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53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枇杷又名芦橘、金丸、芦枝,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其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当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

枇杷在种植过程中要使用叶面肥,这是因为叶面肥可使各种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从叶部进入体内,直接参与新陈代谢与有机物合成过程,其肥效比土壤施肥迅速,能明显平衡植物体内养分,显著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强度,弥补土壤施肥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但现有的叶面肥较常使用硼砂和磷酸二氢钾等速效肥,其作用效果已经无法满足枇杷果树生长的需要,尤其是在枇杷结果期的需要,而且肥效较短,容易出现缺肥现象,进而影响枇杷果实的品质。

公开号为CN10384866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枇杷果树叶面肥,主要原料包括花生麸液、磷酸二氢钾、硼砂、硫酸亚铁、硫酸锌及组氨酸,花生麸液采用常温密封沤制30-40天而成,该叶面肥能增加果实产量20%-30%,果实甜度增加,但是花生麸液采用简单密封沤制而成,容易产生多种有害细菌,进而增加果实的发病率,同时,该叶面肥添加的原料没有针对性的促进枇杷果实的快速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叶面肥安全、高效、无残留,能够促进枇杷果实生长,降低枇杷果实的发病率,防止落果,有效提高枇杷果实的品质与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15-35份、艾叶10-30份、鱼腥草11-21份、紫草8-24份、穿心莲12-24份、尿素8-18份、硼砂3-11份、磷酸二氢钾10-20份、萘乙酸1.8-5.8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20-30份、艾叶15-25份、鱼腥草14-18份、紫草12-20份、穿心莲15-21份、尿素10-16份、硼砂5-9份、磷酸二氢钾13-17份、萘乙酸3-4.6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较优的,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25份、艾叶20份、鱼腥草16份、紫草16份、穿心莲18份、尿素13份、硼砂7份、磷酸二氢钾15份、萘乙酸3.8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根据上述配方,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尿素、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萘乙酸;

(2)将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及穿心莲洗净,将该5味药切至长度小于2cm,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该5味药总重量10-12倍、体积分数50%-70%乙醇溶液,循环回流提取9-12h,得到提取液,备用;

(3)将步骤(2)制得的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直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溶液,得到浓缩液,备用;其中,减压浓缩的真空度为小于﹣0.08MPa,温度为40-60℃;

(4)将步骤(3)所得的浓缩液与尿素、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萘乙酸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所需的叶面肥。

进一步地,乙醇循环回流法提取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较乙醇回流法的溶剂耗用量少,有机溶剂自动循环更新利用,较乙醇回流法简单方便、更易操作。

进一步地,减压浓缩各种草药材提取液,利用抽真空方式降低溶液中溶剂的沸点,减少浓缩时间,使得在较低温度下对提取液进行浓缩,防止溶液剧烈沸腾,确保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活性及功效。

进一步地,本发明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所述叶面肥与水按体积比1:40-1:60稀释,然后在枇杷结果期阶段进行均匀喷洒枇杷的枝果叶,每7-10天处理一次,连续处理4-6次。

进一步地,本发明添加的萘乙酸是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到全株,能够对果实起到良好的催熟增产、防落果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叶面肥中添加的中草药的具体特性如下:

黄芩:黄芩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少量甾醇和氨基酸,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福氏志贺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及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细菌与真菌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

艾叶:艾叶内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8-桉叶精等,对炭疽杆菌、链球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致病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抗菌作用;

鱼腥草:鱼腥草中含有抗菌成分鱼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等,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酵母和霉菌等许多微生物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紫草:紫草含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及多糖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紫草的乙醇提取物能够有效促进组织细胞的增殖;

穿心莲:穿心莲中含有新穿心莲内脂,对痢疾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添加5种中草药材,含有挥发油、鱼腥草素及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不仅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杀菌护果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枇杷果实的品质与产量。

(2)本发明添加萘乙酸,为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枇杷果实细胞分裂与扩大,提高枇杷树的座果率,降低枇杷的落果率,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枇杷果实生长,催熟增产,从而提高枇杷果实的品质与产量。

(3)本发明本发明采用乙醇循环回流法提取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机溶剂可自动循环更新利用,较乙醇回流法简单方便、更易操作,而且乙醇耗用量更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4)本发明采用减压浓缩各中草药材提取液,使得溶剂沸点降低,能有效减少浓缩时间,同时,在降低浓缩温度基础上,防止溶液剧烈沸腾,确保各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活性及功效。

(5)本发明叶面肥由5种中草药材提取液、3种速效肥及1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经过科学配伍制成,具有无污染、成本低、无残留的优点,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总之,本发明叶面肥具有安全、高效、无残留的优点,制备方法简单,能够促进枇杷果实生长,有效降低枇杷果实的发病率,防止落果,从而有效提高枇杷果实的品质与产量,提高枇杷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一、配方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15份、艾叶10份、鱼腥草11份、紫草8份、穿心莲12份、尿素8份、硼砂3份、磷酸二氢钾10份、萘乙酸1.8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实施例2

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35份、艾叶30份、鱼腥草21份、紫草24份、穿心莲24份、尿素18份、硼砂11份、磷酸二氢钾20份、萘乙酸5.8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实施例3

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20份、艾叶15份、鱼腥草14份、紫草12份、穿心莲15份、尿素10份、硼砂5份、磷酸二氢钾13份、萘乙酸3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实施例4

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30份、艾叶25份、鱼腥草18份、紫草20份、穿心莲21份、尿素16份、硼砂9份、磷酸二氢钾17份、萘乙酸4.6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实施例5

一种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芩25份、艾叶20份、鱼腥草16份、紫草16份、穿心莲18份、尿素13份、硼砂7份、磷酸二氢钾15份、萘乙酸3.8份;其中,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各原料均为鲜品。

二、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6

上述实施例1-5的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尿素、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萘乙酸;

(2)将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及穿心莲洗净,将该5味药切至长度小于2cm,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该5味药总重量10倍、体积分数50%乙醇溶液,循环回流提取9h,得到提取液,备用;

(3)将步骤(2)制得的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直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05的溶液,得到浓缩液,备用;其中,减压浓缩的真空度为小于﹣0.08MPa,温度为40℃;

(4)将步骤(3)所得的浓缩液与尿素、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萘乙酸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所需的叶面肥。

本发明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所述叶面肥与水按体积比1:40稀释,然后在枇杷结果期阶段进行均匀喷洒枇杷的枝果叶,每7天处理一次,连续处理4次。

实施例7

上述实施例1-5的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穿心莲、尿素、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萘乙酸;

(2)将黄芩、艾叶、鱼腥草、紫草及穿心莲洗净,将该5味药切至长度小于2cm,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该5味药总重量12倍、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循环回流提取12h,得到提取液,备用;

(3)将步骤(2)制得的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直至室温测定相对密度为1.15的溶液,得到浓缩液,备用;其中,减压浓缩的真空度为小于﹣0.08MPa,温度为60℃;

(4)将步骤(3)所得的浓缩液与尿素、硼砂、磷酸二氢钾及萘乙酸混合,搅拌均匀,即制得所需的叶面肥。

本发明枇杷结果期叶面肥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所述叶面肥与水按体积比1:60稀释,然后在枇杷结果期阶段进行均匀喷洒枇杷的枝果叶,每10天处理一次,连续处理6次。

三、效果验证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叶面肥的推广应用价值,使用实施例叶面肥对枇杷结果期进行田间种植试验。试验地设在果树种植园内,试验对象为刚进入结果期的枇杷树,试验地土质优良,肥水较好,管理一致,试验前后7天及试验过程未施用其他肥料。

试验组:采用制备实施例6(根据配方实施例1)制备的叶面肥稀释液种植;对照组1:采用速效肥结合20%多菌灵配制100倍水溶液种植;对照组2:采用速效肥稀释液种植;对照组3:清水,使用电动喷雾器,对枇杷树结果期进行喷洒处理,药液量一致为每亩40kg,每棵果树受药均匀。

种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枇杷结果期种植结果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制备实施例6(根据配方实施例1)制备的叶面肥种植的枇杷单果均重40g,亩产量2100kg,发病率8%,落果率为0,观察果树生长过程可发现,枇杷果树呈现良好生长趋势,枝叶繁茂,无病害,果实光滑硕大而香甜,没有发生落果现象;对照组1采用速效肥结合20%多菌灵配制100倍水溶液种植的枇杷,与施用本发明的叶面肥相比,单果均重下降20%,单棵产量下降29.7%,亩产量下降31.9%,发病率增长75%,落果率为9%,而且观察果树可发现枇杷果实生长情况较差,果实体型较小,有较多果实掉落;对照组2采用速效肥稀释液种植的枇杷果实单果均重27g,单棵产量下降至16kg,亩产量下降至1200kg,发病率增加至31%,而落果率增加至15%,可发现枇杷果实的病情较严重,出现较多的灰霉病等病虫害,而且果实产量和品质较低;对照组3采用清水对枇杷果树进行处理,其防病效果较差,且随着枇杷的不断生长,枇杷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高达36%,落果率高达20%,观察整个过程可看到,枇杷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较严重,产量低,出现严重的落果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本发明叶面肥具有安全、高效、无残留的优点,能够促进枇杷果实生长,有效降低枇杷果实的发病率和落果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枇杷果实的品质与产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