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生态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1496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生态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目前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污泥,尚无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营养生态泥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将污泥转化成生态营养泥,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营养生态泥,按重量份计,该生根剂的制作原料由污泥60~80份,蚯蚓排泄物10~15份,植物草木灰3~7份,家禽排泄物3~7份,油枯3~5份,硫酸铜0.2~0.3份,坚果类外壳5~10份组成。

所述污泥为排污沉淀泥或道路千脚泥,含水量低于30%。

所述植物草木灰取自于山地荒坡的枯藤野草,经焚烧后,形成呈碱性的综合性粉末。

所述坚果类外壳经粉碎成40目~50目。

所述营养生态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污泥经干燥、脱水处理后,过40目~50目筛选,除去杂质;2)将所述蚯蚓排泄物、植物草木灰、家禽排泄物、油枯和坚果类外壳与污泥进行搅拌混匀;3)将所述硫酸铜溶水后分散倒入前述混合物,并测试PH值,达到6~7即可;4)用薄膜覆盖发酵12~18天,并控制发酵温度在25℃~30℃范围内,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营养泥制作成型后,可适用于各种食用型、观赏型草、木本植物。从本发明配方来看,污泥具有很强的有机化合作用,并饱含天然原生态的营养成分;蚯蚓排泄物不仅是高效的天然肥,而且能够改善肥料土质;植物草木灰可调节泥土内的酸性物质,并增加植物的光洁度;家禽排泄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可增加营养泥的多种营养成分;油枯可增加营养泥的氨基酸成分,并且由于其饱含植物酸,能够改变泥土中生物碱的品性,可使生态泥长期保持松软柔和的特性;硫酸铜属于微酸性化学分析纯,可有效解决生态泥中存在的有害霉菌,为栽种的植物根系起到消毒的作用;坚果类外壳可增加植物的钙元素,并能让泥土充分和空气氧结合。本发明中各种配方物质能够溶入泥土而产生高效反应,所得营养泥是一种纯天然绿色无污染产品。本营养泥不仅能够高效的供给所栽种植物的养料,还可以改良原有的土地质量及植物根系,并且不会造成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

营养生态泥,按重量份计,该生根剂的制作原料由污泥60份,蚯蚓排泄物10份,植物草木灰3份,家禽排泄物3份,油枯3份,硫酸铜0.2份,坚果类外壳10份组成,其中,所述污泥为排污沉淀泥,含水量低于30%,所述植物草木灰取自于山地荒坡的枯藤野草,经焚烧后,形成呈碱性的综合性粉末,所述坚果类外壳经粉碎成40目~50目。

营养生态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污泥经干燥、脱水处理后,过40目~50目筛选,除去杂质;2)将所述蚯蚓排泄物、植物草木灰、家禽排泄物、油枯和坚果类外壳与污泥进行搅拌混匀;3)将所述硫酸铜溶水后分散倒入前述混合物,并测试PH值,调节其在6~7之间即可;4)用薄膜覆盖发酵12~18天,并控制发酵温度在25℃~30℃范围内,即得成品。

实施例2:

营养生态泥,按重量份计,该生根剂的制作原料由污泥80份,蚯蚓排泄物15份,植物草木灰7份,家禽排泄物7份,油枯5份,硫酸铜0.3份,坚果类外壳5份组成,其中,所述污泥为道路千脚泥,含水量低于30%,所述植物草木灰取自于山地荒坡的枯藤野草,经焚烧后,形成呈碱性的综合性粉末,所述坚果类外壳经粉碎成40目~50目。

营养生态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污泥经干燥、脱水处理后,过40目~50目筛选,除去杂质;2)将所述蚯蚓排泄物、植物草木灰、家禽排泄物、油枯和坚果类外壳与污泥进行搅拌混匀;3)将所述硫酸铜溶水后分散倒入前述混合物,并测试PH值,达到6~7即可;4)用薄膜覆盖发酵12~18天,并控制发酵温度在25℃~30℃范围内,即得成品。

实施例3:

营养生态泥,按重量份计,该生根剂的制作原料由污泥70份,蚯蚓排泄物13份,植物草木灰5份,家禽排泄物5份,油枯4份,硫酸铜0.25份,坚果类外壳8份组成,其中,所述污泥为排污沉淀泥或道路千脚泥,含水量低于30%,所述植物草木灰取自于山地荒坡的枯藤野草,经焚烧后,形成呈碱性的综合性粉末,所述坚果类外壳经粉碎成40目~50目。

营养生态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污泥经干燥、脱水处理后,过40目~50目筛选,除去杂质;2)将所述蚯蚓排泄物、植物草木灰、家禽排泄物、油枯和坚果类外壳与污泥进行搅拌混匀;3)将所述硫酸铜溶水后分散倒入前述混合物,并测试PH值,达到6~7即可;4)用薄膜覆盖发酵12~18天,并控制发酵温度在25℃~30℃范围内,即得成品。

本发明中坚果类外壳选用板栗、花生、核桃等外壳。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