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325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无土栽培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营养液。



背景技术:

按照世界各国的惯例,无土栽培就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作基质的作物栽培技术,它是将作物直接栽培在一定装置的营养液中,或者是栽培在充满非活性固体基质和一定营养液的栽培床上,因其不用土壤,所以称为无土栽培,又称营养液栽培或简称水耕。它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外界环境条件,尤其是根系生长必需的生活条件,设计满足这些条件的栽培装置和栽培方式,用非活性固体基质和营养液替代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温度、水分、氧气和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所进行的不需要土壤的作物栽培方式。无土栽培是蔬菜生产技术上的一项重大革新,它是近几十年来设施园艺中一门新兴的生产技术,是设施园艺的主攻方向之一。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无土栽培不再是一项仅与土壤、根系有关的单方面的技术措施,而是已形成为一种在技术上高度密集配套、管理上达到科学优化、生产上实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要求的农业生产技术新体系,具有诸多优越性,因此,无土栽培是实现蔬菜由传统庭园生产向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化的新型栽培方式。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形式,而且对生产技术内容和生产效果产生了质的飞跃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无土栽培正由科学研究领域向生产开发应用领域迈进。

经中国公开专利检索,没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同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原料配方由:硫酸铵190-240份,硫酸镁537-590份,磷酸一钙589-620份,硝酸钾915-1200份,过磷酸钙337-420份,硫酸铁10-12份,硼砂5-6份,硫酸锰4-5份,钼酸钠1-2份,硫酸锌1-2份,硫酸铜1-2份组合构成;将全部原料混合均匀,造粒,即得产品。

使用方法:使用时,配制成0.2%的水溶液,即可使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绿色环保,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所用原料可购买获得。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原料配方由:硫酸铵190-240份,硫酸镁537-590份,磷酸一钙589-620份,硝酸钾915-1200份,过磷酸钙337-420份,硫酸铁10-12份,硼砂5-6份,硫酸锰4-5份,钼酸钠1-2份,硫酸锌1-2份,硫酸铜1-2份组合构成;将全部原料混合均匀,造粒,即得产品。

实施例2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原料配方由:硫酸铵190份,硫酸镁537份,磷酸一钙589份,硝酸钾915份,过磷酸钙337份,硫酸铁10份,硼砂5份,硫酸锰4份,钼酸钠1份,硫酸锌1份,硫酸铜1份组合构成;将全部原料混合均匀,造粒,即得产品。

实施例3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原料配方由:硫酸铵240份,硫酸镁590份,磷酸一钙620份,硝酸钾1200份,过磷酸钙420份,硫酸铁12份,硼砂6份,硫酸锰5份,钼酸钠2份,硫酸锌2份,硫酸铜2份组合构成;将全部原料混合均匀,造粒,即得产品。

实施例4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原料配方由:硫酸铵190份,硫酸镁590份,磷酸一钙589份,硝酸钾1200份,过磷酸钙337份,硫酸铁12份,硼砂5份,硫酸锰5份,钼酸钠1份,硫酸锌2份,硫酸铜1份组合构成;将全部原料混合均匀,造粒,即得产品。

实施例5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原料配方由:硫酸铵240份,硫酸镁537份,磷酸一钙620份,硝酸钾915份,过磷酸钙420份,硫酸铁10份,硼砂6份,硫酸锰4份,钼酸钠2份,硫酸锌1份,硫酸铜1份组合构成;将全部原料混合均匀,造粒,即得产品。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使用时,配制成0.2%的水溶液,即可使用。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绿色环保,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黄瓜专用无土栽培营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原料配方由:硫酸铵 190‑240 份,硫酸镁 537‑590 份,磷酸一钙 589‑620 份,硝酸钾915‑1200 份,过磷酸钙 337‑420 份,硫酸铁 10‑12份,硼砂 5‑6 份,硫酸锰 4‑5 份,钼酸钠 1‑2 份,硫酸锌 1‑2 份,硫酸铜 1‑2 份组合构成;将全部原料混合均匀,造粒,即得产品;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绿色环保,使用方便,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耘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耘天
技术研发日:2016.11.15
技术公布日:2018.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