜡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浆料配方配出来的建筑材料结构比较稳定,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易出现生锈腐化的现象,使其更为坚固,提高其使用寿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料为纱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网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腐性,且可以使第二浆料层可以穿过纱网与第一浆料层结合,使建筑材料的内部结构更为稳定。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木蜡油采用水性木蜡油;按重量份,所述水性木蜡油包括76份植物油蜡复合水性油相、6份水性萜烯树脂、3份纳米氧化锌、1份中和剂、0.6份水性干燥助剂、2份抗黄变剂、3份抗紫外线吸收剂、1份交联增硬剂、0.4份增稠流平剂和13份水;所述植物油蜡复合水性油相是由植物油和植物蜡通过乳化处理后加水制备得到的,其中植物油和植物蜡的质量比为10~1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物油蜡复合水性油相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植物油加热预处理进行除杂;将除杂后的植物油在氮气气氛中,在260~280℃温度下,保温16小时,得聚合植物油;然后对聚合植物油进行脱色、漂白处理后,得精制聚合植物油;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精制聚合植物油与植物蜡混合,加热并超声分散,得到细度为30μm的分散体系;步骤三、向步骤三的分散体系中加入乳化剂,加热搅拌,然后再加入水,得到固含量达到50%以上的水性油相;控制乳化剂的用量是分散体系质量的1%~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A、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所述浆料的组份及用量,准备各组份,先将木蜡油加热到90-100℃,再倒入丙酸钙,搅拌5-10分钟,然后依次倒入氢氧化铝、山梨酸钾、锯末和氧化镁,倒入的间隔时间为1-2分钟,并持续不断搅拌;同时对上述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骨料进行裁剪,裁剪为与模具相适应的尺寸。B、在模具的表面上涂覆脱模剂,然后在模具表面刷涂第一层浆料,将模具迅速加热到100~120℃使第一层浆料固化,第一层浆料的厚度为1-2mm;C、在固化的第一层浆料表面上洒水,然后再将骨料摊平在洒满水的第一层浆料表面,用滚轮将其滚压平整;D、在铺完骨料的第一层浆料上撒满粒径为0.1-0.5mm的砂粒,根据模具的大小每平方厘米撒上0.5-1.5克的砂粒,并用刮板将其推匀;E、撒满砂粒后对第一层浆料再进行加热处理,温度为70-80℃,时间控制在1-5分钟,使纱网和砂粒可以稳定地被定位在第一层浆料上;F、加热处理后,再在第一层骨料上刷涂第二层浆料,控制第二层浆料的厚度为1~2mm,以此类推,铺设至最后一层浆料至将模具铺设填充满;G、将模具内填充满的浆料和骨料进行一个总的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20-150℃,加热时间为1-2分钟;H、加热完后再放置冷藏箱内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次进行一个预冷却,温度控制在50-60℃,时间控制在2-5分钟;第二次冷却温度控制在0-10℃,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配比浆料的时候,预先对木蜡油进行加热处理然后再一个个加入原料,并持续不断地搅拌,从而使配比出来的浆料结合性更好,结构更为稳定;每次涂刷完一层浆料后对其进行加热固化,然后再刷涂第二层,从而使每层固化的浆料更为平整,且每次固化后都可以进行一个检查,如果哪里有出现问题的话可以及时地对其进行补修,在铺骨料的时候通过事先在浆料上洒水并通过加热从而使骨料能更平整稳定地贴合在浆料上,砂粒的设置使建筑材料的成型性更好,结构更为稳定;模具内填充完后对其进行一个总的加热,然后在经过两个过程的冷却,使制造出来的建筑材料更为坚硬,结构更为稳定,耐候性更佳。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脱模剂为聚氨酯水性脱模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水性脱模剂以水为分散相,形成的水溶物既具备使聚氨酯泡沫脱模的功能,又具备生物降解性,无VOC等有害物质产生,环保性强;而且水作为稀释剂,无污染易得,低成本。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浆料的配比和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从而可以使制造出来的建筑材料,在恶劣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变脆并导致过早损坏的现象,具有良好的耐候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加工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古建筑材料,包括骨料和浆料,骨料和浆料交替铺设固化,其特征是:按质量百分数,所述浆料包括20%~30%的氧化镁、5%~15%的氢氧化铝、10%~20%的丙酸钙、5%~15%山梨酸钾、5%~15%的锯末和30%~50%的木蜡油;所述骨料为纱网。所述木蜡油采用水性木蜡油;按重量份,所述水性木蜡油包括76份植物油蜡复合水性油相、6份水性萜烯树脂、3份纳米氧化锌、1份中和剂、0.6份水性干燥助剂、2份抗黄变剂、3份抗紫外线吸收剂、1份交联增硬剂、0.4份增稠流平剂和13份水;所述植物油蜡复合水性油相是由植物油和植物蜡通过乳化处理后加水制备得到的,其中植物油和植物蜡的质量比为10~12﹕1。植物油蜡复合水性油相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植物油加热预处理进行除杂;将除杂后的植物油在氮气气氛中,在260~280℃温度下(温度为260度、270度或者280度),保温16小时,得聚合植物油;然后对聚合植物油进行脱色、漂白处理后,得精制聚合植物油;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精制聚合植物油与植物蜡混合,加热并超声分散,得到细度为30μm的分散体系;步骤三、向步骤三的分散体系中加入乳化剂,加热搅拌,然后再加入水,得到固含量达到50%以上的水性油相;控制乳化剂的用量是分散体系质量的1%~3%(乳化剂的用量是分散体系质量的1%、2%或者3%)。一种古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A、配比浆料的组份及用量,准备各组份,先将木蜡油加热到90-100℃,再倒入丙酸钙,搅拌5-10分钟,然后依次倒入氢氧化铝、山梨酸钾、锯末和氧化镁,倒入的间隔时间为1-2分钟,并持续不断搅拌;同时对上述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骨料进行裁剪,裁剪为与模具相适应的尺寸;B、在模具的表面上涂覆脱模剂(脱模剂为聚氨酯水性脱模剂),然后在模具表面刷涂第一层浆料,将模具迅速加热到100~120℃使第一层浆料固化,第一层浆料的厚度为1-2mm;C、在固化的第一层浆料表面上洒水,然后再将骨料摊平在洒满水的第一层浆料表面,用滚轮将其滚压平整;D、在铺完骨料的第一层浆料上撒满粒径为0.1-0.5mm的砂粒,根据模具的大小每平方厘米撒上0.5-1.5克的砂粒,并用刮板将其推匀;E、撒满砂粒后对第一层浆料再进行加热处理,温度为70-80℃,时间控制在1-5分钟,使纱网和砂粒可以稳定地被定位在第一层浆料上;F、加热处理后,再在第一层骨料上刷涂第二层浆料,控制第二层浆料的厚度为1~2mm,以此类推,铺设至最后一层浆料至将模具铺设填充满;G、将模具内填充满的浆料和骨料进行一个总的加热处理,加热温度为120-150℃,加热时间为1-2分钟;加热完后再放置冷藏箱内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次进行一个预冷却,温度控制在50-60℃,时间控制在2-5分钟;第二次冷却温度控制在0-10℃,时间控制在5-10分钟。表1、木蜡油的配比。序号物料用量1植物油蜡复合水性油相76份2水性萜烯树脂6份3纳米氧化锌3份4中和剂1份5水性干燥助剂0.6份6抗黄变剂2份7抗紫外线吸收剂3份8交联增硬剂1份9增稠流平剂0.4份10水13份表2、古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实施例2:表3、古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实施例3:表4、古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