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芋类蔬菜功能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4099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薯芋类蔬菜功能肥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南方冬种的薯芋类蔬菜功能肥。



背景技术:

薯芋类蔬菜是指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地下器官供食用的一类蔬菜,主要包括马铃薯、生姜、山药、芋等。产品器官为块根、块茎、根茎和球茎,耐贮运,可以周年供应和调节蔬菜的淡旺季。

薯芋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农民经济收入的关键,而影响薯芋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因素主要是:(1)薯芋外观不光滑,皮开裂,单个薯的重量不高,商品率不高;(2)后期植株脱肥,导致产量受限。

商品薯率是衡量薯芋类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如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常出现病斑、孔洞、畸形等。病斑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害虫的危害,马铃薯畸形果主要是植株生长势弱,植株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引起的。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出现连续低温或多雨天气导致马铃薯膨大受阻,影响结薯率和大薯率。这严重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性及产量,马铃薯病斑和畸形的防治已成为马铃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其他芋薯类蔬菜都存在地下害虫危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止芋薯类蔬菜地下害虫和畸形问题,保证其产量和品质的功能肥。

本发明提供的薯芋类蔬菜功能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尿素25-35份,硫酸铵1-5份,磷酸一铵20-35份,硫酸钾35-45份,有机碳1-5份,黄腐酸钾1-5份,过磷酸钙0.5-1份,硼砂0.1-0.5份,硫酸镁0.5-1份,混合菌剂1-5份,增效剂0.1-0.5份,其他助剂1-5份。

可选地,所述混合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白僵菌、淡紫拟霉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效活菌数≥10.0亿/g。

可选地,所述增效剂选用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海藻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有机碳采用发酵废液与微量元素络合反应制成。

其中,所述发酵废液选用酵母发酵废液或/和氨基酸发酵废液,调节pH值5.0-7.0;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锌0.5-2%,铜0.1-1%,锰0.1-1%。

可选地,所述其他助剂包括成型剂或/和防板结剂。

其中,所述防板结剂为防板结粉或防板结油。

所述防板结粉可选用滑石粉。

所述防板结油可选用中性植物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薯芋类蔬菜功能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发酵废液调节pH在5.0-7.0,加热至55-100℃,然后添加微量元素进行络合反应1-2小时,制备有机碳;

将尿素、硫酸铵、磷酸一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硼砂、硫酸镁、增效剂和其他助剂置于造粒机进行常规造粒生产形成肥料颗粒;

将有机碳和黄腐酸钾包覆在上述肥料颗粒外层,最后加入混合菌剂即可。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下述技术效果:

1)本发明根据芋薯类蔬菜养分需求特点,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组分方式,利用有机肥具有很强的保持养分的能力,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使无机肥料中的养分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增加了养分缓释期,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添加有小分子黄腐酸类营养物质搭配混合菌剂,一方面可以有效改良根际周围土壤的空隙结构,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效杀菌,防止地下害虫危害作物,有效避免地下害虫对芋薯类蔬菜的影响以及和带来的芋薯类蔬菜畸形问题,且安全环保;另一方面可促进芋薯类蔬菜根系生长,提升根系活力,刺激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可保证芋薯类蔬菜长势旺盛,色泽浓绿有光泽,结薯率高,卖相好,施用本发明比常规肥料增产20%以上。

2)本发明还根据芋薯类蔬菜生长特性和食用要求,添加水溶小分子活性有机碳增效剂,可以跨越光合作用步骤,直接给植株提供有机营养,保证阴雨和低温天气植株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营养吸收,使植物保持健康长势,有效预防薯芋类作物畸形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芋薯类蔬菜的高产和优质,而且还可提供合理的螯合态钙、镁、硫、硼、锌、铜、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薯芋类缺素的发生,保证芋薯类蔬菜生长养分全面。

3)本发明还添加有防板结组分,肥料无板结、不吸潮,可快速溶散,增加了肥料的施用效果,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肥料种植的马铃薯效果图;

图2为采用常规肥料种植的马铃薯效果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肥料种植的马铃薯与常规肥料种植的马铃薯试验对比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基于薯芋类蔬菜的生长要求和特点,提供了一种薯芋类蔬菜功能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尿素25-35份,硫酸铵1-5份,磷酸一铵20-35份,硫酸钾35-45份,有机碳1-5份,黄腐酸钾1-5份,过磷酸钙0.5-1份,硼砂0.1-0.5份,硫酸镁0.5-1份,混合菌剂1-5份,增效剂0.1-0.5份,其他助剂1-5份。

上述组分中:

所述的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含氮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尿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可使薯芋类蔬菜枝叶长得繁茂,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易保存,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

所述硫酸铵也是一种优良的氮肥,吸湿性相对较小,不易结块,能使枝叶生长旺盛,提高薯芋类蔬菜品质和产量,还可增强薯芋类蔬菜对灾害的抵抗能力。

所述磷酸一铵是以磷为主的氮磷复合肥,且是一种高浓度的速效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与尿素可混性较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所述硫酸钾是优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的主要原料,除含有植物必需的N、P、K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外,还含有S、Ca、Mg、Zn、Fe、Cu等中微量元素。

所述有机碳采用发酵废液与微量元素络合反应制成,其中发酵废液选用酵母发酵废液或/和氨基酸发酵废液,制备时调节pH值5.0-7.0。所述酵母发酵废液中含有的大量有机质、氨基酸、氮磷钾等,是一种变废为宝、可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机肥料,所述氨基酸发酵废液能促进薯芋类蔬菜根系生长,壮苗、健株、增强叶片的光合功能,提高薯芋类蔬菜抗逆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氨基酸还可以作为螯合剂,整合微量元素,对薯芋类蔬菜有较显著的增产、增质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所述有机碳中的微量元素包括锌、铜、锰,在有机碳中所占的重量比分别为:锌0.5-2%,铜0.1-1%,锰0.1-1%,可分别选用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上述发酵废液与微量元素组合,可满足薯芋类蔬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高薯芋类蔬菜叶绿素形成,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促进薯芋类蔬菜生长,增强抗病性。所述黄腐植酸是一种从天然腐植酸中提取的短碳链分子结构物质,富含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氮、磷、钾、多种酶类、糖类蛋白质、核酸、胡敏酸和VC、VE以及大量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具有高负载量及生理活性,固氮、解磷、活化钾,络合能力强。添加黄腐植酸可螯合常量及微量营养物质使其更好地为作物利用,防治薯芋类蔬菜病虫害,增强抗涝性,改善化肥及农药利用。黄腐酸钾还可活化板结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薯芋类蔬菜的生理代谢,促进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加速沉淀分解,改善薯芋类蔬菜品质。

所述过磷酸钙是一种水溶性速效磷肥,可供给植物磷、钙、硫等元素,能促进薯芋类蔬菜的发芽、长根、分枝、结实及成熟,与氮肥混合使用,有固氮作用,可减少氮的损失。

所述硼砂能为薯芋类蔬菜提供硼元素,硼能参与薯芋类蔬菜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薯芋类蔬菜的抗逆性。

所述硫酸镁含有镁元素,镁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之一。硫酸镁溶解度较高,可改良土壤,改善薯芋类蔬菜的无机营养平衡和品质,增强薯芋类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效益。

所述混合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白僵菌、淡紫拟霉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效活菌数≥10.0亿/g。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可促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腐殖质,极大的提高土壤肥效,同时还可以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对植物根部的侵袭,减少植物土传病害,降低和预防各种菌类病害的发生,提高薯芋类蔬菜抗病能力。所述放线菌可诱导薯芋类蔬菜产生抗性,通过产生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剂而促进薯芋类蔬菜生长,根系发育增强,还可调整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对提高薯芋类蔬菜抗性和抑制薯芋类蔬菜病菌有重要的作用;所述白僵菌是目前用以防治害虫面积最大的真菌之一,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的生物农药;所述淡紫拟青霉能够分泌几丁质酶和蛋白酶,对根节线虫具有接触性杀灭功能,减少根系中线虫的危害,还可促进薯芋类蔬菜根系及植株营养器官的生长。同时,还能促进许多化学聚合物(如农药)的分解,保证薯芋类蔬菜食用的安全。

所述增效剂选用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海藻酸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聚谷氨酸具有优良的水溶性、超强的吸附性和生物可降解性,施用于土壤中时,不但具有保护薯芋类蔬菜根毛的功能,更是土壤中养份、水份与薯芋类蔬菜根毛亲密接触的最佳输送平台,能很有效率的提高肥料的溶解、存储、输送与吸收,促使薯芋类蔬菜能更有效的吸收土壤中磷、钙、镁及微量元素。同时还可促进薯芋类蔬菜根系的发育,加强抗病性。所述聚天冬氨酸可作为薯芋类蔬菜养分吸收促进剂,可有效地促进薯芋类蔬菜对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促进薯芋类蔬菜根系生长,增强抗逆性,提高薯芋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海藻酸可促进薯芋类蔬菜根系发育,提高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还可刺激薯芋类蔬菜体内防御酶系统活性,增强薯芋类蔬菜抗逆能力,均衡调节植物生长,提高果实率。

所述其他助剂包括成型剂或/和防板结剂。所述成型剂可采用目前常用的肥料成型剂,造粒成型快、光滑,可延缓肥料在土壤中的流失,提高肥效。所述防板结剂可为防板结粉或防板结油,其中防板结粉可选用滑石粉,防板结油可选用中性植物油。所述滑石粉可作为润滑剂和隔离剂,可有效防止肥料施用于土壤吸收水分后产生板结;所述防板结油之中性植物油可选用棕榈油,具有润滑作用,与滑石粉共同作用,可有效防止肥料施用于土壤吸收水分后产生的板结。

本发明根据薯芋类蔬菜的生长营养特性及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精选组分及配比,在满足薯芋类蔬菜基本需求基础上注入下列功能:①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组分方式,保证薯芋类蔬菜生长养分的全面性,其添加的水溶小分子活性有机碳增效剂,可以跨越光合作用步骤,直接给薯芋类蔬菜植株提供有机营养,保证阴雨和低温天气植株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营养吸收,使植物保持健康长势,有效预防薯芋类作物畸形的发生,另外添加的钙、镁、硫、硼、铜、锌、钼等中微量元素,可以防止薯芋类缺素的发生。②添加有小分子黄腐酸类营养物质搭配混合菌剂,可以有效改良根际周围土壤的空隙结构,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效杀菌,防止地下害虫危害作物,促进根系生长,提升根系活力,刺激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薯芋膨大,明显提高产量。③添加有防板结成分,有效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

上述薯芋类蔬菜功能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发酵废液调节pH在5.0-7.0,加热至55-100℃,然后添加微量元素进行络合反应1-2小时,制备有机碳;

将尿素、硫酸铵、磷酸一铵、硫酸钾、过磷酸钙、硼砂、硫酸镁,增效剂和其他助剂按重量份置于造粒机进行常规造粒生产,形成肥料颗粒;

将有机碳和黄腐酸钾包覆在上述肥料颗粒外层,最后加入混合菌剂即可。

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功能肥,有机碳采用发酵废液与微量元素络合形成,可保证有效成分在肥料中的含量,且于制粒后与黄腐酸钾再包覆于颗粒的外层,可提高肥料的控释效果,减少养分损失,最后加入混合菌剂能有效保持微生物菌的活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S1制备有机碳:

按重量份选取酵母发酵废液100kg,调节pH在6.0左右,加热至80℃,添加微量元素硫酸锌2kg,硫酸铜1kg,硫酸锰0.8kg,进行络合反应1.5小时;

S2:混合菌剂制备: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1kg、淡紫拟霉菌1kg,有效活菌数≥10.0亿/g。

S3功能肥制备:

选取尿素30份,硫酸铵3份,磷酸一铵30份,硫酸钾40份,过磷酸钙1份,硼砂0.3份,硫酸镁0.8份,聚谷氨酸0.1份、海藻酸0.2份,成型剂1份、防板结粉2份。

将上述原料投入造粒机内,采用常规造粒工艺制成肥料颗粒,再投入有机碳3份和黄腐酸钾3份,搅拌混合,使其包覆在肥料颗粒外层,最后加入混合菌剂2份即可。

参见图1-3,将本实施例制备的功能肥应用于马铃薯种植与常规肥料对比可以看到,采用常规肥料种植的马铃薯,马铃薯茎叶稀少,马铃薯营养明显供应不足,薯小不光滑;使用本实施例肥料种植的马铃薯,马铃薯长势旺盛,薯型好,薯块大,卖相好,比使用对照肥料增产21%左右。

实施例二:

S1制备有机碳:

按重量份选取酵母发酵废液80kg,氨基酸发酵废液80kg,调节pH在5.0左右,加热至100℃,添加微量元素硫酸锌4.5kg,硫酸铜3.0kg,硫酸锰2.5kg,进行络合反应1小时;

S2:混合菌剂制备: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1kg、放线菌1kg,白僵菌1kg。有效活菌数≥10.0亿/g。

S3功能肥制备:

选取尿素35份,硫酸铵5份,磷酸一铵35份,硫酸钾40份,过磷酸钙0.6份,硼砂0.5份,硫酸镁0.6份,聚谷氨酸0.2份、聚天冬氨酸0.2、海藻酸0.1份,成型剂1.5份、防板结油1份、防板结粉2份。

将上述原料投入造粒机内,采用常规造粒工艺制成肥料颗粒,再投入有机碳5份和黄腐酸钾4份搅拌混合,使其包覆在肥料颗粒外层,最后加入混合菌剂3份即可。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功能肥应用于芋头种植,可增产20%左右。

实施例三:

S1制备有机碳:

按重量份选取酵母发酵废液50kg,氨基酸发酵废液100kg,调节pH在7.0左右,加热至90℃,添加微量元素硫酸锌4.0kg,硫酸铜1.5kg,硫酸锰1.5kg,进行络合反应2小时;

S2:混合菌剂制备: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0.5kg、放线菌0.5kg、白僵菌0.5kg、淡紫拟霉菌0.5kg,有效活菌数≥10.0亿/g。

S3功能肥制备:

选取尿素25份,硫酸铵3份,磷酸一铵25份,硫酸钾35份,过磷酸钙0.8份,硼砂0.25份,硫酸镁0.6份,聚谷氨酸0.1份、聚天冬氨酸0.1份、海藻酸0.1份、成型剂2份、防板结粉3份。

将上述原料投入造粒机内,采用常规造粒工艺制成肥料颗粒,再投入有机碳2份和黄腐酸钾4份,搅拌混合,使其包覆在肥料颗粒外层,最后加入混合菌剂1.5份即可。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功能肥应用于淮山种植,可增产20%左右。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和附图所示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部分,并不能以此局限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髓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