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26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肥料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三大种类,是作物的“粮食”。作物产量的高低与肥料的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化学肥料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和农产品产量。农业部对1981年开始的52个10年以上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点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化肥对粮食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40.8%。然而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化肥量远低于实际消费量,许多地区的农户在经济利益和其它因素的驱使下盲目加大化肥用量,施用作物并不需要的化肥品种,导致化肥的过量和不当使用,并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地力的普遍退化,生态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有机肥的使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肥效持久而稳定,能为作物提供种类较为齐全的养分,提高作物品质和抗病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保温能力,但目前的商品有机肥存在养分低、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施用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有机肥的使用和推广。微生物肥料通过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变微生物区系来改进化肥、有机肥的利用方式,可以提高化肥、有机肥的肥效及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同样有效产量构成的情况下,微生物肥料只能不同程度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而不能完全取代。上述三种肥料均难以达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而中国人口增长及食品需求压力又迫使农业持续增长。因此,研制一种含有机肥、化肥和生物肥的复混肥料,既有较高的营养单位,又有足够数量的有益微生物,充分发挥化肥和生物肥的作用,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

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是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基础上接种有效微生物而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既能在作物生长前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又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有机质和矿物质释放养分,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不断地供作物生长需要,为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充足的养分。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实际上是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进一步发展,自生物菌肥(微生物肥料)问世以后,就有人尝试将生物菌肥和化肥配施,逐步发展成今天的微生物-有机-无机高效复混肥料,一种新型的生物复混物。

基于现代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生物肥料研究在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配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产的成熟技术,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的研制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美国有200余家从事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生产的企业,主要经营添加活性菌剂或经生化处理的动植物有机体和排泄物。中国也正在加大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的研究力度,专家们在1999年农业部和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主持召开的“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是21世纪可持续农业的新增长点。国内许多科研机构联合当地肥料生产商研发了一系列的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早在1995年甘肃省以碳铵为基料(占70%)添加部分有机物质及生物活性剂,经生物工程技术处理后,加工成缓释型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经多年田间试验证明其肥效显著;安徽省土肥站以EM菌剂和鸡粪为基础原料,添加适量N、P、K化肥制成的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于2002年获得中国科协和国家经贸委颁发的“新肥料研制开发”优秀成果奖。黑龙江农科院将大豆根瘤菌、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酵素菌、EM菌等多种菌种混合,再配以定量有机无机肥制作成多功能复合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有着明显的增产和保护环境效果。到2005年底,除西藏、新疆等西部少数几省外,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的研究均已在各地农业部门立项,企业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应用方面,美国、日本已有商品化的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但应用面积还比较小,使用量也不高,仍处于基础研究方面。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在农业生产中确有较好的效果。国内田间试验也表明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的肥效与目前普遍使用的25%的N、P、K复混肥的肥效相当,在个别作物上还略优于25%的复混肥,与等养分化肥相比,稻谷、花生、西瓜、茶叶、烟叶产量均有较大增产,增产幅度在11.7%-44%之间;与等养分的有机复混肥料相比增产4.7%-22.3%,以瓜类(黄瓜、西瓜)增产幅度最大,其次是蔬菜类的空心菜、辣椒、油菜等。目前这些应用也仅限于研究性及示范性,还没出现大面积推广。生产工艺不成熟、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的肥效不稳定,成本偏高是导致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难以大面积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实用、经济的新型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生产工艺,选择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的菌种,生产高效、多品种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是扩大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应用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无机肥与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混合后,加入填充剂混合均匀,制成内层原料;

将泥炭土和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混合后,加入填充剂混合均匀,制成外层原料;

向内层原料加入粘结剂A,采用圆盘造粒法制成颗粒,再向颗粒加入外层原料,使外层原料包裹颗粒,低温烘干后制成核心肥;

向核心肥加入粘结剂B和生物菌剂,采用圆盘造粒法,制成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

进一步的,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中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配方,计算无机肥与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用量,其中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用量不得高于内层原料总质量的30%,将无机肥与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充分混合制成有机无机混合物料,再将有机无机混合物料与填充剂混合,制成内层原料;

将泥炭土与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混合均匀,再加入泥炭土与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总质量25%的填充剂混匀并粉碎过60目筛,制成外层原料;

取内层原料,加入粘结剂A搅拌均匀,倒入倾角为75°的圆盘中,以每分钟12转的速度匀速转动5min,若成粒率低于40%,则增加转动时间15-30min,颗粒成型后,将颗粒转入分级筛,筛取粒径为2-5mm的颗粒置于圆盘中,降低圆盘倾角至55-65°,以12转/分的速度匀速转动5min,期间在颗粒上方缓慢加入外层原料,使外层原料均匀粘附在颗粒表面,形成小于1mm厚度的隔离层,完成造粒过程后,将包裹了外层原料的颗粒再次转入分级筛,筛取2-5mm粒径的颗粒,再经喷气式低温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50℃±5℃,干燥时间15min;经干燥后的颗粒作为核心肥备用;

将核心肥加入圆盘内,边转动边喷入粘结剂B,使粘结剂B均匀分布在核心肥表面,粘结剂B加入完毕后,添加生物菌剂,同时将圆盘角度调整为65°,转速14转/分,避免颗粒粘结成团,当生物菌剂加入量达到核心肥总质量的15%后,停止加入生物菌剂,持续转动圆盘,至颗粒表面光滑,然后过筛,风干,包装即得。

进一步的,无机肥包括尿素、氨化过磷酸钙、磷酸一铵或氯化钾,将尿素、氨化过磷酸钙、磷酸一铵或氯化钾按比例混合均匀,混合比例可根据颗粒园林绿化垃圾生物复混肥特性进行调整,有效N+P2O5+K2O养分含量在10-45之间;或选择N+P2O5+K2O总养分为10-45之间的商品无机复合肥。

进一步的,制备内层原料时,有机无机混合物料与填充剂按质量比9:1混合;

制备外层原料时,泥炭土与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按质量比3:7混合。

进一步的,填充剂包括麦芽糖和高岭土,麦芽糊精与高岭土按质量分数1:9混合。

进一步的,粘结剂A包括水、玉米淀粉、氢氧化钠和硼砂,以质量比计,水:玉米淀粉:苛性钠:硼砂=80:19:0.45:0.55。

进一步的,粘结剂A溶液加入量为每100kg外层原料加入10L。

进一步的,粘结剂B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水80%,玉米淀粉10%,麦芽糊精5%,阿拉伯胶2%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3%。

进一步的,粘结剂B的用量为每100kg核心颗粒肥小于5L。

进一步的,生物菌剂可以选择商品化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如抗病类、营养类等),也可以自行发酵后喷雾干燥后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园林颗粒生物复混肥制备方法使用的有机肥来自堆肥化的农业固体废弃物(鸡粪、园林绿化垃圾);菌种为已鉴定的固氮菌、解磷菌。根据菌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菌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能,进行多种菌种配伍组合和菌种、肥料(有机、无机肥)组合筛选及各组合间比例优化,筛选出最佳菌种、肥料组合,使之具备新型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是功能,集微生物肥料的促肥性,化学肥料的速效性,有机肥料的长效性于一体。

2)本发明的方法保证肥料中菌种的活性和效果,改善颗粒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料外观,同时降低肥料生产成本,实现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的工业化生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蔬菜专用颗粒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制备

1、内层原料配制:将233.5kg尿素(粉状)、30.5kg磷酸一铵和53kg氯化钾和133Kg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混合均匀,配以50kg填充剂(麦芽糖5kg+高岭土45kg)再次混合待用,内层原料理论养分如下:有机质20%、N 12.43%、P2O5 3.11%、K2O 7.76%、总养分为23.3%。

2、外层原料配制:将12Kg泥炭土、28Kg园林绿化垃圾有机肥和10Kg填充剂(麦芽糖1kg+高岭土9kg)充分混合均匀,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

3、核心颗粒肥制备:取500kg内层原料,加入50L的粘结剂A(水:玉米淀粉:苛性钠:硼砂=80:19:0.45:0.55)搅拌均匀,经皮带传输(每分钟20kg)倒入倾角为75°、直径为2500mm的圆盘A中,以每分钟12转的速度匀速转动5min,开始成粒后继续转动30min,颗粒成型后,进入分级筛,取粒径为2-5mm的颗粒置于直径为2500mm圆盘B中,降低倾角至55°,以12转/分的速度匀速转动5min,将外层原料经皮带机输入到圆盘B中,使外层原料均匀粘附在颗粒表面,形成小于1mm厚度的隔离层,完成造粒过程后,再次转入分级筛,选取2-5mm粒径的颗粒,再经喷气式低温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50℃±5℃,干燥时间15min;经干燥后的颗粒作为核心肥备用。

4、二次圆盘造粒:将200kg核心肥经皮带传输至直径为250cm的圆盘C内将圆盘角度调整为65°,转速提至14转/分,边转动边喷入粘结剂B(水80%,玉米淀粉10%,麦芽糊精5%,阿拉伯胶2%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3%),使得粘结剂均匀分布在核心肥表面,粘结剂B的用量为10L(每100kg核心颗粒肥小于5L),粘结剂加入完毕后,添加生物菌剂,该生物菌剂可以选择商品化的农用微生物菌剂(粉状,粒级越小,成品外观越圆滑),也可以自行发酵后采用喷雾干燥等方法制备,保持圆盘C内生物菌剂总量为核心肥总质量的15%以内,持续转动圆盘,使颗粒表面光滑,颗粒出料后过筛,风干,包装即得。

成品养分含量如下:有机质≥18%,N:P2O5:K2O总养分≥20%,总有效菌株含量≥3亿cfu/g。

本发明的园林颗粒生物复混肥制备方法使用的有机肥来自堆肥化的农业固体废弃物(鸡粪、园林绿化垃圾);菌种为已鉴定的固氮菌、解磷菌。根据菌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菌种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能,进行多种菌种配伍组合和菌种、肥料(有机、无机肥)组合筛选及各组合间比例优化,筛选出最佳菌种、肥料组合,使之具备新型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是功能,集微生物肥料的促肥性,化学肥料的速效性,有机肥料的长效性于一体。

本发明的方法保证肥料中菌种的活性和效果,改善颗粒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料外观,同时降低肥料生产成本,实现园林垃圾生物复混肥的工业化生产。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成分或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不同地区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成分。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成分的方式。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